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抗體:一些令人興奮的新型基因工程分子可以殺死HIV病毒庫

2020-12-05 騰訊網

IMMTAV識別深埋細胞內的病毒蛋白

文/HIVnews

2019年愛滋病毒和B型肝炎治療論壇於本周在墨西哥城召開的第10屆國際愛滋病協會愛滋病科學會議(IAS 2019)之前7月20日至21日舉行。

今年的論壇包括治療慢性B型肝炎感染以及愛滋病毒的研究,因為這兩種病毒有相似之處,主要的一點是它們主要通過對病毒產生有害的免疫反應而引起疾病,而不像其他病毒那樣,直接殺死細胞。

在HIV中,阻止治癒的問題一直是少數HIV感染的細胞是長壽的,靜止的所謂的「儲存細胞」,免疫系統無法識別和消除。

該論壇聽說了一些令人興奮的新型基因工程分子,它們有可能尋找並殺死這些細胞,即使沒有使用化學「kick」來將它們從隱藏處衝洗掉。

其中最有希望的是IMMTAV。這種已經用於癌症研究的高科技藥物,涉及重塑從參與者身上取出的T細胞,使得它們表面的受體蛋白質(通常可以檢測各種病毒)被改變,以便它們的反應成為可能。精煉的愛滋病特異性和強效。

牛津大學的Lucy Dorrell告訴論壇,IMMTAV是通過反覆精煉和重新調節T細胞受體的敏感性以及產生這些蛋白質的基因的過程而開發的。IMMTAV的第一個版本是從一個精英控制者體內中取得的T細胞開發出來的,具有很強的抗HIV CD8 T細胞反應。他們的CD8細胞識別出一串特定的胺基酸 - 一種肽 - 是一種高度保守的HIV部分,即病毒不易變異的部分。受感染的細胞在其表面上顯示這樣的表位作為「遇險信號」以警告免疫系統它們被感染。

IMMTAV細胞類似於CAR T細胞(嵌合抗原受體),這是一種具有遺傳改變受體的細胞,已被用於檢測和殺死癌細胞。然而,他們只能檢測感染細胞表面的病毒蛋白質的10%,主要是來自HIV包膜的蛋白質。儲庫細胞的部分問題是它們通常不會顯示許多這些包膜蛋白。

IMMTAV細胞可以識別深埋在細胞內的病毒蛋白的信號。

過去這些技術的部分問題在於識別來自受感染細胞的外來蛋白質的分子複合物是非常短暫的 - 它們僅在幾秒鐘內作為完整實體持續存在。產生IMMTAV受體的成熟和選擇過程也極大地延長了它們的持久性,達到現在開發的IMMTAV T細胞受體具有接近兩天的半衰期的程度。

Dorrell展示了一段在試管中IMMTAV T細胞附著並摧毀HIV感染細胞的視頻。

目前,開發的IMMTAVs僅識別HIV gag結構蛋白的成分,其核心成分是HLA-A2,它只是眾多HLA(人類白細胞抗原)蛋白中的一種,可區分自身和非自身物質。這意味著它們目前需要識別的成分太過具體,但IMMTAV的其他品種正在開發中。

IMMTAV細胞最令人興奮的方面是它們已經被證明可以殺死儲庫細胞,而不會與激活細胞的免疫刺激藥物一起使用,因此可以通過細胞殺傷療法「看到」它們。該策略的一個缺點是活化細胞再次開始產生HIV,具有引發新一輪HIV感染的風險。但IMMTAV細胞能夠在沒有任何激活或病毒產生的情況下殺死儲庫細胞 - 不必「kick」的「kill」。對照實驗還顯示未感染的細胞未受到治療的攻擊。

該技術在用於人體試驗之前需要更多的開發,主要是通過擴大其響應的病毒表位的數量,但可能提供檢測和殺死儲庫細胞的治療的最佳希望。

雙特異性抗體既能預防感染又能控制猴子的疾病

進一步發展的是BiIA-SG,這是一種雙特異性抗體,去年發表了小鼠實驗數據,特別是在香港大學開發的這種療法,引起了相當大的興奮。

雙特異性意味著抗體既可以中和HIV病毒顆粒又可以防止它們附著在細胞上,從而起到進入抑制劑的作用,並且還可以附著在HIV感染的細胞上,使它們成為可能的破壞物。因此,它可以用作治療和預暴露預防(PrEP)。

香港大學的Mengyue Niu展示了恆河猴的實驗結果,這些猴子被給予SHIV(一種遺傳改變以感染猴子的人類病毒),在未經治療的動物中它是如此致命,以至於只有四分之一的動物感染後存活超過三個月。

當在接種SHIV之前以單劑量給予BiIA-SG時,它完全保護猴子免於感染,並且當在感染後給予時,所有猴子存活超過三個月,同時保持強烈的抗HIV細胞反應。

在BiIA-SG進入人體試驗之前,計劃進行進一步的猴子實驗。

參考資料

Dorrell L Engineered immune-mobilising monoclonal T cell receptors against viruses. 2019 HIV & HBV Cure Forum, Mexico City, 20 & 21 July 2019.

Niu MY Tandem bispecific antibody prevents fully and induces prolonged T-cell immunity against pathogenic SHIV in monkey models. 2019 HIV & HBV Cure Forum, Mexico City, 20 & 21 July 2019.

版權聲明

本文系HIVnews公眾平臺轉載文章,僅供參考,不代表HIVnews平臺的觀點,請使用「分享圖文」分享本文,未獲得作者授權禁止一切轉載行為,轉載請聯繫公眾平臺獲取授權,如有發現擅自轉載,一律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

HIV感染者只是生病,生病而已

長效緩解是可行的,不騙你

這一款雙藥一定要了解

相關焦點

  • HIV(愛滋病毒)-進化到精妙之巔的生物
    如果把病毒算作一種生物,那世界上最簡單的生物就是MMLV(小鼠白血病病毒)了,這東西只有3個基因,一個形成外殼,一個把RNA逆轉錄成DNA,還有一個負責結合宿主細胞 HIV就更稍微更複雜一點,有9個基因 在一個基因組只有9000鹼基對的生物裡,居然能塞的下
  • 定製疫苗蛋白可能有助於產生抗體來對抗HIV
    「此外,我們能夠創造一種新的方法來製作蛋白質,這也很令人興奮,這也可以為開發其他感染疫苗打開大門。」儘管全球有數百萬人感染愛滋病病毒,但為這種病毒製造疫苗已經讓研究人員望而卻步。疫苗通過教導免疫系統來起作用,在中和它之前,抗體可以附著病毒。為了製造疫苗,研究人員首先必須確定這一點。
  • 「Nature子刊」基因編輯猴子胚胎產生HIV抗體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研究HIV治療的新方法
    ,利用的好可以造福人類。最近有研究人員把基因編輯技術運用與猴子身上,發現基因編輯的猴子胚胎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治療HIV的新方法!基因編輯(gene editing),又稱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或基因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
  • 【Nature子刊】基因編輯猴子胚胎產生HIV抗體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研究...
    導言:基因技術對人類的影響很大,利用的好可以造福人類。最近有研究人員把基因編輯技術運用與猴子身上,發現基因編輯的猴子胚胎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治療HIV的新方法!基因編輯(gene editing),又稱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或基因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因為基因編輯應用於人類是違法與違背倫理的,所以最近有研究人員把基因編輯技術運用與猴子身上,發現基因編輯的猴子胚胎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治療HIV的新方法!
  • 2020年最受關注的HIV研究
    單克隆抗體Ibalizumab維持HIV抑制近十年 技術進步:首次深入了解愛滋病毒攜帶者的潛伏病毒庫 研究人員邁出了治癒HIV的第一步 科學家Jamie Mann的團隊研究出一種激活劑載體(ACT-VEC)的東東,可以激活人體靜默的HIV細胞,重新複製表達,然後使病毒對免疫系統可見,並提供通過治療殺死的可能性。
  • HIV病毒抑制速度翻倍 愛滋病CAR-T療法要來了?
    由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Jim Riley教授和哈佛大學拉根研究所(Ragon Institute)的Todd Allen教授合作領銜的研究團隊,介紹了一種新型雙特異性CAR-T細胞免疫療法,可以幫助對抗HIV感染。近年來,CAR-T細胞已經為治療癌症提供了強大的工具。
  • 【盤點】基因療法&HIV疫苗:治癒愛滋的普羅米修斯之火
    ,這些抗體可以中和大量的HIV-1型病毒。接下來,把表達這些抗體的基因導入對於人體無毒的腺相關病毒AVV(adeno-associated virus)中,再把這樣改造後的AVV病毒注射到小鼠的肌肉細胞中。六個月後,在小鼠的血清中能夠檢測到較高濃度的HIV中和抗體。結論一:這項研究說明,腺相關病毒AVV是可以作為一個載體把抗體基因導入人體中的。同時,注入肌肉細胞後,表達出來的抗體蛋白是可以通過進入血液的。
  • 抗體組庫技術篩選特異性抗體
    人源化抗體是指抗體的可變區部分(即Vh和V1區)或抗體全部由人類抗體基因所編碼。人源化抗體可以大幅降低醫院抗體對人類集體造成的免疫副反應。人源化抗體的而形式也從最初的嵌合抗體、改型抗體等逐步發展為人源化抗體。
  • Nat Med:發布測量持續性HIV病毒庫大小的指導意見
    2020年9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在美國威斯達研究所科學家們的帶領下,來自BEAT-HIV合作組織(BEAT-HIV Collaboratory)的全球頂級HIV研究人員編制出首套綜合建議,內容涉及如何在治癒導向的臨床研究中最好地測量持續性HIV病毒庫的大小。
  • 基因工程都有什麼用?
    他在分子生物學和農業基因工程等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是我國首位因此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青年科學家獎的人。)1. 基因工程概念的提出基因工程是20世紀70年代醞釀出的一項新技術。它也被很多人稱為生物工程,有些地方(如我國臺灣)還稱作生命技術。人類發現,通過基因工程我們幾乎能跨越物種,實現任一生物基因的改良或轉移工作。
  • Nature:揭示免疫系統產生龐大的抗體庫來對抗感染機制
    2020年7月8日訊/生物谷BIOON/---人們早已知道,獲得性免疫系統可以通過基因重組在發育中的B細胞中產生大量的抗體(免疫球蛋白)庫。然而,人們並不了解這些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基因片段如何能在B細胞的細胞核三維空間中相互相遇並進行重組,從而產生功能性的抗體基因。
  • 生物谷2020年終巨獻|HIV重磅研究解讀|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卡博特韋...
    NV中心可以通過發射明亮的螢光來產生指示抗原或其他靶分子存在的信號。在過去,螢光標記受到來自樣品或試條的背景螢光的限制,使得難以檢測到低濃度的病毒蛋白或DNA。然而,螢光納 米金剛石的量子特性使它們的光發射可以被選擇性調製,這意味著可以利用微波場將光信號固定在一個設定的頻率上,並可以有效地從背景螢光中分離出來,從而解決了這一局限性。
  • 基因工程抗體
    你的單抗雜交瘤細胞株產不出抗體,不妨試試基因工程抗體基因工程抗體的概念比較廣本文僅僅討論怎麼從雜交瘤細胞株開始做基因工程抗體主要解決如下幾個問題:1.    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需要,給細胞株建立指紋身份;2.
  • 新型納米工程微針用於HIV藥物輸送
    100萬英鎊資金,用於研究納米工程微陣列貼片(microarray patches,MAPs)增強長效愛滋病藥物的遞送的應用。利物浦大學分子和臨床藥理學教授Marco Siccardi博士和Andrew Owen教授以及化學系教授Steve Rannard是合作夥伴。
  • 重大進展,首次從靈長類動物基因組中編輯出類似HIV的病毒
    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Kamel Khalili博士說:「我們首次證明,單次接種由腺病毒攜帶的CRISPR基因編輯構建體,就可以在恆河猴的感染細胞中編輯出SIV基因組。」特別重要的是,這項新工作表明,該團隊開發的基因編輯構建體可以到達被感染的細胞和組織,這些組織也就是SIV和HIV的病毒庫。
  • 55家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原料廠家匯總——分子診斷篇
    公司秉承「生物科技造福人類」的發展理念,勇於挑戰國外技術壁壘,堅持從上遊關鍵原料酶開始研發,為生物醫藥領域和生命科學研究提供國內一流的分子診斷檢測產品和科研試劑。英贊生物擁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實時螢光RT-PCR檢測試劑盒中全部酶製劑的自主生產能力,可以為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提供原料酶製劑。
  • 上海巴斯德所與中慧元通合作研發生產基因工程疫苗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6月16日宣布,與江蘇中慧元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基因工程疫苗(畢赤酵母)在全球範圍內的研發、生產和商業轉化籤署合作協議。目前國內有5條新冠疫苗研發技術路線同步開展,包括滅活疫苗、重組基因工程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和減毒疫苗;並且已經有5個疫苗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其中4個為滅活疫苗。此次上海巴斯德所和中慧元通公司開展的新冠疫苗合作項目,選擇的技術路線是重組基因工程疫苗。
  • 人源抗體基因小鼠研發及其在治療疾病中的應用
    利用噬菌體包殼蛋白與外源多樣性組合抗體基因融合在一起,構建所需的抗體組合表達庫,而這些與噬菌體外殼蛋白融合的人源抗體基因,可共同展現於噬菌體表面,再藉助特異性抗原結合篩選方法,即可獲得與抗原特異結合的噬菌體抗體。應用該技術平臺首先研發的人源抗體主要為抗體片斷(比如scFv和Fab)。
  • Nat Med: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組合使用可顯著縮小猴子中的HIV病毒庫大小
    2020年3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利用兩種癌症免疫治療藥物組合使用刺激免疫細胞,可縮小感染了猿猴免疫病毒(SIV)並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的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的病毒庫大小。這種病毒庫包括經過接受強效抗病毒藥物治療後仍攜帶SIV病毒的免疫細胞。
  • 美洲駝納米抗體有望「叫板」新冠病毒
    由於納米抗體比一般抗體更穩定、生產成本更低且易於工程改造,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開始將納米抗體用於醫學研究。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已經有研究人員製備出了針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美洲駝納米抗體。而此次研究則使用了一種不同的方法,來尋找效果更好的納米抗體。Esparza說:「新冠病毒刺突蛋白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