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造化」說
--代表人物--
姚最、張璪、荊浩、王履等。
--主要觀點--
現實是藝術的根源,藝術家應當師法自然。
--解析--
中國美學史上,也有強調藝術與現實的關係,帶有「摹仿說」色彩的美學觀和藝術觀,「師造化」理論就是一個代表。它明確現實是藝術的根源,強調藝術家應當師法自然。這在中國繪畫美學史上,也是前後相承的一條思想脈絡。
東晉之後在我國南方建立的宋、齊、梁、陳幾個朝代,是我國古代文學藝術理論的勃興時期,有系統有影響的著作相繼出現,謝赫的《古畫品錄》便出現在這一時期。繼謝赫之後,南陳的姚最寫了《續畫品錄》,作為《古畫品錄》的續篇。發前人所未發的「心師造化」論,就是在《續畫品錄》中提出來的。
(圖:謝赫《古畫品錄》)
心師造化,意即以造化為師。造化,原是指自然界,後來指一切客觀事物。心師造化論,正確闡明了畫家與所表現對象之間的關係,是唯物主義藝術反映論的見解。師造化,後來成為我國古代畫家身體力行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創作原則,唐宋的畫家們畫馬以馬為師,畫猿以猿為師的故事,說明師造化理論的影響。
唐代的張璪留有「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論。這句話值得重視。它概括了畫家創作過程中反映客觀事物與主觀思想情感的聯繫作用。外師造化是畫家從客觀事物汲取的創作原料,忠實於他描繪的對象。但僅僅停留在這一點,是不夠的,畫家還必須進而對他表現的對象作分析研究、評價,在頭腦中加工改造,這就是中得心源。「外師造化」與「中得心源」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是正確的完整的創作過程。
南朝姚最曾提出「心師造化」的觀點,張璪的理念功績在於他進一步把兩者結合成全面的思想,成為內容完善的新概念。這不是詞句上的綴合,是對藝術創作規律的認識的深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一經提出,千餘年來,成為指導美術創作的名言。
上海各部地址
官方網址:www.shwendu.com
APP:上海文都考研
上海總部:楊浦區紀念路8號(上海財經大學科技園)1號樓202室
TEL 400 969 0258、021-61077086、15902107429、13917369474
上理分部:楊浦區圖們路6號滄達大廈401室
TEL 15902107429、13917369474
松江一分部:松江大學城文匯路955號文匯新天地13層22室
TEL 13052337396
松江二分部:松江大學城文匯路338弄222室
TEL 18202106049
臨港分部:浦東臨港海洋一路333號B座7樓A區
TEL 13636349541、13636349514
嘉定分部:嘉定區勝辛北路1700號
TEL 15202108423、13321857881
微信號同手機號 歡迎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