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香糖中竟能提取完整人類基因組,科學家:探索過去或開闢新路徑

2020-12-05 大臉科學視野

口香糖一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糖果之一,考古學家發現,早在有歷史記載以前,人類的先輩就愛咀嚼天然樹脂,從中取樂,這是最原始的"口香糖"。

幾千年來,來自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們都有嚼"膠"的習慣。如古希臘人會用樹脂清理牙齒、確保口腔清新,印地安人愛咀嚼樹幹的液汁,中美洲的瑪雅人愛嚼糖膠樹膠。

然而,這小小的口香糖竟然對人類進化的研究會有如此大的貢獻。

最近,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羅蘭發掘時,發現了一種由樺木瀝青製成的5700年歷史的「口香糖」。他們成功地從這數千年前的「口香糖」中提取了完整的人類基因組。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它將成為一種新的古代DNA開發來源。

哥本哈根大學全球研究所副教授漢尼斯·施洛德說:「這是人類首次從骨骼以外的任何事物中獲得完整的古代人類基因組,真是史無前例。」

根據此基因組,研究人員判斷出這是由女性咀嚼的口香糖。從基因上講,她與歐洲大陸的狩獵採集者之間的親戚關係遠比當時居住在斯堪地那維亞中部的人更為親密。他們還發現她可能有深色皮膚,深色頭髮和藍色的眼睛。

此外研究人員還從其中提取了多個口腔微生物群的DNA,其中包括許多共生物種和機會病原體。他們認為,古老的「口香糖」在研究祖先微生物組的組成和重要人類病原體的進化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它可以幫助了解病原體是如何隨著時間演變和擴散的,以及是什麼使它們在給定的環境中特別具有毒性。同時,它可能有助於預測病原體將來的行為,以及如何遏制或根除病原體。

對於他們為什麼去咀嚼這種「口香糖」,科學家的說法不一。一些科學家認為在史前時期,樺木瀝青通常被用作通用工具膠粘劑。它的碎片通常帶有牙齒印記,表明它們曾被咀嚼過。 由於瀝青在冷卻時凝固,因此在將其用於柄等之前,先對其進行咀嚼以使其再次具有延展性。

另一種理論認為樺木瀝青可用於緩解牙痛或其他疾病,因為它具有中等防腐性。 其他理論表明,人們可能將其用作史前牙刷,以抑制飢餓感,或只是為了好玩而作為口香糖。

作者:大臉君參考來源:Theis Z. T. Jensen, Jonas Niemann, Katrine Hjholt Iversen, Anna K. Fotakis, et al. A 5700 year-old human genome and oral microbiome from chewed birch pitch.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1) DOI: 10.1038/s41467-019-13549-9

#科學了不起#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5700多年前的「口香糖」中提取出完整人類基因組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成功地從一塊5700年前的「口香糖」中提取出了完整的人類基因組,據悉,這塊「口香糖」則是在丹麥南部發現的。通過對DNA的分析,科學家們發現曾經咬了這塊「口香糖」的人是一位女性並給她取名Lola。
  • 科學家從5000年前「口香糖」裡提取完整人類DNA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新媒體專電 法媒稱,據12月17日公布的一項研究披露,丹麥科學家從一塊已有5000多年歷史、被當做口香糖吃的樺樹脂中提取出了完整的人類DNA樣本。據法新社12月17日報導,科學家從這個石器時代樣本中提取了足夠多的信息來確定當事人性別、她最後吃的東西和她口中的細菌。這些信息還顯示,她可能有深色頭髮、深色皮膚和藍色眼睛。科學家推斷,從基因上講,與當時生活在斯堪地那維亞中部地區的人相比,她與歐洲大陸採集狩獵者的關係更密切。
  • 基因組學新紀元:科學家首次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序列
    不過,現在科學家們已經首次從一端到另一端(「端粒到端粒」)地確定了一條人類染色體的完整序列,填補了所有空白,而且精確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對基因組學研究者來說,7月14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人類X染色體端粒到端粒完整序列是一個裡程碑。
  • 德國科學家首次提取並解析古埃及木乃伊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經過反覆提取DNA之後,很多科學家認為或許炙熱的沙漠氣候或是木乃伊製作過程中使用的化學物質在很久之前就破壞了所有的基因材料。現在,一個古DNA專家團隊對90具古埃及木乃伊成功進行了基因組測序。這些改變遊戲的結果讓科學家首次洞察到古埃及普通人的基因組,令人驚奇的是,經過多個世紀的徵服後它們的改變依然非常少。 此次成功測序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 X染色體首度完全測序,距離擁有完整人類基因組串行也許已不遠
    雖然人類的參考基因組(human reference genome)是目前最準確、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基因組,但即使經過20年改進,完整的DNA串行始終存在缺口。現在,一組國際遺傳學團隊首次確定了人類X染色體從頭到尾(端粒到端粒)的完整串行,沒有空缺且準確性達到空前水準。
  •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濟影響》完整譯文
    project (點擊下載)【生物谷】《基因組計劃的經濟影響》-完整譯文 下載內容摘要第一章   引言第二章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濟影響第三章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功能影響第四章   未來展望在剛剛翻過的歷史一頁中,人類DNA測序歷時13年, 是由人類基因組計劃(HGP)---一個由美國領導的國際性公共計劃和一個補充性的私人計劃來共同完成的。人類基因組測序---即對人類基因組30億個鹼基對的完整序列進行測定並識別人類的每一個基因---需要先進技術的發展,更需要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計算機科學家、數學家和工程學家等跨學科專家團隊的全力協作。
  • 人類DNA組含部分病毒基因?科學家:或來自哺乳動物的祖先
    而病毒DNA通常只有在談論細菌時才會提到,因為細菌基因組中的DNA大多來自病毒的入侵。但是現在,我們必須承認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哺乳動物DNA組中含有部分病毒基因序列。一種致癌病毒引起的新發現這一發現源於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研究的一種逆轉錄致癌病毒——禽白血病病毒,這種病毒可以造成多種家禽的腫瘤性疾病,當時這種病毒正在肆虐美國的養雞場。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計劃從養殖場的雞中抽取血液以研究病毒的蛋白質結構。
  • 解碼人類基因組:人類基因組計劃後17年,X染色體被解碼了
    近年來,DNA讀取技術不斷改善,這些空缺被逐步填滿,研究人員得以進一步繪製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但還是有百餘個區域未得完成,其中就包括X染色體上的幾個部分。而近期發表於Nature的一項研究顯示,科學家首次確定從端粒到端粒的X染色體的完整序列,此成就能幫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多種遺傳條件。
  • 解碼人類基因組:人類基因組計劃後17年,X染色體被解碼了
    近年來,DNA讀取技術不斷改善,這些空缺被逐步填滿,研究人員得以進一步繪製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但還是有百餘個區域未得完成,其中就包括X染色體上的幾個部分。而近期發表於Nature的一項研究顯示,科學家首次確定從端粒到端粒的X染色體的完整序列,此成就能幫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多種遺傳條件。
  • 一塊古老的「口香糖」告訴人們石器時代的生活小姑娘
    一塊古老的「口香糖」告訴人們石器時代的生活小姑娘Birchpitchmadeglimpseoflifeofancientyounggirl大約前,在的丹麥中,一個小姑娘咀嚼了一塊「口香糖」並將其吐出。雖然她的遺骸尚未被發現,但口香糖實際上是一塊樺樹皮,這是被發掘和測試過的。令人驚訝的是,小姑娘的整個基因組和基因都是已確定,根據發表的一項研究。據《科學》雜誌報導,口香糖中的基因保存得很好,科學家們可以一窺這個嚼口香糖的女孩和她的生活。這孩子有一頭黑髮,藍眼睛,皮膚黝黑。
  • 人類基因組計劃
    其宗旨在於測定組成人類染色體(指單倍體)中所包含的30億個鹼基對組成的核苷酸序列,從而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並且辨識其載有的基因及其序列,達到破譯人類遺傳信息的最終目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研究人類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策略、思想與技術,構成了生命科學領域新的學科——基因組學,可以用於研究微生物、植物及其他動物。
  • 研究:新一代測序技術開闢古基因研究新競技場
    原標題:「老骨頭」的新生命——新一代測序技術開闢古基因研究新競技場   通過這根在西伯利亞覿bo說,他的實驗室利用下一代測序技術在2010年對尼安德特人的完整核基因組序列進行了檢測,並在2012年被廣泛報導。   黃金時代   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驗室可以探索古DNA,它們逐漸把這一技術推廣應用至許多新問題上。這些後來者「可以做一些我以前從未夢想會做的事情」,比如檢測百萬人基因組項目。
  • 人類基因組X染色體被無死角解碼
    這是基因測序技術的一小步,卻有可能是人類基因工程學發展的一大步。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員宣布,終於獲得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無間隙、端對端的序列信息。這一突破性發現公布在《自然》雜誌上,這表明有可能生成一個人類染色體的精確鹼基序列,產生人類基因組的完整序列。
  • 我科學家開闢炎症和免疫研究新方向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我國科學家開闢炎症和免疫研究新方向: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邵峰實驗室發現了一條新的天然免疫模式識別通路,為開發免疫調節劑和疫苗佐劑開闢了新途徑。在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中,宿主細胞通過模式識別受體(英文簡稱PRR)精確識別病原體相關模式分子(英文簡稱PAMP),啟動天然免疫反應,從而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致病。模式識別理論是現代免疫學的重要基石,尋找和鑑定新的病原相關模式分子及其相應的模式識別受體,是免疫學研究中的「皇冠上的明珠」。
  • 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區總協調人楊煥明:
    4月25日,是人類發現DNA雙螺旋結構50周年紀念日。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區總協調人、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主任楊煥明沒有赴英國,與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共同舉杯,慶賀人類基因組計劃序列圖全部完成,而把堅守戰鬥崗位作為自己的紀念方式。
  •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1993年,於軍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裡程碑式的偉大科學計劃,也成為早期參與計劃的唯一華人,他在導師Maynard V.Olson的全力支持下,促成了中國科學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日前,證券時報記者獲得了獨家專訪於軍的機會。從下鄉知青到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從回國推動中國基因組學研究到參與組建華大基因公司,於軍首次向媒體披露往事。
  • 利用Nanopore測序從微生物群系獲得完整、封閉成環的細菌基因組
    作者採用名為Lathe的工作流程,整合三代+二代測試數據並組裝,從複雜的微生物群落中組裝封閉的細菌基因組。二、實驗結果作者首先嘗試通過使用12種標準的細菌混合物來測試是否可以組裝封閉的細菌基因組。使用Nanopore測序共獲得了30.3 G數據,這些數據包含了全部12種細菌。
  • 科學家成功移植細菌基因組 人造物種數月有望問世
    美國科學家日前宣布,他們首次實現了完整的基因組在物種間的移植,這一「裡程碑式」技術的成功為首個「人造物種」的降生奏響了序曲。 ***試驗成功:細菌大「變心」 綜合英美媒體報導,負責實施首例「細菌基因組移植」的是曾在破解人類基因組計劃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和他領導的研究小組。
  • 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15周年——從個人基因組到精準醫療
    他感謝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和法國的上千名科學家為取得將這一開闢新紀元的成果所作出的貢獻。」那個時候人們對剛剛完成的人類基因組草圖充滿了期盼:通過人類基因組信息幫助人們克服疾病,達到人們的終極健康長壽的需求。   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的這15年裡,那些主要參與國美國、英國、中國都發生了什麼?   15年後的今天人們所能感受到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影響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未來的人類基因組研究和應用在往哪個方向發展?
  • 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1%部分提前完成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經過我國科學家的共同努力,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完成圖」提前兩年繪製完成,並於今天通過由科技部和中科院聯合組織的專家驗收。這是繼2000年6月26日中國科學家與國際同行共同發布「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以及在2001年2月15日在《自然》上發表《人類基因組:初步測序及分析》論文之後,我國科學家所取得的又一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