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射了新一代氣象衛星,很貴很強大

2020-12-05 愛範兒

美國東部時間 11 月 19 日晚,NASA 成功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射了一顆全新的氣象衛星 GOES-R。

這顆地球同步衛星,集合了 NOAA 各種先進技術,能夠以最快、最好的方式將最清晰的圖象傳回地球,並提供實時數據,為包括颶風甚至太陽風暴在內各種類型的天氣預測帶來極大幫助。

GOES 是 NOAA「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項目的縮寫,新的這顆衛星,不僅在性能上得到了增強,還增加了關於閃電、煙霧、火山和火山灰等新變量的信息。

GOES-R 的數據通道數量是前任 GOES 15 的三倍,所生成的圖像解析度也是其四倍之多。利用新的高級基線成像儀,GOES-R 掃描主要風暴系統和西半球的速度也會更快。

這麼說吧,與以前的氣象衛星相比,GOES-R 所帶來的飛躍相當於我們從黑白電機到高畫質電視的的轉變。

可以說,GOES-R 是目前 NOAA 所發射的最先進的氣象衛星,當然,也是最燒錢的。GOES-R 系列還有另外三顆待發射衛星,分別是 -S,-T 和-U,後三者將在 2036 年之前相繼升空,該項目總造價約為 110 億美元。

GOES-R 需要 14 天的時間到達距離地球 3.6 萬公裡的同步軌道,隨後將更名為 GOES-16,它將在完成新儀器驗證一年後投入運行。

題圖及配圖均來自:NASA

相關焦點

  • 外國天氣預報離不了中國衛星,揭秘我國氣象衛星到底多強大!
    不僅如此,「風雲三號」系列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對地觀測氣象衛星序列。隨著D星的加入,「風雲三號」衛星將進一步為區域各國的防災減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中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已經與美國、歐洲氣象衛星成為世界公認的氣象衛星界的「三駕馬車」,共同服務世界各國的天氣預報。
  • 風雲氣象衛星守護航天發射
    2020年,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2020年,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年。 2020年10月12日0時57分,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後的第三天,西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實現了航天報國的又一次勝利進軍。
  • 中國首顆"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今日發射(圖)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今日發射 將服務北京奧運綜合報導,中國首顆「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將於5月27日上午11時左右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據了解,中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01星將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新華網報導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發射測試、燃料加注等各項準備工作。
  • 中國的氣象衛星
    中國1988年9月7日發射了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衛星雲圖的清晰度可與美國「諾阿」衛星雲圖媲美,但由於星上元器件發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後成功發射了四顆極軌氣象衛星(風雲號)和三顆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經歷了從極軌衛星到靜止衛星,從試驗衛星到業務衛星的發展過程。
  • 成功發射 我國有了自己的氣象衛星
    1988年9月7日,山西太原,凌晨4時30分19秒,我國第一顆自主研製的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成功發射,準確進入太陽同步軌道。數小時後,在世界氣象組織二區協第九屆會議上,時任世界氣象組織主席、中國國家氣象局局長鄒競蒙手舉一張衛星雲圖,向與會代表展示了風雲一號A星提供的首圖。這是中國氣象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我國衛星和地面系統建設從無到有的重要節點。
  • 美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JPSS-1發射提升預報精準度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淑喬報導 太平洋標準時間11月18日1時47分(北京時間17時47分),搭載著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聯合極軌衛星系統(JPSS)的第一顆衛星JPSS-1的DeltaⅡ火箭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 一文讀懂風雲氣象衛星50年如何改變中國,未來兩次發射「值得期待」
    從「跟跑」到「局部領跑」楊軍介紹說,從周恩來總理於1970年親自批准下達氣象衛星研製任務算起,經過50年的奮鬥,我國已成功發射兩代四型共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楊軍透露,2016年發射的中國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對中國區域可實現每5分鐘一次的觀測覆蓋,最高解析度從1.25公裡提高到500米,並且在全球首次實現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垂直探測,綜合探測水平國際領先。
  • 我國新一代低軌氣象衛星風雲五號啟動需求論證工作
    新華社長沙4月23日電(記者胡喆、謝櫻)記者從23日在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舉辦地湖南長沙召開的高分衛星氣象行業應用研討會暨風雲五號氣象衛星需求論證啟動會上了解到,我國新一代低軌氣象衛星風雲五號啟動了需求論證工作。
  • 氣象衛星
    發展歷史:1958年美國發射的人造衛星開始攜帶氣象儀器,1960年4月1日,美國首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試驗氣象衛星,截止到1990年底,在30年的時間內,全世界共發射了116顆氣象衛星,已經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氣象衛星網,消滅了全球4/5地方的氣象觀測空白區,使人們能準確地獲得連續的、全球範圍內的大氣運動規律,做出精確的氣象預報,大大減少災害性損失。
  • 全球先進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一覽
    編者的話:12月11日0時11分04秒,我國新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01星搭乘「長徵三號乙遙42」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幾天後,它將抵達東經99.5度約3.6萬公裡赤道上空,正式獲得「風雲四號A星」的新名字。
  • 全球氣象衛星觀測將邁入新時代
    這番話來自一位71歲的美國古稀老人詹姆斯·珀德姆。  詹姆斯·珀德姆是世界氣象組織綜合全球觀測系統(WIGOS)空間系統資深諮詢專家,曾任美國國家環境衛星、數據和信息局(NESDIS)研究和應用辦公室主任。作為一名氣象衛星領域的老科學家和管理者,詹姆斯·珀德姆談起未來氣象衛星發展興奮不已。
  • 國外氣象衛星發展動向與趨勢
    自從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TIROS-1以來,20世紀60年代初至1978年前後為氣象衛星試驗階段,1978年至20世紀90年中期建立了由5顆靜止氣象衛星和兩顆極軌氣象衛星組成的全球觀測網;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前後氣象衛星進入比較成熟的應用階段。
  • 日本成功發射「向日葵9號」氣象衛星
    當地時間11月2日,日本搭載氣象衛星「向日葵9號」的H2A火箭31號機發射升空後,按預定計劃與衛星分離,發射獲得成功。
  • 9月7日:中國成功發射氣象衛星「風雲一號」
    歷史上的今天(9月7日)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 歷史上的今天  9月7日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英國、俄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奧地利11國籤訂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賠款9.8億兩白銀。
  • 日本發射「向日葵8號」氣象衛星
    原標題:日本發射「向日葵8號」氣象衛星   10月7日,搭載「向日葵8號」氣象衛星的H2A火箭在日本種子島航天發射中心升空。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7日14時16分(北京時間13時16分)利用H2A火箭發射了「向日葵8號」氣象衛星。
  • 科學網—氣象衛星
    按是否用於軍事目的分為軍用氣象衛星和民用氣象衛星。氣象衛星觀測範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不受自然條件和地域條件限制,它所提供的氣象信息已廣泛應用於日常氣象業務、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大氣科學、海洋學和水文學的研究。氣象衛星也是世界上應用最廣的衛星之一,美國、俄羅斯、法國和中國等眾多國家都發射了氣象衛星。
  • 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三號」氣象衛星
    新華社太原11月15日電(李國利 李瀟帆)11月15日2時3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雲三號D」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11月15日2時3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雲三號D」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新華社發(張宏偉 攝)「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可實現全球、全天候、多光譜、三維、定量遙感。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背後的哈工大人
    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作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員、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值班衛星,風雲衛星正在為全球用戶提供不可替代的氣象觀測服務。風雲衛星事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一代代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上下求索和創新拼搏。小編搜集整理了主持或參與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研製發射的哈工大人,一起來聽他們的「風雲」故事。
  • 風雲四號:中國氣象衛星革命性重器
    這是一個和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並不遙遠的科技事件,隨著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成功飛天,我國迎來了新的氣象觀測時代,以及有望更為準確的天氣預報時代。    12月11日凌晨0時11分 ,風雲四號搭乘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午間道]日本發射「向日葵9號」氣象衛星
    [午間道]日本發射「向日葵9號」氣象衛星 日本發射「向日葵9號」氣象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