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李白
嫦娥又奔月了!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重要嗎?
當然!長五B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時,戎評就強調過:
之前的航天工程只是為打造支撐產業鏈生產的基礎設施配套,長五B之後,則標誌著中國航天產業鏈正式進入產出經濟效益的深空掘金時代!
嫦娥五號探測器就是邁向深空掘金時代的第一步。
這次是去月球採礦的嫦娥姐姐 | 繪者:渦輪噴氣蛋
雖然開採月球土壤帶回地面並非首次,但嫦娥五號的意義卻也十分深遠。
首先是技術上:嫦5工程是我國航天工程最重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單從航天領域的角度來說,本次發射將實現三大工程目標
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
二是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地自動採樣返回。
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其次是地理上:美蘇帶回來的月土樣品基本上採於月球正面中低緯度的月海區域,形成年齡集中在42~32億年前。而在這之外的月球歷史事件所對應的時間,均以此為參考錨點。
換言之,我們對月球的歷史、資源、應用不論是在空間抑或是時間上,都有著嚴重的局限性。
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
重返月球,採集更多不同地址背景和形成於不同歷史時期的月球樣品!
而嫦娥五號計劃登陸的呂姆克山一帶,是美蘇從未抵達過的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這裡有著豐富的火山活動遺蹟和可能與之前的樣品不同的巖石類型。如果採掘作業順利完成,必然會對人類建立起系統性的月球科學觀,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
(左)阿波羅(A)和月球號(L)的採樣分布區,以阿波羅樣品定標,基於撞擊坑統計建立的月球45億年歷史,但其中10~30億年時間段幾乎完全空白
故而在排除某些政治因素之外,全球航天界乃至整個科學界,都對中國本次發射任務抱有極大的期待:
——它將為人類太空之旅踏出更廣闊的道路。
這是宇宙大航海時代的新紀元!
不過,即便嫦娥五號受到了全世界專業人士的高度關注和評價,但在某些中國人眼裡也是不務實的勞民傷財。
與之前航天任務差不多,這次一開始,網上就有很多噴子鍵盤俠急不可耐的唱衰了:什麼太燒錢沒有經濟價值、中國好高騖遠、現階段應優先解決半導體卡脖子問題、攤子搞太大不利於發展等等。
反正大有一副眾人獨醉我獨醒的優越感,比如下面這位——
又是我比國家還聰明系列。
自己見識少還真把幾十萬航天人和政府戰略科學規劃部門當傻子了?
呸,噁心!
講道理,戎評真是受夠了每次航天任務後,評論區一堆烏煙瘴氣比國家還自以為是的鍵盤俠。
所以今天借這個機會我要好好打一下臉!
探月工程燒錢嗎?
確實!
以美國阿波羅工程為例,僅是超大推力的土星五號(總推力3400噸,有效載荷127噸)研發費用就高達64億美元,單次發射成本1.8億美元。
請注意時間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
按照當時的購買力計算,1.8億美元大致相當於今天的12億美元。
這麼個燒錢玩意美國一共發了多少?12枚!加上研發費用,85.6億美元。
那時候一艘航母多少錢?
最先進的企業號核動力航母,單艦造價4億美元,85.6億美元能造37.6艘!如果把錢按作戰艦隊配置,能再複製一個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海軍。
好傢夥,十二發土星就能讓全球海軍艦隊上天,能不貴嗎?
但也只是冰山一角!
在整個阿波羅工程的11年期間裡,美國總投資超過300億美元,按購買力計算相當今天的2000多億美元。
貴?不存在的,也就是十來艘福特級航母的造價吧。
雖然貴到離譜,但你要說這玩意只燒錢不賺錢,那估計艾森豪(阿波羅工程的敲定人)就是下面這個表情了——
作為軍事爭霸下的國家級前沿科技項目,參與阿波羅工程的人數超過30萬人,包括兩萬家工業企業、200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
項目成功後,由其一次開發衍生出來的應用技術成果就高達上千種。諸如液體燃料火箭、微波雷達、無線電制導、合成材料、計算機、無線通訊等對軍事工業有著革命性意義的技術,都是通過對阿波羅工程相關科技的消化而來的。
七十年代,美國開始大力推行技術軍轉民,以此實現科技的應用變現到最終促進國家長遠發展的經濟變現。
這是阿波羅工程的二次開發應用。
在此階段,美國孵化的應用科技專利高達6300種,涵蓋從低端到高端的所有產業鏈梯度。
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或新聞裡經常聽到的東西,小到脫水菜、微波爐、配方奶粉、煙霧檢測器、食品乾燥劑、羽絨服、虛擬實境、空氣品質監控設備、絕緣裝置、自來水淨化系統、無線耳機、高級潤滑油、信用卡刷機卡;大到工業軟體、數據傳輸與通信、光學通信、高性能計算機、電子技術、自動控制、超高強度和耐高溫材料、半導體、筆記本電腦、生物工程、網際網路、現代醫療等,都是來自於由軍事工業消化阿波羅工程後的軍轉民應用。
註:
這裡簡單科普幾個現代技術和阿波羅工程的關係。
現代醫療技術中,微型心室輔助泵是治療心臟病的關鍵器材,它的技術來源於太空梭燃料泵系統。
信用卡刷機卡軟體是為飛船管理軌道艙內一系列複雜系統而設計的軟體。
家庭煙霧探測器和警報器,技術來自於霍尼韋爾為美國首個空間實驗室Skylab上探測火災隱患的機器。
而今天那些聞名世界的美國公司,也基本上間接或直接參與了阿波羅項目。
比如為阿波羅計劃提供計算機設備和自動控制的IBM,後來成長為全球頂級IT技術和諮詢服務公司;
提供通信設備的摩託羅拉,後來成長為世界級電信設備供應商;
提供飛船指令艙的羅克韋爾·柯林斯,後來成長為世界一流的工業自動化方案商和航空工業零部件供應商。隨便提一嘴,中國C919航電系統供應商,就是羅克韋爾·柯林斯。
除此之外,還有提供火箭結構的波音、提供火箭發動機的洛克達因、提供逃離塔的洛克希德...
有三組數據可以直觀看出阿波羅工程對美國經濟的貢獻——
第一組:全球有85%的高端製造業來源於阿波羅工程二次開發的軍轉民。
第二組:根據蔡司公司提交的報告顯示,阿波羅工程使美國經濟增長率提升了2%,物價指數下降了2%,創造直接就業指標達80萬個。
而在阿波羅工程執行前一年到對其技術軍轉民應用初步消化完成的1978年,美國GDP從4062億美元增長到19414億美元,二十年間足足翻了四倍之多,實際增長幅度超過歷史所有時期!
第三組:宏觀經濟學研究表明,阿波羅工程的消耗費用與經濟效益的比例為1:14。即使在工程結束二十年後,這一數值仍維持在1:9。
毫不誇張的講,如果沒有阿波羅工程,就不會有美國的今天,更沒有穩固半個世紀的霸權。
或許,也沒有我在電腦屏幕前寫文章,更沒有你在手機屏幕前看文章。
正如北航大學教授徐世傑(中國航天動力與控制技術專家)所言:
阿波羅推動了資訊時代的腳步,它使一個時代發生了技術的飛躍,美國幾乎所有的技術領域都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這筆投資中受益。阿波羅計劃帶來的對航天技術、衛星通信、移動通訊、材料科學、計算機、指揮與控制技術等等的需求和發展,使美國贏得了下一個技術時代——資訊時代的控制權。
不可否認,這確實是一個偉大而輝煌的美國時代。
如果說曼哈頓計劃奠定了美國軍事霸權的基礎,那麼,阿波羅工程則為美國的工業霸權、科技霸權、經濟霸權打開了一扇上帝之窗。
不論是美國還是其他國家,凡是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最終目的是要服務於國家利益,尤其是經濟利益和國防利益。
而很多前沿科技你現在看沒有價值,但由它推動的技術只要能進入應用變現和經濟變現階段,它所釋放出的能量不亞於一次科技革命的效果。或者說,它本身就代表著一次科技革命!
嫦娥探月工程的意義亦是如此。
作為國家級戰略科研項目,嫦娥工程涉及到的供應鏈和部門協同非常之多,其技術需求也十分嚴苛。
一旦成功,在漣漪效益的傳統下,必將系統化的提升我國傳統工業製造業的水平。
更為重要的是,當前正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口,嫦娥工程對新技術的大量採用和試驗,對新興產業的風口能起到探索作用,進而在軍轉民時代為中國經濟注入強大的技術動力。
這股動力有多強大?
中航科技一院科技委主任表示,我國將依託嫦娥工程,力爭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地月空間經濟區。
保守估計到2050年前後,該經濟區將為中國貢獻超過10萬億美元的年產值!
現在你還覺得探月工程燒錢嗎?
事實上,在新工業革命背景下,推動探月戰略工程的建設,以直接攫取月球經濟利益和衍生產業效益,早就引起了各大國的高度重視。
美國在今年5月6日起草了一份關於月球礦產資源開發的協議——「阿爾忒彌斯協定」(NASA月球基地計劃的名稱,根據預期,美國將於2024年再度登月)。據路透社的消息稱,該協議將聯合加拿大、日本、歐洲等國在未來月球基地周圍確立安全區,以阻止臨近的競爭國家幹擾及破壞協議。
同時,該協議還會提供一個法律框架,用作確定企業在月球上開採礦產資源的所有權(月球礦產資源開採權有點類似於國際海洋公約裡對「專屬經濟區」的規定,不過由於月球是無主之地,技術高度決定權限寬度)。
美國出臺這份協議有兩個目的:
一是通過對外合作平攤重返月球的資金消耗,承擔月球項目建設的美國軍火資本具有高度的壟斷性,各種設備的價格之高昂,一架F22三億美元,一架B2二十二億美元,一艘朱姆沃爾特四十五億美元你敢信?上個世紀壟斷性還不高的時候就花費了300多億,現在保守估計沒有上萬億根本拿不下來。
二是用瓜分月球資源為籌碼,換取各國在月球上建立對華統一戰線。
緊接著第二天,俄羅斯旋即宣布了重返月球的計劃:在2025年前將3款探測器送上月球。
6月30日,日本政府修訂《宇宙基本計劃》,效仿美國引入私人資本,力爭在未來時間把日本航天產業規模從1.2萬億日元擴張到2.4萬億。
7月10日,美日政府發表探月合作共同宣言,該合作基於阿爾忒彌斯協定的各項規定,目前日本JAXA(宇宙航空研發開發機構)已開始選拔登月太空人。
11月25日,國家航天局宣布,後續中國在陸續實施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任務的同時,還將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至於歐洲,其太空總署早在一年前就制定了2025年去月球開採巖石和土壤,以取得氧氣和水等天然資源的登月計劃。
毫不諱言,對於月球探索工程的爭奪戰,已經進入最關鍵的衝刺階段。
在疫情導致全球大蕭條進而加深存量搏殺的叢林世界下,但凡有實力的大國,都想通過直接攫取月球經濟利益和其衍生的產業效益,分到一份增量經濟的蛋糕,甚至連馬斯克都在搞地月星際飛船。
國家計劃可以用彰顯實力解釋,但馬斯克是什麼人?
資本家!
資本家的天性是什麼?逐利!
一個上到政府下到商人都重視的項目,必然存在著巨大的利益價值。
倒是鍵盤俠不這麼認為,逢中必反到反智的程度了,一口一個燒錢,一口一個好高騖遠,不是蠢就是壞。
怎麼?我比國家更聰明系列?我比馬斯克還行系列?
雖然戎評對西方資本家一向嗤之以鼻,但讓馬斯克跟中國的鍵盤俠比,屬實覺得侮辱了他。
文章最後,戎評有話說
根據探月工程的計劃,嫦娥五號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土壤樣本,一份保存在北京,一份保存在毛主席的故鄉湖南。
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說:這是對毛主席的一種告慰。
不過,這更是一種偉大的傳承。
五十年前,在那個艱苦寥落連吃肉都困難的年代,老一輩革命家沒有被逆境束縛住目光。是他們堅定不移的大搞航天工業,才為今日中國實現真正意義上奔月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更為中國率先走向深空掘金時代留下來一筆寶貴的遺產。
所以,我們這之後的每一代中國人,一定要記住這份傳承,並帶著它走向更燦爛輝煌的宇宙大航海時代!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44年,河漢淺淺,星辰錦繡
這月上廣寒,繁華盛世,總是如您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