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科學家將納米技術用於紗窗 可過濾霧霾

2021-01-14 全球紡織網
美媒:中國科學家將納米技術用於紗窗 可過濾霧霾

2015-03-12 09:23:56 來源:參考消息網

    外媒稱,誰要是能找到過濾掉空氣中細顆粒汙染物的辦法就太好了。其次是,至少不讓這些汙染物進入人們的肺。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月27日報導稱,第一個目標很難實現。但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一個吸引人的辦法來達到第二個目標。利用納米技術,他們研發出一種低成本濾網,能捕獲空氣中的微小顆粒,同時基本保持透明。

科學家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把這項技術用在紗窗上,在允許光線和空氣通過的同時,改善室內空氣品質。一個額外的好處是,這項技術實施起來無需能源、昂貴的設備和管道支架等。

一些研究人員來自中國,這並非巧合。中國的快速工業化導致嚴重的空氣汙染。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教授、論文作者之一崔屹說,在回國期間,霧霾強度讓他震驚。

報導稱,科學家的目標是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這些看不見的顆粒物小到足以深入肺部,損害健康。這類物質是工廠、燃煤發電廠、機動車和供熱系統釋放的塵埃、煙塵、有機和無機液體的混合物。

一些汽車和飛機已經在使用由極微小纖維製造的濾網。纖維上的微小氣孔可捕獲顆粒物。淨化水過濾器也使用納米技術。

崔博士的實驗室研究過把這類技術用於製造更好的電池和更保暖衣物的可能性,這次又把焦點對準把聚丙烯腈—一種常用於手術手套的材料—紡成直徑為頭髮絲千分之一粗細的極微小纖維,然後將纖維製成薄膜,覆蓋在紗網上。

研究人員2014年夏天在北京一個空氣品質糟糕的日子檢測了他們的發明,發現它能捕獲99%的顆粒物(塵埃、煤塵和其他對肺部有害的顆粒),同時保持77%的透明度。崔博士說,相比之下,普通紗窗的透明度為80%至85%。在測量了吸收率後,科學家估計,在重汙染情況下,這樣的紗窗可以連續300多個小時捕獲空氣中的顆粒物。

最終濾網變得不透明。這是濾網上積滿顆粒物的信號。顆粒物粘得太牢,無法衝洗掉。崔博士說,濾網要足夠便宜,簡單扔掉就行。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種方法來實現這一點,比如一種納米纖維敷料,可以覆蓋在普通紗窗上,用完後再剝下來。

相關焦點

  • 防霧霾換氣紗窗給房屋戴上口罩
    中科科優防霧霾窗紗讓你一年四季安心開窗!防霧霾紗窗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阻隔霧霾、煙塵等一些空氣汙染物進入到室內。PM2.5 (細顆粒物)因其孔徑小、活躍性強等原因成為了主要的研究對象。PM2.5 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 它能較長 時間懸浮於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
  • 以蠶絲納米纖維應用技術切入市場,「清科絲宇」提供蠶絲領域技術...
    公司成立於2018年,以蠶絲納米纖維應用技術為市場切入點,一方面,對蠶蛹、蠶絲、蠶繭等原料以及製備蠶絲納米纖維的中間產品進行創新研發,形成涵蓋蠶絲類衍生品等多領域的多條產品線;另一方面,依託清華大學的技術研發力量,推動從種桑、養蠶到產品生產全產業鏈的技術結構升級,為客戶提供蠶絲領域先進技術、產品及綜的技術解決方案,可應用於空氣過濾、美白護膚、醫用材料等多領域,天眼查顯示其擁有智慧財產權58項。
  • 技術分享 | 納米材料在高效過濾領域的應用前景與優勢
    納米纖維將成為新一代濾材 用作過濾材料的紡粘非織造布的單絲直徑通常在10μm左右,但DuPont(杜邦)公司開發的閃紡技術(flashspun)以及大量投入市場的熔噴非織造布產品的單絲直徑可達1μm。
  • 重汙染天氣仍將持續 多地啟動管控措施應對霧霾
    河北:防霾「氣膜體育館」 可容納上百人  霧霾天應減少室外活動,石家莊華興小學譽興校區為了讓學生們在霧霾天也能享受運動的快樂,在校內建起了一座氣膜體育館。據氣膜體育館負責人介紹,這個氣膜體育館是河北省首家氣膜建築運動場館,佔地1000平米,長50米寬20米,可容納上百人進行鍛鍊。
  • 首創生態微環境理念,海歸教授被譽「克霧霾專家」
    大街上的人們步履匆匆,各種防霾口罩變成了人們之間的溝通屏障,但是對於霧霾的防護,一個簡單的口罩就真的能解決所有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近日我們有幸結識了江蘇省特聘教授李海濤,他不僅首次在國內提出適宜人們更好保護自身健康的「生態微環境」理念,而且利用石墨烯等新材料的深度開發利用,研發了一系列用於霧霾防護的新型器具和技術成果,因此,他也被大家譽為「克霧霾專家」。
  • 【材料】ACS AMI┃Janus納米纖維膜用於PM過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吸附以及定向水轉移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南開大學劉育教授團隊利用靜電紡絲技術開發了三種Janus納米纖維多孔膜。這三種Janus膜的親水側均為包含50% β-環糊精的聚丙烯腈(PAN)納米纖維,而疏水側分別為11%聚己內酯(PCL)/疏水性氧化鋅(ZnO)、11%聚己內酯/ 2%聚己內酯和從商業口罩中間剝離的疏水層。
  •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大氣網訊:當前,大氣中的霧霾汙染問題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及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危害,急需加強防護與治理。纖維類過濾材料因具有成本低、適用範圍廣、易於規模化製備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於空氣過濾領域。
  • 廣西大學王雙飛/聶雙喜團隊《Nano Energy》:摩擦納米發電機增強纖維素纖維空氣過濾器用於高效清除霧霾
    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尋找低成本、綠色環保、可再生的空氣清淨方法去除汙染空氣中的PMx十分迫切和必要。2012年,王中林教授團隊提出利用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將周圍環境中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由於TENG具有較高的開路電壓,一般為數十伏至數百伏之間,不足以產生傳統高壓除塵中可能產生的臭氧產物,因此為TENG在清除空氣中PMx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可能性。
  • 中國科學家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精準可控摺疊
    中國科學家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精準可控摺疊中新網北京9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6日發布消息說,該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摺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可按需定製的石墨烯「摺紙」。
  • 億翔納米致力於環境保護,創新可水洗過濾材料
    公司使用靜電紡絲納米過濾材料,與其他容塵材料搭配,製造出可水洗KN95材料,可水洗口罩濾片,可水洗空氣淨化器濾芯等系列產品。1.可水洗KN95納米口罩(材料)口罩三層結構,由外層裝飾層+納米核心過濾材料+親膚層組成。核心過濾材料由納米紡絲和容塵布結合,實現高效低阻納米材料是PVDF,可水洗。重複使用更環保,更節約!
  • 專訪丨斯坦福納米科學家崔屹:做頂級科研,還要開成功公司
    崔屹極小的尺度卻成為突破技術難題的窗口:高能量密度的矽負極電池、能過濾99%PM2.5又透氣的口罩、能透紅外線從而快速散熱的智能布料,這些無一不是崔屹通過納米技術發明的。堅硬的材料做成納米纖維,會變成可以彎曲而不會折斷的條塊;日常看起來黃金是金色,但到了納米尺度,它在溶液中呈現紅色;原本是惰性的材料在納米尺度上,可能變得異常「活躍」,容易燃燒。2005年,崔屹開始在史丹福大學任教,著手將納米技術用於電池的研究。回頭去看,有些驚訝的是,崔屹當時的想法沒有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納米+電池?同行認為挑戰太大。
  • 崔屹聯手諾獎得主朱棣文:史上透氣性最好的N95級納米口罩
    值得一提的是,崔屹教授公司研發的AireTrust KN95納米口罩還達到了今年剛剛發行的《呼吸防護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最新國家標準---GB2626-2019。  2. 研發的初衷:把技術用到老百姓身上,讓人們遠離霧霾  崔屹教授想發明防護口罩的想法是在2014年。
  • 防紫外線、過濾等級達75%,這樣可反覆水洗的口罩你心動嗎?
    可反覆水洗使用,佩戴後過濾等級達75%,吸氣阻力永久65-50PA,呼氣阻力永久50-40PA,低於一次性口罩的呼吸阻,還具備物理抗紫外線UPF不低於1000的性能……這樣的口罩,你心動了沒?今年3月,單導科技發展(廣州)有限公司利用物理單導織物技術研發出一款可重複使用口罩新產品,單導,即通過單層織物每個單層雙密度的特點,利用紗窗原理做到微細顆粒物的物理硬隔離和硬過濾,雖無法達到N95醫用口罩95%的過濾等級,但過濾等級能達到75%,且有可重複使用、可物理抗菌、呼吸阻偏小、紫外線防護性能優等優點。
  • 納米結構材料,也可用於催化劑!還能大大提高了反應速度
    二氧化鈦(TiO2)納米纖維可以有各種應用,例如在催化劑和過濾器中。當二氧化鈦被紫外光激發時,會被降解為有機材料。因此,例如,二氧化鈦可以應用於過濾廢水以便重複使用。在這項研究中,二氧化鈦被沉積在PBAT(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納米纖維上,PBAT是一種在自然界中迅速降解的生物聚合物,與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不同,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幾十年內保持完好。第一步是製造PBAT納米纖維膜,這是通過靜電紡絲完成的,是一種類似於用來製作棉花糖的技術,但涉及到靜電過程。
  • 美媒:中國科學家發明可植入形狀"記憶"新塑料
    參考消息網1月11日報導 美媒稱,中國的研究人員8日公布了一種實驗性可變形材料,這種材料可摺疊成各種複雜的形狀,將工業摺紙術提升至新的水平,為醫療和航天應用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性。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8日報導,科學家們設計的這種新型聚合物塑料能夠根據預設的溫度變化而適時改變自身形狀。
  • 《先進功能材料》推出「中國科學家納米材料研究」專刊
  • 水凝膠生物傳感器:可用於疫苗的可植入納米技術?
    水凝膠生物傳感器(一種可植入的納米技術)可能會用於即將推出的COVID疫苗中,以監控您的身體活動美國國防部和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已與矽谷的Profusa合作,開發了一種由水凝膠製成的納米技術(類似於軟性隱形眼鏡),該技術可通過以下方式注射並植入皮膚下:疫苗作為運送系統。
  • 日本DNP首次成功研發用於5納米製程的高精度EUV
    8月31日消息,根據日媒DNP官網顯示,大日本印刷株式會社利用多電子光束繪製設備,研發了光掩膜(Photo-mask)的生產工藝,不僅可用於當下最先進的 EUV 光刻(Extreme Ultra-Violet :極紫外光刻),還可用於 5 納米(納米:10 億分之一米)工藝。
  • 納米技術在各產業的發展趨勢展望
    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有望替代金屬材料,用於發動機齒輪、油過濾器等汽車結構件。●納米纖維窄分布超細微納米纖維的織物同時具有高效、低阻的特性,並具有空氣滑移效應,可以用於各類過濾、防護產品,如防霾口罩、空氣淨化器用靜電紡納米濾芯、防霧霾紗窗靜電紡納米濾層等,提升產品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