.....................................................................................................................................................................................................................................
不少購房者買房的時候都會遇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不清楚自己買到的到底是哪個「面積」?是建築面積?是使用面積?還是產權面積?對於購房小白來說,聽這些名詞就像聽天書,分分鐘就把人繞暈了,但如果不想吃虧的話,還是多多了解一下它們比較好。
買房時經常遇見的「面積」有哪些?
1、 產權面積
主要是指房屋產權人依法擁有的房屋建築面積。
2、 建築面積
住宅建築外牆外圍線測定的各層平面面積之和。
3、 公攤面積
每套(單元)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
4、 套內建築面積
由套內房屋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套內陽臺建築面積三部分組成。
5、 套內使用面積
又稱「地毯面積」,指的是建築物各層平面中直接為生產生活所使用的淨面積之和。
6、 套內牆體面積
套內使用空間周圍維護或承重牆體、柱體所佔的面積。
7、 套內陽臺面積
一般按照陽臺外圍與房屋外牆之間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其中封閉的陽臺按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未封閉的陽臺按投影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產權面積與建築面積一定相同嗎?
答案當然是不一定的,產權面積既可能是建築面積,也可能是套內建築面積,還可能是套內使用面積。
為什麼呢?因為產權面積主要還是根據房屋買賣合同中的面積計算方式來決定的。一般來說,普通商品房的產權面積指的就是建築面積,但如果是別墅、房改房的話,其產權面積則可能指的是套內使用面積。
建築面積和套內使用面積有什麼區別?
建築面積的計算方式為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而套內使用面積則需要用套內建築面積減去套內牆體面積和套內陽臺面積。
所以說,建築面積是大於套內使用面積的,而購房價格一般就是按照建築面積的大小來制定的。
公攤面積小,使用面積就會多嗎?
一般來說,如果公攤面積小了,那很有可能是電梯井被縮小了,樓梯間被減少了,過道、公共門廳等場所的面積被壓縮了,如此一來,居住舒適度會下降不說,一旦發生故障都很難得到及時修理。
所以,公攤面積小並不代表使用面積就多了,還有可能是犧牲大家的居住舒適度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