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藝術本質觀的發展·第五期

2021-01-14 上海文都考研在線

「師造化」說

--代表人物--

姚最、張璪、荊浩、王履等。


--主要觀點--

現實是藝術的根源,藝術家應當師法自然。


--解析--

中國美學史上,也有強調藝術與現實的關係,帶有「摹仿說」色彩的美學觀和藝術觀,「師造化」理論就是一個代表。它明確現實是藝術的根源,強調藝術家應當師法自然。這在中國繪畫美學史上,也是前後相承的一條思想脈絡。


東晉之後在我國南方建立的宋、齊、梁、陳幾個朝代,是我國古代文學藝術理論的勃興時期,有系統有影響的著作相繼出現,謝赫的《古畫品錄》便出現在這一時期。繼謝赫之後,南陳的姚最寫了《續畫品錄》,作為《古畫品錄》的續篇。發前人所未發的「心師造化」論,就是在《續畫品錄》中提出來的。

(圖:謝赫《古畫品錄》)


心師造化,意即以造化為師。造化,原是指自然界,後來指一切客觀事物。心師造化論,正確闡明了畫家與所表現對象之間的關係,是唯物主義藝術反映論的見解。師造化,後來成為我國古代畫家身體力行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創作原則,唐宋的畫家們畫馬以馬為師,畫猿以猿為師的故事,說明師造化理論的影響。


唐代的張璪留有「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論。這句話值得重視。它概括了畫家創作過程中反映客觀事物與主觀思想情感的聯繫作用。外師造化是畫家從客觀事物汲取的創作原料,忠實於他描繪的對象。但僅僅停留在這一點,是不夠的,畫家還必須進而對他表現的對象作分析研究、評價,在頭腦中加工改造,這就是中得心源。「外師造化」與「中得心源」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是正確的完整的創作過程。


南朝姚最曾提出「心師造化」的觀點,張璪的理念功績在於他進一步把兩者結合成全面的思想,成為內容完善的新概念。這不是詞句上的綴合,是對藝術創作規律的認識的深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一經提出,千餘年來,成為指導美術創作的名言。


上海各部地址

官方網址:www.shwendu.com

APP:上海文都考研

上海總部:楊浦區紀念路8號(上海財經大學科技園)1號樓202室

TEL  400 969 0258、021-61077086、15902107429、13917369474

上理分部:楊浦區圖們路6號滄達大廈401室

TEL  15902107429、13917369474

松江一分部:松江大學城文匯路955號文匯新天地13層22室

TEL  13052337396 

松江二分部:松江大學城文匯路338弄222室

TEL  18202106049

臨港分部:浦東臨港海洋一路333號B座7樓A區

TEL  13636349541、13636349514

嘉定分部:嘉定區勝辛北路1700號

TEL  15202108423、13321857881

 

微信號同手機號  歡迎來諮詢


相關焦點

  • 閒談「中國藝術對世界藝術的發展的貢獻」
    中國的藝術作品,對世界藝術發展的貢獻非常大,看一下類別吧。第一大類是以石刻石雕藝術為主。第二大類是以民間工藝為主的藝術作品。比如蘇繡、湘繡、蜀繡,粵繡。各種竹製編織,明代流傳下來的景泰藍,朱仙鎮木版年畫,各地的剪紙藝術,天津泥人張等等。還有景德鎮陶瓷,江南絲綢等等。這些民間工藝,有的純屬民間傳承,有的屬於政府官方鑄造,但也依靠民間。
  • 「第五屆」植物藝術作品設計大賽決賽
    為進一步深化美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營造以美育人的校園文化氛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西農精神,11月17日,由校團委主辦,園林學院承辦的「第五屆」植物藝術作品設計大賽決賽在風景園林藝術學院A307報告廳舉辦。
  • 第五屆全球少年書畫藝術大會總決賽圓滿收官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聯合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央視網書畫頻道、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少年分會、宣城市文化和旅遊局等單位承辦的第五屆全球少年書畫藝術大會總決賽10月24日在安徽宣城隆重舉行,並於10月25日舉行頒獎典禮,對大會決出的書法類及繪畫類書畫新星
  • 油畫藝術:藝術的力量(第五集)雅克-路易·大衛
    他在羅馬學習期間為古代希臘羅馬藝術遺蹟所感動,產生了研究和學習的濃厚興趣,他下決心暫時不搞藝術創作,專心鑽研希臘羅馬雕刻,認真畫了4年的素描,32歲時曾帶著一幅素描稿《帕脫克盧斯的葬儀》回巴黎沙龍展出。在接受古代藝術影響的同時,達維德在思想政治上也受到古羅馬共和政體的潛移默化,滋生了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政治熱情。後來他竭力想借用古代希臘羅馬的藝術樣式,傳達自己的政治見解和思想感情。
  • 藝術人類學與新時代的中國發展
    藝術人類學與新時代的中國發展 2018年中國藝術人類學學術研討會在東南大學成功召開 2018年10月03日 19:3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項江濤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現代物理學·科幻·當代藝術
    這些思想實驗與既可證實又可證偽的科學實驗一起,共同推動現代物理學和人類知識的不斷發展。當代藝術恰恰也是一種不斷追求超越性和超脫性的思想實驗。從杜桑的現成品《泉》、約瑟夫·科索斯的《一把與三把椅子》、安迪·沃霍爾《Brillo盒子》到哲學家格拉漢姆·哈蒙參加2012年卡塞爾文獻展的藝術文本《第三個桌子》,當代藝術的思想實驗不但沒有引來藝術的終結,反倒因為解放思想,祛除既有體制和慣性的遮蔽、規約和馴化,迎來藝術發展的新的開端。思想實驗體現了藝術觀念與實踐哲學的演化和刷新,從而雙向重構了歷史框架和藝術未來學。
  • 一周藝術人物|再看赫斯特的藥櫃鯊魚,再讀隔離期繪畫筆記
    在美國,建築師斯蒂文·霍爾為休斯頓美術館設計了新樓,與既有建築形成有趣對比;在上海和北京,畫家李向陽、當代書法家張瑞齡等的個展分別舉辦,其中括隔離期的繪畫筆記。《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雲南藝術學院
    經過二十餘年的改革發展,設計學院以人為本,圍繞人才培養,樹立了「學習民間,注重素質養成,服務社會,強化實踐創新」的辦學理念,成為以本科教育為主,穩步發展研究生教育,具有相當辦學規模的專業教育、創作、服務機構。對雲南省的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發揮了良好的引領作用。   目前擁有藝術設計、動畫、設計學、攝影4個本科專業;2010年新增建築學、數字媒體藝術2個本科專業。
  • 人工智慧的發展與審美藝術的未來
    正如原始社會之於洞穴巖畫、神秘圖騰,中世紀對宇宙、上帝的敬畏、對宗教的狂熱帶來的藝術中濃厚的宗教色彩,印刷術的發明帶來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的產生與留存,照相機、攝像機、計算機等的應用帶來的新的影像藝術、數碼藝術的繁榮。在當代,伴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藝術將發生怎樣的巨大變革?我們有必要在人工智慧的視野下探討審美藝術的未來發展。
  • 綜合材料藝術的發展和演變
    在當代藝術的創作過程中,由於藝術家現代審美意識的介入,藝術家在創作中所使用的材料、手段、及所要表達的形式也必然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同時改變.12 (當代藝術創造與綜合材料第六屆高研班 公開課) 主題:綜合材料藝術的發展和演變 主講人:劉影釗 講座時間:12月5日晚上8點 (北京時間星期六) 交流平臺:騰訊會議(請大家及時下載騰訊會議PPT)
  • 藝術與科學同行——錢學森對藝術的認識和修養
    經他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飛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長期擔任火箭、飛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飛彈、航天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他對工程控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人們常常把飛彈、火箭、航空等詞彙與錢學森聯繫在一起。
  • 古代歷史上,書法藝術的形成和發展,經過了這4個時期!
    古代歷史上,書法藝術的形成和發展,經過了這4個時期!文|柳如歷史煙在歷史的進程中,很多東西都是經過了長期的發展,才有了最終的形式和成果,其中就包括文化藝術。當然,說到文化,音律、詩詞和書法是必不可少的幾個方面,它們的存在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也讓很多人有了追求文化藝術的想法和行動。而在古代歷史上,書法藝術的形成和發展,經過了這4個時期!分別是什麼呢?一,萌芽期。
  • 曲高和寡的生物藝術:當代藝術新可能
    生物藝術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如何?這種藝術形式是否被大眾所接受?它會對中國當代藝術產生怎樣的影響?本期「藝視野」欄目,記者採訪了批評家、策展人高嶺,藝術家李山以及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數碼媒體工作室主任費俊,對生物藝術的概念進行解讀,對其發展現狀與爭議重點進行討論,帶大家一同走進生物藝術的世界。
  • 【絕對藝術】當藝術與時代同步,科技化是必然趨勢嗎?
    》雜誌第八期,【特別策劃】欄目) 從藝術發展史來看,當藝術家們開始研究「光線」和「材料」時,藝術與科技就已經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藝術領域的專家們看來,無論科技如何發展,藝術家都不應只把精力放在追逐技術的更新上,而是應該將精力集中在思考上,藝術存在價值與意義不就在於其精神層面嗎?在好的觀念面前,技術始終要服務於藝術和藝術家,高科技如果沒有藝術家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也必然是空洞乏味的花架子,只有將二者完美地結合才能促成更好的發展。
  • 生物藝術/生物+藝術=?
    2010年即將結束的時候,筆者在北京實驗藝術家盛潔的SHAN工作室舉辦小型講座,通過現場和線上兩種方式,第一次對生物藝術在西方的起源和發展進行系統的回顧。這次講座所涉及到的作品案例儘管經典,但在目前國內的藝術史教材中卻仍然缺失。在這裡將講座所用文字資料進行整理,希望與默默關注這個藝術科系發展的愛好者群體分享。
  • 中國式插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D1 什麼是插花藝術插花藝術是把植物體上的(花、葉、枝條、果實等)具有觀賞價值的部位切取下來,經過一定的技術處理(如修剪枝條、彎曲造型等,)以及經過藝術加工(如構思立意後進行配色和造型設計等)重新創作出新的精緻的美麗的具有詩情畫意的作品
  • 周星|新文科視域:藝術學科發展點、線、面建設景觀
    總之,新文科做了充分準備,無論是在理念上還是方向發展上,確實到了尋求全新的變化的發展創造新階段。 如何看待新文科掀開簾幕之後的藝術學科當下發展景觀?我們可以圍繞點、線、面三個層次來透視、把握新文科發展和藝術學科建設所面臨的問題。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優秀組織獎及...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優秀組織獎及各項目評選結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18〕6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根據《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教育部令第13號)每三年舉辦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的規定,教育部於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舉辦了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
  • 當前海外傳媒藝術研究的現狀與特點
    相當數量的傳媒藝術研究以自然科學的視角而非藝術視角,探討新媒體藝術的創作與傳播,並將它們的研究對象統稱為傳媒藝術,但不進行概念界定。(21)如對傳媒藝術與新媒體教育技術、生物科技、計算機語言問題、人機互動(22)、軟體藝術(23)的研究。2013年10月8日,著名的國際傳媒藝術與自然、科技史大會第五屆會議,在拉脫維亞的裡加城召開。
  • 芝加哥,藝術博覽會以及它的藝術基因
    智利藝術家Iván Navarro的作品在半島酒店展出 本文圖均為 芝加哥藝術博覽會 提供作品旁小小的銘牌說明這是一件當代藝術展品,來自一位智利藝術家Iván Navarro。同時,它也是正在芝加哥同期舉行的藝術博覽會的一部分,今年也已經是酒店第五次以舉辦當代藝術展的方式配合芝加哥藝術博覽會,也與城裡另一盛事——芝加哥建築雙年展——相互呼應。酒店總經理Maria Razumich-Zec在展覽開幕式上說,「過去五年來的每個秋天,我們都得以和卓越的藝術家、收藏家以及畫廊合作,重新裝扮我們的大堂,鼓勵客人們去停下腳步、留意並欣賞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