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川推廣良種良法打造高效菜園
「以前種的菜不好賣,這兩年我們申報了4個綠色食品商標,蔬菜很暢銷。」在合作社理事長陳吉生看來,這是當地推廣良種良法打造高效菜園帶來的成果。 羅建英是團堡鎮大甕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起開始種植大白菜和黃瓜等同質蔬菜,價格好時也只能賣到3毛錢/斤,許多都爛在地裡。「同一品種扎堆上市,確實容易滯銷。」
-
凌繼河:跟大家分享六個字:良種、良法、良田
江西省安義縣種糧大戶、綠能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凌繼河: 大家晚上好,我叫凌繼河,很高興今天跟大家一起交流。我的身份很簡單,我是億萬農民當中的一名,我榮幸既是農民,又是黨代表。實際上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很簡單,就是六個字:「良種、良法、良田」。良種我們主要是引進一些優質品種,適合我們當地的氣候、土質,我們實驗成功就大力推廣,我們現在推廣達到了90%以上,像以前普通大米賣到2塊錢一斤,大家還挑三揀四,現在我們品質比較好的大米最多賣到18塊錢一斤,市場還供不應求,所以說比較好的品種對產業發展是一個很大的貢獻。
-
青蝦養殖與青蝦價格
青蝦食量不大,但生長速度快,餌料報酬率很高。在水草充足的前提下,每畝每天投餌2-4公斤。餌料用豆餅粉、菜餅粉加適量麩皮和少量螺肉泥(帶殼軋碎)或魚粉(漿)混合而成,每天餵2次,早少晚多,多點分散,定時投喂。 六、水質管理。整個養殖期內,要始終抓住增氧環節,切實加強水質管理。養殖池一定要配備足夠功率(每畝1千瓦小時)的增氧設備,保證池水溶氧豐富。
-
以良法之治打造城市 治理現代化骨幹工程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不僅是制度文明的發展,更體現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治理智慧。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開創具有杭州特點的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的「善治六策」,其中「良法之治」可謂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骨幹工程,必須抓實抓好,讓杭州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
-
朔州市農業農村局:良種選育促豐收
近幾年,市農業農村局結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不斷更新農作物品種,通過引進和選育青貯玉米新品種,積極引導農戶優化品種結構,充分發揮良種對農業生產的關鍵性作用,全力以赴促豐收。金秋九月,又到了收穫的季節。在山陰縣惠牧源農牧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種植基地裡,大型青貯玉米收割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搶抓晴好天氣收割已經成熟的玉米。
-
全域旅遊看江蘇--深入踐行「兩山」理論,賦能全域旅遊發展之溧陽篇
、市政府將全域旅遊擺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將其納入「十三五」發展的「三大工程」,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推動單純的自然「原生態」創新為與生產、生活深度融合的「新生態」,推動「兩山」價值轉換在溧陽得到完美實現,讓生態創新成為溧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名片。
-
超級蝦「太湖1號」的青蝦將改寫一個產業(圖)
「這7年,正好是青蝦產業扭轉頹勢、開始振興的關鍵時期。」蔣速飛感慨地說。 而在兩人的老師———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產遺傳育種研究室主任傅洪拓博士眼裡,小小青蝦的故事可以編成一本書。 「1988年,我畢業來無錫工作的時候,還真沒想到青蝦在江南這麼受歡迎!」傅洪拓說。在長三角,4釐米以上的青蝦僅批發價就達到了50多元一斤,6釐米以上一斤更是高達近百元。
-
造良田用良種 施良法——中央財政著力構建完善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
安排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補助資金180.08億元,新增400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堅持以重點縣為平臺,分類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向全面、縱深、複合發展。穩步推進東北四省區「節水增糧」行動,安排中央補助資金63億元,支持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900萬畝。安排中央統籌農田水利建設資金63.25億元,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中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農田水利建設。
-
威寧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示範及成果轉化基地勞作忙
為聚合各方資源攻關馬鈴薯生產重點問題,搭建多出品種、快出品種、出好品種平臺,加快優良品種推廣應用,任務單位根據馬鈴薯產業發展需要和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有關要求,承擔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示範任務。
-
溧陽打造長三角溼地保護樣板
本報訊 (韓一寧 許靜 張宇熠)日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關於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公布溧陽長蕩湖國家溼地公園通過試點驗收。至此,溧陽市形成天目湖國家溼地公園與長蕩湖國家溼地公園南北呼應格局,成為全國唯一擁有兩個國家級溼地公園的縣(市)。江蘇溧陽長蕩湖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溧陽市上黃鎮境內,總面積260公頃。
-
良法與善治的辯證法
省依法治省辦負責人認為,立良法,就是要遵循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理念,注重提高立法質量。 「立什麼樣的良法」?推進會指出,要更加注重體現地方特色的創製性立法,加強脫貧攻堅、綠色發展、對外開放合作、社會依法治理等重點領域立法,及時準確反映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
山城農民:換田不如換種 良種對農業貢獻率達46%
原標題:山城農民:換田不如換種 良種對農業貢獻率達46% 春耕即將到來,又到一年購種高峰。1月28日,記者從市種子管理和植保植檢總站了解到,近年來良種對我市農業貢獻率接近50% 。 「科技興農,良種先行。」
-
甘肅省推進馬鈴薯標準化綠色種植技術
2020年,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030萬畝,馬鈴薯總產量預計達到1500萬噸以上,建成安定、會寧2個百萬畝產業大縣,打造了一批萬畝以上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近年來,我省著力構建種薯繁育推廣體系,積極培育引進國內外優質種薯,自主研發培育隴薯7號、10號等馬鈴薯新品種25個,推廣椰糠栽培、水培霧培等先進技術,構建了「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梯級種薯繁育推廣體系。
-
科學養殖綠色前行
近年來,這個合作社通過發展肉牛、奶牛養殖,帶動了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買買提艾力·艾尼瓦爾攝□新疆日報記者/帕熱扎提 張治立近年來,我區積極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廣「四良一規範」綜合配套措施,初步形成了標準化飼餵、繁育、養殖等體系,逐步走出了一條綠色可持續的現代畜牧業發展之路。
-
《法治:良法與善治》
作者王利明 《法治:良法與善治》分為六編共計70篇文章,標題分別為:法治的一般理論、法治的實踐、立法制度、司法、教育與個人隨感,由本書作者將新近發表在各類媒體上的作品和小文章匯集而成。良法和善治的有機結合是法治建設的目標和方向。
-
甘肅推進馬鈴薯標準化綠色種植技術
2020年,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030萬畝,馬鈴薯總產量預計達到1500萬噸以上,建成定西安定區、會寧縣2個百萬畝產業大縣,打造了一批萬畝以上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我省已建成安定、會寧2個百萬畝馬鈴薯產業大縣。
-
2020年江蘇茶葉產業發展趨勢
總體而言,全省茶葉產業由快速發展期,逐漸步入到「適度規模、提質增效、綠色發展」階段,保持茶葉高效、優質,實現提質增效,促進江蘇茶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是產業發展丞待解決的問題。三、採取的對策及成效近年來,我省茶產業堅持綠色生態創新發展,以打造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為目標,加快種植、加工、營銷全產業鏈科技創新,培育壯大茶業龍頭企業,打造蘇茶知名品牌,拓展營銷渠道,綜合施策,協同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
記婺城區東方紅林場國家油茶油桐良種基地
林區內,我們能看到油茶、油桐、薄殼山核桃、烏桕、香榧、白沙枇杷等種質資源收集區、採穗圃、試驗林、示範林等,滿眼的綠色盡顯生機。 東方紅林場國家油茶油桐良種基地始建於1979年,2005年強化與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的科研合作,重點開展了以油茶為主木本糧油樹種的種質資源保育與良種生產,現保存油茶等各類種質材料1200多份。
-
如何以「良法」求「善治」
理解這一基本要求有正反兩個方面的表達:「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是正面提出要求,強調領導幹部一要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二要起好帶頭表率作用。與之相對應,「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則是從反面著力強調的禁止性要求,並針對了現實中易於發生的幾類領導幹部違法情形。
-
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 加快推動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推動綠色發展作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經濟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偉大實踐。無論是「一帶一路」建設,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綠色發展都是主題主線。中國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取得的顯著成就,贏得了世界各國的普遍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