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全面推進 這兩類儀器成最大贏家

2020-12-05 儀器信息網

  今年是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實施的關鍵時期,從今年中旬開始,各個省份紛紛開始了儀器採購工作。據儀器信息網小編統計,此次儀器採購涉及的儀器多樣,包括實驗室儀器(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1509萬元儀器開始招標)、在線監測儀器(水利部11億元地下水監測工程將開展大批儀器採購工作)和現場儀器,而從眾多招中標信息中看出,水位監測儀器採樣器成為採購量最大的兩類儀器。

  其中水位監測儀器為各個省份單獨採購,部分名單如下:

  採樣器為水利部集中採購,詳情如下:

  據悉,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總體建設任務包括1個國家地下水監測中心、7個流域中心、63個省級(含新疆建設兵團)監測中心和信息節點、280個地市分中心;共計20401個監測站點、相應配套地下水位信息自動採集傳輸設備20401套等;工程總投資為222218萬元。其中水利部門投資110262萬元,建設10298個監測站點。故除水利部分以外,國土資源部負責部分估計也會很快開始招標,儀器信息網會持續關注!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1509萬元儀器開始招標
    2014年開始投資20億的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工作正式開始,此項目由國土資源部和水利部共同承擔。據悉,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總體建設任務包括1個國家地下水監測中心。近期,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開始對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實驗室設備開始公開招標,此次招標共分為五包,總金額為1509萬元。
  • 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水利部分)水質自動監測站儀器設備購置安裝第1...
    東方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受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委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等有關規定,現對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水利部分)水質自動監測站儀器設備購置安裝第1標段進行公開招標,歡迎合格的供應商前來投標。
  • ...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水利部分)第四標段地下水水質分析系統項目...
    &nbsp&nbsp&nbsp&nbsp東方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受水利部水文局(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的委託,就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水利部分)第四標段地下水水質分析系統項目(項目編號:OITC-G16032562)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nbsp&nbsp&nbsp
  • 魏復盛:地下水監測領域儀器發展潛力大——訪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
    科學分析和研究是先決條件,因此環境監測技術非常重要,而我國在這方面的投入也很大,最近十年,環境監測系統的所有儀器設備基本全都更新了一遍。對環境監測儀器產業來說,這是很好的發展機會。   在這十年裡,國產儀器的發展變化也比較大,本世紀初國產儀器的市場佔有率很低,而在目前,雖然高端環境監測儀器仍被進口產品佔據90%左右的市場,但在中低端產品中,國產儀器憑藉及時的維護、較低的採購價格和維護費用,已佔據較大市場份額。尤其是汙染源在線連續監測、煙塵煙氣連續監測、SO2及NOx檢測、水質常規監測方面,國產儀器已佔70%-80%。
  • 全國六成監測點地下水水質差 好水比例逐年下降
    昨天是第45個世界地球日,國土資源部當天發布的2013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全國203個地市級行政區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監測點總數為4778個,其中水質呈較差級的監測點2095個,佔43.9%;水質呈極差級的監測點750個,佔15.7%。二者相加接近六成。
  • 2014年盤點:細數環境監測儀器增長點
    儀器信息網訊 2014年環境監測儀器市場增長迅速,這主要得益於政府對環境監測儀器的大量採購。環境監測儀器市場受國家政策影響很大,隨著「大氣十條」的深入實施,新環保法的不斷加碼,「水十條」、「土十條」的即將出臺,我國環境監測儀器需求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狀態。
  • 到2020年對典型地下水汙染源全面監控
    會議指出,目前我國地下水開採總量已佔總供水量的18%,北方地區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業用水和33%的農業灌溉用水來自地下水。全國657個城市中,有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會議確定了以下工作目標: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汙染狀況,初步控制地下水汙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質惡化趨勢,全面建立地下水環境監管體系;到2020年,對典型地下水汙染源實現全面監控,重要地下水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點地區地下水水質明顯改善,地下水環境監管能力全面提高,建成地下水汙染防治體系。
  • 「點、線、面」整治海水入侵——煙臺紮實推進地下水保護
    多年來,煙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海水入侵防治工作,採取「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堅持以加強水資源管理、優化水資源配置為核心,積極防治海水入侵,通過科學調配水源、限制地下水開採、多措回灌地下水、建設地下水庫等一系列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使北部沿海海水入侵問題得到了明顯遏制。
  • 國產水質監測儀器技術提高 水質監測儀器呈多樣化發展
    水質監測,是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汙染物的種類、各類汙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監測範圍十分廣泛,包括未被汙染和已受汙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及各種各樣的工業排水等。
  • 我國首個大氣環境監測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合肥開建
    新華社合肥12月24日電(記者 馬姝瑞 劉美子)12月24日,面向一系列高靈敏度監測、探測關鍵技術的我國首個大氣環境監測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氣環境汙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安徽合肥正式啟動建設。
  • 環境保護部關於印發《全國地下水汙染
    在國土資源、水利及環境保護等部門已有的地下水監測工作基礎上,充分銜接「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監測網絡,整合併優化地下水環境監測布設點位,完善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實現地下水環境監測信息共享。建立區域地下水汙染監測系統(國控網),實現國家對地下水環境的總體監控;建立重點地區地下水汙染監測系統(省控網),實現對人口密集和重點工業園區、地下水重點汙染源區、重要水源等地區的有效監測;強化水廠的地下水取水檢測能力(取水點控)、地下水區域性汙染因子和汙染風險的識別能力,增加檢測項目,提高檢測精度,強化地下水水質突變等異常因子識別。
  • 衡水市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工作推進會召開
    趙革講話 吳曉華主持11月24日,衡水市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暨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工作推進會召開。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吹響衝鋒號,敲響奮進鼓,發出動員令,凝衡水市之智、舉衡水市之力,堅決完成好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兩大重點任務,奮力開創衡水市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市長吳曉華主持會議。市委副書記邸義、副市長劉玉華出席會議。
  • 未來十年中國投346.6億元防治地下水汙染
    我國第一部地下水汙染防治的規劃正式發布。  近日,環保部、國土資源部和水利部三部委聯合對外發布了《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以下簡稱《規劃》)。  「這標誌著地下水這一戰略資源的汙染防治工作,正式、高層次的納入國家層面的決策。」
  • 廣東近9成地下水難做飲用水源 汙染源排查迫在眉睫
    公報顯示2014年監測的53個地下水井中,水質劣於Ⅲ類的佔88.7%(優於Ⅲ類才做集中飲用水源和直接飲用)。主要超標項目為總大腸菌群、氨氮、硝酸鹽、鐵和錳等。而國家水利部下屬單位對全國城市1817個地下水飲用水源地中,水質安全存在問題的比例高達49.48%。廣東地下水9成分布在山區,剩下10%集中在人口密布的雷州半島、珠三角和潮汕平原三大平原區,平原區汙染嚴峻。
  • 地下水超用,欠帳怎麼還?
    國家水資源評價結果也顯示,因氣候原因以及上遊取用水量增加等人為因素,近年來,京津冀入境水量在大幅衰減。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入境水量平均95億方,21世紀以來平均入境水量僅為24億方。雖然目前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一定補給,但減少幅度遠遠超過規劃補給量。
  • 生態環境部:關於印發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的通知
    (建委、城管委、建設局)、水利(務)廳(局)、農業農村(農牧、農業)廳(局、委):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地下水汙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保障地下水安全,現將《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加快推進地下水汙染防治各項工作。
  • 「水十條」正式發布 水質監測儀器或將迎發展高峰
    提升飲用水水源水質全指標監測、水生生物監測、地下水環境監測、化學物質監測及環境風險防控技術支撐能力。2017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海域建成統一的水環境監測網。為切實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保障國家水安全,制定本行動計劃。   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原則,貫徹「安全、清潔、健康」方針,強化源頭控制,水陸統籌、河海兼顧,對江河湖海實施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系統推進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
  • 【爆款】邯鄲監測儀器標定-製藥廠儀器校準
    邯鄲監測儀器標定-製藥廠儀器校準  (8)審核有關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結構等的技術鑑定書,審批其應用申請報告,確保新技術應用的質量。  (9)審批有關工程質量問題或質量問題的處理報告,確保質量問題或質量問題處理的質量。  (10)審核與籤署現場有關質量技術籤證、文件等。
  • 2019四項工作推進水資源管理 地下水超採治理華北方案先試先行
    3、充分發揮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效益,黃河幹流實現連續19年不斷流,黑河下遊東居延海連續14年不乾涸。   4、劃定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推進105個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   5、年壓採地下水達15億立方米,實施河北地下水回補試點,聯合有關部門印發《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行動方案》。
  • 重力衛星揭華北平原成世界最大地下水"漏鬥區"
    (原標題:重力衛星揭露華北地下水虧損曲線華北平原成世界最大地下水「漏鬥區」)利用GRACE衛星測量的華北地區地下水儲量變化示意圖。圖/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圖/NASA網站中科院團隊利用美國GRACE衛星監測華北平原地下水超採情況;水資源年均虧損60億-80億噸北京時間5月23日,兩顆美國「重力恢復與氣候實驗後續」衛星(GravityRecoveryandClimateExperimentFollow-On,以下簡稱GRACE-FO)在范登堡空軍基地由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