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事,共鳴,聯想這三個底層邏輯出發,讓你的溝通直抵人心

2021-01-10 朝鮮拌桔梗

俗話說:「一句話能把人說笑,一句話也能把人說跳。」

人人都會說話,可並不表示人人都能把話說好,人人都是溝通高手。會說話的人,三言兩語便能打動別人,不會說話的人,即使你說上幾天幾夜也不見得有人會理你。說話,不僅是一種天賦,更是一種技能,只要適當練習,我們每個人都能說出讓他人舒服的話來。

志晶,是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擅長心理、溝通、個人成長領域圖書的寫作和翻譯,代表作有《我們內心的衝突》,《操控心理學》等。

《讓溝通直抵人心》

在《讓溝通直抵人心的6條路徑》這本書中,志晶老師將從「故事」「共情」「聯想」「注意力」「框架」「邏輯」等六個維度,幫助我們解決溝通中的困惑,幫助我們達到高效溝通的目的。

想一想,在平時與人的溝通中,我們是否有會有以下的問題?比如:想要溝通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自己說的話毫無邏輯;對方總是對自己的話無動於衷;不能和對方長久地進行溝通;無法和對方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對方總無法接受自己的想法。如果您已經出現了上述的某些情況,說明您需要掌握一些溝通的技巧了。

接下來小妖將從故事,共情,聯想這三個層面來帶您走進高效溝通者的世界。

一,一個富有感情和說服力的故事,比千萬個道理都有用

《一千零一夜》中的山魯佐德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在書中山努亞國王因為王后的放蕩行為深受打擊,因此決定每天娶一女子,第二天殺掉。國王的暴行持續了3年,宰相實在找不到王國中的女子獻給國王時,無奈送出了自己的女兒山魯佐德。山魯佐德是宰相的大女兒,聰明大方,又飽讀世界文學,決定憑藉自己的智慧,拯救更多的無辜女子。

進宮後,山魯佐德每晚都會給國王講一個故事,而她每次講到精彩處天都亮了,國王想要聽故事又必須要等到晚上,就這樣山魯佐德,給國王講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不僅救了自己,還救了無數的女子,並讓山努亞國王成功愛上了自己。

從山魯佐德的故事我們就能知道,故事講得好,不僅能救命,還能當上王后。知道了講故事的威力後,我們則需要把關注點從講故事轉移到故事思維上面。「講故事」只相當於一種形式,而「故事思維」則是要求我們在腦海裡,把我們要傳達的信息和語言,進行故事化的處理後再說出來。

故事思維涉及到「故事發生的背景」,「激烈的矛盾衝突」,「生動的情節」,「引人思考的內容和問題」這四個要素。說清楚故事發生的環境,能幫助對方更好地理解我們的說話內容,矛盾衝突和故事情節則是一個故事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而我們講故事,都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因此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適當地引導對方進行思考。

如何讓我們的故事打動人呢?把細節具體化,從而營造出一種畫面感。比如,跟男朋友說,「我想和你在一起。」我們可以這樣說「親愛的,我想和你結婚。婚後,我們要在成都買一套帶花園的大房子,然後給你生兩個可愛的寶寶,再養一隻叫阿旺的金毛。這樣好幸福啊!」是不是就比前一句畫面感更強呢?

多用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多用真實場景,會讓我們的故事更有說服力,而且經歷過的故事我們可以講得更好。要突破故事的原型。就像老師給學生們講課一樣,我們也可能會經常講同一個故事。但我們每次講的時候,不應該完全重複之前講過的內容,而是根據聽話的人來調整、重新加工我們的故事,換句話說,每次把它當成一個全新的故事來講。

要付出情感去講故事。好的故事,一定有好的情節,而情節又要求我們有情感的起伏變化在裡面,這樣才能打動自己,然後再打動別人。

二,共鳴是一切人際關係的前提

沈從文

1928年,沈從文第一次出現在吳淞中國公學的課堂。他只有小學的學歷,而他面對的卻是一群高知識水平的大學生,沈從文很緊張。他在講臺上呆站了五分鐘,然後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了一行字「對不起,請同學們等我五分鐘」。

又過了五分鐘後,沈從文才硬著頭皮開始講課,原本計劃演要講一個小時的內容,他十幾分鐘便講完了。時間還很長,課堂上又陷入了尷尬的氛圍,沈從文便又在黑板上寫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課,人很多,我害怕了。」

第一堂課就洋相百出,沈從文想學生們一定會嘲笑他,可沒想到臺下卻響起了掌聲。沈從文寫在黑板上的兩句話,無疑是在露拙,可正是他的這份真誠,贏得了學生的尊敬。也正是這份坦誠,學生們才更理解沈從文,由此也可見真誠是引發共鳴的基礎。

共鳴,也可以說是共情。而一個人只有具備了共情這種能力,才能換位思考,感受他人的內心世界,理解他人的言行舉止,贏得他人的信任,和他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想要與他人產生共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用戶思維。

簡單來說,用戶思維就是,與人交流時,多考慮他人的感受,以他人為中心,在交流中學會傾聽,把說話的機會讓給他人。而以他人為中心,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在溝通時多說「我們」,少說「我」。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張嘴,而有兩隻耳朵。說明上帝在創造我們時,也是希望我們能多聽,少說。

但生活中每個人因為知識構成,所處身份地位不同,溝通中的矛盾衝突也是難免的。生活中我們與別人產生衝突,大多是由尋求關注和求勝兩種心理決定的。

在與人溝通中,我們首先要明確的就是矛盾衝突是避免不了的,每個人都想贏得別人的關注。至於別人和我們的不同,我們只要保持開放和熱情的態度就好,沒必要非爭出對錯輸贏,。往往我們在口頭上贏了對方時,卻會給對方留下討厭的印象。

三,真正厲害的人,都能通過聯想,於無形中影響他人

威廉·哈珀(芝加哥大學首任校長)

多年前,美國芝加哥大學打算建一座新樓,但預算達到了上百萬美元。從哪兒去找這筆錢呢?校長哈珀左思右想,決定要找富人們掏錢。一天,哈珀來到了芝加哥電車公司,走進了洛克菲勒的辦公室。當時正值午休,辦公室只有洛克菲勒一人。哈珀先為自己的不請自到道了歉,然後談起了他的人生價值。

哈珀說自己每次坐電車時,都會想到洛克菲勒,想到他賺了那麼多錢,可一旦他離開這個世界,便沒有人記得他。看到洛克菲勒露出了微笑,哈珀繼續說,有一個機會可以讓洛克菲勒流芳百世,那就是用洛克菲勒的名字來為芝加哥大學的一座新樓命名。

而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很仰慕洛克菲勒,而且這個機會是他從其他校董事手裡搶來的,原本這個機會是要給洛克菲勒的一個仇人的。最後哈珀說此事不急,遞給了洛克菲勒一張名片便離開了。洛克菲勒果然給哈珀打去了電話,還主動籤下了一張100萬美元的支票。

從哈珀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高效的溝通者都能在溝通中,戳中對方的痛點,把話說到對方的心坎裡,從而在無形中影響他人。在溝通中,使用「上堆下切」的技巧就可以幫助我們把話說到對方的心裡。

「上堆下切」包含「上堆」「下切」「平行」三個層面。簡單來說,「上堆」就是把他人做事的動機擴大,找出他人做某事的意義,有意地拔高他人。「下切」就是從溝通中挑出一個點,把它細化、放大,從而找出問題的本質。而「平行」,則是引導他人發現同等意義或層面上的其他選擇。

在掌握了「上堆下切」的溝通技巧後,如若我們能在溝通中心存善意,將更能促使溝通的結果向好的方向轉化。所謂的心存善意,就是將人往好處想,為他人行為的賦予高貴的動機。

比如工作中,上司批評我們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他怎麼那麼壞,老是找我們麻煩」。而當我們心存善意,則可能會想「他是看得起我,才會給我指出來」。這樣想的結果就是,我們可能很快就會取得進步,還能跟上司保持一種良好的關係。

當我們心存善意,我們所表現出的善意的言行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對方,從而激發對方的利他心理,讓事情朝著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

寫在最後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獨立存在的,也沒有誰不需要和他人溝通。溝通是一切人際活動的基礎,也是我們應該掌握的最重要的一項技能,相信自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溝通高手,只要我們先掌握了溝通的內在邏輯。

相關焦點

  • 掌握它的底層邏輯你就會了
    本文作者從需求文檔的目的出發,對其底層邏輯進行了深入分析探討,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定的啟發。哈哈,其實產品經理的職責就有解決問題,如果你能用這些方式解決了問題,這就是一個好方法,這是不容置疑的事。但是我們需要通過表層看他們的底層邏輯才行,這樣我們才能升級。
  • 從0到1建立數據分析指標體系的底層邏輯
    本文作者就如何從0到1建立數據分析指標體系的底層邏輯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數據本身是無用的,除非你從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洞察。——數據說·實操季如今,各行各業都在說,「我們要數位化管理」,脫離「拍腦袋」時代。但是,到底怎麼落地?數據指標怎麼建立合理?
  • 爆款故事的底層邏輯_大咖_前瞻經濟學人
    2.企業做好傳播的三個要素企業做好內容傳播的三個要素:專業性、準確性、可體驗性。專業性,指一個企業對自己商業價值(商業模式、運營模式、邏輯體系、未來趨勢)的專業理解與分析。準確性,對企業與產業背景的準確解讀,即要把企業的產品服務、行業地圖、技術方案等精準地轉述給用戶。
  • 用能量守恆定律,刷新人生底層邏輯
    這就是人生底層邏輯從「變」到「不變」的徹底轉換。—1 —宏觀層面什麼是宏觀層面上的「不變」?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將自己的戰略起點放在客戶價值上,不能從客戶獲益出發,就一定會慘遭淘汰。圍繞這點「不變」,我們就得深入理解客戶的行為習慣和偏好,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如何讓客戶獲益,以及如何影響他們。關於第二點,我們得首先理解什麼是人性。
  • 終會遇到那個與你靈魂共鳴的人
    電影《如晴天,似雨天》(Like Sunday, Like Rain),宛如一支在月光下緩緩流淌,輕柔舒緩又略帶憂傷的曲子,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相遇又離別的故事。這個故事,關於孤獨、關於音樂、關於夢想、關於陪伴、關於理解、關於成長、關於那些流淌入心、直抵靈魂的純淨而美好的情感。
  • 潛意識的底層邏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大塊頭強尼,ID:gh_99f5256f9a9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1.以前有個人有幾十個情人,但有意思的是,這幾十個情人依照臉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精明強幹,另一類很傻很天真。2.
  • 一諾千金,直抵人心!佛山流浪漢6年後返還7524.81元住院費
    這是一個直抵人心的故事!6年前,流浪的胡先生在張槎醫院(現為佛山市中醫院禪城高新區醫院)欠下7524.81元住院費,立誓還上欠款;上一周,胡先生的姐姐、嫂子依其遺願,歸還7524.81元住院費,分文不少。為何這故事能夠直抵人心?
  • 一線崔問| 歐拉「貓化」的底層邏輯
    因此,他表示:「歐拉白貓、黑貓、好貓的命名,這三個詞第一反應會想到經典的話,『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這句金句被傳播了幾十年、幾十億次。歐拉通過一系列的命名,就免費地獲得了這樣一個記憶,節省了大量的傳播和記憶成本。本質上看起來很出位,其實是非常適合傳播學的基本規律。」今年年中,歐拉貓系命名公布,成功刷新了外界對歐拉,以及對長城汽車的認知。
  • 靈魂發問:你的文案有共鳴嗎?
    編輯導讀:曾經,支付寶那句文案「年紀越大,越沒有人原諒你的窮」扎了無數人的心,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有共鳴的文案才能打動人,那麼,如何才能寫出來呢?本文將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解答,推薦給對文案感興趣的童鞋閱讀。
  • 學好邏輯的三個用處:增強判斷能力、降低溝通難度、提高認知能力
    說到這的時候,有個人問:「為什麼不學數學、概率論、微積分、代數、拓撲學,這個邏輯學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他問完之後,群裡就開始科普邏輯學到底是幹什麼用的。關於邏輯,很多人都會有這種誤解。覺得邏輯只有數理化等理工科才用得到,想要學好邏輯,只要多做數學題就行了。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邏輯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有效溝通的四個層次
    在對這種互動的提問和觀察當中,我觀察到有效的溝通,清晰地分為四個層次。其中一位同事分享的是《共情力》,是杏仁核分泌的皮質醇影響了一個人共情能力的強弱,而不僅僅是我們認為的情商,如果我們只是講從情商的角度提高情商,恐怕並沒有真正的效果。
  • 雖然是《晴天》,但是整個故事都在下雨。從前從前有個人愛你很久
    每一首歌其實都是親身經歷,沒有誰能憑空想像出整個故事。杰倫也不例外,每一次聽到這首歌都能產生共鳴想起以前的時光,總還是有許多遺憾。我認為這是杰倫目前寫過最好的歌詞,沒有之一;我同時也認為這是寫青春遺憾(愛情or初戀)裡最好的歌詞。我說說自己心中好的歌詞的標準吧,我認為好的歌詞必須要通俗易懂,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直抵人心!
  • 「底層的耗子」背後的邏輯
    1 把自己當人,而把群眾當成「底層的耗子」表明了她高人一等。許可馨是不是高人一等呢?有人在網上公布了她的家庭信息:她的父親是一位副局長,她的母親是一位副校長,假如信息可靠的話,那麼,按照她的邏輯,她作為「官二代」稱一般群眾為「底層的耗子」也就順利成章了。
  • 樂嘉變身溝通指導師 「草食男」萬立群再出發
    據悉,這檔節目採用了紀實外拍手法,樂嘉在節目中變身溝通指導師,在男女初識見面,首次約會過程中給予指導建議和講解,旨在幫助嘉賓以及觀眾學會在男女交往中如何認清真正的自我,掌握相處之道,從而尋找全方位的幸福。而本期節目的男嘉賓是在《非誠勿擾》中未能牽手成功的「草食男」萬立群重獲愛情轉機。在樂嘉的幫助下,他能再次出發尋覓到心儀的女生嗎?
  • 你真的讀懂量化交易了?這才是它的底層邏輯,讓你不再迷茫
    為此,結合個人多年的量化交易經驗,通過一系列相關文章,把我個人對量化交易的認知與大家做個分享。希望能對那些有志於走上量化交易道路的交易者有所幫助。對於個人交易者,在缺乏海量數據支持、計算機算力不足、網絡帶寬限制等因素的局限下,這一系列量化交易文章僅針對個人交易者目前容易接觸、方便學習並實際運用的EA(Expert Advisor)交易為討論核心。
  • 36氪領讀|直擊本質:洞察事物底層邏輯的思考方法
    比別人多花三倍時間思考的人,就能比別人多賺百倍的利潤。」本文選自《直擊本質》,專注於「思考的方法」,書的上半部聚焦於本質思考,對「本質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三樣東西就是本質?」以及「如何找到本質?」進行了剝繭抽絲般的思考與解答。學會這種思考方法能夠讓你看透問題本質,並高效地解決問題。
  • 學習國際政治學,推薦你讀這幾本書
    對國際政治進行分析的時候,它的第一性原理有兩個核心的要素,一是力量,一是人心。但是力量本身他它取決於對目標的設定,而目標本身並不是由力量內生出來,目標實際上它是基於人心,基於你認為什麼樣才是一個正當的,才是一個良好的,值得追求的秩序。
  • 【收藏】半導體投資底層投資邏輯
    寫在前面:2020年是半導體企業和半導體投資風風火火的一年,二級市場的高市值造就了一級市場的瘋狂,瘋狂背後應該是冷靜的思考和應對,通過2020年投資6個項目的歷練,最近思考半導體投資底層邏輯,跟各個企業和投資機構大佬共勉。   投資尤其半導體投資到底投的啥?
  • 劉慈欣《三體》中犀利的20句話,句句充滿哲理,解讀人性直抵人心
    雷軍認為這本書中哲學道理對制定公司三到五年戰略非常有幫助!他曾在公開場合多次談起《三體》,尤其《三體》中的「降維打擊」概念,更是數次提及。有人認為《三體》與目前的網際網路行業有極大的相似之處,所以「黑暗森林、」「技術爆炸」、「降維打擊」等詞頻繁被網際網路行業出現。
  • 底層與更底層的零和博弈:奉俊昊是如何講述階級故事的?
    《寄生蟲》中最重要的設定是,這不是兩個家庭而是三個家庭的故事。電影上映期間,電影公司想要阻止的劇透正是關於第三個家庭的存在。雯光與勤世以一個家庭的身份出現,與基澤一家在豪宅中展開爭鬥。隨後,東翊一家因暴雨而突然從露營返程,卷進了這場大戰。這場戲中,食物渲染出一種緊張感,那碗放了韓牛牛脊肉的炸醬烏龍麵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