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創業英雄匯》)經常說有雨有雪卻不下?天氣預報總感覺不準?多變的天氣常讓我們猝不及防,而惡劣天氣還會導致氣象災害。每年一到雨季,持續的降雨會使得內澇災害頻發,甚至會導致山洪,讓「看海模式」「滴滴打船」紛紛上線。雖然有些情況可提前預警,但現有公眾氣象服務,沒有辦法提供更精準預測。
市場急需一種更精細化的氣象預報來防災減災,這讓氣象專業出身的念國魁更是感同身受。念國魁2008年進入中國海洋大學氣象系學習,在學習之餘,他酷愛戶外運動,尤其是單車騎行。2013年,他與同伴一起騎行進西藏的時候,經常會因為天氣情況影響行進進度。同行的騎友常笑他:「你看你一個搞氣象的,連什麼時候下雨,什麼時候颳大風都搞不清楚 。」
也有人說,天有不測風雲,氣象預報就是個大概率。一個城市很大,有平原也有山區,天氣預報也說不準那塊雲彩有雨。這些雖然是些玩笑話,卻在念國魁心中掀起狂風驟雨,進入中科院學習後,他立志為社會提供更優質的氣象服務。2019年夏天,念國魁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共同開始了創業之旅,團隊獲得相關氣象觀測數據後,通過自主研發的算法,開發定製化的精準氣象預報。客戶可通過網絡,24小時不間斷接收相關信息,像城市的內澇防汛,農產品產量預測,以及海水養殖等多個領域都可受益。
念國魁介紹說,相比於公眾的普通氣象服務,他們的預報更精細:可以預測出1公裡內每1分鐘的級別的降雨,也就是說在降雨來臨前,他們就能預測出每條街道、每個小區的每分鐘降水數據,計算出道路積水情況,從而可以提前做好防汛工作。同時,他們還可以對某地區未來一年內的氣候情況進行預報,這些氣候預測數據對當地農作物的產量預測,以及價格預測都有重要意義。另外,他們還能提供海洋生態預報,能對海水的含鹽量、酸鹼度、氮氧化物等生態要素進行預報和預警,可以服務於海水養殖、濱海生態安全預警等諸多領域。藉助他們的天氣數據服務,保險、建築、農業和金融等領域的企業將能夠更有效地評估、分析中長期氣象狀況並持續改善運營。
通過他們的氣象服務,用戶可以通過雲訪問天氣數據API,獲取所需的各類氣象服務內容,包括警報、通知、預報數據、天氣圖像和破壞性天氣的預測服務產品,例如,冰雹、雷電、颱風和龍捲風等惡劣天氣預測,實時進展和後續估算;提供歷史氣象數據分析,涵蓋每小時的表面溫度,風速和風向,相對溼度,大氣壓力和露點值等;提供氣象交通數據,覆蓋全國所有核心城市道路與省際高速公路,提高城市交通在極端氣象條件下的安全運轉。目前,項目已經申報並受理3項發明專利,並與3家上市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為實現「以氣象賦能百行百業」的理想,念國魁團隊結合專業優勢,準備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打造具有自主核心智慧財產權的預報預警體系,服務於航空航天、濱海工業、城市防汛及智慧農業等諸多領域,做到「天有不測風雲、我有神機妙算」。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周五22:00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財經頻道《創業英雄匯》!
本期編輯:邵冠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