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蘇丹紅事件、河北紅心鴨蛋事件、桂林辣椒醬事件……由蘇丹紅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猶如「割韭菜」,一茬接著一茬。
2006年12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向全區發出緊急通知,組織相關部門在全區範圍內清查含「蘇丹紅Ⅳ號」的辣椒粉。
同樣是辣椒,2006年12月6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去年發生的廣州「蘇丹紅辣椒事件」的兩名被告人作出終審宣判。以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分別判處被告人譚偉棠、馮永華有期徒刑15年和10年。
由蘇丹紅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為何如「割韭菜」?蘇丹紅事件讓誰臉紅?食品安全部門為何總當「救火隊」的角色?食品安全監管為何總有「模糊地帶」?百姓何時擁有一張安全餐桌……
資料圖片
涉嫌蘇丹紅的5萬多公斤辣椒粉顯身柳州
柳州市工商執法人員在最近一次檢查行動中發現,柳州市一無證照辣椒粉加工場用於摻假的「紅粉」(辣椒添加粉)中含有國家明令禁止的非食品添加劑「蘇丹紅Ⅳ號」。據了解,柳州市查獲的這批「紅粉」是從河南洛陽進入廣西的,主要用於摻假製作辣椒粉。
為了進一步追查這批「紅粉」的去向,柳州市對全市生產、銷售辣椒粉的網點進行拉網式檢查,對可疑產品進行檢測。截至目前,柳州市共查獲含有「蘇丹紅Ⅳ號」的「紅粉」2765公斤,發現並暫扣涉嫌含有「蘇丹紅Ⅳ號」的辣椒粉5.2萬餘公斤。
據了解,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已部署在全廣西範圍內全力追查含有蘇丹紅的「紅粉」及有害辣椒粉。目前,柳州無證照的辣椒粉加工場已被查封,並立案調查,涉案的兩名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有關部門已派人赴河南追查供貨源頭。
資料圖片
「救火隊」為何總做不到防患於未然
「民以食為天」,中國政府和民眾對食品安全問題十分重視。目前,蘇丹紅問題已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蘇丹紅是一種偶氮系列化工合成染色劑,共分為Ⅰ、Ⅱ、Ⅲ、Ⅳ號,都是工業染料。主要用於溶劑、蠟、汽油等產品的增色和鞋、地板等的增光。我國對於食品添加劑有嚴格的審批制度,禁止在食品中添加使用包括蘇丹紅在內的非食用色素。
此起彼伏的自蘇丹紅事件,總像一塊石頭投在平靜的水面,一次次的在國內社會引起軒然大波時,總能看到一面是相關廠商手忙腳亂的聲明,另一面則是社會公眾對自已消費行為的緊急調整。於是市場出現了一系列的震蕩,公眾也對食品安全狀況談虎色變,充滿了擔心。
可與此同時,也令人不解的是,當上述社會情況出現時,社會公眾卻不能得到有效及時的權威信息,人們聽到的只是,有關負責社會公共食品安全的行政機關所發出的「關注」「研究」等公式化消息。對此人們不禁要問:作為對市場食品安全負有職責的行政機關平時在幹什麼?怎麼現在有點像食品安全的「救火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