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實驗表明:年輕人的早逝,可能是人類自然消亡的第一步

2021-01-11 史海觀復

諾貝爾曾說過:生命,那是自然會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生如夏花般燦爛,世界上一天會有新的生命來到,也會有生命衰老離開這個世界,人是這個世界的主導者,也是這個世界的管理者,而人類的生命主宰是由自然規定的,沒有長生不老的存在,是綿綿不絕的存在,而萬物皆有生命周期。

人類並不是這個世界永久而來的主導者,也是慢慢從眾生中脫穎而出的卓越者,而社會學實驗表明:年輕人的早逝,可能是人類自然消亡的第一步。人類會在接下來的數百萬年中慢慢被其他物種而代替主導位置,世界會慢慢的在發展,生命是神奇的存在,而消亡讓人不禁感到唏噓不已。

生如夏花燦爛 為何早逝空餘恨

細品生命的起源,地球是由一個奇點迸發而產生的,地球的環境適宜,一切都是剛剛好,於是生命開始有了起源,慢慢開始有了延續,有了成千上萬的物種和多姿百態的環境,一點點的在變化著,也慢慢的在改變著這個世界,有了更成熟的生命,有了主導者,有了一切,可是如今的世界是美好的模樣,而身為主導者的人類卻開始有了消亡的徵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在這個物資充盈的社會中,選擇了過早的離開,有人說因病離去,是無法控制的,可是無法解釋那些因為抑鬱症,孤獨症而離去的人,不乏很多的明星,我們所熟知的曾為我們帶來快樂的那些人,是如何在花樣的年紀選擇了輕生。

有些人也不能理解,這樣的病是怎麼患上的,越來越多的精神疾病出現在年輕人的身上,本以為這個世界會越來越美好,那些發燒感冒甚至癌症都可以被治癒的年代,迎來了讓人措手不及的精神疾病,研究表明:這些精神疾病大多患者是年輕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輕生來結束自己的歲月。

有人拼命想要活著,也有人活著覺得實在痛苦,輕生可以得到解脫。真的會解脫嗎?不得而知,但是留下來的人,更多的是痛苦,獨自面對親人的離去。是白髮人送黑髮人,是嗷嗷待哺,是空餘恨。

古時戰爭取命,今世自取命

改變這個世界的是眾生萬物,還是自然消亡,舊時人們為了吃飽飯,拼了命的努力,希望活下去,不被餓死,為了免去戰爭,多少生靈塗炭,徵戰沙場,浴血奮戰,為了保護一方太平,百姓可以安居樂業,如今的社會,物資充足,少有戰爭,可以享受自然,享受生活,有了更多的娛樂活動。

有了更多不一樣的東西,而年輕人輕生的概率大幅上升,為生活所迫,為了賺錢不顧其他,有了壓力,承受不住,初為母親容易抑鬱,網絡暴力,有太多的不如意,生活所迫,輕生需要一時的勇氣,而活下去是一生的痛苦。輕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美國衛生研究院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做過一個實驗被命名為《老鼠烏託邦》,這是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實驗。他把一個穀倉改成了老鼠的天堂,裡面的物資應有盡有,這是一個可以容納3840隻老鼠的空間,食物可以供給9500隻老鼠,水可以供給6144隻老鼠,這是個模擬實驗。

一開始,研究員放了4對老鼠進入,它們一開始非常興奮,充足的食物,寬闊的生存環境,他們每天都在不停的繁衍生命,新的老鼠開始不停的增長,每55天增長一倍,由於數量的增加,主導地位的公鼠有了更多的交配,其他的公鼠甚至沒有什麼後代,數量在315天時達到了翻倍620隻,然後增長速度開始下降,每隔145天才增長一倍。

整個鼠群開始變得混亂,好鬥,為了配偶和領地,而失敗的鼠群,慢慢的不再戰鬥,而是打扮自己吃飯睡覺,而雌鼠失敗的就躲在偏僻的角落,當公鼠慢慢失去了戰鬥力,雌鼠變的好鬥,為了領地戰鬥,自然性別開始出現混亂,甚至出現"同性戀行為"。

成年公鼠試圖騎上幼鼠強行交配,雌鼠的生育能力下降,甚至會吸收自己的受精卵,不進行繁殖行為,最後甚至出現成年鼠蠶食幼鼠的行為。在560天時,達到了一個頂峰是2200隻,然後開始陸續下降,600天時誕生了最後一隻老鼠。

此後再也沒有幼鼠的出現,所有的老鼠停止了生育行為,吃飯睡覺打扮自己,它們看起來一切正常,只是腦子已經開始退化,哪怕研究員把一些老鼠與正常的老鼠放在一起,它們也沒有了想要繁衍的欲望,於是整個種群走向了消亡,不是食物,也不是空間,也不是水,而是種族的自我消亡。

這個實驗讓人感到細思極恐,甚至很多可以與這個社會聯繫起來。同性戀,大齡剩男剩女,女強人,抑鬱症,自閉症,等等。現在的年輕人是社會國家的未來,是需要努力奮鬥的一批人。過早的進入了疲倦期,人類消亡便真的開始來臨了。

生而為人不該卑如螻蟻

我們生而為人,不該卑微如同螻蟻,螻蟻尚且偷生,人類是這個世界的主導者,需要更多的不是物質的貪婪,更需要的是精神的滿足,知足。在遇到困難時,更多的需要正能量的信心,去拼,去奮鬥,去與命運抗爭,有更多更難的人還在努力的活下去。

不該輕易的放棄難得的生命,很多東西可以放棄因為還有第二次擁有的機會,而生命只有一次,一旦選擇了放棄,這個世界便與你無關了,留下的人該作何感受。

學會去面對,比逃避有用的多,努力活下去的你會有更多的改變,未來會如何掌握在手裡,時間會給你答案,相信美好總是會戰勝黑暗。一切都不會晚,只要你足夠的努力,付出會得到回報,或早或晚,你想要的。時間都會給你。

文/文史旺旺

相關焦點

  • 人類語言消亡簡史
    ,兩個文明間在嘗試溝通時,人類的語言學家們發現,這些外星人使用的語言並沒有先後順序,在書寫一句話時,每個字母的書寫都是同時進行的。後來人類科學家們才發現,這些外星人的時間觀念與人類迥然不同,他們沒有時間流逝的概念,他們知道未來的一切,所以他們感覺不到時間上的先與後,任何表述都是同時的,沒有先後順序的。這種奇特的語言,是他們世界觀的體現。
  • 銀河系中的外星人,為什麼一直沒被人類發現?他們可能已經消亡了
    筆者:扶蘇人們常說宇宙無邊無際,卻從未停止對其進行探索,正是因為對未知事物的好奇,才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如今,人類已經能夠藉助於先進的科學技術了解宇宙正在不斷膨脹,而我們很難在短時間內走出太陽系,所以尋找外星文明也變得十分不易。準確來說,人類在進入太空時代以前,對宇宙的了解仍然比較片面。
  • 老鼠烏託邦:——被稱為「預言了末日」的神奇社會學實驗
    聯合國人口基金協會曾經預言人類文明在經歷了起步、發展等階段至今後,將迎來發展的巔峰,之後將走向衰落。人口發展曲線無獨有偶,著名社會學家約翰卡宏,在上世紀70年代進行的著名社會學實驗「老鼠烏託邦」用驚人的實驗數據得出了相似的結論
  • 人類命運,竟然和老鼠烏託邦實驗相似?
    「經濟學也是人類社會學上面的皇冠——薛兆豐說的」,其實對於一些女性創業及深層次社會商業機會包括人類社會學的風口與趨勢的判斷,都需要不少腦細胞才能熬出來靠譜的「戰略」,哪怕自媒體戰略……但這個「老鼠烏託邦」,我請教了某生物學+生態學女學霸(她沒回復,估計是過去做老鼠實驗太多了,感覺太小兒科,或者是人家忙新實驗呢……我收到回復了晚點補充……)但是,但是
  • 城鄉融合視域中的城市社會學發展
    作為歷史悠久的社會學研究分支,城市社會學已經走過了約一個半世紀的歷程。從19世紀晚期的研究者(如查爾斯·布斯、費迪南·滕尼斯、格奧爾格·齊美爾、馬克斯·韋伯)到20世紀初的芝加哥學派,城市社會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研究領域,即城市環境下的社會行為。由此,城市社會學進一步演化出城市空間分異、城市意象、城市文化、城市生活、城市區域發展等更細的主題。
  • 構建具有人類整體視野的社會學理論
    「嫦娥四號」「新視野號」「洞察號」的成功讓我們得以進一步了解我們所生活的太陽系;AI技術的興起及其未來發展,也將開闢人類技術文明的新領域;生物技術的突飛猛進,讓人類剪輯基因和定製人類自身似乎成為可能……科技進步的影響無處不在,但它帶來的風險卻讓人們處於困頓、爭議、焦慮與恐懼之中。
  • 長期睡眠不足早逝的原因找到了!哈佛科學家發現與腸道中一種活性氧...
    然而,長期的睡眠剝奪可能是致命的。雖然對人類的報導只是趣聞,但芝加哥研究人員在1983年對老鼠進行的一項被廣泛引用的研究表明,完全缺乏睡眠不可避免地會導致死亡。然而,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研究,一個核心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為什麼動物不睡覺時就會死亡?現在,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睡眠不足和早逝之間意想不到的因果關係。
  • 科學本身也會承認它自己的失敗:社會學的複雜性,讓人類學會自控
    其次,政治觀念已經不再是絕對的,並且已經成為相對於可變的文明狀態的,因此理論,遵循自然過程的事實,可以承認我們可以預見到它們。第三,永久的政治行動受到確定的法律的限制,因為,如果社會事件總是受到立法者的意外幹預,不管是人還是神,都不可能有科學的預見。因此,我們可以把積極社會哲學精神的條件集中在這一科學預見的偉大屬性上。
  • 帕克《城市社會學》讀書筆記
    圖片/網絡,自製文字/帕克《城市社會學》第一章 城市:對於開展城市環境中人類行為研究的幾點意見1.城市絕不只是一種與人類無關的外在物,也不是住宅區的組合;相反,城市中包含著人類的本質特徵,它是人類的通泛表現形式,尤其是由空間分布特性而決定的人類社會關係的表現形式。
  • 名校系列|社會學專業考研經驗分享-微雲寄宿考研
    《社會學概論新修》鄭杭生著(可能複試會考,基礎入門書)2.《外國社會學史》賈春增著(比較淺顯易懂,適合理解理論,但不能只看這本)3.《社會統計學》盧淑華著(學有餘力可以看,統計對文科生來說太難了)選好了參考書是考研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把參考書看懂並內化為自己的慣習才是重中之重。
  • 猴子早逝給人類的啟示:多做些水平運動
    猴子早逝給人類的啟示科學家把猴子的早逝歸咎於垂直運動。因為在垂直狀態下運動,所有臟器的位置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由於地心引力,心臟工作時, 除了要使血液克服血管的摩擦力,心臟不得不加倍消耗能量而促使早衰。科學家認為,人類的高血壓、冠心病、關節病、臟器下垂、痔瘡等病症都與過多的垂直運動有關。
  • 中國社會學的人文轉向
    本文以費孝通的「擴展學科界限」思想為基礎,試圖梳理和探討中國社會學的人文性問題及其可能,反思與之相關的中國社會學的學科建設工作。  目前學界對於費孝通晚年思想轉向的問題已有很多討論。④例如周飛舟總結了費孝通的思想轉向軌跡及其思想意義。
  • 生態學實驗:順應而非規訓自然
    為了有效地獲得對認識對象的認識,傳統科學的工作者在各種理論的指導下,運用各種實驗儀器,進行實驗室實驗,幹涉實驗對象,迫使實驗對象展現其在通常情況下不可能展現出來的現象,並進而認識這一現象。科學知識社會學的代表人物謝廷娜將此稱為「實驗室的事實建構」或者「知識的製造」;科學實踐哲學的代表人物勞斯(Rouse)將此稱為「實驗室的規訓」,即實驗者把實驗室看成是自己實施權力的場所,在嚴格封閉和隔離實驗室空間的前提下,運用一定的實驗儀器,精心地、規則化地幹涉和操作實驗對象並產生實驗現象,然後嚴密監控和追蹤實驗對象和現象。
  • 全球野生動物44年間消亡60% 人類活動系生物多樣性最大威脅
    全球野生動物44年間消亡60%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人類活動系生物多樣性最大威脅  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10月30日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顯示,從1970年到2014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消亡了60%。
  • 歷史學與社會學,如何真正互動起來?
    因此,筆者認為,歷史社會學是社會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目的是通過對歷史題材的處理,來全面反省社會學的理論、模式和方法。 那麼,歷史學到底應如何處理與社會學的關係呢?筆者以為,將社會學意識嵌入史學研究可能是一種有效的互動形式。此處所謂的社會學意識指的是一種理解社會如何運作的方式。
  • 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筆記
    圖片網絡文字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社會學的想像力》堪稱米爾斯一生學術精華的大成之作;它以批判美國社會學界的成果作為全書的探討主題,運用知識社會學的觀點,並結合作者在社會階層等方面的研究經驗,批判傳統學科的抽象與僵化界限,由此強調「社會學想像力」的重大意義。
  • 人類未來面臨著極大危機,甚至有消亡的可能,有些什麼原因?
    人類自誕生以來,已經很久了。但是在早期,數十萬年以來都是以原始狀態生存,數量也很少,即使到數千年前,人類的科學發展也幾乎等於零。我認為,人類之所以能夠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並繁衍幾十萬年,主要就是在過去幾十萬年中,沒有科技,人數也很少,對這個地球的資源消耗很少,甚至不消耗。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未來面臨著很大的危機,甚至人類數量會大幅萎縮,並有可能最終消亡。原因何在呢?
  • 張江、李學偉 | 人工社會:基於Agent的社會學仿真
    人工社會是一種研究社會科學的新方法,其基本思路是:由於人類社會是由大量的個人構成的複雜系統,因而可以在計算機中建立每個人的個體模型,這樣的計算機中的人模型被稱為Agent;然後讓這些Agent遵循一定的簡單規則相互作用;最後通過觀察這群Agent整體作用的湧現屬性找到人工社會的規律,並用這些規律解釋和理解現實人類社會中的宏觀現象。
  • 齊美爾逝世百年︱鄭作彧:齊美爾的社會學與計算機仿真技術
    這一方面自然是自謙之詞,否則他不會被參與學會草創的另外三十八位學者推選;但另一方面,若確如其所言,他的社會學研究相較於其他工作有特殊性,並且眾所周知,他後來已將主要研究精力轉向生命哲學,那便不難理解,以今天社會學角度觀之,齊氏社會學理論有不夠完滿、令人意猶未盡之處——比如社會學方法論。
  • 新的量子實驗表明:客觀現實可能並不存在
    事實上,自然界的這種行為已經在實驗室中被多次證實,比如著名的雙縫實驗。1961年,物理學家尤金·維格納(Eugene Wigner)提出了一項頗具挑釁意味的思維實驗。維格納無法在外面得知這個事實,根據量子力學,他必須把朋友和硬幣描述成實驗中所有可能結果的疊加。因為二者是「糾纏」的,彼此詭異地聯繫在一起。所以如果你操縱其中一個,同時也會操縱另一個。在原則上,維格納可以通過所謂的「幹涉實驗」來驗證這種疊加。幹涉實驗是一種量子測量方法,可以讓你解開整個系統的疊加,從而確認兩個物體之間的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