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一首詩描寫殘葉,全文無葉,卻暗喻了人生的意義

2020-12-05 品詩賞詞

一株紅色的楓樹點綴在深綠的樹叢間,顯得特別顯眼,紅葉在風中飄擺,就像一束燃燒的火苗。詩人愛紅葉,王維說它珍貴,「天寒紅葉稀」;白居易讚美那種意境,「鳥棲紅葉樹」。杜牧喜好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陸遊偏愛江南的秋,「槲葉離離楓葉赤」。而宋代詩人李覯筆下的紅葉,卻有另一番意味。

殘葉 宋代:李覯

一樹摧殘幾片存,欄邊為汝最傷神。

休翻雨滴寒鳴夜,曾抱花枝暖過春。

與影有情唯日月,遇紅無禮是泥塵。

上陽宮女多詩思,莫寄人間取次人。

李覯是北宋著名思想家和哲學家,一生主要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他家境貧寒,從小就刻苦努力,可惜總與仕途無緣,後來就潛心著述,開課收徒,後來又還創辦了盱江書院。王安石、範仲淹、歐陽修等都與他有過深厚的交往,後曾為太學直講。李覯講求經世致用,不拘禮教,很多思想對王安石後來的變法產生了的積極影響。

這首詩構思奇特,從旁觀者角度觀察殘葉,講述其遭受的各種不公平的待遇,也藉此表達出詩人內心的怨憤和辛酸。作者站在欄杆旁,看見一棵樹遭受摧殘,只有幾片葉子還留存在枝頭,心裡感到傷心。於是聯想起它們的前生後世,發出感嘆。這些葉子曾經在寒夜裡被悽雨摧殘,在冷風中凌亂;卻依然在暖春時擁抱著花枝,映襯著花蕾。

雖然風雨無情,花枝無義,總算還有日月在意,在葉兒依戀的樹旁為它留下倩影。葉兒顧影自憐,雖然沒有鮮花美麗,雖然無人念及,卻依然為花兒擋風遮雨。葉兒從嫩芽開始就伴隨著樹枝和花兒,春來又春去,燕歸卻終遠。秋天的風更是殘酷,像一把鋒利的匕首;秋天的雨也更暴虐,如一支穿喉的利箭。最無禮的卻是樹下的泥土,粗魯地將凋零後的紅葉蹂躪。

到處都是落葉,秋風隨時都會將最後幾片殘葉也擄走,不會有人去留意,也更無人去關心。終於有一位詩情橫溢的上陽宮女,撿起一片紅葉,輕輕地吹去上面的灰塵,小心地題寫了幾句詩行。秋風在一邊掠起她的長髮,向她發出警告,她的眉頭也開始皺起,正在左顧右盼中。

詩人冷眼旁觀,雖然目睹了紅葉的悲慘遭遇,內心卻無比地堅強,勸告那位才女,請千萬注意,不要把紅葉隨意寄給草率的世人。詩人終於沒能隱藏住自己那一份卑微的同情心,也算紅葉遇到了知音,不要再把它給隨意糟蹋了。

讀完全詩,我們掩卷深思,我們又何嘗不像那紅葉,曾經勤勤懇懇地呵護和裝扮著鮮花,也曾為其不顧安危地遮風擋雨,最後時光易老、紅顏漸衰,零落塵泥還被人踩。杜甫曾有詩讚美紅葉,「含風翠壁孤雲細,背日丹楓萬木稠」,抒發了對紅葉英姿的稱頌。楊萬裡也有詩,「小楓一夜偷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容」,誇獎紅葉醉人的美。可是他們卻從未想過紅葉的心思,只在意那瞬間的美。

總算多愁善感的詞人晏幾道想到可以用紅葉表達相思,「一聲長笛倚樓時,應恨不題紅葉寄相思」,凝固那瞬間的美,給人們留下一個永久的回憶。其實我們也不必為紅葉感嘆,更不要為坎坷人生而焦慮。紅葉自有其象徵意義,也許它的存在價值不在于堅守,不在於陪伴,凋零的瞬間也是一種升華。

秋風吹過,層林盡染,紅葉似燃燒的熱烈火焰,像起舞的紅衣少女。很多人的人生也像紅葉一樣,不惜為她人做嫁衣,也甘願為他人抬轎子,當枝繁葉茂、鮮花盛開時,卻默默地離開,最後還為世界奉獻了最美的絢爛和壯麗。

相關焦點

  • 李覯經典詩詞五首: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李覯是北宋時期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生於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於著述,以求安國濟民。他流傳下來的詩詞總共只有八十餘首,在宋代詞人中屬於低產作家,今天我們來欣賞其中的幾首。
  • 古人寫的這些諷刺詩,或明指或暗喻意味深長
    詩詞中有一類諷刺詩,通常是以嘲諷的手法,描寫生活中消極、反動的事物,或明指、或暗喻,能強烈地反映現實生活,具有意味深長的意義。比如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在《國風·鄘風》篇章中有一首詩,名為《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李商隱一首詩寫冬暮,全文無一冬字,卻暗喻人生的嚴寒
    詩人借這兩句詩概括自己一生受挫、晚年困頓的情況,點出幽居的題意。李商隱入仕後到處受人猜忌排擠,雖然有曠世之才,卻只能沉淪下僚。妻子早已先他而去,為了紀念這位自己深愛的賢內助,李商隱還特地寫過一首詩,「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 春分日,蘇東坡一首春分詩,暗喻諷刺,寫盡世事難料
    一枝雪梅詩的作者20歲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高中,本應該摘得狀元頭籌的他,因考官歐陽修的避嫌錯舉,拿了第二名。桃花掉落這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只寫了一場倒春寒的自然現象,勸人們多穿衣服。作者在詩中暗喻大宋皇帝不明實情,對於新舊兩派態度變幻無常,諷刺變法改革派的奸佞小人做法,提醒當世人多加小心防範。作者雖然心有防範,但也沒有料到幾年後差點兒死於這群奸佞小人之手,更沒想到他曾經最反對的王安石也挺身而出,為他開脫。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馬詩,看似在寫馬其實另有所指,還是在描寫人生
    李賀眾多的詩作中,我個人還是更偏愛這首《馬詩二十三首·其四》,這也是他最經典的一首馬詩,雖然他寫過了二十三首,但是這首寫得最好,整首詩也是意境高遠,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每一句都有深意,寫得很有韻味;表面上看似在寫馬,其實是另有所指,所要表達的還是無奈的人生。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 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詩有百解、詞無達詁。比如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很多作品,用典較多,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有些看似描寫閨怨,其實是表達詩人內心的愁情。而杜牧的作品貌似曠達不羈,其實又暗喻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下面介紹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貧女唐代: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 人物命運的巧妙暗喻——《紅樓夢》詠菊詩賞析
    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遲。誰憐我為黃花瘦,慰語重陽會有期。寶釵作了第一首。這一首用的是「四支」韻。對這首詩,李紈評為第八。詠菊詩,把菊花擬人化了。憶菊,其實是憶人。
  • 李商隱最悲傷的一首詩,全文無一個「淚」字,卻句句讓人落淚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今天,要跟大家推薦的李商隱最悲傷的一首詩,說盡人間七大悲事,正文無一「淚」字,卻句句催淚。
  • 李商隱的一首詩,以麗句寫荒涼,以綺語寓感慨,尾聯更是水到渠成
    李商隱有時感懷時事,並以無題詩的形式悲嘆自己不堪的境遇;有時又借古喻今,表明對歷史和現實的態度。下面這首詩就是借曲江的描寫,抒發心中的無限感慨。曲江唐代: 李商隱望斷平時翠輦過,空聞子夜鬼悲歌。金輿不返傾城色,玉殿猶分下苑波。
  • 李商隱一首詩描寫菊花,全文無一個花字,卻物我交融
    詩人們喜歡菊花,白居易重陽詠菊,「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元稹田舍賞菊,「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代詩人李商隱也寫菊花,卻託物言志,物我相融。菊花 唐代:李商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 萊蒙託夫的一首詩,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段話更充滿哲理
    在偉大的文學家普希金死後,菜蒙託夫寫了一首《詩人之死》,控訴對普希金進行迫害,從而名震詩壇。他的長詩《關於沙皇、侍衛和勇敢的商人之歌》,也鞭撻了沙皇的暴虐,歌頌了平民的勇敢和正氣。長詩《惡魔》和《童僧》,則表現了對於自由的渴求。他的小說《當代英雄》,也是俄國文學中的經典著作。
  • 蘇軾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全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並且一生宦海沉浮,生活閱歷極為豐富的蘇軾,還將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毫無掩飾地融入到了詩的創作中。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畢竟作為入選語文課本的一首古詩,我們打小就被要求背誦全文,可以說是膾炙人口了。不過相信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增加,再次品讀《題西林壁》的時候,也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和見解。
  • 劉伯溫冷門的一首詩,看似普通的描寫雪,實則充滿了諷刺
    不過在古代,雪確實很多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歡使用的意象,很多詩人在看到雪之後,往往就會詩興大發,寫出許多優美或有趣的詩句。縱觀古代的諸多詩文,我們不難發現,其實絕大多數的詩人都是寫雪的,他們把雪也描繪得極為唯美浪漫。不過在這些詩文中,有一首卻是比較另類的,那就是明朝劉伯溫所寫的一首詩,詩的名字叫做《北風行》。
  • 孟浩然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堪稱描寫自然的千古絕唱!
    他一生著詩二百餘首,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首,便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春曉》。全詩如下: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據記載,孟浩然早年間隱居鹿門山,《春曉》便是他隱居鹿門山時所作。這首隻有短短二十個字的詩,它的藝術魅力,千百年來,吸引了無數人人去傳誦它,探討它。
  • 從一首詩看蘇東坡的人生哲學!
    蘇東坡的人生哲學,體現在他寫給弟弟蘇轍的一首詩中。這是一首充滿禪意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人生之中有多少個有趣無趣的相遇啊?有的人有緣千裡來相會,有的人無緣對面不相逢。自己與澠池的緣分,是偶然還是必然,人生到底是如飛花偶然飄落,還是冥冥註定?帶著這些感慨,蘇轍寫了一首詩送給蘇東坡。《懷澠池寄子瞻兄》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 宋代高僧觀劍客圖,寫下一首充滿俠客精神的詩,通篇描寫得很霸氣
    特別是在唐朝和宋朝,由於獨特的人文環境,使得這些詩僧在文學上也是大放異彩,譬如唐朝的貫休;宋朝的志南,那都是當時著名的詩人,他們的作品那也是膾炙人口,寫得也是極為有趣,特別是貫休的一首《獻錢尚父》,通篇描寫得霸氣十足,寫得極為優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從而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 一首描寫山中景色的小詩,清新自然有風度,秀麗山水有清音
    山水田園詩是我國詩詞重要類型,誕生了很多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和詩派,如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常建等,其中尤以王維的藝術水平最高,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時也產生很多著名的山水詩詞。在詩詞中描寫山水的很多,精品不凡,層出不窮,巍峨的青山、秀麗的綠水、如詩如畫的風景在詩人們的筆下被描述的靈動秀美,或青山綠水,或山林遊賞、或客路旅途……不同時刻不同的心情,一百個詩人就有一百個不同的山水印象和心中美景。尤其是王維「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將山中美景投影在每個人的心中,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 他暫別長安城,在夾城揮筆寫下一首名詩,無一喜字卻句句是喜!
    李白的鬥酒成詩和信手拈來著實讓年少的杜甫羨慕不已。不出所料的,杜甫成為了李白的小迷弟。李白走到哪,杜甫就後腳跟到哪。雖然人生只是相逢過三次,但他們彼此深知:好基友,是一輩子的事,縱然天各一方,但彼此牽掛的心一直都在為對方所牽動。後來李白因為投靠叛軍李璘,攤上「謀反」大事,他身陷囹圄。
  • 《詩經》中的一首蜉蝣詩,讓人感悟生活的真諦
    《詩經》中有一首專門描寫蜉蝣的詩,名為《國風.曹風.蜉蝣》,其文描寫了蜉蝣朝生暮死的脆弱和可悲。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採採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