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共晶在藥物研發過程中的應用

2020-11-22 健康一線視頻網

文丨強森

先說一個現象,我們日常在看到一些上市API的時候,往往是一些「鹽型」。那麼,兩個分子組合在一起,真的是鹽型嗎?其實未必,他們還很有可能是以另一種作用方式組合在一起,即「共晶」。今天就講一下關於共晶在藥物開發過程中的應用情況。

1、什麼是藥物共晶?

所謂藥物共晶,指的是活性藥物成分(API)和共晶形成物(CCF)在氫鍵或其他非共價鍵的作用下結合而成的晶體,其中,API 和 CCF 的純態在室溫下均為固體。而形成藥物共晶中的 CCF 可以包括生理上可接受的酸鹼鹽和非離子化分子,如食品添加劑,防腐劑,藥用輔料,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以及其他活性分子,甚至是其他的 API 等,他們可與 API 以氫鍵、π-π堆積、範德華力和其他非共價鍵相連而結合在同一晶格中。從化學角度講,API 分子本身並未發生變化,因此還保持原有的藥效,而共晶藥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穩定性等方面卻會有極大的改善,尤其對於一些口服藥物製劑的發展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2、藥物共晶的本質

共晶,本質上是一種超分子的自組裝系統,是熱力學、動力學、分子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及空間結合影響網絡超分子的形成,網絡超分子是影響晶體顆粒大小及晶體純度的重要因素。共晶體系中,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通過氫鍵、範德華鍵、滷鍵等非共價鍵相互結合。鍵能大、具有方向性特性,的氫鍵是共晶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力,滷鍵是一種類似於氫鍵的分子間的弱相互作用,是目前晶體研究較多的一種作用力。近年來研究發現共晶之間的分子作用力是通過多種相互作用來維持晶體的平衡。

3、共晶藥物舉例

早在1844年和1893年,醌氫醌作為共晶的典型已經被文獻報導,但在30多年前才有較多的報導。目前藥物共晶在修飾API的理化性質方面的應用已經開始獲得關注。已經上市的藥物也有很多用共晶來研究,如:醋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氟比洛胺酚等。而通過文獻進一步查詢發現,可獲得共晶形式的藥物還有咖啡因-檸檬酸、鹽酸氟西汀-滷素原子、鹽酸丙咪嗪-苯甲酸,卡馬西平-丁二酸、氯唑沙宗-苯甲酸、吲哚美辛-糖精,茶鹼-糖精、咖啡因-糖精、磺胺甲嘧啶-糖精、阿司匹林-糖精和卡馬西平-糖精,等等....

4、共晶藥物如何製備?

製備方法分為兩大類:溶液合成法和固態合成法。溶液合成法是活性藥物成分與共晶形成物都為液體狀態,常用的方法是溶液結晶、超聲。固態合成法是活性藥物成分與共晶形成物以固態的形式相互反應的過程,方法有升華、研磨、熔融,等。

溶液結晶(最多)

溶液合成法最常用的是溶液結晶法,即均為將流體狀態的API 和 CCF 按照一定的化學計量比加入到合適的溶劑中進行共結晶。在一個多組分的溶液中,當 API和 CCF 分子結構中含有可以形成氫鍵的官能團,且這兩個分子的氫鍵比其他分子間作用力強,這種方法製備共晶則有熱力學優勢。同時要注意二者的溶解度,防止溶質的析出。

超聲

超聲法也可用於製備共晶,如鹽酸氟西汀-滷素原子共晶,鹽酸丙咪嗪-苯甲酸共晶,卡馬西平-丁二酸共晶等都有報導。該法適應性強,操作簡單,適合大批量 CCF 的篩選工作,既可適用於 API 和 CCF 固體混合物體系,也適用於API和CCF的溶劑共存體系,也可用於反應物濃度較低或量較少的樣品。如製備氯唑沙宗-苯甲酸共晶時,將總體積20 μL的樣品溶液置於毛細管中反覆超聲,溶劑揮發後即可到產物。

研磨

研磨法是不同固體形態之間互變的常用手段,就是通過機械作用力使得固體分子之間產生氫鍵或其他分子間作用力形成共晶。研磨法包括無液幹磨法(NG)和加液共磨法(SDG)。NG法也稱固體研磨法。就是在研缽或球形研磨器中不加任何溶劑直接研磨來製備藥物共晶的方法。SD、G就是在研磨的前後加入溶劑的一種方法,通過SDG法能夠促進形成共晶的動力學優勢,降低體系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提高固體分子間的移動性,加快共晶生成速率。

超臨界流體(關注較多)

目前,超臨界流體法在製備藥物共晶方面的應用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常用超臨界 CO2作為溶劑介質使API和CCF溶解產生分子間作用力,然後減壓使體系過飽和,而析出共晶,這種方法需要物質在超臨界CO2中有足夠的溶解度。

5、共晶藥物的表徵

共晶藥物的表徵,通常分為三大類,即X射線衍射、光譜、熱分析,詳情如下。

X射線衍射

單晶衍射是確定共晶最為準確的方法,也是測定單晶結構最權威的方法。可以確定晶體內部原子(分子、離子)的空間排布和結構對稱性,確定原子間的鍵長、鍵角、電荷分布等。射線粉末衍射是通過將其衍射數據與衍射數據國際中心的衍射資料庫進行比較,當然XPRD也可用於定量分析和結晶度的確定。

光譜法

紅外光譜可對共晶樣品進行定性分析。當樣品組分通過氫鍵等分子間作用力形成共晶後,在紅外光作用下,其氫鍵等化學鍵被激發產生相應的振動轉動能級,根據其特徵頻率可判斷其化學鍵吸收峰發生位移,以此對比共晶組分的光譜圖,判斷是否形成共晶。但紅外光譜測定中要對樣品進行研磨和壓片等前處理,容易在此過程中產生共晶的轉化。近些年來,使用漫反射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DRIFTS)和近紅外光譜法(NIRS)可以對藥物共晶進行準確的定量分析。此外,就是拉曼光譜,其為根據拉曼線數,位移大小,譜線長度直接與式樣分子振動或轉動能級有關,可通過拉曼光譜得到有關共晶分子振動和轉動的信息。

熱分析法

熱重法(TGA),是在程序控制溫度條件下,測量物質的質量與溫度關係的一種熱分析方法。通過TGA 可以研究晶體融化、蒸發、升華、吸附等物質的物理變化現象,可分為動態升溫和靜態恆溫兩種。而差示掃描量熱法 DSC,則是在程序控制溫度條件下,測量輸入給樣品與參比物的功率差與溫度關係的一種熱分析方法。

6、共晶如何改善藥物基本屬性?

提高藥物的穩定性

在製藥過程中,藥物的穩定性與儲藏時間(保質期)是最為重要的參考因素,近年來晶體方面的研究表明,可以通過改變活性藥物物質(API)的理化性質,選用合適的固態物質可以改變活性藥物物質的穩定性。大部分藥物在低溫乾燥的條件下是相對比較穩定的,但是在溫度較高、溼度比較大的情況下往往會失去效用。實驗研究表明利用共晶製備出來的藥物有時會比一般藥物更加的穩定,在高溼度情況下,共晶藥物並未發生溶解或者水化,而一般藥物則形成了藥物的水化物。

改善藥物的溶解度

對於溶解性差的藥物,傳統的方法製備相對複雜,因此製備共晶藥物成為了增加水溶性的有效途徑之一。為了增加藥物的吸收,利用酸成鹽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法,然而酸成鹽的專利已經被申請,因此需要採取另一種方式,藥物共晶的出現正好填補這一空缺,研究表明運用工程晶體學的方法以及合理有效的設計,便可以製備出穩定高效的共晶藥物。

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藥物的生物利用度與藥物的溶解程度息息相關,共晶在改變活性藥物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傳統的藥物飲用後,消化比較緩慢、藥物利用率低、且不易溶於水,而共晶藥物的物理性質有時會顯著提高,化學性質穩定,相對於傳統藥物而言共晶藥物具有很大的優勢,其溶解性能好,利用率高的特點也促使其成為未來研究的一大助力。

7、FDA指南~《藥物共晶監管分類指南》

FDA 針對藥物共晶的研發趨勢,於2011 年 11 月發布了《藥物共晶監管分類指南》(Guidancefor Industry: Regulatory Classification of PharmaceuticalCocrys-tals),後分別於2016年8月、2018年2月對該指南進行了更新。指南建議,當藥物與某種輔料形成共晶後,可以將藥物共晶作為「製劑中間體」來管理和控制。因此,共晶無需單獨作為藥品進行註冊,但根據 FDA 的藥品註冊分類,可藥用鹽則作為原料藥進行管理和控制。

根據 FDA《藥物共晶監管分類指南(2011)》,共晶是在同一晶格中包含 2 種或以上不同分子的結晶物質; 而鹽則是由金屬或類金屬基團取代部分或全部酸性氫而形成的離子或電價鍵的結晶化合物。共晶和鹽的差異在於質子傳遞的程度。如果 API和客分子的 ΔpKa[pKa(base)-pKa(acid)]<0,可忽略酸鹼間的質子轉移,各組分僅依靠非共價鍵連接,這時形成的複合物為共晶; 如果 ΔpKa>3,各組分完全離子化而成鹽;如果0<ΔpKa<3,質子轉移和離子化的程度不可預測,需要採用光譜分析方法確定質子化狀態與氫鍵強度。後2016/2018版本對判定標準進行了修改,即ΔpKa[pKa(base)-pKa(acid)]≥1,判定為質子轉移,ΔpKa[pKa(base)-pKa(acid)]<1,判定為共晶。

筆者感觸

作為常見的藥物固體形態,藥物共晶近十年來發展很快,但很多藥物開發機構還並沒有將其列入到常規的改善藥物屬性方法之一,這可能與共晶CCF的選擇、大規模共晶藥物的製備以及產品的在線檢測、質量標準制定等一系列難點有關。但藥物共晶技術的使用,已經在一些國家、一些企業、一些具體品種上得到了使用及獲益,故如何將這一技術更好的應用到當前國內藥物開發過程當中,還是相當有必要的。

參考:

1. Guidancefor Industry: RegulatoryClassification of Pharmaceutical Cocrys-tals(FDA)

2. CNKI數據

相關焦點

  • 三元共晶相圖對藥物結晶過程的指導
    本文從相圖基本理論出發,對共晶三元體系相圖的構建方法進行說明,重點講述如何運用三元共晶體系相圖進行溶劑篩選方法與工藝調控。一、背景近年來鹽型與共晶開發已成為藥物研發的新途徑。成鹽與共晶都是在結晶過程中引入客分子,改變原料藥(API)的分子排列與堆積方式,導致分子間作用力和晶格能發生改變,從改變鹽型與共晶的理化性質,達到提高藥物溶出的目的。根據FDA《藥物共晶監管分類指南》,共晶是API分子與配體分子鑲嵌於同一個晶格中的結晶物質。鹽型則是由金屬離子或類金屬基團取代部分或全部酸性氫而形成的離子或電價鍵的結晶化合物。
  • 專家漫談|熱分析技術在藥物質量控制以及藥物研究中的一些應用
    目前來說,在我們藥品檢驗工作中採用熱分析法對藥物進行質量控制的應用主要有:原料藥熔點的測定、化學對照品的純度測定、藥物水分的測定等,應用的項目與品種並不多。中國藥典2015年版並未收錄具體的需要用熱分析儀來做質量控制的品種,2020年版是否有品種收錄目前還未知曉。
  • 滷鍵在超分子化學中的應用——滷鍵型共晶的構築及其功能性質
    其中滷鍵的鍵能分布在5-180 kJ/mol,較氫鍵鍵能的範圍大,在分子識別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基於滷鍵構建新型多功能材料體系,已經成為超分子化學以及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要合成滷鍵型有機共晶,常見的方法是利用具有互補功能基團的滷鍵給體和受體進行共結晶。
  • 星藥科技李成濤:人工智慧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星藥科技李成濤帶來報告《人工智慧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星藥科技創始人&CEO李成濤博士本科畢業於清華姚班,隨後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計算機博士學位。他曾先後在人工智慧頂級會議上發表多篇論文,其研究成果落地在藥物發現領域中的多個重要環節。
  • 人工智慧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前景|人工智慧|藥物研發|製藥公司|...
    例如,ML使用之前在複合優化過程中產生的大數據集來訓練程序。藥物設計的算法包括分子描述、勢能測量、分子周圍的電子密度和三維原子坐標,通過DNN生成可行的分子,從而預測其性質。生物活性預測藥物分子的療效取決於它們對靶蛋白或受體的親和力。對靶蛋白沒有任何相互作用或親和力的藥物分子將不能提供治療反應。
  • 《Nature》:離子液體,藥物研發的新方向
    Rogers等)在當前的藥物研發、生產和監管中,重點毫無疑問是固體的活性成分,通常被製成粉劑或片劑。而液體形式,被看作中間步驟的產物而不是終點,經常被人們忽視。但是固體活性成分要想最終上市,有個無法繞過的門檻——溶解度,溶解度不好就無法被人體很好的吸收。40-70%的藥物研發的失敗,都是倒在了溶解度不佳上。
  • 亞微米半自動倒裝共晶貼片機
    這一通用貼片平臺適用於非常廣泛的微組裝應用領域,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微組裝貼片工藝,甚至可配置成尖端 FC/SMD 返修系統。主要為中小批量生產,以及滿足原型製造、科研開發和大學教研等領域的需求而設計。亞微米倒裝共晶貼片機應用: 倒裝晶片鍵合 (面朝下)
  • 香港理工大學黃維揚教授JACS封面 ∣ 發光有機共晶陣列:有機共晶...
    研究背景近日,香港理工大學黃維揚教授團隊在開展發光有機材料外延生長領域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發表於化學領域權威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有序納米棒/納米線陣列由於其在光電子學中廣泛的性能應用而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關注。
  • JMC|基於網絡的方法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Maurizio Recanatini教授近期在JMC綜述了網絡科學在藥學研究中的應用。作者首先介紹了構建網絡的數據來源,然後展示如何使用網絡研究藥物相關系統的一些範例,其中專門介紹了基於網絡推理的應用以及布爾網絡動力學(Boolean networks dynamics),最後作者認為在未來幾年中,結合機器學習和3D建模方法的網絡應用程式將成為計算藥物發現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 手性藥物拆分方法淺析_藥界動態_健康一線資訊
    02藥物共晶相對應用廣泛的色譜法而言,大家對藥物共晶的概念還比較陌生。藥物共晶定義為由至少兩種組分即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和CCF(CocrystalFormer)組成的晶體,在溶液中通過氫鍵、π-π相互作用等作用力結合在一起,在室溫下是固體。將藥物共晶的思路巧妙的運用到手性拆分裡,是一個很好的創新點。
  • 真空冷凍乾燥機的凍乾食品共晶點與共融點
    共晶點和共熔點是真空冷凍乾燥機加工凍乾食品中需要考慮的重要物性參數,直接影響凍乾產品質量,因此,在開展食品真空冷凍乾燥工藝之前,首先要清楚食品的共晶點和共融點,才能針對性地制定食品物料凍結的合理工藝參數,提高產品質量,縮短凍幹時間,降低能耗。
  • 我校先進功能材料團隊在共晶薄膜材料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分子共晶因在藥物、發光、有機電子等領域調節物理化學性質而備受關注。然而,形成有序共晶薄膜的有效方法仍然相當有限,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們的光功能和光電功能的應用。楊曉剛博士通過控制溫度、溶劑揮發速度,發現一種通過快速結晶來製備高度有序共晶薄膜的方法,解決了共晶材料成膜的一大科學難題。實驗和理論計算相結合研究了共晶材料空間排列、能級調節、雙光子轉換及半導體特性。所製備的共晶薄膜展現出超高的光電響應性能,為分子尺度異質結材料的設計及在光電微納器件的製備提供了新途徑。
  • Y3T37 何為共晶
    什麼叫共晶?固定成分的合金,在液相直接結晶出兩種成分不同的固固溶體,成為共晶反應。
  • 一種基於小分子染料的蛋白質標識技術以及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靶向抗腫瘤藥物的研發。通過識別蛋白質複合體結合界面上的關鍵位點和界面拓撲結構,可以準確定位藥物靶點,從而幫助研究人員針對結合界面的關鍵位點開發特異性結合的小分子或肽基化合物,這在抗腫瘤靶向藥物的研發中有巨大的應用價值。
  • 淺談直線電機3D列印技術在太空服製作中的應用
    打開APP 淺談直線電機3D列印技術在太空服製作中的應用 tmmotion 發表於 2020-11-20 15:00:52 說到太空服,顯而易見,其對細節、材料等的要求達到嚴苛的程度,基於此,其製作過程需要由多名非常熟練的縫紉工匠耗費數千小時來建造一件太空服。
  • 非經典的生物電子等排原理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故該類等排體涉及範圍廣,最具代表性的是基團反轉及鏈狀結構連接成環,在藥物設計中應用較多。1、基團反轉基團反轉是藥物設計中常用的方法,特別是在肽類化合物中得到廣泛的應用。2、開鏈結構的環合藥物設計中另一種重要的修飾方法是開鏈結構的環合。由於開鏈分子具有較好的柔性,可能會產生多種藥理活性,環合後分子的多樣性減少,作用特異性增強,副作用可相對減少。將鏈狀結構連接成環的藥物設計,其目的就是限制分子的構象,減少低能構象體數目,有助於提高藥物分子的選擇性,此外,還可用環合操作推斷藥物的藥效構型。
  • 《Alloys and Compounds》:基於本構模型的共晶高熵合金力學行為定量分析
    然而,大量的高熵合金為固溶體合金,鑄造流動性差,宏微觀成分偏析,限制了HEAs的大規模工業應用。為此,引入了共晶高熵合金(EHEAs)的概念,通過改變主元素含量來調整合金的力學性能。目前,AlCoCrFeNi2.1共晶高熵合金微觀組織變形機理的實驗研究已經比較成熟。然而,對於共晶合金的高強度和高塑性,還沒有合適的理論來解釋,也沒有相關的本構模型能夠更全面、更準確地描述其力學性能。
  • 吲哚在藥物中的應用
    後來,人們發現吲哚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在於文卡生物鹼、真菌代謝產物和海洋天然產物中也能找到它[1]。作為一種化學藥的結構骨架,吲哚以其較高的生物活性,使其在抗高血壓、抗增殖、抗病毒、抗腫瘤、鎮痛、抗炎、抗菌等多個治療領域的藥物中均佔有一席之地[2]。
  • 讓鋰離子電池回收變得更高效:低溫共晶熔鹽法直接再生鋰電池正極
    [更高效的方法:直接再生法]直接再生法摒棄了火法冶金和溼法冶金中完全破壞顆粒的方法,而是通過物理方法將正極材料從廢棄電池中分離出來,然後對衰減後的正極材料進行處理。經處理再生後的正極材料可具有高容量,高倍率性能和穩定的循環性能,使其可直接被用於新的電池。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陳政教授課題組此前成功研發了用水熱法再生正極材料的方法。
  • 環境材料在國外水處理過程中的研發及應用概覽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環保產業作為多學科交叉領域,其發展離不開其他基礎產業的進步,其中新型材料的應用在推動水處理技術的發展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分離材料的創新所帶來的突破,膜技術在汙水處理、海水淡化、工業分離等多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且隨著膜材料的不斷改良,持續推動工藝的改進和成本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