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良種與良法並行打造溧陽「六好」青蝦

2020-11-25 中國水產養殖網

綠色發展,良種與良法並行打造溧陽「六好」青蝦

2020-04-13 17:0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科學養魚        瀏覽量: 7800 次 我要評論
江蘇省常州市十大農產品知名品牌「溧陽青蝦」以個體規格大、肉質鮮美,深受市場的歡迎,2020年2月又被國家農業農村部等八部委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日前,農業農村部發文,要求配合各級政府做好春耕春產,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同步進行,溧陽市農業農村局和溧陽市社渚鎮人民政府在「中國青蝦第一鎮」社渚舉辦溧陽青蝦綠色高質量生態養殖現場交流,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徐跑、江蘇省青蝦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傅洪拓研究員一行受邀為養殖戶指導生產。為嚴控人數,交流會分批舉行,養殖戶經過測量體溫和掃健康碼後進入現場,溧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萬保龍、溧陽市社渚鎮農村工作局局長黃志兵主持活動。

首先,社渚鎮政協工委主任管華松介紹了青蝦產業情況,2018年溧陽市青蝦主養面積7.8萬畝、蝦蟹混養面積9.3萬畝,溧陽市社渚鎮是「溧陽青蝦」核心養殖區,是中國最大的青蝦養殖鎮區,全鎮現有養殖水面6.5萬餘畝,其中青蝦養殖面積6萬畝,從事青蝦養殖的農戶1380多戶,全鎮擁有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43家,協會2家,青蝦營銷經紀人185多名,青蝦銷往江浙滬皖鄂魯等地區。全鎮已建立2個萬畝和15個千畝以上青蝦養殖示範基地,青蝦養殖平均畝產量超過100公斤,畝產值5000~8000元,畝均效益3000元,2018年全鎮青蝦產業產值達6億元。全鎮2018年推廣青蝦「太湖2號」新品種養殖面積5.8萬餘畝。

接著,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徐跑主任對當前的青蝦養殖提了幾點看法,他說,近年水產養殖行業並不平靜,既有來自環保方面的壓力,也有資源上的限制,更有質量安全方面的要求,對於水產養殖業者來說首先要自律,把水產品質量安全當成頭等大事來抓,踐行綠色生態養殖將是未來水產養殖最重要的工作。最近農業農村部正在實施2020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其中就有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方案,各地都在倡導「無抗行動」,對水產養殖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抗生素等藥物殘留實行零容忍。科技是產業的基礎,良種與良法並行,好種、好水、好料、好管理,才有好品質和好效益,具體到青蝦養殖行業,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和規格蝦上市率是下一步要做的關鍵工作,以實現大規格蝦佔比達60%。



專家授課

江蘇省青蝦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傅洪拓研究員

青蝦產業發展若干問題

一、良種

要求品質純正、具有青蝦「太湖一號」「太湖二號」的優良性狀;要擴大全鎮良種的覆蓋率,確保良種供應。建議青蝦養殖戶到專業的育苗點去引種,在養殖過程中嚴格按照建議的操作規程進行養殖。

二、育苗

青蝦苗種繁育較為複雜,對技術要求高,分散育苗不易保證質量,而且親本的利用率低,育苗效率低,對養殖池塘面積造成不必要的佔用,對下半年的養殖造成影響,集中育苗代替分散育苗是趨勢,這樣可以使兩季青蝦養殖之間有充分的時間曬塘。另外,集中育苗點配比範圍要合理,做到一個育苗點能夠基本覆蓋附近的養殖面積,保證優質青蝦苗的供應。

三、養殖

青蝦主養過程中存在的秋繁、互殘、耐低氧能力較差等問題,導致青蝦總產量不高、規格蝦比例不高,很難達到非常高的產量。下一步工作重點將會通過選育性腺發育晚的親本、全雄蝦等方式控制秋繁;通過控制水草密度、種類來減少青蝦自相殘殺以提高養殖總產量及大規格蝦比例。進一步研究青蝦營養需求,加強青蝦專用飼料的研發;進行青蝦塘少量套養河蟹等新型養殖模式的探索,與一線青蝦養殖從業者密切交流,整合優化優秀的養殖技巧,實現養殖產量、規格蝦比例的提升。



四、病害

青蝦是本地品種,對環境非常適應,一直以來病害較少,但是最近曾經有過紅體、白皮、斷腿等零星情況發生。對此,建議採用生態防控,做好預防工作,選擇良種、調好水體、投餵針對性的青蝦專用餌料、適宜種草可以很好地把病害控制住,一般沒有大規模的病害發生。

五、市場

社渚現有的青蝦交易市場在青蝦價格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護青蝦養殖戶免受損失。建議在品牌建設上還要進一步加強,同時在青蝦的加工方面還有發展空間,比如醉蝦、青蝦乾等的生產等。

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產養殖室主任徐鋼春研究員

淡水小球藻的生態功能及其在水產中的應用

小球藻是一種優質的綠色營養源食品,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熱量以及維生素、礦物質元素含量豐富的優點,並且具有某些特殊醫療保健功能。因此,小球藻是食品添加劑以及保健食品等的優質健康食品源。
淡水小球藻具有提供餌料、增加水中溶氧含量、調節水質、穩定藻相、解毒重金屬和提高蝦蟹免疫力的作用。

恆泰藻種特點

1.濃度高。市面上的小球藻濃度普遍在107個/毫升,恆泰生產的接近108個/毫升,也就是說,「恆泰藻種」1瓶相當於市場上至少5瓶以上的小球藻藻種數量;
2.活性好。「恆泰藻種」百分之百純培養,除培養營養物質外,無任何違規染色禁藥添加,顯微鏡視野全是具有豐富葉綠素的小球藻;
3.應用效果好。恆泰小球藻培育技術採用有效結合光照自養和有機營養源異養方式實現快速生長,無需額外曝氣,與在池塘大水域生長環境和方式無縫對接,能很快適應池塘環境,實現快速生長。

使用方法

養殖前期肥水:水溫低、光照弱、空塘時間長、清塘藥殘難以消除、水體營養鹽缺乏、新塘等均會引起藻類少、水清瘦。
措施:採用無機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培藻,效果明顯。小球藻在水溫10℃以上就可以生存和生長,進水30~50釐米,先解毒,除去水中的藥物殘留,第3天使用EM菌「調水1號」,並搭配適量的生物有機肥(鈣肥酵素、胺基酸、培藻膏、肥水膏等),植入活力強盛的「恆泰小球藻種」,肥水5日後,再次加入適量的生物肥,促進藻類快速生長。小球藻可作為天然餌料增強機體免疫力。
注意事項:建議在晴天上午、光照條件較好與溶氧比較好的情況下使用;如果水中原生動物過多,應先殺蟲,3天後再使用小球藻;若水體偏瘦、肥力不足,應施用酵母肥水膏或胺基酸肥水膏促進藻類生長;使用前後3天不得使用外用殺蟲藥和消毒劑,以免影響藻種的生長繁殖;使用前搖勻,若有少量沉澱屬正常現象,可以接受光照;在常溫、密閉、陰涼乾燥處貯藏,避免陽光直射。

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飼料營養研究室主任劉波研究員

青蝦春季飼料投餵與大規格養成技術

吃什麼

仔蝦與成蝦的主要餌料:(1)天然餌料。天然餌料種類有:水生植物如水草、浮遊生物如藻類、紅蟲、底棲生物如水生昆蟲、水蚯蚓、有機碎屑等。(2)人工飼料。人工配合飼料;螺蚌肉、蠶蛹、低值農副產品如餅粕類、糠麩類等。將黃豆、玉米、小麥(浸泡數小時)和顆粒飼料相結合搭配,加螺蚌肉投餵以提升品質。對菜籽餅、棉籽餅、加工下腳料等利用低。(3)顆粒飼料質量。飼料粗蛋白36%~40%,水中穩定性6小時以上,誘食效果好、飼料係數低。

吃多少



根據實際吃食情況、天氣情況、池塘環境條件靈活掌握投飼量。天氣晴好、水溫適宜時多投,氣壓低、陰雨天少投。水溫低於10℃、高於32℃,控制投飼。青蝦攝食高峰為傍晚至黎明。青蝦每晝夜三個非常明顯的攝食高峰區,分別為14:00-18:00、22:00-翌日2:00&nbsp和6:00-10:00。每天投飼兩次(至少1次),上午8-9點投全天的30%,下午18-19點投全天70%。投餌方式採用沿池四周遍撒方式(淺水區)。
投料原則:1.上午和傍晚各投一次,傍晚佔2/3;2.高溫季節,應控制投餵量;3.飼料採用全池遍灑方式,離池邊1~2.5米淺灘處為主;4.4-5月讓投餵促進繁殖的料。
停料和減料原則:1.大雨停料;2.陰天和小雨減料;3.急劇降溫或升溫停料或減料;4.pH變化低於0.6停料或減料;5.發生病害時停料或減料;6.水體泡沫或異味減料或停料;7.倒藻停料。

怎麼吃

飼料蛋白質越高越好?不能被利用的蛋白質被排放到水體後就是氨氮、亞硝酸鹽中氮的主要來源。因此好飼料不是看蛋白的高低,而是看配方營養是否平衡,是否符合養殖動物的生理需求;胺基酸配比平衡的蛋白質才是好的蛋白質。
飼料中拌藥餌壞習慣?一些養殖戶習慣於在飼料中長期添加藥物原粉如抗生素。這樣做只會加重肝臟負擔,破壞腸道內菌群平衡,加重抗藥性。藥物殺害有害菌的同時也殺害了有益菌,導致腸道內菌群失衡,更容易患腸道疾病。最好的做法是魚體健康時不加任何藥物或適當添加益生菌類。
憑顏色判斷飼料的好壞?顏色只是飼料的外觀形狀,與飼料的組成和加工工藝有關,而與飼料的營養價值和效果沒有關係。
憑嗅覺判斷飼料的適口和誘食好壞?魚腥味濃不等於飼料中魚粉多,有些養殖戶往往以飼料的魚腥味大小來評定飼料中魚粉的含量,以此判斷飼料質量好壞的看法是不對的。當前市場上有種叫魚腥香的添加劑,加到飼料中就顯得魚腥味很濃。白魚粉並沒有濃烈的魚腥味。
片面追求低價飼料?為了降低成本,不少養殖戶使用低價飼料,消化利用率差,易導致水質變化,病害發生,魚類生長緩慢。表面上降低了費用,實際降低了養殖整體效益。

青蝦飼料投餵關鍵點

好種:選好苗,放養優質種蝦;好水:1.養護水草,防漂草,防缺氧,養殖生態穩定;2.調水色可穩定生態,EM是改良水質有效方法;3.用物理底改、氧化底改和生物底改調控底質可降低死亡率;4.水草腐爛和飼料過量投餵是引發蝦大批死亡的重要原因;5.良好的生態可降低蝦的發病率,是高產高效的關鍵所在;6.養殖密度、藻相、菌相、溶氧、暴雨危機等管理;好料:抗應激與飼料與投餵(包含免疫增強劑、疫苗、中草藥等)。水草好,水質就好,蝦活力強,食慾旺盛,攝食量就大,蛻殼生長就快,病害就少,成活率就高,最後產量高,個頭大,效益好。

青蝦專用飼料開發與大規格青蝦養殖技術案例
南京浦口楊勤新塘口試驗青蝦專用飼料養殖對比試驗


江蘇省青蝦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蔣速飛

青蝦養殖過程中傳統觀念的轉變

關於品種

青蝦太湖1號是日本沼蝦和海南沼蝦的雜交品種,太湖2號是在1號基礎上的選育種,比1號個體更大,目前太湖3號正在研究中,是由各地野生水域收集優質青蝦選育的品種,具有適應性更強、生產更快的特點。

關於飼料

全國青蝦養殖面積不到60萬畝,受制於面積和經費一直沒有青蝦專門飼料的研發,目前大多採用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飼料,江蘇省青蝦產業技術體系正在做這面的工作,青蝦專用飼料將會在12個省體系的大塘示範推廣。
青蝦具體領地習性,中間的蝦不到邊上去吃料。所以一定要全池潑灑、均勻餵料,據觀察研究,全池均勻潑灑投料比在池邊投餵可以增加10公斤以上商品蝦的產量。

關於蝦池水草

水草一定要控制好,下半年要全部割完,否則水體下面是臭的,水體不流通會帶來青蝦成活率、翻倍率低。

關於蝦池調水

蝦池中70%的溶氧來自於水草和藻類,其中小球藻增氧效果最好。目前就青蝦放養密度來看,正常情況下不會缺氧。但是青蝦培殼時是需要充足的氧氣含量的,蝦池增氧不是為了防止缺氧,而是為了蛻殼時的需要,蝦池最好安裝微孔增氧,不缺氧時也要常開,保證蛻殼順利。
蝦池消毒和解毒做了多年,傳統的藥物用了多年的效果已經不明顯了。建議拿蝦後先用Vc和過硫酸氫鉀等氧化劑,增氧抗應激,青蝦不會斷肢造成死亡。

關於青蝦病害

目前養蝦戶有反映紅體、白皮、斷腿等情況,可能是由過度對水體進行消毒、解毒,破壞水體菌相、藻相平衡引起。8月上旬浙江德清養殖戶使用地籠捕蝦過程中出現青蝦死亡現象,病蝦身體發紅,對紅體青蝦樣品進行細菌培養並未找到病原;解剖顯示,白皮蝦肝臟水腫呈糜爛狀,細菌培養未發現病原,這些現象的產生可能跟抗生素、硫酸銅等過度使用有關。

關於青蝦捕撈

8月上中旬塘裡都有10~15斤商品蝦上市,體形瘦、腿細長,是老蝦,9月底會全部死完。到10-11月上中旬塘裡都是大蝦,這時的價格還不便宜,但年底賣蝦並沒有幾天蝦價是好的,因為12月到元旦蝦蟹塘要幹塘,所有的蝦都要上市,這時的蝦價低。因此建議提前賣蝦,不要等到年底,而且蝦賣得越快、後面長得越快。
捕撈儘量用網拖,如果被檢出敵殺死,會害了整個青蝦產業。安徽宣城的青蝦在運到杭州後都要統一檢測呋喃西林,一旦檢出全部賣不出去。所以抗生素亂用現象一定要嚴禁,養殖生產中如果需要多用生物製劑,保證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社渚是中國青蝦第一鎮,多的時候一天出十來噸蝦,有量了、還要有質,在不久的將來打造像陽澄湖一樣的名牌產品,成為在消費者心目中優質蝦、精品蝦的領頭羊。(出處:科學養魚)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利川推廣良種良法打造高效菜園
    「以前種的菜不好賣,這兩年我們申報了4個綠色食品商標,蔬菜很暢銷。」在合作社理事長陳吉生看來,這是當地推廣良種良法打造高效菜園帶來的成果。 羅建英是團堡鎮大甕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起開始種植大白菜和黃瓜等同質蔬菜,價格好時也只能賣到3毛錢/斤,許多都爛在地裡。「同一品種扎堆上市,確實容易滯銷。」
  • 凌繼河:跟大家分享六個字:良種、良法、良田
    江西省安義縣種糧大戶、綠能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凌繼河:  大家晚上好,我叫凌繼河,很高興今天跟大家一起交流。我的身份很簡單,我是億萬農民當中的一名,我榮幸既是農民,又是黨代表。實際上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很簡單,就是六個字:「良種、良法、良田」。良種我們主要是引進一些優質品種,適合我們當地的氣候、土質,我們實驗成功就大力推廣,我們現在推廣達到了90%以上,像以前普通大米賣到2塊錢一斤,大家還挑三揀四,現在我們品質比較好的大米最多賣到18塊錢一斤,市場還供不應求,所以說比較好的品種對產業發展是一個很大的貢獻。
  • 青蝦養殖與青蝦價格
    青蝦食量不大,但生長速度快,餌料報酬率很高。在水草充足的前提下,每畝每天投餌2-4公斤。餌料用豆餅粉、菜餅粉加適量麩皮和少量螺肉泥(帶殼軋碎)或魚粉(漿)混合而成,每天餵2次,早少晚多,多點分散,定時投喂。  六、水質管理。整個養殖期內,要始終抓住增氧環節,切實加強水質管理。養殖池一定要配備足夠功率(每畝1千瓦小時)的增氧設備,保證池水溶氧豐富。
  • 以良法之治打造城市 治理現代化骨幹工程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不僅是制度文明的發展,更體現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治理智慧。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開創具有杭州特點的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的「善治六策」,其中「良法之治」可謂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骨幹工程,必須抓實抓好,讓杭州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
  • 朔州市農業農村局:良種選育促豐收
    近幾年,市農業農村局結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不斷更新農作物品種,通過引進和選育青貯玉米新品種,積極引導農戶優化品種結構,充分發揮良種對農業生產的關鍵性作用,全力以赴促豐收。金秋九月,又到了收穫的季節。在山陰縣惠牧源農牧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種植基地裡,大型青貯玉米收割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搶抓晴好天氣收割已經成熟的玉米。
  • 全域旅遊看江蘇--深入踐行「兩山」理論,賦能全域旅遊發展之溧陽篇
    、市政府將全域旅遊擺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將其納入「十三五」發展的「三大工程」,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推動單純的自然「原生態」創新為與生產、生活深度融合的「新生態」,推動「兩山」價值轉換在溧陽得到完美實現,讓生態創新成為溧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名片。
  • 超級蝦「太湖1號」的青蝦將改寫一個產業(圖)
    「這7年,正好是青蝦產業扭轉頹勢、開始振興的關鍵時期。」蔣速飛感慨地說。  而在兩人的老師———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產遺傳育種研究室主任傅洪拓博士眼裡,小小青蝦的故事可以編成一本書。  「1988年,我畢業來無錫工作的時候,還真沒想到青蝦在江南這麼受歡迎!」傅洪拓說。在長三角,4釐米以上的青蝦僅批發價就達到了50多元一斤,6釐米以上一斤更是高達近百元。
  • 造良田用良種 施良法——中央財政著力構建完善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
    安排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補助資金180.08億元,新增400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堅持以重點縣為平臺,分類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向全面、縱深、複合發展。穩步推進東北四省區「節水增糧」行動,安排中央補助資金63億元,支持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900萬畝。安排中央統籌農田水利建設資金63.25億元,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中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農田水利建設。
  • 威寧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示範及成果轉化基地勞作忙
    為聚合各方資源攻關馬鈴薯生產重點問題,搭建多出品種、快出品種、出好品種平臺,加快優良品種推廣應用,任務單位根據馬鈴薯產業發展需要和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有關要求,承擔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示範任務。
  • 溧陽打造長三角溼地保護樣板
    本報訊 (韓一寧 許靜 張宇熠)日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關於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公布溧陽長蕩湖國家溼地公園通過試點驗收。至此,溧陽市形成天目湖國家溼地公園與長蕩湖國家溼地公園南北呼應格局,成為全國唯一擁有兩個國家級溼地公園的縣(市)。江蘇溧陽長蕩湖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溧陽市上黃鎮境內,總面積260公頃。
  • 良法與善治的辯證法
    省依法治省辦負責人認為,立良法,就是要遵循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理念,注重提高立法質量。  「立什麼樣的良法」?推進會指出,要更加注重體現地方特色的創製性立法,加強脫貧攻堅、綠色發展、對外開放合作、社會依法治理等重點領域立法,及時準確反映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 山城農民:換田不如換種 良種對農業貢獻率達46%
    原標題:山城農民:換田不如換種 良種對農業貢獻率達46%   春耕即將到來,又到一年購種高峰。1月28日,記者從市種子管理和植保植檢總站了解到,近年來良種對我市農業貢獻率接近50% 。  「科技興農,良種先行。」
  • 甘肅省推進馬鈴薯標準化綠色種植技術
    2020年,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030萬畝,馬鈴薯總產量預計達到1500萬噸以上,建成安定、會寧2個百萬畝產業大縣,打造了一批萬畝以上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近年來,我省著力構建種薯繁育推廣體系,積極培育引進國內外優質種薯,自主研發培育隴薯7號、10號等馬鈴薯新品種25個,推廣椰糠栽培、水培霧培等先進技術,構建了「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梯級種薯繁育推廣體系。
  • 科學養殖綠色前行
    近年來,這個合作社通過發展肉牛、奶牛養殖,帶動了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買買提艾力·艾尼瓦爾攝□新疆日報記者/帕熱扎提 張治立近年來,我區積極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廣「四良一規範」綜合配套措施,初步形成了標準化飼餵、繁育、養殖等體系,逐步走出了一條綠色可持續的現代畜牧業發展之路。
  • 《法治:良法與善治》
    作者王利明  《法治:良法與善治》分為六編共計70篇文章,標題分別為:法治的一般理論、法治的實踐、立法制度、司法、教育與個人隨感,由本書作者將新近發表在各類媒體上的作品和小文章匯集而成。良法和善治的有機結合是法治建設的目標和方向。
  • 甘肅推進馬鈴薯標準化綠色種植技術
    2020年,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030萬畝,馬鈴薯總產量預計達到1500萬噸以上,建成定西安定區、會寧縣2個百萬畝產業大縣,打造了一批萬畝以上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我省已建成安定、會寧2個百萬畝馬鈴薯產業大縣。
  • 2020年江蘇茶葉產業發展趨勢
    總體而言,全省茶葉產業由快速發展期,逐漸步入到「適度規模、提質增效、綠色發展」階段,保持茶葉高效、優質,實現提質增效,促進江蘇茶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是產業發展丞待解決的問題。三、採取的對策及成效近年來,我省茶產業堅持綠色生態創新發展,以打造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為目標,加快種植、加工、營銷全產業鏈科技創新,培育壯大茶業龍頭企業,打造蘇茶知名品牌,拓展營銷渠道,綜合施策,協同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 記婺城區東方紅林場國家油茶油桐良種基地
    林區內,我們能看到油茶、油桐、薄殼山核桃、烏桕、香榧、白沙枇杷等種質資源收集區、採穗圃、試驗林、示範林等,滿眼的綠色盡顯生機。  東方紅林場國家油茶油桐良種基地始建於1979年,2005年強化與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的科研合作,重點開展了以油茶為主木本糧油樹種的種質資源保育與良種生產,現保存油茶等各類種質材料1200多份。
  • 如何以「良法」求「善治」
    理解這一基本要求有正反兩個方面的表達:「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是正面提出要求,強調領導幹部一要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二要起好帶頭表率作用。與之相對應,「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則是從反面著力強調的禁止性要求,並針對了現實中易於發生的幾類領導幹部違法情形。
  • 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 加快推動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推動綠色發展作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經濟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偉大實踐。無論是「一帶一路」建設,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綠色發展都是主題主線。中國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取得的顯著成就,贏得了世界各國的普遍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