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極軌氣象衛星項目脫高風險名單

2020-11-30 中國氣象局

賈朋群 田曉陽

  在近日發布的最新報告中,美國審計署(GAO)將美國天氣衛星項目從其列有大約35個高風險項目名單中刪除。該高風險被描述為「天氣衛星數據出現缺口」,於2013年被列入影響美國的高風險問題名單,並在上一次2017年名單更新(每兩年一次)時被保留。

  事件

  美國極軌氣象衛星換代過程中的數據「缺口」

  美國極軌氣象衛星,進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前後,按照上下午軌道各一顆衛星和備份衛星的業務部署,由DOD(美國國防部)和NOAA分別實施負責,並與國際夥伴合作的格局基本形成。然而,因為極軌衛星換代技術複雜,使得衛星換代研發無法按照計劃實施,加上預算嚴重超支等問題,到2012年前後,極軌氣象衛星出現斷檔期已經很明顯。

  缺口可能出現,是聯合極軌衛星系統(JPSS)銜接出現問題導致。最初預算達129億美元的JPSS項目包括多顆衛星,其中以1995年去世的美國氣象學家Verner Suomi命名的Suomi衛星,原本為概念性的衛星,於2011年升空並預計運行5年,到2016年結束。後續的JPSS-1衛星卻無法在2016年前升空,這就帶來了17個月左右的空白期。2013年2月14日,GAO將美國最重要的極軌氣象衛星可能出現數據中斷的情況納入高風險目錄也就順理成章。GAO在文件中警告,氣象衛星數據缺口最早可能在2014年出現,並可能延續長達53個月。這一數據缺口將影響聯邦政府層面上的一系列決策。

  NOAA-20成功業務化是風險解除的基礎

  促使GAO在2019年高風險問題名單更新中,將天氣衛星數據缺口從名單中刪除的主要依據,無疑是NOAA於2017年11月18日成功發射了JPSS-1(第一顆聯合極軌衛星系統)衛星,並且經過6個月在軌測試和檢驗後,於2018年5月將JPSS-1衛星更名為NOAA-20,並實現業務化。

  NOAA-20衛星與自2014年以來作為美國主要的極軌氣象衛星在軌服務的Suomi國家極軌夥伴衛星為同一個軌道。由於Suomi衛星超期服役,最終實現了與JPSS-1的交接。

  思考

  世界氣象衛星格局導致氣象衛星大國之間風險共擔

  美國極軌衛星數據維持及其國際合作策略——

  極軌氣象衛星向數值天氣預報模式提供80%以上的初始值,其對預報能力的支撐作用是其他數據無法比擬的。實際上,美國極地軌道衛星布局,也是全球極軌氣象衛星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

  2013年,當極軌衛星數據中斷預計將在2016年出現,並至少持續一年時,NOAA開展了應對方案研究,設立「空白風險研究」項目,試圖了解專家和公眾如何看待這一問題,以及在衛星數據缺位時,如何保障預報能力不下降。

  NOAA發表了一份報告,指出最好的應對方案就是讓中國提供幫助。報告指出,NOAA的「高招」解決方案是購買中國極軌衛星數據,以彌補美國數據的缺失。

  雖然NOAA報告中的建議因為美國國內有不同聲音等原因最後不了了之,但在衛星觀測方面,因為數據重要和研發投入大、周期長等,世界主要氣象衛星大國在WMO的協調下,各國衛星定位合理布局,減少重複和互為備份,這也是氣象事業發展一體化的必然。區域氣象預報,尤其是中長期預報,都需要在全球模式平臺上實現,而在全球模式中,各國衛星數據的協調、有序無疑是最高效和經濟的地球觀測方式。

  中美氣象衛星合作風險與機會共存——

  隨著中國風雲氣象衛星在極軌和靜止兩條軌道上的功能逐漸強大,業務運行狀態穩定,數據可靠性和可用性等逐步提升,中國氣象衛星數據的全球影響力已躋身世界前列,成為為各世界氣象中心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系統提供關鍵氣象衛星遙感數據的主體。同樣,中國作為世界氣象中心之一,運行高水平的全球模式,也離不開全球衛星網數據的支持。從這個意義上講,全球化在氣象衛星數據獲取和共享上體現得最為充分。

  在氣象衛星數據全球化過程中,中國和美國可以承擔更多的責任。雙方的合作和協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主宰著世界氣象衛星數據的應用格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最新總結性材料表明,在中美合作40年裡,氣象衛星合作貫穿始終,是最具導向和成果最豐富的領域。按照這條線發展下去,中美兩國的合作發展無疑有更多的機會。例如,在今後氣象衛星換代研發階段開展更多的合作研究,加強雙方衛星數據在規範、標準和格式等方面的兼容和互通,增強雙方相關業務的可操作性。然而,一些挑戰也需要關注。例如,在美國氣象衛星發展戰略中,最近幾年有向企業購買衛星數據的傾向,這一方面或許會改變未來NOAA氣象衛星數據的屬性,從而影響共享機制;近年來,美國政府多次「停擺」也對中國和世界「不降格」地共享美國氣象衛星數據帶來隱患,一些合作文件或技術路線中如何有效排除或減小這一「不可預測」的影響,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連結  

  JPSS系列衛星

  JPSS是由NASA負責開發,NOAA負責運行的美國下一代極軌環境衛星,用來接替被取消的NPOESS項目中民用衛星部分,在實際作用上接替POES衛星。當前攬入該項目旗下的有Suomi NPP、JPSS-1/NOAA-20(2017年)、JPSS-2(2021年)、JPSS-3(2026年)、JPSS-4(2031年)和太陽總輻射校準轉換實驗(TCTE,2013年搭載空軍的STPSat-3衛星上天)。總項目設計運行至2038年。JPSS-2衛星從2018年開始製造,預算為4.6億美元。NASA於2018年宣布JPSS後續項目的兩顆衛星JPSS-3價值1.3億美元,JPSS-4價值8700萬美元。

  目前,JPSS-2衛星製造進展順利,研發團隊已開始準備後續兩顆衛星的設計製造。JPSS-2衛星的總裝和測試已從2018年夏季開始,預計的2021年發射時間不變。

 

相關焦點

  • ——解析自旋穩定氣象衛星區域觀測項目
    依託該項目,我國氣象衛星發展了區域觀測圖像綜合定位模型,實現了全時段區域觀測模式下圖像的精確定位。  一直以來,氣象衛星都是監測各種氣象災害的重要手段,靜止氣象衛星的控制姿態主要有自旋穩定和三軸穩定兩類。目前,我國在軌的靜止氣象衛星均採取自旋穩定姿態,下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將採用三軸穩定的工作方式。
  • 疾病風險資料庫項目被列入上海創新資金擬立項名單
    日前,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度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擬立項名單》,梅斯醫學開發的"疾病風險資料庫"項目名列其中。同時,該項目還在2015上海創新創業大賽暨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上海賽區)初賽中成功晉級。在參賽過程中,"疾病風險資料庫"項目從前期的材料準備,到後續的參加"8+7"模式路演,一路過關斬將,終於從上海創新創業大賽初賽晉級,獲得2015年度上海市創新資金立項支持,獲得20萬元獎金資助。
  • 支招| 最全涉傳銷名單&風險提示
    支招|200個(涉嫌)傳銷項目 傳銷是社會的毒瘤。雖然傳銷的模式並不複雜,但普通人往往難以辨別。網際網路與傳銷的結合,進一步增加了識別難度。為了避免讀者上當受騙,支招第一期聚焦傳銷。本名單分為「傳銷」和「報導提及」兩類。
  • 國外氣象衛星發展動向與趨勢
    自從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TIROS-1以來,20世紀60年代初至1978年前後為氣象衛星試驗階段,1978年至20世紀90年中期建立了由5顆靜止氣象衛星和兩顆極軌氣象衛星組成的全球觀測網;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前後氣象衛星進入比較成熟的應用階段。
  • 中國驕傲——「風雲」氣象衛星
    美國氣象衛星的雲圖上反映了造成這一災害的天氣情況,而我國做天氣預報需要的高山、沙漠、海洋等地區的資料獲取相當困難。周恩來總理在聽取了氣象、郵電、鐵道等部門的匯報後說:「要搞我國自己的氣象衛星。在我國的氣象衛星沒有出來以前,要想辦法接收、利用外國氣象衛星的資料。」從此,中國的氣象衛星計劃啟動。
  • 風雲氣象衛星服務各行業效益如何?用戶們這樣說
    期待未來氣象衛星在波段設置上添加更多的波段,使我們的反演參數精度更高,更好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未來還需加強對氣象衛星的應用,挖掘更大潛力。  目前,項目研究已取得初步進展。我們致力於構建基於三維WebGIS的北極航道通航決策支撐系統,定量評估北極通航風險以及自動提取最優航道。建模過程中,我們會基於風雲衛星遙感數據實時分析重點海冰冰情,也會將風、溫、溼、壓等氣象數據納入模型進行驅動,研判天氣對海冰的影響進而調整路線。
  • 氣象衛星
    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泰羅斯」1號。這顆試驗氣象衛星呈18面柱體,高48釐米,直徑107釐米。星上裝有電視攝像機、遙控磁帶記錄器及照片資料傳輸裝置。它在700千米高的近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轉1135圈,共拍攝雲圖和地勢照片22952張,有用率達60%。具有當時最優秀的技術性能。
  • 風雲一號A星首圖 氣象衛星雲圖的誕生
    早年世界上擁有氣象衛星的國家只有蘇聯和美國。我國自主研製了接收機,國外的氣象衛星雲圖可以直接從傳真機中列印出來,應用於天氣預報。不過,這種雲圖只是單純的「黑白圖像」,並未經過定量處理,無法挖掘原始數據、反演各種氣象要素的定量和圖像產品,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氣象衛星的研發迫在眉睫。
  • 美國發射了新一代氣象衛星,很貴很強大
    美國東部時間 11 月 19 日晚,NASA 成功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射了一顆全新的氣象衛星 GOES-R。GOES 是 NOAA「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項目的縮寫,新的這顆衛星,不僅在性能上得到了增強,還增加了關於閃電、煙霧、火山和火山灰等新變量的信息。GOES-R 的數據通道數量是前任 GOES 15 的三倍,所生成的圖像解析度也是其四倍之多。利用新的高級基線成像儀,GOES-R 掃描主要風暴系統和西半球的速度也會更快。
  • 科學網—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主要有極軌氣象衛星和同步氣象衛星兩大類。極軌氣象衛星,飛行高度約為600~1500千米,衛星的軌道平面和太陽始終保持相對固定的交角,這樣的衛星每天在固定時間內經過同一地區兩次,因而每隔12小時就可獲得一份全球的氣象資料。同步氣象衛星,運行高度約35800千米,其軌道平面與地球的赤道平面相重合。從地球上看,衛星靜止在赤道某個經度的上空。
  • 四十載風雲歲月 鑄造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記風雲二號、四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李卿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工程預研技術總負責人、總設計師。、穩定、可靠運行的氣象衛星業務運營系統。」李卿從開始預研我國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就期盼未來衛星雲圖上標註的是「風雲二號」。如今全球有115個國家和地區接收和應用中國靜止氣象衛星的雲圖資料。2018年6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表示:「中方願利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
  • 氣象衛星概況
    自1960年4月1日第一顆氣象衛星上天以來已經30年了。30年來,隨著空間、遙感、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的飛躍發展,氣象衛星也從實驗、試用到業務實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形成了由太陽同步近極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的從空間遙感地球大氣的氣象衛星監測網。
  • 萬千氣象 盡收眼底——我國氣象衛星介紹
    在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要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方針指引下,中國的衛星氣象事業經歷了創建、成長和壯大三個階段。現已建成國家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中心以及設在北京、廣州、烏魯木齊三個氣象衛星地面站的氣象衛星應用系統。自1988年至2000年我國共發射了5顆氣象衛星,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極軌、靜止兩種系列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
  • 中國的氣象衛星
    中國1988年9月7日發射了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衛星雲圖的清晰度可與美國「諾阿」衛星雲圖媲美,但由於星上元器件發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後成功發射了四顆極軌氣象衛星(風雲號)和三顆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經歷了從極軌衛星到靜止衛星,從試驗衛星到業務衛星的發展過程。
  • 我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資料應用突破三項技術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0月30日,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基於通用輻射傳輸(CRTM)改進的資料同化和遙感應用」項目通過驗收,我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資料解決了三項關鍵技術。
  • 氣象衛星軌道
    我國發射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就是採用這種太陽同步軌道,它的軌道高度是900公裡,傾角為99。,運行周期為102.86分鐘,每天繞地球運行14圈。太陽同步軌道在應用方面的好處是,衛星升軌(或降軌)過地球同一緯度的地方時保持不變,有利於對地球觀測;衛星的軌道和太陽保持固定的相對取向,保證太陽電池帆板始終轉向太陽,有利於衛星的能源供應,也有利於衛星儀器艙的溫度控制,特別適用於長壽命的業務氣象衛星;由於衛星繞地球兩極運轉及地球本身的自轉,衛星可以實現每天兩次對全球進行觀測。
  • 27省份直收國內外極軌氣象衛星數據
    中國氣象報記者唐淼報導 7月10日,在中國氣象局「『風雲三號』02批氣象衛星應用系統工程數據接收系統省級利用站」項目驗收會上,評審專家組對該接收系統提供的服務內容給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項目通過驗收。
  • 成功發射 我國有了自己的氣象衛星
    從此,我國告別了完全依賴外國氣象衛星數據的歷史,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衛星體系。為了這一刻,氣象和航天工作者付出了近20年的努力。氣象部門早早開始地面應用系統的研發,自20世紀70年代起,我國就已具備接收國外衛星雲圖的能力。但只能接收圖像,並未定量處理,無法挖掘原始數據或推算出各種氣象要素,沒有充分開發其利用價值。
  • 氣象雷達與氣象衛星
    氣象雷達與氣象衛星2018-01-15 13:47 來源: 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氣象衛星是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氣象衛星觀測範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 氣象雷達真能定量估測降水嗎? 在氣象臺發布的天氣信息中,我們常能聽到有關降水量的預報,例如「成都中北部未來兩天降水量將超過100毫米」,「據預測,南京將有一場大暴雨,雨量將會達到130毫米左右」,等等。
  • 中歐合作製成地球同步氣象衛星毫米波探測樣機
    中歐合作製成地球同步氣象衛星毫米波探測樣機2018-01-12 08:53 來源: 科技日報 它為未來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開展毫米波成像探測奠定了技術基礎。每年,颱風、暴雨等極端災害都會給我國造成巨大損失,因此加強氣象監測和預報尤為重要。目前,在軌氣象衛星都是以光學手段監測。但光學手段易受雲層影響,只能得到雲層頂部信息,不知雲層下的具體情況。而微波則有很強的穿透力,可以獲得氣溫、溼度廓線的三維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