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認知|腸道排洩物的成分介導5-羥色胺的合成,抑制骨質生成

2020-12-01 BioArt生物藝術

撰文 | 雪月

責編 | 兮

人血清素或5-羥色胺(serotonin,5-hydroxytryptamine 5-HT)來源於腦幹神經元和胃腸道的腸嗜鉻細胞(enterochromaffin cellEC)。5-HT不能穿過血腦屏障。EC細胞分泌的5-HT佔整個人體的95%,因此腸道是周圍組織5-HT的主要來源。腸道來源的5-HT大部分會被血小板吸收,在特定刺激下會釋放,從而促進血小板聚集、腸蠕動或者腸炎等。游離的5-HT會作為激素髮揮作用,發揮抑制成骨細胞增殖等作用【1】。

儘管腸道來源的5-HT多效性對人體機能維持非常重要,但是EC細胞中5-HT的表達調控機制尚不清楚。

最新研究表明微生物群中孢子形成的細菌促進EC細胞5-HT的產生,並且鑑定出幾種糞便代謝產物如脫氧膽酸鹽、α-生育酚,酪胺等也可以誘導EC細胞5-HT合成【2】。

2020年7月7日,日本大阪大學的Kenta Maruyama團隊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RNA Sensing by Gut Piezo1 Is Essential for Systemic Serotonin Synthesis的文章。本研究發現腸道排洩物中單鏈RNA是機械力門控離子通道Piezo1的配體,介導腸道5-羥色胺合成,並抑制骨質生成。

胃腸道中機械力感應機制對於正常的消化道蠕動至關重要。研究表明在脈管發育、血壓調控、組織炎症(Nature亮點 | 機械壓力可激活固有免疫反應)等過程中【3】,機械力門控離子通道Piezo1和Piezo2是機械力信號轉導中的關鍵分子。最近有研究表明Piezo1和Piezo2在胃腸道上皮細胞中有表達。一項體外實驗發現EC細胞中Piezo2通過調控細胞內鈣流從而促進5-HT的釋放。但是Piezo1在5-HT合成過程中的作用還不清楚。

於是該團隊首先檢測了Piezo1發現高表達於小鼠肺、脾臟、腸道和骨組織。利用原位雜交實驗發現Piezo1主要定位於腸道上皮細胞的基底部,並且遍布整個腸道。作者構建了腸道上皮細胞特異性敲除的小鼠(Villin-Piezo1flox/flox),該小鼠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異常,組織切片檢測無腸道炎症出現。但是檢測小鼠骨組織時發現敲除小鼠的骨體積明顯增加,成骨細胞增加,血清中骨降解標誌物無明顯變化,但是骨形成標誌物明顯升高。這表明Piezo1是成骨細胞活性的抑制因子。

因為作者觀察到Piezo1在跟骨組織調控相關的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中高表達。因此作者構建了LysM-Piezo1flox/flox和Col1a1-Peizo1flox/flox來探究Piezo1在骨代謝中的作用。兩種小鼠檢測骨組織,作者並沒有發現明顯異常,因此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調控骨代謝中Piezo1可有可無。

接下來作者檢測了小鼠腸道菌群的變化,然而腸上皮細胞敲除了Piezo1的小鼠腸道菌群並沒有明顯的變化。檢測小鼠腸道長度以及腸道通透性都無明顯的改變。這表明敲除腸道上皮細胞Piezo1並不能導致小鼠腸道炎症。在檢測小鼠消化道蠕動功能變化時,作者發現腸道上皮細胞Piezo1敲除顯著降低腸道蠕動,腸道排空能力下降。由於腸道炎症能夠損害腸道的運動性。於是作者構建了DSS誘導的IBD模型。作者發現腸道上皮敲除Piezo1的小鼠的腸道炎症情況好於對照組小鼠,並且5-HT濃度下降明顯。這表明Piezo1可能是一個腸道炎症的預防性靶點。

作者進一步探索腸道上皮細胞中Piezo的功能。因為腸道來源的5-HT能夠調控腸道蠕動和腸道炎症。結合上述骨組織的變化,作者把目光轉向了Piezo1與5-HT之間的關係。不出所料,腸道中和血清總5-HT的水平在敲除小鼠中顯著下降。並且腸道中合成5-HT的限速酶Tph1的表達也明顯下降。但是EC細胞的標誌物無明顯變化。恢復實驗發現5-HT能夠緩解敲除小鼠的骨體積明顯增加以及腸道蠕動能力降低和DSS誘導的腸炎抵抗表型。這些實驗表明腸道上皮細胞特異性敲除的小鼠產生的變化總的是由於腸道5-HT合成降低。

為了驗證這一結論,作者利用Piezo1 的配體Yoda1刺激RIN14B chromaffin細胞系,結果大仙能夠顯著促進5-HT的合成。如果用Piezo1的抑制劑則能達到相反的效果。利用Yoda1刺激對照組小鼠腸道上皮也能夠顯著提高Tph1的表達水平,但是敲除小鼠中無這一現象。之後作者用RIN14B chromaffin細胞系在STREX cell stretching system STB-1400系統中進行周期性拉伸實驗發現可以機械拉伸促進5-HT產生,在Piezo1敲除的細胞中也能觀察到這種變化,在Piezo2敲除的細胞中不能。在小鼠腸道上皮中也觀察到了這些現象。這表明在機械力誘導的5-HT過程中Piezo1並不處於主導地位。

鑑於這些實驗結果作者猜想腸道菌群來源的因子是夠能夠促進Piezo1介導的5-HT的產生。實驗發現利用抗生素去除腸道菌群並不能改變敲除小鼠的表型,但是對照組小鼠表現出腸道蠕動功能降低,小鼠骨體積上升和5-HT濃度降低等表型。說明腸道菌群來源的因子參與了Piezo1介導的表型變化。於是作者將小鼠糞便去除細菌和真菌後的稀釋液刺激體外腸道上皮細胞,發現在對照組小鼠細胞中有明顯的鈣反應變化,敲除小鼠腸道上皮細胞則沒有,利用Yoda1刺激也是同樣的變化。這也表明了腸道糞便提取物中含有Piezo1的配體。於是作者分離了糞便提取物中的蛋白、DNA和RNA,刺激Piezo1表達的HEK293T細胞。提取物來源的RNA能夠刺激細胞產生鈣反應信號。當用能夠降低ssRNA的RNase A處理提取物時,這些現象消失了。

利用外源ssRNA40也能夠刺激Piezo1-HEK293T產生該信號反應。作者進一步用Piezo1內源性表達細胞系N2A驗證了這一發現。並且作者發現外源合成的dsRNA以及包括多種DNA在內的多種TLR配體都沒有上述功能。雖然有報導稱對氨基苯甲酸酯,膽酸鹽,酪胺,丁酸酯和丙酸酯能夠刺激N2A細胞產生5-HT,但是作者發現這些物質並沒有Piezo1的配體活性。作者進一步用MyD88-/-TRIF-/- 細胞和TLR7-/- 小鼠證明TLR信號並不參與這一過程。篩選進一步發現Lrp5介導的5-HT表達調控也沒有參與到Piezo1介導的5-HT產生過程。但是利用AKT抑制劑處理細胞能夠顯著抑制Tph1的表達,AKT信號可能在Piezo1介導的Tph1表達中起到關鍵作用。基於以上發現,作者認為ssRNA是腸道上皮細胞Piezo1的配體。

為了在體內證明這一發現,作者比較了6周小鼠和35周小鼠骨體積和糞便中RNA含量。作者發現年老小鼠骨體積降低,糞便中RNA含量增加,RNase A表達下降。之後作者每天給予年老小鼠腸道RNase A,持續一月後發現年老小鼠骨體積增加,血清中5-HT水平降低。這項實驗表明去除腸道中ssRNA或許是一種有效降低年老小鼠5-HT水平的方法。

雖然本研究證明了ssRNA是腸道上皮細胞中Piezo1的配體促進腸道5-HT產生,但是Piezo1介導的5-HT表達的分子機制還未闡明。還有許多相關問題未解決,例如骨細胞中的Piezo1是否參與運動相關骨質重塑還未知;Piezo1是否存在其他非機械力相關的天然配體還需要進一步探究。

相關焦點

  • 腸道Piezo1感知RNA對系統性5 -羥色胺的合成至關重要
    腸道Piezo1感知RNA對系統性5 -羥色胺的合成至關重要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9 9:36:45 日本大阪大學Kenta Maruyama研究組發現,腸道Piezo1感知RNA對系統性5 -羥色胺(5
  • 抑制脂肪5-羥色胺 促進脂肪燃燒
    2015年4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韓國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脂肪組織合成的5-羥色胺對於肥胖過程的發生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阻斷白色脂肪組織中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
    腸道5-羥色胺水平可能以未知的方式影響大腦功能,因為海馬體中5-羥色胺的水平受小鼠微生物群的影響,但尚不清楚腸道與大腦5-羥色胺水平之間的任何進一步聯繫。 生物對膽汁酸的操作與腦功能之間的因果關係仍有待明確定義。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微生物...
    腸道5-羥色胺水平可能以未知的方式影響大腦功能,因為海馬體中5-羥色胺的水平受小鼠微生物群的影響,但尚不清楚腸道與大腦5-羥色胺水平之間的任何進一步聯繫。 生物對膽汁酸的操作與腦功能之間的因果關係仍有待明確定義。
  • 新型藥物靶點——外周5-羥色胺
    5-羥色胺(5-HT,又稱血清素)是一種血管收縮物質,廣泛的參與了如血管功能、止血、肝再生、腸動力、胰島素分泌、免疫反應等生理過程。脊椎動物的5-HT能信號系統非常複雜。5-HT生物合成和代謝過程中,色氨酸羥化酶(TPH)是催化合成5-HT (5-HTP)的起始和限速酶(圖1)。
  • 腸道菌群在內臟痛中樞機制中的作用
    體內約95% 的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是在消化道中產生的,能夠產生5-HT的細菌包括念珠菌、鏈球菌和腸球菌。腸道中產生5-HT的細胞被視為腸道和大腦之間溝通的主要樞紐,因為它們暴露於腸道中食物及微生物產生的信號中,並且受迷走神經的支配。色氨酸是5-HT的前體,亦由腸道菌群合成,能夠通過血腦屏障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生成5-HT,從而影響中樞系統神經功能。
  • 五羥色胺是什麼 這些食物富含五羥色胺
    五羥色胺是什麼五羥色胺普遍存在於動植物組織當中,又叫做血清素,是一種吲哚衍生物。它最早是從血清當中發現,在哺乳動物組織中存在廣泛,尤其是在大腦皮層質及神經突觸內含量很高,也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五羥色胺的作用5-羥色胺是一種能產生愉悅情緒的信使影響整個大腦的活動。調節情緒、精力、記憶力到塑造人生觀。
  • 科學家發現,溫暖環境可以通過改變腸道微生物,增加多...
    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人的流行病學數據分析和小鼠實驗發現,生活在比較溫暖的環境中有助於骨骼健康,阻止骨質流失,骨質疏鬆的發生,而這種好處是由腸道微生物介導的。因為溫熱環境改變了腸道微生物組成,增加了多胺類物質的合成,提高了成骨細胞的活性,同時減少了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增強了骨骼強度。
  • Cell:Piezo1分子調節腸道與骨骼穩態
    2020年7月8日訊/生物谷BIOON/---此前研究表明,腸嗜鉻細胞通過分泌血清素(5-羥色胺)來調節腸道和骨骼的穩態。腸道微生物可調節血清素水平,但其潛在的分子機制尚未得到揭示。根據最近一項研究, Piezo1對腸道產生血清素至關重要。
  • 丁酸梭菌可調控腸道菌群並抑制腸道腫瘤的發展
    研究結果表明,丁酸梭菌可以通過調節Wnt信號轉導通路和腸道菌群來抑制腸道腫瘤的發展,為CRC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圖5 丁酸梭菌改變特定細菌類群 5、丁酸梭菌改變了微生物衍生代謝產物的水平
  • 焦慮或許也是腸道出了問題
    例如,如果有人患有抑鬱症,他們會服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來改變大腦中某些神經遞質的可用性。當然,我們承認,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藥物是有用的,甚至可能挽救生命。但是,藥物往往只是暫時的緩解和抑制症狀,而且往往帶來嚴重的副作用。 我們更應該找到問題的根源並從這個層面上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抑制症狀。
  • 深度解讀 | 腸道菌群和中樞神經系統的關係
    (4)腸道微生物可以與人類產生相同的激素和神經遞質。這些激素的細菌受體影響微生物的生長和毒力。(5)腸道細菌直接刺激腸神經系統的傳入神經元,通過迷走神經向大腦發送信號。通過這些不同的機制,腸道微生物塑造了睡眠和下丘腦 – 垂體 – 腎上腺軸的應激反應的結構。它們影響記憶,情緒和認知,並且在臨床和治療上與一系列疾病相關,包括酗酒,慢性疲勞綜合症,纖維肌痛和不安腿症候群。
  • 膳食成分是如何影響腸道健康的?
    那麼我們飲食中的各種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微量營養素等等,到底是如何調節腸道菌群的組成,從而調節腸道屏障功能的呢? 可發酵的膳食纖維主要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進行發酵,從而產生單糖、短鏈脂肪酸(比如乙酸、丙酸和丁酸)以及氣體(比如甲烷和二氧化碳)等。一方面,乙酸和丙酸通過門靜脈被肝臟吸收,在這裡它們被用作脂質、葡萄糖和膽固醇代謝的底物。事實上,乙酸是膽固醇合成和脂肪生成的前體,而丙酸是葡萄糖異生作用的底物。
  • 研究發現藍莓中的成分可以改善腸道炎症
    2020年9月,FASEB Journal 雜誌發表了來自東京科技大學的一項題為:Pterostilbene reduces colonic inflammation by suppressing dendritic cell activation and promoting regulatory T cell development 的研究論文提示,藍莓中的成分可以改善腸道炎症
  • 整合素4β7活化在先天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介導的腸道炎症的機制
    整合素β7亞基還可以與αE亞基形成異源二聚體,與腸道上皮細胞的E-cadherin相互作用,介導淋巴細胞在腸道內的駐留 [3]。整合素β7功能缺失可以抑制淋巴細胞向腸道部位的遷移與駐留,從而可以緩解T細胞誘導的腸炎的發病進程。基於此研究人員開發了整合素β7功能抑制性抗體用於治療IBD,但是臨床數據顯示,高劑量抗體會使部分病人腸炎加劇,反而沒有低劑量組治療效果好。
  • 兒童發育期間維持健康和疾病發展的腸道微生物群
    為簡單起見,該圖代表了健康足月母乳餵養嬰兒最常見的優勢類群,以及可能導致優勢類群改變的兒童期事件或暴露事件。對成人腸道微生物群和整個兒童期發育中微生物群的比較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存在一個時間進程。嬰兒期的微生物群不如成年期多樣且不穩定。嬰兒的微生物群取決於許多因素——分娩方式、乳汁消耗、藥物暴露和環境。斷奶標誌著飲食的顯著改變,此後變形菌的數量大大減少。在兒童期,多樣性增加,穩定性也增加。
  • 腸道微生物群在冠心病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與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和高血壓有關,這些都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腸道微生物群通過其代謝產物參與介導膽固醇代謝、尿酸代謝、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等基本代謝過程,可誘導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幹擾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補充益生菌和糞便捐贈是潛在預防和治療冠心病的熱門研究領域。
  • 5-羥色胺症候群——神經科醫生不可不知的用藥陷阱
    它通常出現在用藥後24h內[3],表現為精神狀態改變、自主神經過度活動和神經肌肉異常的三聯徵[4],其中精神狀態改變包括焦慮、躁動、錯亂、激越等,自主神經過度活動包括發熱、心動過速、出汗、呼吸急促、瞳孔散大等,神經肌肉異常包括震顫、反射亢進、肌強直、陣攣等[5]。實驗室檢查常可見WBC、CK升高[3]。
  • 重性抑鬱症患者緩解期認知功能網絡改變的獨立成分分析
    重性抑鬱症患者緩解期認知功能網絡改變的獨立成分分析 2020-12-27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關鍵還要看你的腸道微生物
    高脂肪飲食消耗還伴隨著胰島素抵抗導致的肝脂肪生成增加,而靈芝水提物減少了代謝改變。同時,白藜蘆醇的使用導致普雷沃菌和瘤胃球菌科的相對豐度下降,TMA和TMAO的合成下降。除了天然藥物,膳食纖維還通過改變腸道來降低TMAO水平微生物組。研究表明,飼餵膳食纖維改變了小鼠腸道微生物生態,促進了阿克曼菌、雙歧桿菌等的生長,抑制了有害物種的生長,通過重塑腸道微生物群落結構降低了TMA和TMAO的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