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5700多年前的「口香糖」中提取出完整人類基因組

2020-12-05 cnBeta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成功地從一塊5700年前的「口香糖」中提取出了完整的人類基因組,據悉,這塊「口香糖」則是在丹麥南部發現的。通過對DNA的分析,科學家們發現曾經咬了這塊「口香糖」的人是一位女性並給她取名Lola。另外他們甚至還弄清了她的飲食並識別出其口腔裡的細菌。

據了解,研究小組發現的這種古老口香糖是樺樹瀝青---種通過加熱樺樹樹皮產生的黑棕色物質。瀝青可用作一種基礎粘合劑,其在製作石器的過程經常會被用到。

許多被發現的史前樺樹瀝青物質及上面的牙印表明它們曾經被咀嚼過。古人咀嚼瀝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讓在冷卻過程變硬的瀝青通過咀嚼重新變軟,或利用其擁有的溫和防腐性來緩解牙痛,還有一種可能是就像現代口香糖一樣被當做一種消遣方式。

新發現的瀝青標本則是由在丹麥南部一個叫Syltholm的地方進行發掘的考古學家發現。

哥本哈根大學全球研究所的博士後Theis Jensen說表示,Syltholm非常獨特,因為它幾乎被泥土封住,這意味著那裡的有機殘留物得到了非常好的保存。「這是丹麥最大的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發現表明,該遺址的主人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大量的野生資源開發,這是農耕和馴養動物首次被引入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南部的時期。」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項新研究背後的團隊能夠從樺樹瀝青中提取出整個人類基因組以及植物和動物的DNA痕跡。該基因組基本上算是一套完整的DNA,它包括了一個人的所有基因--一個全面的信息目錄,如果有合適的工具它甚至還能揭示一個已經死去5000多年的人的一些特徵。

這個新發現的生物寶藏是首次從人類骨頭中提取出完整的人類基因組。這使得史前樺木成為DNA的一個有價值來源,它將可能揭示很多關於遠古人類的信息。

研究小組在對基因組進行分析後發現,樺樹瀝青的前主人是一位女性,她可能有深色的皮膚和頭髮,對了,還有藍色的眼睛。這些個體可能跟生活在歐洲大陸的採獵者關係更密切,而不是當時生活在丹麥的人。

而在這塊「口香糖」還發現了鴨子的DNA和榛子的DNA,對此,研究小組認為這反映了Lola的飲食習慣。

此外,病原體和細菌也在其中被發現,其中EB病毒DNA。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的Hannes Schroeder指出,樺樹瀝青這樣的標本將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去了解古代病原體的進化路徑以及它們在歷史上是如何傳播的,未來,它甚至還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弄清它在未來如何傳播,這意味著它將能告訴現代科學家如何成功控制乃至根除它們。

相關焦點

  • 口香糖中竟能提取完整人類基因組,科學家:探索過去或開闢新路徑
    口香糖一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糖果之一,考古學家發現,早在有歷史記載以前,人類的先輩就愛咀嚼天然樹脂,從中取樂,這是最原始的"口香糖"。幾千年來,來自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們都有嚼"膠"的習慣。然而,這小小的口香糖竟然對人類進化的研究會有如此大的貢獻。最近,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羅蘭發掘時,發現了一種由樺木瀝青製成的5700年歷史的「口香糖」。他們成功地從這數千年前的「口香糖」中提取了完整的人類基因組。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它將成為一種新的古代DNA開發來源。
  • 科學家從5000年前「口香糖」裡提取完整人類DNA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新媒體專電 法媒稱,據12月17日公布的一項研究披露,丹麥科學家從一塊已有5000多年歷史、被當做口香糖吃的樺樹脂中提取出了完整的人類DNA樣本。據法新社12月17日報導,科學家從這個石器時代樣本中提取了足夠多的信息來確定當事人性別、她最後吃的東西和她口中的細菌。這些信息還顯示,她可能有深色頭髮、深色皮膚和藍色眼睛。科學家推斷,從基因上講,與當時生活在斯堪地那維亞中部地區的人相比,她與歐洲大陸採集狩獵者的關係更密切。
  • 一塊古老的「口香糖」告訴人們石器時代的生活小姑娘
    一塊古老的「口香糖」告訴人們石器時代的生活小姑娘Birchpitchmadeglimpseoflifeofancientyounggirl大約前,在的丹麥中,一個小姑娘咀嚼了一塊「口香糖」並將其吐出。雖然她的遺骸尚未被發現,但口香糖實際上是一塊樺樹皮,這是被發掘和測試過的。令人驚訝的是,小姑娘的整個基因組和基因都是已確定,根據發表的一項研究。據《科學》雜誌報導,口香糖中的基因保存得很好,科學家們可以一窺這個嚼口香糖的女孩和她的生活。這孩子有一頭黑髮,藍眼睛,皮膚黝黑。
  • 德科學家公布完整尼安德特人基因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19日報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萊比錫人類進化研究所已經完成了對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測序,各科學團體自今日起能從網際網路上免費獲得完整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數據。該項目由馬克斯·普朗克社會科學院資助,是斯萬特·帕博小組近30年前開始的古老DNA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 科學家在9天內成功對11個人類基因組進行完整...
    2020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三年前,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科學家們就通過研究證明,利用在校園開發的相同納米孔測序就能實現對對人類基因組的長時間閱讀分析,這在當時的確是一項巨大的研究進展,但其卻需要15萬小時的計算時間和數周的工作。
  • 深圳科學家獲得迄今最完整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圖譜
    再添新成果,科學家獲得了迄今最完整的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圖譜,向最終實現用種子繁育馬鈴薯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日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了「優薯計劃」的最新研究成果——《解析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基因組所博士畢業生、深圳鵬城實驗室研究生人員周倩和該所博士生唐蝶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該所所長黃三文為通訊作者,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深圳市科技創新項目等資助。
  • 科學家第一次實現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測序
    人類參考基因組(GRCh38)是人類有史以來取得的最準確、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基因組。不過在這個基因組中,存在許多不準確或者未被讀取的地方,它們稱作缺口。即使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進,仍有數百個未解決的缺口。問題在於人類基因組中有許多重複的片段,當讀取到許多重複小片段的時候,很難精確還原真正的基因組,畢竟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基因組是如何重複的。現在,科學家們使用了新的方法,首次完成了人類染色體從一端到另一端的完整序列(「端粒到端粒」),沒有缺口,並且準確性達到空前水平。
  • 科學家第一次實現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測序
    人類參考基因組(GRCh38)是人類有史以來取得的最準確、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基因組。不過在這個基因組中,存在許多不準確或者未被讀取的地方,它們稱作缺口。即使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進,仍有數百個未解決的缺口。問題在於人類基因組中有許多重複的片段,當讀取到許多重複小片段的時候,很難精確還原真正的基因組,畢竟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基因組是如何重複的。現在,科學家們使用了新的方法,首次完成了人類染色體從一端到另一端的完整序列(「端粒到端粒」),沒有缺口,並且準確性達到空前水平。
  • 迄今最完整的人類單倍體水平的二倍體基因組序列
    2015年5月26日,華大基因研究人員首次基於新一代測序技術,開發策略和方法組裝出迄今最完整的單倍體水平的二倍體基因組序列,為從頭組裝雜合度高的基因組奠定了基礎。人類基因組是二倍體,完整了解每個染色單體的變異對基因組信息的解讀具有重要意義。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在不使用參考基因組序列的前提下,僅憑藉新一代測序(NGS),通過全基因組鳥槍測序法(WGS)結合Fosmid-pooling策略的分級組裝方法,組裝出人類單倍體水平的二倍體基因組。
  • 愛滋病起源:新提取的HIV遺傳密碼帶來了世紀信息
    一旦從蠟殼中解放出來,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團隊就能從組織中提取出幾乎完整的HIV病毒基因序列,這是迄今為止最古老且幾乎完整的HIV-1病毒遺傳密碼,它進一步證實導致愛滋病的病毒是在20世紀初的前十年或二十年間在人群中開始傳播的。該研究近日已發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
  • 裡程碑式成就,科學家首次獲得人類X染色體完整序列
    經過科學家近二十年的努力,人類染色體基因組序列迄今為止是最準確和完整的脊椎動物基因組序列,但仍有數百個未知的空白或缺失的DNA序列。這些缺口通常包含重複的DNA片段,非常難以測序,但是這些重複片段卻是控制人類遺傳信息變異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可能隱藏著理解人類生物學和疾病很重要的信息。
  • 四萬年前北京人DNA成功提取:第一個中國古人類基因組
    數萬年前古人類的基因組也可以從化石中提取出來,也可以測序?國際上最新的古DNA技術,讓數萬年甚至幾十萬年前古人類的DNA從人類化石甚至土壤中獲得,成為一種可能。北京房山的田園洞曾出土一具四萬年前男性的骨骼化石。
  • 草莓和可可樹基因組圖譜出爐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26日報導,在26日出版的《自然·遺傳學》雜誌上,兩組科學家表示,他們分別解開了野生草莓和克裡奧洛可可樹的基因密碼,新發現有助於育種專家培育出品質更高的草莓和可可樹品種。  英國生物工藝學和生物學研究委員會(BBSRC)和其他4個國家的70名研究人員繪製出了野生草莓完整的基因組圖譜,研究發現,野生草莓共有約3.5萬個基因,是人類基因數量的1.5倍,野生草莓的大部分基因也出現在人工培育的草莓品種中。研究人員首先將野生草莓的基因組分割成數百萬個短小的片段,然後給每個片段排序,接著將所有片段組合起來,從而繪製出了野生草莓完整的基因組圖譜。
  • 探索人類基因組「荒漠」中的秘密[圖]
    該項目旨在識別出人類基因組序列中的所有功能區,包括轉錄、轉錄因子聯合、染色質結構和組蛋白修飾區,現在科學家們可以確認,人類基因組中80%的成分至少有一種生化功能。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ENCODE計劃之間有著承上啟下的關係。人類基因組計劃發現基因組中僅有1.5%的序列是給蛋白質編碼的,其餘98.5%的序列以前被認為是「垃圾」。
  • 科學家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科學家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7:42:0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Adam M. Phillippy等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 科學家繪出鴨嘴獸基因組草圖
    7日報告,他們成功繪出了鴨嘴獸這一奇特的哺乳動物的基因組草圖,這對研究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進化起源「極為重要」。  據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報告說,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等國科學家選定的基因測序對象是一隻來自澳大利亞的雌性鴨嘴獸,名叫格倫尼。  鴨嘴獸屬於半水生、半陸生動物,集「鴨子嘴、水獺腳、海狸尾巴」於一身,而且是為數不多的產蛋而非胎生的哺乳動物之一。  基因組分析顯示,鴨嘴獸的奇特可謂「表裡如一」。
  • 在爭議聲中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即將啟動
    一群科學家本月初宣布將於今年籌資1億美元啟動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目標包括10年之內耗資數十億美元從頭開始合成出一條完整的人類基因組。這一計劃,被有些人視為新時代基因革命的創舉,同時也引來許多爭議。
  • 科學家繪製出海膽基因組序列草圖
    新華網華盛頓11月9日電(記者張忠霞)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9日報告說,他們繪製出了海膽的基因組序列草圖。基因分析顯示,這一無脊椎動物的基因組與人類基因組的相似程度高得出乎意料。  由美國貝勒大學醫學院領導的「海膽基因組測序項目」小組的科學家們報告說,他們的基因測序對象是一種雄性加利福尼亞紫海膽。
  • 德國科學家首次提取並解析古埃及木乃伊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經過反覆提取DNA之後,很多科學家認為或許炙熱的沙漠氣候或是木乃伊製作過程中使用的化學物質在很久之前就破壞了所有的基因材料。現在,一個古DNA專家團隊對90具古埃及木乃伊成功進行了基因組測序。這些改變遊戲的結果讓科學家首次洞察到古埃及普通人的基因組,令人驚奇的是,經過多個世紀的徵服後它們的改變依然非常少。 此次成功測序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 科學家得到更精確的人類基因組圖譜
    新華網倫敦10月21日電(記者曹麗君)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科學家在2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公布了最新的人類基因組圖譜。此次更為精確的計算表明,人類基因數量實際在2萬到2.5萬之間,明顯少於此前的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