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樵墓:民國「第一殺手」,如今安葬在亂墳崗中,雜草叢生

2020-12-05 評史

王亞樵墓,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原磨店鄉政的一個亂墳崗之中,大家看圖片就應該看得出來,周圍雜草叢生,好像沒有管理。圖為遠看王亞樵墓的場景。

王亞樵墓是一個家族墓,由7座墳墓組成,均面向正東,王亞樵墓就屬於其中一個。

王亞樵家族墓目前是合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葬在這亂墳崗中,看起來也沒人打理,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而且,王亞樵家族墓中的李淑貞墓被盜了,李淑珍是王亞樵的妻子。

圖為王亞樵墓墓碑,墓碑上鐫刻著:「先父王公亞樵之墓」,碑後有《王亞樵先生墓表》,內容就是介紹王亞樵的傳奇一生經歷。

王亞樵,他被譽為民國第一殺手,著名的愛國人士,他曾創建著名的斧頭幫,黃金榮、杜月笙等上海灘大佬也要讓他三分。他曾策劃刺殺蔣介石,財政部長宋子文等人,還刺殺了不少政府大員,積極資助共產黨等。蔣介石為此對王亞樵恨之入骨,1936年,戴笠將王亞樵暗殺於梧州。

相關焦點

  • 「暗殺大王」王亞樵墓地:位於亂墳崗寒酸悽涼,主席給予正面評價
    【王亞樵】王亞樵,安徽合肥人,民國時期上海「斧頭幫」創始人,有著「民國第一殺手」、「暗殺大王」之稱。毛主席對王亞樵有句著名評價,「殺敵無罪,抗日有功。小節欠檢點,大事不糊塗。誰給中國製造悲劇,他就給誰製造悲劇。這個人的事跡值得寫進歷史。」
  • 「民國第一殺手」王亞樵墓地悽涼,一生傳奇死於戴笠的美色暗殺
    王亞樵,斧頭幫幫主,民國第一殺手。很多人都奈何不了他,可惜最後他卻死在兄弟老婆的手裡。為何稱為斧頭幫?原來,他早年在上海組織了一支安徽勞工敢死隊,因為腰間都別了一把斧頭,所以稱為「斧頭幫」。這個王亞樵有句名言,在當地流傳甚廣,那就是「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小丈夫不可一日無錢」。
  • 「刺殺大王」王亞樵,最後卻命喪於十萬大洋之下
    眾所周知,民國時期的上海魚龍混雜,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上海三巨頭然而,「三巨頭」中,杜月笙名聲大振,野史最多,去世百年仍未蓋棺定論。不過杜月笙也有懼怕的人,他就是斧頭幫創始人王亞樵,「刺殺大王」。 軍隊統制人員沈醉有句名言:「天下之人怕魔鬼,魔鬼怕王亞樵。當蔣介石提起這個人時,他的假牙發酸。如果聽到這人又次出現,戴笠的第一反應就是檢查門窗是否關好。」一九二一年,王亞樵三十二歲,在上海成立安徽同鄉會,專門為工人階級討薪。
  • 一代暗殺王斧頭幫主王亞樵,為何死在兄弟老婆手上?
    孫中山不解決他的暗殺理念,於是王亞樵便出走上海,在上海灘的日子裡,因為他為人仗義,很快在安徽籍上海工人中樹立起很高的威信,隨後成立了「安徽勞工上海同鄉會」,他成為了組織首領。有了自己的「幫會」之後,王亞樵終於得償所願,可以著手實施「暗殺「理念了,從此他便開始了刀口舔血的暗殺生涯,揮動著斧頭馬不停蹄,封建餘孽要殺、反動黨政要人要殺、日本鬼子要殺、流氓惡霸也要殺,眾多不知名的漢奸特務更不過是下酒小菜,而他也成為了許多人談之色變的」民國第一殺手「。
  • 王亞樵「斧頭幫」橫空出世,威震上海灘,起因竟源於三名普通工人
    漢奸賣國賊聽到這個名字,無不聞風喪膽,噤若寒蟬,而鋤奸團團長就是號稱民國第一殺手的斧頭幫幫主王亞樵。王亞樵自成一派,常以斧頭、手槍、炸彈等武器,專門對付其他幫會和欺壓工人的富商,人稱「斧頭幫」、「暗殺團」,一時名震上海。
  • 他本是黑幫金牌殺手,建國後,卻當上合肥第一市長
    看過星爺導演的《功夫》的都應該知道,電影中有一個無惡不作的幫派,叫做斧頭幫。而在現實生活中斧頭幫確實存在,但沒有像電影中演繹的那樣,雖然勢力很大,可並不是無惡不作。斧頭幫的幫主王亞樵也不像電影中那樣霸道強橫,他是一個俠肝義膽的抗日誌士,手下四大金剛之一的鄭抱真更是在建國後成為了合肥市第一市長。
  • 王莽墓?
    東王封、西王封、南王封三個村名中的「王封」乃「王鳳」的諧音。「鳳」、「封」意不同而音相同,不知什麼時候當地人就把「王鳳」改為「王封」,所以住在墓東面的村子取名東王封,住在墓西面的村子取名西王封,住在墓南面的村子取名南王封。
  • 武松墓前有牌坊 嶔崎瑰偉說英雄
    都市快報訊說起現在重建武松墓,沿襲了上世紀老武松墓那段歷史,老杭州們都知道,那時立在西泠橋頭的武松墓,大抵可算作一座假墓,因為那是民國年間上海灘三個「大亨」建的。  丁夫先生曾住在孤山邊的俞樓,小時候見過原來的武松墓,就立在西泠橋頭蘇小小墓北面20多米的地方。這兩個墓,一個溫婉賢淑,一個粗獷豪放,但同樣善良,同樣為人懷念。
  • 霍金去世安葬於牛頓之墓旁邊,而愛因斯坦過世直接火化於人間
    屆時,霍金的骨灰將被安葬在另一位傳奇科學家牛頓的墓旁。ps;此地安葬的是艾薩克·牛頓之墓牛頓勳爵士,他用近乎神聖的心智和獨具特色的數學原則,探索出行星的運動和形狀、彗星的軌跡、海洋的潮汐、光線的不同譜調和由此而產生的其他學者以前所未能想像到的顏色的特性。
  • 後人苦尋烈士胡啟哲的安葬地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73年過去了,烈士的墳墓如今在哪?近日,張婷受家人委託來到鹽城,希望找到外公的埋骨處。姜振軍 一舟  老營長不幸犧牲  胡啟哲烈士當年任第9旅25團3營副營長,1940年冬到鹽城抗大五分校學習。1941年,日寇對鹽城地區進行瘋狂大掃蕩,胡啟哲率領戰友在陳南倉(現秦南鎮)附近對敵作戰,就在掩護戰友撤退的過程中受重傷,後來不幸犧牲。
  • 中國最常見的幾種安葬形式,懸棺葬是如何準確安葬的,至今都是謎
    01一、土葬土葬曾是世界上安葬逝者最常用的形式,一般是把人的遺體裝在棺材裡,然後再把棺材埋於選好的墓穴中。土葬的形式有很長的歷史,《周禮》規定「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土葬在中國流行了幾千年,如今還在延續,但規模沒有以前那麼宏大了,慢慢的被火葬代替了。
  • 河北宣化發現遼代大墓,墓中驚現十二星座,還出土千年飯局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的就是發現於河北宣化的一座遼代大墓。上世紀70年代,考古專家在河北宣化河子鄉下八裡村發現了一座遼代墓葬,專家經過研究和史料記載發現墓主人名叫張世卿。遼代大安年間宣化遭災,餓死者無數。他拿出穀物2500擔,以解災民之難。為此,皇帝特授其創業右班殿直,之後又累升到銀青崇祿大夫、監察御史、支騎尉等官職,死後葬於宣化城西下八裡遼墓群中。
  • 洛陽的金村大墓是什麼來歷?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界永遠的傷痛?
    對於中國的考古界來說,洛陽的金村大墓是中國考古界永遠的傷痛,那麼這個洛陽金村大墓是什麼來歷?又為什麼會成為中國考古界的傷痛呢?這一切還要從民國時候說起。圖片來源於網絡:洛陽金村大墓一、金村大墓的遭遇事情發生在1928年,在這一年,洛陽的金村發現了一處墓葬群,後來證實這是一座東周時代的墓葬,這個消息傳出來以後,引起了西方列強的關注,最終墓中的數千件文物被列強掠奪走,時至今日,中國學者研究金村墓葬,還需要借鑑海外的資料。
  • 海葬、壁葬、樹葬、花壇葬……你知道什麼是節地生態安葬嗎?
    傳統規格墓仍是主流  節地生態安葬接受度低  節地生態安葬,就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採用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佔或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袁崇煥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去世,生前曾為保護袁崇煥墓奔走
    2020年8月12日,袁崇煥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袁崇煥墓位於東城區東花市斜街一座四合院內,如今這裡是修葺一新,包括墓、祠堂等一系列紀念建築。
  • 李宗翰:撞臉馬景濤,被稱為民國第一小生,如今精英律師中打醬油
    中戲畢業後,李宗翰演了很多民國時期的影視劇。另外,李宗翰還在《徽娘宛心》、《繡娘蘭馨》等十多部民國劇中,他都有著上佳的表現。因為演了這麼多的民國戲,李宗翰也因此被定性為「民國第一小生」。
  • 志願軍至少犧牲18萬,只有不超過3000人安葬在國內
    183,108名志願軍烈士,祖國人民想念你們,如今你們都在哪裡?約18萬志願軍烈士長眠在朝鮮筆者曾採訪過志願軍老兵曹家麟。曹家麟,1950年10月入伍,原志願軍第六十七軍文化教員、作訓參謀,退休前任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培訓交流部主任。他業餘從事志願軍烈士考察已經10年,對安葬在朝鮮的志願軍烈士情況了如指掌。
  • 關羽死後,身首異處埋葬,怎麼專家卻發現了三處關羽墓?
    據說他的頭顱被孫權送給了曹操,曹操感念關羽的忠肝義膽,為他製作木身,最後安葬。而他的身體,被劉備取回,安葬在了洛陽。所謂的「頭枕洛陽,身困當陽」就是這樣而來的。但是如今,專家們卻發現了三個關羽墓穴,難道其中一個墓穴是假的?還是當年另有隱情?
  • 世界第一的「天眼」,耗資2.6億建成,如今卻鏽跡斑斑雜草叢生
    1963年,「阿雷西博」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被稱為全球第一「天眼」。在「阿雷西博」誕生之前,德國和美國已經各有一臺可跟蹤信號的射電望遠鏡了,但是無法技術上還無法達到能夠探測更弱的射電信號,能接受的射電信號少得如滄海一粟。為了接收到更多的天體中的射電信號,美國「阿雷西博」運勢而生。
  • 親人過世不到3周年能安葬嗎?
    有很多瀋陽市民諮詢老人過世一年能不能安葬,過戶不到三周年能不能安葬,講究眾說紛紜,按照各個地方的風俗來安葬,好讓逝者入土為安。那麼,骨灰到底要在什麼時候安葬比較好呢,下面瀋陽陵園網的小編為您講解到底什麼時間安葬逝者骨灰比較好呢?骨灰要在什麼時候下葬?中國人也很注重選擇適合下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