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年九月十八日,黨和國家隆重授予包括錢學森在內的23名科技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以表彰他們對中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其中有一位叫郭永懷的院士,他是唯一一位作為「烈士」被授予榮譽稱號的科學家。
郭永懷,山東榮成人,家境貧寒,家境貧寒。在17歲的時候,他考進了青島大學的附中,是周圍幾個村莊裡第一個免費的中學生。一九二九年,二十歲的郭永懷考入南開大學工科預備班。隨後,他選擇了物理專業,導師是顧靜徽,著名教授。
一九三三年,經顧靜徽介紹,郭永懷到我國高等學府北京大學進修光學專業,師從饒毓泰教授。兩位老師的教導給他迅速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40年,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他幾經波折終於到了國外。他到多倫多大學攻讀數學。次年,郭永懷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理工學院學習,成為氣體力學大師馮·卡門的學生。
這是一所著名的國際空氣動力學研究中心值得注意的是,郭永懷在這裡認識了錢學森,他們倆都是卡門的弟子。在國外,遇到中國人不容易,兩個人結為朋友,錢學森經常帶這位師弟出去兜風,一起遊玩。一九四五年,錢學森送他去康奈爾大學繼續深造。1949年,郭永懷解決了氣體動力學的一個難題,提出了多學科廣泛應用的「奇異攝動理論」。他一舉成名,同時也引起了美方的注意,美方想要留住這一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郭永懷雖身在海外,心中卻始終懷著對祖國的思念和對祖國的熱愛,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怎麼能讓美國放他走呢,於是雙方打了三年之久。一九五六年國慶的前一天,郭永懷突破重重障礙,帶著妻子李佩和女兒郭芹返回了久別的祖國。一回中國,他就匆匆忙忙地去了,被中科院聘為院士,與師兄錢學森等人一起籌建中科大力學、化學工程系等。困難時期,蘇聯違背協議,撤走了全部專家,拿走了全部研究資料,郭永懷、彭桓武、王淦昌成為我國核武器研究的三大支柱,支撐起我國核武器研究事業。為了研究「兩彈一星」,他和許多科學家一起嘔心瀝血,忘掉了自己的工作。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先後試驗成功,郭永懷等科學家非常興奮。接著,他又開始研究中國第一個熱核武器飛彈。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四日,在青海研究基地工作兩個多月的郭永懷,發現了一條重要線索。所以他立刻趕回北京,乘飛機通宵旅行。誰知道事故發生後,5日凌晨飛機降落時,突然飛機失事,郭永懷院士不幸喪生。當發現他的屍體時,發現他緊緊地抱著研究資料。
犧牲20天後,我們國家首次成功地進行了熱核飛彈的試驗,同一天,國家授予他「烈士」的稱號。郭永懷院士遇難後,他唯一的女兒也過著不幸的生活。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日,郭芹離開北京,以知青的身份下鄉到內蒙古農區,那時她才十七歲,初中尚未畢業。不久,父親去世,母親在特殊時期被隔離審查,度過了艱難的8年。1980年郭芹來到美國。一九九四年,她在美國病入膏肓,非常想念家鄉,便回中國。2年後,45歲的郭芹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