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提到仿生醫學,推測將來可以列印身體各部分器官,把全身換了個遍,和兒子聊起來問他:「那樣的人還能叫人嗎?」
這個悖論以前聽說過,是說羅馬帝國時期,一個叫普魯塔克的哲學家說,忒修斯有一艘船,可以航行百年,因為維修,不停換船板,最後所有船板都換過了,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忒修斯之船嗎?
![]()
這和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的"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是一個意思。
那麼,我們人體細胞每天都在更新,我們還是原來那個我們嗎?
一個學校,從校長到老師到學生包括教室都換了,那麼這個學校還是這個學校嗎?
《得到》介紹一本書——《系統之美》,用系統學解釋了這個問題。
![]()
系統的定義不是一堆事物的簡單集合,而是由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構成的、能夠實現某個目標的整體。任何一個系統,都由三種要件構成——要素、連接、功能。原來大學裡還有這麼個系統動力學專業,比如《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就是學系統動力學的
![]()
回到忒修斯之船,船板是要素,船板按結構的鉚合關係是連接,航行是它的功能。換船板僅僅是換了它的要素,但是連接和功能都沒有變,所以它還是忒修斯之船。
![]()
一個系統的要素往往是最不重要,卻往往是最受關注的。系統的連接比要素更重要,因為它的改變會帶給系統巨大的變化。比如大學,如果不是教授給學生打分,而是學生給教授打分,那麼大學就不再是大學,而成了商業培訓機構。三要素裡功能是決定系統行為最關鍵的因素。比如大學的功能不是教書育人,而是賺錢營利,那麼大學顯然就變成了另外一種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