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大實現Nano-CT直接觀察細胞內納米粒子的形成
,文章標題為《Directly observing intracellular nanoparticle formation with nanocomputed tomography》。該文章報導了一種含碘小分子在細胞內自組裝成富碘納米粒子的「智能」策略,並用納米計算機斷層掃描(Nano-CT)直接觀察到細胞內納米粒子的形成(Sci Adv, 2020, 6, eaba3190. DOI: 10.1126/sciadv.aba3190)。
-
靜脈接種納米粒子疫苗可產生幹細胞樣TCF1+新抗原特異性CD8+ T細胞
靜脈接種納米粒子疫苗可產生幹細胞樣TCF1+新抗原特異性CD8+ T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4 16:58:48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Robert A.
-
膠體納米粒子界面研究獲得新進展
人體軟組織和天然抗震凝膠材料通常同時具有高的儲能模量和損耗模量。因此,製備這類材料一直是具有挑戰性的課題。 由於天然高分子(如多肽和蛋白)的凝膠化結構粘彈性模量通常比較低,目前,製備該類材料多見於通過合成特定結構的高分子或者採用高分子-無機複合的方法。膠體粒子凝膠的粘彈性研究則常見於一些具有弱的粘彈性模量的乳狀、漿料體系。
-
Nano Letters:研究揭示為什麼黃金納米粒子能穿透細胞壁
而在2008年發現,使用純黃金納米粒子,然後納米粒子表面塗上薄薄的一層特殊的聚合物,就能輕而易舉地進入細胞。但是,沒有人知道究竟為什麼這個組合會運作得如此好,或者這種黃金納米粒子是如何穿過細胞壁的。現在,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士洛桑高等工業學院研究人員揭示了該過程是如何工作的,他們的分析結果發表在Nano Letters雜誌上。
-
【Nature Reviews Cancer前沿】腫瘤藥物「納米時代」來臨,改善...
由於腫瘤細胞新生內皮細胞不連續性,粒徑小於200nm的粒子可以通過血管壁進入組織間隙。大量研究表明,將化療藥物(紫杉醇、喜樹鹼等)包載於納米載體中可5-10倍提高藥物在腫瘤部位的富集。這種基於納米藥物粒徑及EPR效應的靶向稱為被動靶向。
-
Nature Nano綜述:藥物遞送系統設計架構
藥物遞送通常選用納米顆粒、細菌、病毒等遞送載體來保護藥劑,防止降解,並靶向到目標位置。然而目前大多數的納米粒子都會在目標組織之外積累,對人體產生副作用並且消耗了遞到所需位置的藥物量,降低了遞送效率。區別於目前常見的從物理層次分析,從生物學和生物屏障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為設計能夠將藥劑傳遞至目標位置的納米顆粒提供指導。2. 為遞送領域的發展方法作出分析和指導。
-
Nature子刊: 一種通用抑制抗藥物抗體的免疫耐受性疫苗粒子
ADAs會降低藥物的療效,更嚴重的會引起過敏反應,與內源蛋白交叉反應,甚至威脅生命安全。例如,聚乙二醇化尿酸特異性酶Pegloticase,它可以催化尿酸氧化為尿囊素,用於慢性痛風的治療。該藥會在90%的患者中會產生ADAs,這會降低藥效並引起過敏反應。因而,防止ADAs的形成不僅能降低新藥後期臨床的失敗率,而且能提高上市藥物的安全性及功效。
-
北航再發《Nature》高性能超強納米複合材料!
相關論文以題為「Layered nanocomposites by shear-flow induced alignment of nanosheets」於2020年4月8日發表在Nature上。液體流動可以通過控制三相接觸線的運動來促進納米粒子的定向組裝。最近,作者觀察到液滴可以在油/水/凝膠系統中的凝膠表面上迅速和完全鋪展,被稱之為超鋪展。
-
3篇Nature Materials齊報導:聶書明等人評述主動轉胞吞作用和癌症納米醫學的新機遇
臨床30年後,腫瘤納米給藥機制新發現!下面直接給大家分享聶書明教授在文中給出的重點: 針對Chan及其同事的工作,他們僅使用了一種類型的納米粒子(膠體金),並且僅研究了三種納米粒子的尺寸(15 nm,50 nm和100 nm)。
-
同時多離子交換途徑合成高熵金屬硫化物納米粒子
同時多離子交換途徑合成高熵金屬硫化物納米粒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2:00:56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Raymond E.
-
中科院發現取向生長金屬納米粒子新方法
編者按:傳統製備金屬離子的方法包括等離子體法、雷射加熱蒸發法、惰性氣體蒸發冷凝法、液相法製備納米金屬粒子等等。日前,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在氧化物基底上原位、取向生長金屬納米粒子的新方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材料化學》雜誌。
-
Small:細胞對納米顆粒的攝取
而現今社會,新材料則需要通過更加複雜和嚴格的測試才能進入到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尤其是納米材料,正受到公眾愈來愈多的關注。這不僅僅因為無數的警示科幻片中基於其尺寸效應的描述:各種形狀和組成的納米顆粒越來越有規律,並且被廣泛地應用到電子和醫藥研究領域;更加由於它們與體相的同種類物質相比,行為和性質往往具有驚人的不同。
-
《ACS Nano》綜述:用於組織工程的磁性納米複合水凝膠
他們結合了製備顯示出可控性能的磁性納米粒子的主要策略的詳細摘要,以及將其摻入水凝膠的不同方法的分析。還綜述了磁響應納米複合水凝膠在不同組織工程中的應用。圖1.示意圖:使用磁性水凝膠工程化人體的不同組織。磁性納米粒子當施加交變磁場或非交變磁場時,MNP的磁性取決於其響應。通過控制MNP的物理和化學特徵(圖2),可以預測它們在磁場作用下的響應。
-
城環所發現微生物製造的金屬納米粒子在電子傳遞中的作用
微生物製造的金屬納米粒子在電子傳遞中的作用機制近期,國際權威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報導了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趙峰研究員與英國薩裡大學科研人員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微生物製造的鈀納米粒子在生物電子傳遞中的作用(A role for microbial-palladium nanoparticles in 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 Angew.
-
聚合物納米粒子取代抗體?Nature Chem. 報導新型蛋白親和試劑
體內實驗證明這些聚合物納米粒子可以抑制 VEGF 介導的新血管形成。更重要的是,作者沒有發現這種無毒的聚合物納米粒子具有任何的脫靶效應,這意味著它識別靶蛋白的特異性也很好。Naoto Oku 教授(左)、Yoshiko Miura 教授(中)、Kenneth Shea 教授(右)。
-
納米材料安全嗎?金納米粒子與中子之間的神秘行為!
納米的納米顆粒被用於在不同領域設計新材料和納米技術,小尺寸意味著這些粒子具有很高的表面積和體積比,它們的性質強烈地依賴於大小、形狀和結合分子。納米粒子存在於防曬霜和化妝品中,也存在於我們的體內,作為藥物輸送載體和藥物造影劑。金納米粒子被證明是納米工程的新一代工具,可以在如此小的尺寸下作為有效催化劑。然而納米材料也有潛在的風險,因為它們與生命物質和環境的相互作用還沒有被完全理解——這意味著它們可能不會像預期的那樣發揮作用,例如在人體中。
-
ACS nano:對於納米醫療,細胞的性別很關鍵!
結果是,細胞的性別能夠顯著影響納米顆粒被細胞捕獲的效率,而且男性與女性來源的細胞對於重編程處理的反應也不盡相同。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ACS Nano》雜誌上。這項研究結果或許能夠幫助研究者們更加安全有效地進行納米醫療。
-
科學家從蜻蜓翅膀的納米粒子獲得靈感,開發出...
蟬和蜻蜓的翅膀是天然的細菌殺手,這一現象激起了許多科學家的興趣,促使研究人員尋找擊敗耐藥性「超級細菌」的方法。他們正在開發一種新型抗菌表面,其特徵是模擬昆蟲翅膀致命作用的不同納米粒子。如果我們能確切地了解受昆蟲啟發的納米粒子是如何殺死細菌的,我們就能更精確地設計這些形狀,以提高它們對抗感染的有效性。」他們的最終目標是開發低成本、可伸縮的抗菌表面,用於植入物和醫院,為對抗致命超級細菌提供強大的新武器。蟬和蜻蜓的翅膀上覆蓋著微小的納米粒子,這是科學家們為了模仿它們的殺菌效果而研發的第一個納米粒子。
-
國外納米前沿最新動態(17年10—18年1月)
Single nanoparticle mapping paves the way for better nanotechnology查爾默斯技術大學和丹麥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可以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繪製納米粒子的單個反應圖譜的方法。
-
Nature 中文摘要 16 June 2016
/nature/journal/v534/n7607/full/nature18282.html目前,蛋白質合成與細胞內應激反應通路是否可以相互作用來控制幹細胞功能,還屬未知。這裡我們證明了將冷凍電鏡(electron cryo-microscopy)和脂質納米盤技術(lipid nanodisc technology)結合可以確定天然雙分子層環境中小鼠TRPV1離子通道的結構。運用這個方法,我們確定了環狀脂質和調節脂質的位置,並且證明了通過形成三元複合物,特異的磷脂相互作用促進了一種蜘蛛毒素和TRPV1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