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有運動項目,如籃球、排球、遊泳、跑步、武術、健身器械組合、走步等都具有健身作用。
2、運動項目也可稱作健身(鍛鍊)手段,健身手段各具特點,但不是每一個健身手段都適合所有人。
所以運動健身,應首先選定一、二項適合、且喜歡的項目作為自己的健身手段,是實現科學健身的前提。
3、體質不等於運動能力或運動素質。體質是一個人的人體質量總稱,運動能力則屬於體質的一種。
所以,從健康健身的角度講,一個運動能力好的人,不見得適合運動訓練(此項在一般級別的運動比賽或訓練中常出的錯誤)。
4、健身運動不等於競技運動。同是一種運動項目,既具有健身作用也擁有其本質的競技性。切記用運動項目進行健身時,不要把健身運動當競技訓練。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運動健身的現代,有許多人因健身不當而影響了健康,原因之一就是常把健身鍛鍊當做競技訓練來進行,可大部分人根本不懂競技運動訓練的科學性。
5、衡量運動鍛鍊是否有利於身體健康的眾多指標,比較好理解和掌握的是運動負荷(也俗稱運動量)。
運動負荷主要包括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
運動強度是指運動人進行運動時,單位時間的輸出功率;運動時間是完成總練習的持續時間。
運動負荷指人體在運動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負荷量以及熱量消耗量和運動持續時間。
適宜的運動負荷方可有效促進身體機能的提高,增強體質,促進身體健康。強度過大,持續時間過長反會影響身體機能的提高,甚至損害身體健康。
6、日常鍛鍊中,衡量健身效果和運動量大小最好掌握的是自我感覺,即身體感覺、食慾和睡眠等。
如,運動後睡眠好,第二天做事或上班感覺精神滿滿,身體舒適,神清氣爽即為第一天的運動量比較合理。反之如果感覺累、睡不著覺,沒有胃口,或沒有精神則是運動過量,就需要調整。
當然,過小運動量則起不到健身作用。會導致身體無感,或不能出現身體在運動過程的愉悅狀態等。
7、同一種運動身段(運動項目)既可減肥也可增重,重點是看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的把握。
8、了解運動中身體供能系統和能量消耗的有序性,是指導和實現科學健身的基礎之一。
通常運動生理學認為:身體存在三大功能系統ATP-CP系統(磷酸原)、糖酵解系統(乳酸能系統)、有氧氧化系統(氧化能系統),無論想減肥變苗條,還是塑型增長肌肉,都需要對身體的能量供應與消耗特性有一定了解。
9、運動具有整體性,每一局部運動的實現一定是建立在整體平衡基礎之上的,那些說練點什麼就能減肚子、減大腿或練點什麼就能豐乳肥臀的說說,均具有一定的謊言性和不科學性。
10、科學健身與合理飲食相配合,是實現健康健身的必要搭配。(文章作者:郄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