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B:腫瘤突變負荷簡介

2020-10-18 生信修煉手冊

腫瘤的免疫療法是即手術,放療,化療等傳統治療手段之後興起的一種新型的治療手段,以PD-1/PD-L1抗體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實體瘤的臨床治療中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然而該療法也存在響應率低的問題,只有10-30%的腫瘤患者可以從該療法中獲益,為了精確篩選出免疫療法的目標群體,科學家先後嘗試了多種marker。

最直接的想法是將腫瘤組織中PD-L1的表達水平作為marker, 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驗患者腫瘤組織PD-L1的表達情況,如果高表達,則說明該患者有可能從免疫療法中獲益。然而這裡表達水平的高低並沒有明確的閾值來區分,而且臨床研究發現,低表達或者不表達PD-L1的患者也能從抗PD-L1治療中獲益,這說明PD-L1的表達水平作為marker,其可靠性有待商榷。

腫瘤突變負荷 tumor  mutation burden, 簡稱TMB,代表蛋白編碼區的非同義突變分布的密度,用蛋白編碼區的非同義突變位點總數除以蛋白編碼區的總長度, 單位為mutations/mb。

腫瘤的發生是體細胞突變引起的,體細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發生基因突變,部分突變細胞經過DNA自我修飾恢復正常,一部分細胞死亡,還有部分突變細胞在其表面表達出新的抗原。正常情況下下,機體的免疫系統可以識別這些抗原,然後通過免疫應答反應來清楚這些突變的細胞,但是腫瘤細胞可以通過抗原的異常表達或者腫瘤微環境的調節,來實現免疫逃逸,繼續分裂生長,形成腫瘤。

TMB的概念中只針對了蛋白編碼區的非同義突變,因為只有這些突變才有可能使得腫瘤細胞產生新抗原。TMB越高,腫瘤細胞產生的新抗原的種類和數量越多,被免疫系統識別的概率越高,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激活機體自身的抗腫瘤免疫應答反應後,殺傷這些腫瘤細胞的概率越大。將TMB劃分為以下3個層級

  1. low TMB : 1-5 mutations/mb

  2. intermediate TMB : 6-19 mutations/mb

  3. high TMB : > 20 mutations/mb

已經有大量文獻報導發現TMB的水平與PD1/PD-L1抗體療效有關,具有較高TMB的腫瘤細胞更易被免疫系統識別,免疫療法對該患者有效的概率也更高。計算腫瘤患者的TMB分值,能夠更好的指導臨床治療。

從TMB的定義可以看出,最直接有效的計算TMB的方法就是全外顯子測序,然而考慮到實驗周期和成本,也有根據靶向熱點基因設計的各種panel,該方法成本低,周期快,然而得到的TMB分值沒有WES準確。

·end·

相關焦點

  • 腫瘤突變負荷(TMB)是個什麼東東
    因此,需要繼續尋求更好的ICI治療反應預測,其中一種新興的生物標誌物就是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 TMB)。  簡而言之,TMB是腫瘤內存在的突變數。由於許多使用該生物標記物的原始研究都是基於外顯子測序計算的,因此通常將其視為基因組(外顯子組)編碼區內存在的突變數。
  • 腫瘤突變負荷(TMB)預測免疫治療療效靠譜嗎?有多靠譜?
    腫瘤突變負荷(TMB)指的是每Mb區域裡非同義的體細胞變異個數。理論上,TMB越高反映腫瘤突變越多,因此新生抗原多,經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可能效果更好。不經令人產生疑問,單純通過測序獲得腫瘤的突變數量,而不考慮具體突變位點的這個指標,TMB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真的靠譜麼?TMB越多免疫治療療效就越好麼?關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在基礎研究不足以闡明問題,臨床應用又就這麼幾個相對靠譜的選擇時,需要試試時還是可以試試的。
  • 出國看病新研究,腫瘤突變負荷可預測免疫治療療效
    組織腫瘤突變負荷(tTMB)作為一種生物標誌物,已經被臨床科研人員研究了一段時間,體內的腫瘤突變負荷的主要臨床意義,在於可以預測哪些患者最可能對免疫療法產生反應。在2020年6月,腫瘤突變負荷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作為在先前已接受多項治療的晚期癌症患者中使用帕博利珠單抗的生物標記。
  • TMB專家共識發布|腫瘤突變負荷檢測及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
    ,通常用每兆鹼基有多少個突變表示(XX 個突變/Mb)。TMB 數值可反映腫瘤內產生腫瘤新抗原的潛力,與DNA 修復缺陷密切相關,在多種腫瘤中dMMR和MSI-H 患者具有較高的TMB。為過濾胚系突變對後續tTMB 評估的影響,應採集患者外周血、唾液或正常組織作為對照樣本。建議優先採用NMPA 批准上市的核酸提取試劑盒進行基因組DNA 提取,tTMB 檢測實驗室應根據實際需求建立合適的DNA 樣品質控標準和操作流程,對待測DNA樣品純度、濃度及片段化程度進行嚴格質控。腫瘤原發灶與遠處轉移灶組織均可用於tTMB 評估。
  • 腫瘤突變負荷作為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挑戰
    另一個最近引起廣泛關注的生物標誌物是腫瘤突變負荷(TMB),它是衡量腫瘤突變數量的指標;突變越多,新抗原越多,其中一個或多個自身新抗原具有免疫原性並觸發T細胞反應的機率就越高。許多研究報告了較高的TMB和ICI療效之間的聯繫,表明TMB可能是一個良好的預測性生物標記物。
  • 免疫治療標誌物的後起之秀——TMB
    作者:葉楓紅目前已知的腫瘤免疫治療預測標誌物包括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PD-L1表達(免疫組化染色和定量)、新抗原負荷(Tumor Neoantigen Burden, TNB),以及一些已知的具有免疫原性的驅動突變或耐藥突變。
  • 同期兩篇Cancer Cell:傅陽心/李國民揭示dMMR腫瘤免疫治療新機制
    腫瘤是身體組織不正常增殖的表現形式,除了指甲和頭髮,它可以在人體的任何部位發生。每一種在研的抗腫瘤藥物都有明確的細分市場,尤其是進入靶向治療時代,絕大多藥物都要根據腫瘤的分子分型,如EGFR突變型、KRAS突變型和TP53失活型等,來分別開展臨床試驗。但是,即便針對同一種遺傳突變—如KRAS-G12C—的小分子抑制劑,在肺癌和腸癌上的效果也差異巨大。
  • 百時美Opdivo+Yervoy一線治療高腫瘤突變負擔(TMB)非小細胞肺癌在...
    2018年06月22日/生物谷BIOON/--百時美施貴寶(BMS)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Opdivo(nivolumab)聯合低劑量Yervoy(ipilimumab)一線治療腫瘤突變負擔(TMB)≥10個突變/兆鹼基(mut/Mb)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補充生物製品許可
  • 中國TMB標準化項目啟動 鵾遠基因助力TMB中國標準建設
    2020年10月18日,由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共同發起的中國腫瘤突變負荷(TMB)標準化項目啟動會在北京成功舉行。項目組包括國家癌症中心醫科院腫瘤醫院應建明主任、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黃杰研究員、復旦大學腫瘤醫院周曉燕教授、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張緒超所長、西安交通大學葉凱教授、北京大學李程教授等專家。該項目匯聚了產業、科研、醫療領域70多家機構,鵾遠基因作為產業界的代表企業參與了該項目。
  • TP53基因突變的腫瘤
    染色質的開放性決定了特定區域積累多少突變。通俗說,就是:用於抑制表觀遺傳因子的藥物可能會改變腫瘤積累的突變模式和數量,因為它們改變了DNA的開放/封閉性,這可能導致對患者的有害效應。換句話說,別光貪圖 表觀遺傳藥,能上調PD-L1表達率,甚至增加TMB基因突變總負荷,而讓PD1免疫針起效。但是,這類藥物,抗腫瘤初期有益,後期會觸發更具侵襲性的腫瘤發生。
  • Cancer-Immunity Cycle:腫瘤免疫循環簡介
    在2013年,Chen和Mellman提出了腫瘤免疫循環的概念,揭示了免疫系統殺傷腫瘤細胞的機制,文章的連結如下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74761313002963該機製圖示如下
  • 腫瘤新抗原簡介
    腫瘤免疫治療是一個近年來研究得非常火熱的領域,取得了多項突破性的進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抗體在晚期實體瘤患者的治療中取得了明顯收益,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AR-T在血液腫瘤的治療上也療效顯著,多項腫瘤疫苗也批准上市。
  • Opdivo聯合Yervoy延長高TMB肺癌患者生存
    2月5日,BMS公司公布稱,正在進行中的臨床3期研究CheckMate -227達到了主要研究終點,即相比安慰劑,Opdivo(nivolumab)聯合Yervoy(ipilimumab)用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其腫瘤突變負荷
  • 腫瘤突變形成促進腫瘤進展微環境
    腫瘤突變形成促進腫瘤進展微環境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9 9:59:43 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研究所/腫瘤探索研究與臨床試驗中心(EPOC)Hiroyoshi Nishikawa
  • 【產品】FDA批准首個針對TMB的癌症全外顯子組臨床基因檢測產品
    這是FDA批准的首個檢測實體瘤中總體腫瘤突變負荷(TMB)的全外顯子組體外診斷產品。據悉,Omics CoreSM是檢測19,396個蛋白編碼基因(整個外顯子組)的腫瘤標本中發生的絕對突變數佔其所對應的人類基因組中約3,900萬個鹼基對(腫瘤和正常對照組織)中的比例和468種癌症相關基因的體細胞突變,包括點突變、小片段插入和缺失。
  • 伴5q-改變及JAK2 V617F突變的髓系腫瘤(MN)
    5q-MDS是低級別MDS,很少轉化為AML,而轉化為AML患者中常伴TP53基因突變。其他基因突變情況較少,但已知一小部分5q-MDS患者(6-12.7%)中存在JAK2 V617F突變。 5q-MDS伴JAK2 V617F突變與JAK2 V617F野生型5q-MDS患者相比:1.
  • 腫瘤分子標誌物:引領腫瘤精準診療新思路
    基於 NGS 平臺的 ctDNA 檢測是新興的液態活檢技術,可實現對腫瘤全基因圖譜的非侵襲性檢測,並具有樣本可及性高、可持續監測等特點,在腫瘤治療和管理全程中的每個階段都有潛在的應用價值,通過對基因組的分析可早期解析致癌的關鍵突變、指導治療選擇並監測耐藥突變,同時通過連續液體活檢對分子的定量分析,可提供療效監測、腫瘤負荷和預後評估等。
  • MET突變靶向治療效果為什麼比不上EGFR突變?
    MET exon 14突變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約佔4%,是NSCLC的致癌驅動突變。多數MET exon 14突變涉及MET 14外顯子側面的剪切受體或供體位點,使得Y1003泛素化結合位點被排除;或者MET融合突變以及Y1003替換突變。最終導致MET蛋白泛素化降解功能受損,MET蛋白表達增高,激活下遊信號通路促進腫瘤發生發展。
  • 腫瘤全外的點突變有哪些分類呢?| 腫瘤全外專題
    腫瘤突變的類型豐富多樣,包括點突變,雜合性缺失,缺失突變,倒位等等。
  • Science子刊:腫瘤特異性抗體靶向抑制RAS突變腫瘤
    2020年2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致癌RAS突變體(RASMUT)蛋白由於其在細胞內的位置導致常規抗體的無法接觸並靶向它,因此通過常規抗體方案是無法治靶向這種突變並治療癌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