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乘風破浪的司馬相如 他的頂級流量其實和卓文君無關

2020-12-08 騰訊網

來源:《先鋒》雜誌2020年10月刊

作者: 本刊特約通訊員 楊燦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司馬遷是孔子的粉絲,《孔子世家》他不吝筆墨地寫了7700多字。惜字如金的司馬遷寫老子用了455個字,寫莊子用了235個字,寫孟子,總共用了215個字……而在司馬遷心中,有個人可能比孔子還夠分量,寫他,用了9200多字。司馬遷一字不漏地收錄了這個人整整8篇文章——這個人因此成了《史記》中被收錄文章最多的。詩仙李白也常把他作為學習和趕超的對象,其詩文16處提及自己的這位偶像。

此人何方神聖?司馬相如是也!

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也許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那段流傳千年的「鳳求凰」典故,以及「琴挑文君」、「當壚賣酒」的愛情故事。但司馬相如的不朽和偉大,不在這些千古「八卦」,而在於他書大賦、創蜀學,在文史、政治甚至外交領域都有相當的建樹。

第一人——以文學家身份入正史

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四川省作家協會創研室主任、著名作家馬平,以一位文人的視角觀察司馬相如,發現了司馬遷對司馬相如的關照。作為中國二十四史正史之首,司馬遷筆下《史記》的地位毋庸置疑,正所謂「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獨一無二的《史記》中,同樣佔據獨一無二位置的《司馬相如列傳》,顯得尤為醒目。

馬平說:「讓文學家進入正史,司馬遷是歷史上第一人。《史記》中有兩篇文學家的記載,一是《屈原賈生列傳》,一是《司馬相如列傳》。屈原和賈誼合為一篇,司馬相如則是專篇專章,其地位可見一斑。」

《司馬相如列傳》除了記錄司馬相如的生平事跡,還將其所著《子虛賦》《上林賦》《難蜀父老》等8篇辭賦散文作品全文收錄,因此篇幅很長。馬平認為,這也可以看出司馬遷對司馬相如作品的態度,年齡比司馬遷大不了多少的司馬相如,受到了格外高看。《史記》收了他的8篇文章,這有多牛呢?屈原被收錄了一篇,韓非子被收錄了一篇,賈誼被收錄了一篇,這還算給面子的;至於老子、莊子、孟子、荀子這些大咖,都是零。

而在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會長李大明眼中,司馬相如是目前可考的文獻記載的四川出現的第一位文化名人。「在相如之前,有人說大禹、李冰也很有名,但大禹其人的真實性尚存疑,李冰則主要是經濟科技的領域。在文化學術層面,司馬相如當之無愧應是蜀中第一人。」

第一賦——詞賦之宗名至實歸

司馬遷和司馬相如,都是一個時代的大咖,兩個人也時不時會被放在一起被人評議。

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的一個章節裡有言:「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的確,在司馬相如之前,沒有人像他一樣能把賦文寫得流光溢彩,氣象萬千。李大明教授點評這位「辭賦之宗」:相如一代賦聖、文宗,文脈綿賡、沾溉百世。

漢代最重要的文學樣式是賦,而司馬相如是公認的漢賦代表作家和賦論大師,也是一位文學大師和美學大家。司馬相如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辭賦上。《漢書·藝文志》著錄「司馬相如賦二十九篇」,現存《子虛賦》《天子遊獵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哀秦二世賦》6篇,另有《梨賦》《魚葅賦》《梓山賦》3篇僅存篇名。《隋書·經籍志》有《司馬相如集》 1卷,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司馬文園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司馬相如掌握了辭賦創作的審美規律,並通過自己的創作實踐,對辭賦的審美與表現進行了不少探索。司馬相如也是因一篇《子虛賦》而大受漢武帝讚賞,因召入宮。其上林、子虛二賦,氣象萬千,籠闊天地巨麗壯觀,恢弘的西漢景象躍然紙上,因此成為漢賦的標誌,也成為後世寫賦的標準,影響了百代人對漢代辭賦的評價。一提到「漢賦」,就和唐詩想到李白一樣,首先想到的,便是司馬相如。

由於司馬相如的創作使漢賦達到登峰造極、難以逾越的高度,再加上今文經學繁瑣保守風氣的影響,束縛了人們的創造性,所以大賦的創作雖有局部的新意,但總體來說是走上了因襲模擬的道路。第一批四川歷史名人中的揚雄也是成都人,作為西漢後期著名的大儒,他極其崇拜司馬相如,曾模仿《子虛賦》《上林賦》,作《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正所謂「每作賦,常擬之以為式」。

第一功——率先開闢南絲綢之路

公元前129年,西夷的邛都(今四川西昌)、筰都(今四川漢源)等國的君長,知道南夷內附漢王朝之後,得到了豐厚的賞賜,心中很是羨慕,也想仿照南夷方式,歸屬漢朝,並請求漢朝派遣官吏出使。據正史記載,當時朝廷為誰能出使有較大爭議。但司馬相如提出的「懷柔」政策與武帝的想法一致,且又是蜀人,便被武帝派遣。

這前後,司馬相如寫了《諭巴蜀檄》《難蜀父老》兩篇政治檄文,融匯了他對加強少數民族治理高瞻遠矚的政治眼光和政治藝術。《諭巴蜀檄》寫於元光五年(公元前130)。當時,唐蒙從巴蜀通夜郎,由於處置不當,引起巴蜀民眾的驚恐,漢武帝便命司馬相如責備唐蒙,並作文告諭巴蜀民眾,此文迅速達到了安定人心的目的。另一篇《難蜀父老》寫於元朔元年(公元前128),此文中,司馬相如力主恢復秦朝便已在西南地區設置的郡縣,得到漢武帝贊同。

沒想到司馬相如不僅在文學上有所造詣,在政治和外交領域也是一把好手。李大明教授認為,在漢朝和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上,司馬相如是至關重要的人物,可謂「萬代推功」。所以除了文學家以外,司馬相如作為政治家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而在當代,這一點通常被大眾所忽略。「這些年隨著大家逐漸重視,我們不難發現,司馬相如兩次出使蜀地,對於開拓南方絲綢之路,是功不可沒的。」

當時,司馬相如以欽差大臣身份巡視西夷各地,廣泛交往,有禮有節,廣施教化,替天牧狩。就這樣,司馬相如順利招撫了西夷(邛、筰、冉、駹、斯榆、白馬)等國歸附,把郡縣制度推行到了西南山脈屏障地帶,使益州盆地,沃野千裡莫非王土,「還報天子,天子大悅」,遂了漢武帝的心願。接下來,司馬相如乘勝快刀斬亂麻,拆除邊塞障礙,修建驛站,設置關卡,把大漢王朝的勢力一直向西推展到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雅礱江)。

編輯 全威帆 傅可

校對 羅夢丹 冉暉昱

審核 黃鑫

相關焦點

  •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後,司馬相如有花花腸子,卓文君有詩裡藏刀
    影視劇中的卓文君還記得看過一個電視劇《鳳求凰》,是一個韓國女影星演的卓文君,據說整容過的,看來沒有真實反映韓國的整容水平,司馬相如大概是臺灣的焦恩俊,我說大概是因為後來這個女影星跟焦恩俊合作了《寶蓮燈》裡的三聖母和二郎神,他們一混搭,我就發暈。
  • 乘風破浪的「姐夫」司馬相如 還是漢武帝認可的「非常之人」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攝影 陳羽嘯 按照今年夏天最為熱門的文化現象,上演了「夜奔相如」「當壚賣酒」的卓文君,應該算得上是一位「乘風破浪的姐姐」。
  •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就是一場「軟飯硬吃」的成功案例
    接下來,我們一起回顧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努力還原這段歷史的真相。 一、懷才不遇 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人。他出生於蜀郡成都,家境並不富裕,但父親還是著力對他進行了培養。
  • 司馬相如追到卓文君,走上人生巔峰,很快想納妾,卓文君回信絕了
    此時卓文君對司馬相如有了一定的了解,又被他的才華深深吸引,但料定老爹卓王孫是不會答應這門親事的,考慮再三,決定與司馬相如夜奔,這便是「私奔」一詞的由來。雖然有點欺瞞的味道,但他的才學和風度卻是貨真價實的,更何況既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和司馬相如走在了一起,再回過頭來反悔成何體統?才女卓文君接受了現實,和丈夫一起變賣了王吉贈送的車馬,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
  • 成語中的四川|家徒四壁 卓文君夜奔相如
    「家徒四壁」一詞出自於《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西漢文人司馬相如懷才不遇,一次在臨邛(今四川邛崍)富豪卓王孫的宴會上,司馬相如彈奏琴曲,婉轉的琴聲打動了卓越王孫新寡的女兒卓文君。卓文君連夜與司馬相如私奔到成都,到了家,她發現家裡只有四面牆壁,別無他物。故有「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一說。
  •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始於謀略的婚姻?現實之上的浪漫才能長久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似乎是兩個分不開的人物,提到另一個人,自然會想到對方。「當壚賣酒」更是作為浪漫愛情故事被廣為流傳。其實他們兩個的愛情,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般美好浪漫。他們的相遇可以說始於謀略,終於情誼。文君聽琴在《西京雜記》中,這樣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遠望如山,臉際常若芙蓉,皮膚柔滑如脂」,可見她容貌秀美,讓人難忘。除了人美,文君還有才華,在當時的蜀地,有著「蜀中四大才女之一」的名聲。況且卓家在當時的臨邛是有名的富商。所以,離異的卓文君仍有眾多子弟前來求娶。當時還窮困失意,尚未娶妻的司馬相如也對她很是仰慕。
  •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之後,男方移情別戀,愛情故事原來是假的?
    一直以來,司馬相如鼓琴彈奏一曲鳳求凰引得卓文君與之夜裡私奔的愛情故事被人們當作堅貞愛情的模板被後世傳頌,但再重新想想,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可事情怎麼可能會就那麼湊巧呢,司馬相如鼓琴彈奏一曲"鳳求凰"引得卓文君深夜與之私奔的那段時間正是梁孝王劉武逝世,其家道中落、窮困潦倒的時候。而當時的卓文君呢,正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富二代,雖然說卓文君夫君剛逝,正值守孝期間,但這絲毫沒影響其富二代這個身份啊。
  • 司馬相如 原來是司馬「香」如
    司馬相如 原來是司馬「香」如 撒貝寧。「香」如  司馬相如、岑參、樊於期、高漸離……這些熟悉的古代名人,你是怎麼念的?  拿蜀地著名歷史名人司馬相如為例,不少人在讀音上念為「司馬向如」,「相」發四聲。殊不知其正確讀法應該是「司馬香如」,「相」字發一聲。  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周裕鍇提到,司馬相如正確讀音實為「司馬香如」,而大多數中小學課堂教學時就錯讀為「司馬向如」,導致現在流行讀法都變成了「司馬向如」。
  • 富二代卓文君,寒門司馬相如,人生若只如初見
    史上才子佳人,當如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公元前144年,司馬相如因為所事的梁孝王劉武去世,返回成都,然而家中空無一物,於是從成都投奔好友臨邛縣令王吉。臨邛的冶鐵世家卓王孫,富甲一方,家有才女,名叫卓文君,姿色嬌美,精通音律。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司馬相如④:若沒有司馬相如,後世才子佳人故事...
    其中,司馬相如作為大文豪,他和卓文君的故事家喻戶曉,卻又在當代飽受爭議。作為今人,我們究竟應該用怎樣的眼光去審視當年的「鳳求凰」?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四川省作家協會創研室主任、著名作家馬平,以文人眼光打量司馬相如,他暢談了自己的看法。
  • 請注意:司馬相(xiāng)如,是「香」不是「向」!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有著「辭賦之宗」美譽的司馬相如,是漢大賦的奠基者和蜀學的開創者,也是通《爾雅》、著《凡將篇》的訓詁學家,還是一位古蜀歷史學家和博物學家。作為巴蜀文化的傑出代表,司馬相如入選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
  • 司馬相如親身經歷給我們答案
    相信你一定聽過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其中《白頭吟》中描述的白頭偕老更是今天大多數人所期望的情形。大多數人都只知道白首不相離這樣一個令人嚮往的愛情故事,對司馬相如本人可能不是很清楚,那麼就來看一看司馬相如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 司馬相如寫了一封十三字的家書,你絕對讀不懂這封家書的意思
    當時臨邛富豪卓王孫得知縣令府上有貴客司馬相如,於是便想宴請司馬相如,只是他故意稱病不能前往,還是在縣令的再三邀請下才去赴宴。卓王孫有個女兒,姿色嬌美,十分精通音律,擅長彈琴,當時聽聞司馬相如前來赴宴,於是便偷偷躲在屏風外窺探,司馬相如洋裝不知,當收邀彈琴時,當即彈了一曲《鳳求凰》,其實當時司馬相如就已經知道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的名聲。
  •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這首《白頭吟》真的是卓文君寫得嗎
    司馬相如到底是怎麼追到卓文君的?有不少人說他後來另覓新歡,卓文君就用這一首《白頭吟》挽回了司馬相如的心。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首詩絕對不是,當時的卓文君能夠寫得出來的。那麼司馬相如和卓君他們兩個的故事是怎麼樣的呢?成都司馬家有一小男孩,從小讀書練劍,少年英才,父母看他生龍活虎給他取名犬子唯一一個問題就是口吃,長大之後的他因為崇拜藺相如,於是改名為司馬相如,字長卿。當時臨邛有一富家大戶卓王孫,然卓氏有女,名為文君。
  • 司馬相如漢賦《鳳求凰》,卓文君為之傾倒一生
    司馬相如精通楚辭,寫辭作賦是他的拿手好戲,曾在漢景帝年間任武騎常侍。但景帝並不喜歡辭賦,所以司馬相如得不到重用,常常稱病,後來被景帝免職。文君頗為相如才情所動:「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後來司馬相如又通過侍女向文君大獻殷勤,文君不顧父親的強烈阻撓,遂夜奔相如,與他一同回到了成都。
  • 才女卓文君,一生追求司馬相如,無怨無悔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給大家很大的震撼吧。聽到卓文君夜奔司馬相如,並且當街沽酒,真的是感動了一把。卓文君十七歲出嫁,不久丈夫死了,然後她回到娘家一直在寡居,倒也是過的很悠閒。她家族在趙國時期生存的時候,趙國那個時候比較就行煉鐵,她們家族就一直冶鐵作為家族職業。到了漢代文景之治的時候繼續冶鐵,已經成了很富的家族了,家裡不缺金錢啥的,生活水平也在當時的前面。
  • 卓文君用一首詩,機智回應丈夫的13字休書,司馬相如讀後自愧不如
    漢朝時期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就是這樣一對。司馬相如在成名之前,不過就是個窮書生,由於得到舉薦有幸來到卓文君父親的府上。在府中一展身手,一曲《鳳求凰》聽的卓文君為之心動,央求父親想要撮合自己與司馬相如。在卓文君的幫助下司馬相如度過了自己最困難的日子,後來司馬相如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便入京做官。距離是愛情最大的對手,多少美好的愛情最終都敗給了距離,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也是如此。
  • 名人大講堂 揭秘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
    當晚,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會長李大明,解讀了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和非常功業,探尋其與卓文君流傳千古的故事,以及他與漢武帝傳奇的君臣之遇。在兩個小時的講座中,李大明主要就司馬相如的生平事跡講了三個專題,包括司馬相如的故裡、籍貫和早期生活;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司馬相如與漢武帝的君臣遇合,其中包括了司馬相如一生的功績。李大明表示,司馬相如的《自敘傳》今天已經讀不到了,要了解司馬相如的生平事跡,就只能讀《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李大明對司馬相如的故裡、籍貫做了詳細講解,最後得出結論:「司馬相如生於蓬安,長於成都。」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司馬相如: 從嘉陵江...
    同是琴藝高手的司馬相如頓時惺惺相惜,如遇知音,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是天涯淪落人。司馬相如想結識這位牆裡佳人,如何讓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相見呢?王吉動了一番心思。 終於,在邛崍富紳名流的關注下,卓王孫在家隆重宴請司馬相如和縣令王吉。酒過三巡,王吉提議司馬相如彈琴助興。卓文君在閨中飽讀詩書,對司馬相如敬慕有加。
  • 司馬相如為一代文宗,卻因愛情經歷被人熟知
    司馬相如長大後靠家財當上漢景帝的武騎常侍,幹起來也不開心,又因漢景帝對他的文學不感興趣,就因鄒陽等人到了梁國,為梁王劉武寫下了著名的《子虛賦》。在梁王劉武死後,司馬相如很快就失業了,回到家之後又窮困潦倒,只好投靠對自己盛情邀請的臨邛令王吉,才了與卓文君的故事。臨邛令王吉對司馬相如異常恭敬,便強拉著他去參加當地的富豪卓王孫的宴會,以堂堂儀表和精湛的琴藝吸引了剛守寡的卓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