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材料藝術的發展和演變

2020-12-01 騰訊網

在當代藝術的創作過程中,由於藝術家現代審美意識的介入,藝術家在創作中所使用的材料、手段、及所要表達的形式也必然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同時改變.

因此,在對形式美的追求過程中,多元化材料探索是一個藝術家用來表現自身觀念的一個媒介.也正是由於上述的條件制約, 當代繪畫藝術呈現出在一個畫面上的多材料、多語言的綜合藝術形式。

在視覺藝術中,綜合材料是其中使用了不止一種媒介或材料的藝術品。集合和拼貼是使用不同媒介的兩種常見藝術示例,它們將利用不同的材料,包括布料,紙張,木材和能發現的所有物體。

當代藝術直播沙龍系列講座 12

(當代藝術創造與綜合材料第六屆高研班 公開課)

主題:綜合材料藝術的發展和演變

主講人:劉影釗

講座時間:12月5日晚上8點 (北京時間星期六)

交流平臺:騰訊會議(請大家及時下載騰訊會議PPT)

下期預告:中西方當代綜合材料藝術比較

第一件被認為是綜合材料藝術的現代藝術品是畢卡索(Pablo Picasso)1912年的拼貼畫《靜物與椅子罐頭》(Still Life with Chair Caning),它使用紙張,布料,油漆和繩索造成偽3D效果。

由於立體主義和達達主義等運動的影響,綜合材料藝術在整個20世紀變得越來越流行。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約瑟夫·康奈爾(Joseph Cornell),讓·杜布菲(Jean Dubuffet)和埃爾斯沃思·凱利(Ellsworth Kelly)等藝術家都採用了綜合材料藝術,這導致了進一步的創新,例如20世紀後期的裝置藝術也深受其影響。在今天綜合材料藝術仍然是藝術家的一種流行的藝術形式,並正在和現代的科技、手段、材料、工具相融合去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姿多彩的藝術形式。

畢卡索(Pablo Picasso)

畢卡索(Pablo Picasso)

畢卡索(Pablo Picasso)

畢卡索(Pablo Picasso)

畢卡索(Pablo Picasso)

綜合材料藝術可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1、拼貼藝術:這是一種藝術形式,涉及將諸如緞帶,報紙剪報,照片等不同材料組合在一起以創建新的整體。由於布拉克和畢卡索的努力,在20世紀初期它已成為現代藝術的基本組成部分。

2、集合藝術:這是拼貼的3D變體,其中元素突出或突出於定義的基材,或者完全是3D的對象和/或雕塑。

3、現成品藝術:這些是藝術家發現和使用的物品,由於其感知的藝術價值而被納入藝術品。它由概念藝術家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推廣。

拼貼藝術

畢卡索

畢卡索

胡安 格拉斯

胡安 格拉斯

集合藝術

塔特林

塔特林

Katarzyna Kobro

Katarzyna Kobro

現成品藝術

杜尚

杜尚

在綜合材料藝術發展的過程中,西班牙藝術家安東尼·塔皮斯(Antoni Tapies)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他把綜合材料藝術純粹化、專一化、絕對化,他是20世紀最重要的以材料為創造藝術的藝術家。他的出現使藝術界認識到材料其本身的藝術化運用,就可以創造出藝術。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畫家和雕塑家,他的後期作品因其鮮明的色彩對比,發現了材料的結合以及書面語言和幾何符號的廣泛使用而立即為人所知。

1950年代中期,塔皮斯(Tapies)進一步發展了一種被稱為「物質繪畫」的技術。在這裡,將油漆與泥土,灰塵或大理石粉混合在一起,以提供浮雕和質感,無論從字面上還是在比喻上都產生堅韌的作品。

藝術史學家曼努埃爾·博爾哈·維萊爾(Manuel Borja-Villel)解釋了物質繪畫在塔皮斯作品中的重要性,他說:「物質與形式,觀念和語言之間沒有區別。這不再是在中立的媒介中表達觀念的問題,而是從現在起觀察者應該首先感知表達思想的媒介。」

他說:「對我來說,藝術是一種機制,是一種系統,它可以改變觀眾的觀看方式,並使他或她更接近對現實的沉思狀態。」 「藝術家就像神秘主義者: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行事,但他們的共同目的是獲得使他們能夠感知現實深度的內在世界。」

在上世紀50年代,Tàpies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非正式的藝術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提升-他是最早開始將非藝術性材料(例如大理石粉塵和黏土)用於他的油漆的人之一。這種方法呼應了歐洲的Arte Povera 貧窮藝術運動和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所有這些都鼓勵使用不同的材料和紋理,這在當時是一個決定性的創新概念。

代理他的作品的佩斯畫廊主席道格拉斯·巴克斯特(Douglas Baxter)表示:「與安東尼·塔皮斯(Antoni Tapies)認識併合作是我的榮幸。除了成為非凡的人和藝術家之外,他對後代藝術家的影響力, 儘管在美國有時被低估了,但它意義深遠,而且無疑將在未來幾年內持續下去。」

如今,縱觀世界,當代藝術以成為當今世界藝術學術的主流,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隨著電子高科技和數字圖像被大眾泛用,新的視覺形象使藝術的疆界不斷外延和擴展,新的材料丶新的工具也伴隨著這個人類前所未有的時代,迅速發展和大量湧現出來,這一切都為當代藝術家在表現這種當下新視覺形象,提供了可靠的藝術理論支撐和堅實的創作靈感及源泉。

-END

相關焦點

  • 橡膠和塑料材料表面處理方式的發展演變
    從材料角度而言,如果材料本身沒有極性,其表面張力就很低,印刷、油墨、粘接、塗覆等工藝就無法完成或取得的效果很差。橡膠和塑料材料就是其中較為典型的材料,那麼橡膠和塑料材料的應用和採用的表面處理方式經歷了哪幾個主要階段的?通常是如何解決印刷和粘接等工藝問題的呢?
  • 摩擦是如何誘發材料結構發生演變的?專家指導
    雖然材料家族日益豐富,但當今乃至未來的摩擦學材料仍將以結構材料和表面塗層為首選。人們發現在實際的摩擦磨損過程中摩擦副因熱力耦合作用會誘發表層材料發生結構演變,使其物理性質、力學性能和對環境的響應特性均有別於基體。典型的例子如具有亞穩結構的奧氏體不鏽鋼、相變誘發塑性(TRIP)鋼、形狀記憶合金、高嫡合金等。
  • 方法·視域·材料:歷史比較法與百年方音演變研究
    這些成果為今日語言學界積累了百年左右的大量方言語料,目前已漸成關注和研究熱點。可以想像,未來一二十年,運用歷史比較法進行百年左右的方音演變研究將會成為一大趨勢。在這股研究潮流下,我們將會明確感受到微觀視域中歷史比較法的科學意義和精確價值。百年方音演變研究首在語料性質考辨宏觀和中觀尺度的漢語演變研究,其目標在於搭建語言演變的宏觀脈絡和主體框架。
  • 國際標準舞(體育舞蹈)的起源和發展演變
    隨著殖民統治的擴張,反映出兩方面社會問題:持續的擴張侵略所造成的英國內部矛的加劇和持續的擴張需要有一種文化予以傳遞到世界各英屬殖民地。這種歷史背景為國際標準舞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國際標準舞是在歐洲宮廷舞、民間舞和社交舞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 人工智慧的發展與審美藝術的未來
    一、人工智慧:人類智能發展和科學技術演變的必然結果   人工智慧是指使用機器代替人類實現認知、識別、分析、決策等功能,其本質是對人的意識與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通俗地講,這是一種做出好的決定、計劃和推論的能力」[7]。   雖然人工智慧似乎已經可以創作出形式上的藝術作品,但是,人工智慧能否變為一個與藝術和審美相關的感性概念,或者說人工智慧能否從概率上影響到或者將怎樣影響到審美藝術的未來發展還是一個需要我們拭目以待的重要命題。
  • 中國漢字演變簡史
    人類文明之所以能發展到如今,是因為人類發明了文字和語言。而華夏文明之所以能傳承至今,漢字功不可沒。今天給大家簡單講一下為什麼人類社會會出現文字,以及漢字從原始到今天的演變過程。首先原古時期,人們基於生活的需求,比如出去狩獵時的路線標識,或者為提醒某人某地有陷阱之類的需求,開始出現了簡單的在巖石或者樹幹上的刻畫線。
  • 新中國產業結構發展演變歷程及啟示
    以此為方向,我國產業結構演變將呈現四大趨勢: 服務引領、製造支撐是產業結構升級的主基調;產業融合發展成為產業結構演變的主要方向;行業分化將成為產業結構演變的常態;生產性服務業在「補空缺」和「走出去」中有望加快發展。
  • 大眾藝術網:紙藝 堆疊與排列的魅力 —— 美國女藝術家 Amy Genser 紙質綜合材料藝術作品欣賞
  •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2012-11-26 16: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EMC工程師的發展及演變
    2EMC工程師的發展 在中國EMC工程師是伴隨著日益複雜的電磁環境和人們對電子產品在研發、生產過程中電磁兼容(EMC)要求越來越嚴格發展而來的 在發展之初,EMC工程師大都是半路出家,一般都是從硬體工程師為了產品研發需求轉向對EMC的學習;後來隨著各種標準的完善和發達國家對出口產品電磁兼容(EMC)要求趨向嚴苛,逐步出現了以專業科班出生的EMC行業從業者和國家對EMC相關行業標準的規範化;在現在,電磁兼容(EMC)行業已經走向行業正軌,這裡有大批的從業者,雖然屬於小眾冷門行業,但是卻是每個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 [思維拓展]「衛星雲圖」的發展與演變
    在圖上定出經線和緯線,通過分析,能提供各地上空所存在的各種天氣系統。根據各種天氣系統的移動和發展,可以推論風和其它氣象要素的分布。特別是對於海洋、沙漠、高原等大範圍缺少氣象觀測臺站的地區,彌補了常規觀測資料的不足。1963年12月發射的泰諾斯電視和紅外輻射觀測衛星有一個特殊的自動圖象傳輸裝置,首次實現了衛星實時觀察和自動傳輸,使各國接收氣象衛星雲圖成為可能。
  • 科幻連結現實:加密藝術的誕生與發展
    區塊鏈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兩種範式 這部分內容來自於科技藝術家宋婷老師在《國際日報》上發表一篇探討區塊鏈和 AI發展的文章—— 隨著信息科學和信息經濟的發展,我們身處的整個的生產生活環境四元並存情況會長期存在。
  • 美術研究|論繪畫創作的基礎,材質與藝術觀念互相促進的作用!
    2.3.3 繪畫材質促進繪畫藝術發展的作用通過對中西方繪畫藝術演變過程的梳理,我們不難發現:每個時代和每個畫派的繪畫風格與語言的演變除了受到時代和藝術家的審美影響之外,還與繪畫材質的發展密切相關。從畢卡索運用拼貼的手法開始到之後塔皮埃斯、讓·杜布菲、基弗等綜合材料藝術家們的發展,打破了繪畫始終在二維的繪畫平面上繪製的手法。這是對五百年來從凡·艾克開始的油畫的革命,推動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藝術運動,不斷改變著人們的視覺經驗和審美方式。縱觀中國繪畫的發展史,我們也能發現繪畫材質的革新促進繪畫新的發展的作用。
  • 良渚文化典型圖案、符號和文字的演變-1、良渚文化太陽符號的演變
    四、良渚文化典型圖案、符號和文字的演變
  • 動畫藝術起源與前史材料辨偽
    相較於國際研究,國內對動畫藝術理論的研究更是處於起步階段,與新世紀以來中國動畫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中國動漫產業的興盛極不相匹,體現了理論的嚴重滯後性。動畫專業的不少教師及研究者,往往在沒有經過慎重考證和仔細考察的前提下,就直接援引存在問題的國外材料,不但嚴重影響了動畫理論嚴肅學術品格的形成,更將遮蔽對人類動畫意識發生這一重要問題的深入探討。
  • 纖維藝術的「材美工巧」
    近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主辦的「從洛桑到北京」第十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引起廣泛關注,展出了來自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45個國家和地區共175件作品,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奧加美術館三個展區同步呈現,構建了學術研討、創作發展、交流推廣三位一體的全新發展模式。
  • 象形文字的減省演變:漫談漢字符號化和書法法度的永恆存在性
    書法的生命內核:法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接觸到漢字,我們每個人也都會寫字,但不是所有人寫的字都可以稱之為書法的,或者說不是所有的書寫行為都可以歸入書法藝術的範疇的。那麼普通的書寫和具有藝術美感的具有法度的書法的書寫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呢?我認為能夠稱得上是書法的,一定是書寫具有法度,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藝術性的。
  • 「算法」算出藝術家影響力,映射上海藝術機構多元化大發展
    圖說:中國當代藝術年鑑 官方圖正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進行的「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2019」,以文獻和展品相結合的形式,回顧了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活動,梳理關鍵詞,對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和現象作出回顧和分析,並列出了107名(組)藝術家(其中部分與上海有關的原作展出)。
  • 南京壁虎溼膠的發展演變史——真正環保膠!
    南京壁虎溼膠的發展演變史      其實最早使用糯米做建築材料的是中國,萬裡長城的磚牆之間白色就是糯米,經過N年的洗禮仍屹立不倒,上海外灘建築改造也是用糯米取代水泥,是使中國古代一種砂漿性能超強的根本原因。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砂漿仍然是現存修復古代建築的最好材料。
  • 」歷史是一部媒介形態發展的歷史」,從變遷看媒介演變與發展
    「歷史是一部媒介形態發展的歷史」,技術決定論的集大成者馬歇爾·麥克盧漢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鄭重地向世界宣布這一著名論斷時,引發了學界對媒介形態演變趨勢的探討以及讓學者對未來世界會如何發展充滿好奇。而筆者將從這個角度敘述媒介演變的趨勢和對未來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