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之治」系列訪談錄① 我們的社區,靠誰來「治」?

2020-11-28 紅星新聞

編者按

10月28日至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舉行。這次全會的主題,正是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提出了新時代「中國之治」的總體目標和戰略部署。

時隔一月,11月23日,一場聚焦「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高端論壇將在成都舉行。論壇探討的核心,正是以社區為尺度的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

會前,紅星新聞特別推出「大城之治」系列訪談錄,通過專訪三位國內頂尖專家,解讀新時代「中國之治」的裡程碑意義和社區治理在超大城市治理中的關鍵作用

11年積下的59處違建,成都向龍社區只花了一天就全部拆完。

這背後,與十幾個院落黨員有關。他們逐一入戶向居民宣講政策,同時和居委會、有關部門進行協調,讓過去「群龍無首」的居民自治,快速且有效地走上正軌。

「發展至今,社區治理的各要素已經生成,正因為參與主體多元化,所以才需要有統攬全局力量的存在。」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長忠近日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2016年,鄭長忠在《人民日報》上撰文道,現代社會需要調整各種利益關係,一些改革都是「啃硬骨頭」,這就要求黨的領導必須更加堅強有力,也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紅星新聞記者採訪鄭長忠教授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剛剛閉幕。這次全會的主題,正是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

鄭長忠認為,對中國之「治」而言,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對中國社區而言,目前已經形成了政府、居民、社會、市場力量等多元參與的局面,諸如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可複製的經驗。

「現在要探索的是,在多元治理下統攬全局如何有效實現的方式。」鄭長忠認為,哪個城市做到了,就為中國的社區治理做出了大貢獻。

↑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長忠

社區治理發展越成熟

越需要一個統籌全局的力量發揮作用

紅星新聞:您一直強調社區治理需要一個統攬全局的力量存在,為什麼?

鄭長忠:社區治理發展越成熟,治理主體越多元,越需要一個統籌全局的力量發揮作用。

我們可以從幾個節點看到變化。上世紀90年代,中國社會經歷了從計劃經濟逐漸轉變為市場經濟的過程,人們也開始從「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城市社區由此也開始在中國出現,承接了從單位中轉移出來的許多社會事務。在社區建立初期,黨組織扮演著最初的社區建設組織者和各類事務承接者,簡單來說,就是讓社區有人辦事,同時有組織地保障社區快速發展。

社區安頓下來後,你會發現社區的組成越來越多元,有不同群體和成員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有效推動了社區共同體的建設。但是在這一過程中,社區內部關係也開始複雜了,矛盾開始出現,這時,黨組織就開始扮演著關係協調者和矛盾解決者,使社區共同體能夠得以建立。

而隨著社區發展,社區建設不僅要協調社區內部問題,還要處理好社區與其他社區以及駐區單位的關係,這也需要通過黨組織力量來協調和處理,於是在本世紀初就開始探索區域化黨建工作,通過創新黨組織形態,達到協調不同區域社區和單位之間的關係,推動區域共治。

也就是說,實際上從社區建立之初開始,社區建設客觀上都需要一種統攬全局和協調各方的力量來發揮作用。這個力量,就是黨組織。這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在社區建設層面的體現。

黨建引領社區建設

不僅需要機制創新,還需要體制創新

紅星新聞:到現在,社區建設是否還需要將這一邏輯進一步推進?需要怎樣推進?

鄭長忠:的確,社區建設確實需要進一步深化,深化工作依然還是需要遵循這一邏輯。

正如前面所說,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社區已經形成了多元治理的格局,這時候社區發展和治理所需要的,就不僅僅只是社區和街道功能所及的,而是需要整個地區的黨組織和政府組織,圍繞社區發展和社區治理開始調整有關權力結構和組織框架,整合有關資源力量,以社區為基礎,建構起整個社會建設的邏輯。

這就意味著,黨建引領社區建設,需要從微觀層面向更高層面發展,不僅需要機制創新,而且還需要體制創新。成都在這方面的探索,就比較有前瞻性,也標誌著成都在社區建設方面已經進入到第四個階段。

成立市委社治委

成都的創新成效相當明顯

紅星新聞:您認為成都在社區治理方面的探索主要解決了什麼問題?

鄭長忠:成都非常有前瞻性地關注到社區建設中所涉及的權力關係調整的必要性,從現在來看,其創新成效相當明顯。

成都在市委層面成立了專門機構——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作為領導和統籌社區發展和治理的關鍵部門。同時,成都還以社區發展治理為基礎,構建了社會治理發展新格局的整體框架。

從成都的經驗看,它首先構建了全市、區(市)縣、街道(鄉鎮)、社區黨組織四級聯動的組織領導體系,明確承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職能的具體機構,構建統一領導、上下聯動、各負其責、協調有序的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格局。

其實,這也可以被視作黨領導社會建設的體制創新和方式變革,構建了一種以黨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推動社區發展治理的新體制。

剛剛結束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而設立市委社治委的經驗,也是成都在社區治理方面的探索。

打破「九龍治水」格局

成都社區黨建走在了全國前列

紅星新聞:黨建在社區治理的統攬,是否應該有尺度?

鄭長忠:無論國家還是社區,黨的領導都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從社區來看,現實情況更加複雜,因此,管理的尺度只能定性,不能定量,更不可能像化學實驗那樣精準到幾毫克。

這也意味著,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社區資源稟賦,甚至同一地方也會存在不同情況,黨組織介入的程度也不會完全相同。比如,有的地方黨群關係根基牢,發揮黨員引領力量就能解決大部分事情;而有的地方社會企業發展得很成熟,大多社區問題其實就可以交給他們來做。

紅星新聞:儘管每個社區都各有特色,成都社區黨建特點在哪裡?

鄭長忠:成都的社區黨建走在了全國前列,其中市委社治委的設置是成都頗有創新的特色。

過去我們發現,社區的治理都是自上而下,權限涉及到中央、省委、市委,而到社區、街道一級就很難有主動性。成都設立的這個機構,首先是在市委序列的,具有較高的權威性,能夠打破「九龍治水」的格局,既能起到協調各方作用,還將權力下放至基層,讓社區的黨建能有效、快速地協調解決問題,提升了黨委在社區的信譽度。這樣就可以圍繞社區建設的各方面進行全方位協調,解決了基層或者單一部門無法解決的難題。

另一方面,四川在經歷地震後,圍繞社會建設有一次巨大提升,它倒逼了所有資源都參與社會重建,其中也包括社會組織力量,這也是成都今天包容各方資源的一個轉折點。因此,在社區建設中,這裡的黨組織處理與社會組織關係比其他地方有更多經驗,在探索中逐漸形成了黨建引領的多元參與社區治理格局。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 葉燕 上海報導 圖據受訪者

編輯 周霖

相關焦點

  • 豐富「大城善治」時代內涵 提升人民城市治理水平
    上海將技術之治、依法之治、藝術之治深度嵌入城市生活方方面面,以更高效治理賦能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上海,2400萬人口終日奮鬥棲居所在。也因此,這座城市中,「大城善治」不斷回應著每個小小「我」的日常訴求,也讓每個個體對「善治」二字有最鮮活生動的表達與感知。
  • 創新社會治理:治什麼 誰來治 怎麼治
    對於「社會治理」這一概念的運用,在認識上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我們主要使用的概念是「社會管理」,自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起,我們黨開始用「社會治理」這一概念來替換「社會管理」。
  • 城市社區治理的主體困境和協商進路——基於「黨政群共商共治」的...
    2014年,在街道和社區兩級議事平臺①的基礎上,朝陽區建立了區級民主協商會,形成了區、街道、社區「三級」共商共治的局面,實現了區級層面的工作統籌和資源整合,朝陽區也被民政部確定為2014年「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近幾年,「黨政群共商共治」平臺逐漸向樓院甚至家庭層面延伸,目前,朝陽區已經形成黨領導下的多方參與、協商共治的基層協商和社區治理模式。
  • 鬼滅之刃×灶門炭治郎
    (護妹狂魔.....誰敢動彌豆兒,他就和誰拼命) 為了拯救變成鬼的妹妹灶門禰豆子, 在討伐惡鬼的同時,搜尋著仇敵鬼舞辻無慘
  • 自治+德治+法治
    自治+德治+法治河北省黃驊市以三治結合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活力作者/郭東風 陳兆揚這是一組令人驚嘆的數字:在過去的5年內,河北省黃驊市相繼湧現出各類模範典型1100
  • 中藥蒲公英—治腎的「著力」之處
    且讓我們一一析之:蒲公英治腎之「著力點」……一、蒲公英,有消炎(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抑制體內炎症作用,即減少或減輕體內已經存在的炎症情況,從而抑制炎症所致的交感神經興奮,使炎症所致的高血壓得以降低;這樣自然會使腎承力減輕,使得腎「承壓傷」降低,此即為蒲公英治腎的第一「著力點」。
  • 治吸血蟲病之獸—耳鼠
    「北山經」:又北二百裡,曰丹燻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同兔)首麋身,其音如嗥(豪)犬,以其尾飛,明曰耳鼠,食之不䐆(採),又可以御百毒。根據「北山經」的記載,再向北走兩百裡,有座山叫丹燻山,丹燻山上有一種野獸,外形長的像老鼠,但是它的頭卻長的像兔子的頭,身形像麋鹿,叫喚起來就像狗的叫聲,這種動物靠尾巴的擺動而飛行,這種動物名字叫
  • 戳穿霧炮車「治霾神話」:誰在吹?誰願買?誰會信?
    那麼,到底是誰在炒作霧炮車的「治霾神話」?    財政熱買    至少18個城市稱霧炮車可治霾    對大氣汙染防治的重視,使得霧炮車成為多地街頭的「治霾神器」。雖然一些城市曾出現零星的質疑聲,但治霾一說始終都是主流。
  • 代表委員熱議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良治善治 讓城市更宜...
    在會場、在駐地,來自浙江的代表委員圍繞如何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討論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讓「中國之治」的浙江風景更加動人。許亞南委員說,有效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健全城市治理體系至關重要,只有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等多方發力,才能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城市治理要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只有把重心下沉,才能夯實城市治理的基層基礎。」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市鹿城區松臺街道桂柑社區黨委書記、主任柯建華深刻明白,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就在社區。
  • 耳朵腫痛之辨證論治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耳朵腫痛之辨證論治. 耳朵腫痛之辨證論治 因肝膽風火而致者,由肝膽挾外受之風熱,聚而不散,其人兩耳紅腫痛甚,時見寒熱往來,口苦咽幹者是也。法宜和解,小柴胡湯倍柴、芩,麥芽、香附治之。
  • 以良法之治打造城市 治理現代化骨幹工程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不僅是制度文明的發展,更體現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治理智慧。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開創具有杭州特點的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的「善治六策」,其中「良法之治」可謂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骨幹工程,必須抓實抓好,讓杭州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實現「良法之治」首先要立良法。
  • 黨建引領 善治下城⑥丨以紅色細胞激活社區治理 文暉街道挖潛...
    作為杭州唯一的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綜合試點城區,今年以來,下城區以建設「一核多元、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園共同體為目標,積極探索具有省會城市核心城區特點的社區治理路徑。浙江新聞客戶端杭州頻道推出《黨建引領 善治下城》,全面展現下城「微治理」中的創新亮點。
  • 中醫特色針灸、埋線、電針治癲癇病大盤點
    核心提示:  癲癇的治療問題一直困擾很多患者,靠長期服藥對病情進行控制是癲癇治療的現狀,於是經過長時間的治療和護理後,癲癇病症狀仍未緩解就難免讓患者對癲癇病的治療產生疑問,癲癇病能治好嗎?西安中際癲癇病專家表示,選擇治癲癇好的醫院是取得治療成功的重要一關,此外,了解癲癇病症狀、病因及保健方法對癲癇病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關於癲癇病的中醫治療方法的介紹。
  • 一部電梯裝出街坊共建共治共享經
    但在以前,住在老舊樓梯樓裡的老街坊大都選擇搬離來解決爬樓之苦,鮮有加裝電梯的嘗試,各區的鼓勵政策也尚未出臺。那時,一對住在西村街長樂社區的「孖寶」已經為小區裝電梯奔走多時了,他們就是72歲的老黨員何盛坤和70歲的老黨員陳壯亮。兩位老人前後奔走六年多,2015年成功為一棟九層宿舍樓加裝了電梯,造就了荔灣區甚至廣州第一批舊樓加裝電梯的「壯舉」。
  • 隋朝的開皇之治與大業盛世,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點
    隋朝地圖開皇之治與大業盛世,因出現在同一個朝代,所以它們是有相似之處的,但由於開創的皇帝與時間不同,因而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今天就給大家分析如下:一。開皇之治與大業盛世的相似之處首先是政治制度類同,隋朝建立後,隋文帝建立了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比如在選官上,廢除九品中正制,設立分科考試制度選拔官員;在官僚制度上,採用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除此之外,隋文帝對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體制、賦稅、土地制度、法律、錢幣、對外關係等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從而開創了一代新局面。
  • 廣州番禺區打造「五社聯動」共治生態圈,貢獻社區治理「番禺經驗」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通訊員 廖培金 嚴秀靈近日,以「新時代社會治理共同體與社會工作發展」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社會工作廣州培訓研討成功舉辦,會上,助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廣州經驗」吸引各方關注。
  • 韭菜能治29種常見病
    1、治陽痿  對男人來說,韭菜可是天然「偉哥,」韭菜益精壯陽的兩種做法:①韭菜粥:鮮韭菜50克,韭菜籽10克(研細末),粳米100克,細鹽少許。先煮粳米為粥,待粥快熟時加入韭菜(洗淨切斷)或韭菜籽末、細鹽,稍煮片刻即成。功能:補腎壯陽、固精止遺、健脾暖胃。
  • 共治圖景下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研究
    〔摘要〕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主體中出現了的一系列新問題,傳統「中心-邊緣」模式無論在理論解釋還是實踐指導上均表現乏力甚至無力,「非中心」共治模式卻表現出日益強勁的指導意義,進而推進共治模式在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主體中的系統嵌入成為了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 桐鄉持續放大「三治融合」的撬動裂變效應
    桐鄉還制定出臺《三治融合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桐鄉市三治融合積分管理實施辦法》等系列配套文件,明確工作重點,成立三治融合工作專班,與鄉村治理工作專班合署辦公、協同考核。正因此,桐鄉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志願服務隊伍和自治品牌,讓群眾有了更多參與基層治理的途徑。近年來,桐鄉持續開展「紅袖章」萬人大巡防活動,讓更多的群眾做好大管家、當家人,實現了網格信息無盲區、全覆蓋。
  • 「五水共治」的文化意義
    「五水共治」就是讓我們重新沉醉在這美麗的畫圖中。  ——浙江的治水理念領先。人水和諧是科學發展觀在治水領域的具體要求;人水和諧是「五水共治」成效的綜合體現;人水和諧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美麗浙江」建設中的生產集約高效、生活宜居適度、生態山清水秀的目標。  ——「五水共治」為弘揚水文化創造了新的機遇。水,乃生命之源,人類之先物。而行水之道、蓄水之窪、識水之學、用水之義、管水之理,則不可不謀,謀輒福,不謀輒禍,天之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