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節不一定都是癌,「談癌色變」大可不必

2020-12-05 瀟湘晨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鄭晶晶

癌症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肺癌更是在全球和在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那麼,患者查出肺結節,是否就與肺癌劃上等號?肺癌的常規治療,有哪些主要方案?被診斷為晚期肺癌的患者,是否意味著完全沒有希望了?11月30日,楚天都市報特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胸部腫瘤科主任董曉榮教授做客看楚天APP視頻直播,為廣大讀者和網友進行了講解,5萬多名網友在線聆聽了這堂「視頻公開課」。

董曉榮教授做客看楚天APP視頻直播

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

「在全球範圍和中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需要我們給予更多關注。」11月30日直播伊始,董曉榮教授就指出這一嚴峻現實。

她介紹,肺癌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非小細胞肺癌,佔所有肺癌的85%,包括腺癌、鱗癌、大細胞癌等;另一種是小細胞肺癌,佔所有肺癌的佔15%。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癌症的篩查意識逐漸加強,一些市民當查出有肺結節時,常常非常擔心,擔心自己是否患上了肺癌。對此,董曉榮教授表示,許多患者都會有肺結節。一類是結核病灶,經治療後,形成一個鈣化的結節;第二類是炎性增殖灶。

她表示,在影像學上,肺癌的表現,一般會有分葉狀、毛刺或牽拉等,如果出現這些,醫生會高度懷疑是肺癌的可能。而對於其他的肺結節,如果太小,甚至無法穿刺確診的時候,醫生會建議患者定期複查,每3個月到6個月複查一次,「並不是所有的結節都是惡性的,所以患者要放鬆心情,放鬆以後,人體的免疫力增強了,對抗腫瘤的能力才會更強。」

董曉榮教授

肺癌晚期患者並非無路可走

如果患者不幸被確診患上肺癌怎麼辦?董曉榮教授表示,醫生要先確定病理類型和分期情況,確定後,醫生才能對症進行全程化管理、精細化治療。

她介紹,目前臨床上初步確診的肺癌患者,早期患者大概佔20%,中晚期肺癌患者佔80%左右。在80%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中,30%是有縱隔淋巴結轉移的患者,非小細胞肺癌在其中佔50%。

不同分期有不同的治療手段。簡單來說,早期肺癌,可以採用根治性手術治療,完全把腫瘤切乾淨。對於中晚期肺癌,部分患者剛來就醫的時候,做手術有難度,如果強行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可能切不乾淨,對身體也有較大損傷,此時可通過新輔助治療,做化療聯合免疫治療或者化療聯合放療,使腫塊縮小,由不能手術到可以手術。

不少患者被查出是肺癌晚期後,認為反正沒希望了,就選擇放棄治療。對此董曉榮教授表示,晚期肺癌患者千萬不要放棄希望。目前有很多靶向藥物獲批用於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並且納入了國家醫保。此外,還有很多獲批臨床實驗的靶向新藥。另外,晚期肺癌患者還可遵醫囑進行免疫治療等。通過這些治療方法,能達到控制腫瘤、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免疫治療已用於肺癌各種細胞類型

近年來,在肺癌等腫瘤的治療上,免疫治療備受關注。那麼,免疫治療與傳統化療和靶向治療有何區別?

董曉榮教授表示,傳統的化療和靶向治療,是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上,化療直接殺傷了腫瘤細胞,而靶向治療是作用於有靶的腫瘤細胞。免疫治療則是通過調節機體的免疫微環境,激活更多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聚集在腫瘤周圍去殺傷腫瘤細胞。

她表示,目前免疫治療藥物主要有PD-1單抗和PD-L1單抗。這兩種單抗在國內已經上市。通過這兩種單抗,可調節機體的免疫微環境,調動機體免疫細胞殺傷腫瘤。

董曉榮教授說,免疫治療已經在肺癌的各種細胞類型中得到運用。免疫治療可以跟化療聯用,也可以跟放療、抗血管治療一起聯用。比如,有些不能手術的患者,在使用免疫治療聯合化療以後,等腫塊縮小了,再去做手術,效果非常好。

不過,她也提醒,並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直接進行免疫治療。比如,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腺癌晚期患者,通過基因檢測如果發現有驅動基因突變,應該選擇針對性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在服用靶向藥出現耐藥性、無靶向藥可用時,可以用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如果患者在做了基因檢測以後,沒有發現驅動基因突變,無靶向藥可用時,可以遵醫囑進行免疫治療。

40歲以上人群要定期做肺癌篩查

在直播中,董曉榮教授也表示,雖然吸菸是導致肺癌的主要發病因素,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飲食習慣、二手菸的攝入、環境汙染因素、職業接觸,包括如果市民以前得過肺部其他疾病如肺結核等等,都可能是患上肺癌的原因。

她提醒,要預防肺癌,除了儘可能地做到不抽菸少抽菸、少喝酒外,還要注意避免吸二手菸,保持健康的心態、良好的作息習慣、合理運動等。40歲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肺癌家族史、長期吸菸史或有其它高危因素的患者,必須重視肺癌的早期篩查,定期到醫院做低劑量螺旋CT檢查,對肺部腫瘤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來源:中央稿庫】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體檢發現肺結節竟是癌?關於肺結節,專家這樣說
    但3月後複查肺部CT提示,陽女士右肺上葉磨玻璃結節密度較前稍增高,約1.5cm大小,結節大小未見明顯變化,不除外腫瘤性病變。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專家團隊舒升光副主任醫師閱片後,考慮早期肺癌可能性大,建議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後,病理結果回報:右上肺浸潤性腺癌,進一步行肺癌根治術(右上肺葉切除+縱膈淋巴結清掃術)。
  • 肺結節的癌變機率有多高?查出肺結節原位癌,或許不用太擔心
    肺結節通常代表的是三釐米以下結節,如果結節超過三釐米,這種稱為是腫塊。其性質上面主要有兩種,分別是良性和惡性之分,其中良性主要是結節病、肉芽腫、炎性假瘤等疾病。惡性的是腺癌、大細胞癌等疾病。肺結節的癌變機率是多少?肺結節癌變機率是多少,比如在三萬四千多人之中,發生肺結節的機率是18%,就在這些機率之中發生癌變的機率是30%。因此發生結節之後,還是有一定機率會發生癌變,需要認真對待,不要到最後演變成癌變。
  • 體檢發現5mm的肺結節,半年後結節竟然變成了這樣
    來看了我的門診,我仔細地看過片子後,結節比較小,患者沒有肺癌的高危因素,結節的形狀不像高危,當時告訴她們先不要緊張,這個肺結節目前惡性的可能性不大,建議隨訪觀察,她們半信半疑地回家了,這周來複查了胸部CT,一個病人的肺結節消失,另一個病人的肺結節變為4mm了,較前減小了,她們覺得不可思議,肺結節怎麼可能消失或變小了?
  • 體檢查出肺結節,大媽心慌交待「後事」 結節≠癌!九成肺結節與癌無關
    十年前她就在體檢中查出3mm大的肺部小結節,由於年輕時曾患肺結核,醫生懷疑為痊癒後留下的瘢痕,定期隨訪也都沒什麼變化。可這次檢查肺結節有增大的趨勢,醫生眉頭微微一皺,周婆婆的心便跟著七上八下。雖然醫生建議繼續觀察,但周婆婆卻難淡定了,失眠越發加重,一晚上睡眠不足四五個小時,成天唉聲嘆氣,有時還對女兒交待「後事」。
  • 肺結節=肺癌?這四類人群已經被列入高危!
    近幾年,越來越多人在體檢中被查出了肺結節。雖然結節看起來只是影像上的一個小點,但大家也不免會恐懼,這個恐懼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害怕結節是癌;二是害怕結節將來會變成癌。那肺結節到底是什麼呢?它是不是等於肺癌?發現肺結節怎麼辦?
  • 體檢發現肺結節怎麼辦?關於肺結節的疑問,答案都在這裡!
    3月後複查肺部CT提示:右肺上葉磨玻璃結節密度較前稍增高,約1.5cm大小,結節大小未見明顯變化,不排除腫瘤性病變可能。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舒升光在看了陽女士最新的檢查結果後,考慮早期肺癌可能性大,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 科普丨「不懼小結」,濟寧市一院帶你科學了解肺結節
    經常有朋友胸部CT報告提示肺結節,看到這個報告,很多人會談結節色變,當然也有一些人不以為然,等小結節長大成腫塊,已錯失最佳手術時機。那麼應該怎樣對待肺結節?的局灶性、圓形、密度增高實性或亞實性肺部陰影,可為孤立性或多發性,不伴肺不張,肺門淋巴結腫大和胸腔積液。
  • 有肺結節的人,都值得看一看
    詢問之下,原來是體檢的時候發現肺裡面發現了結節,個頭還不小。「那一刻她就好像看到了生命的盡頭,從感慨為何是自己遇到這種事,到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甚至開始做遺產分配?!」王醫生說,臨床上,像她朋友這般「談結節色變」的大有人在,但其實卻大可不必。 想要避免這種不必要的驚慌,我們首先要弄明白肺結節究竟是什麼?
  • 智能系統輔助醫生「尋蹤覓影」 讓微小肺結節無所遁形
    賴主任介紹,很多人對於查出的肺結節十分恐慌,拿著報告單詢問醫生,得了肺結節是不是就意味著離肺癌不遠了,還是已經患了肺癌?賴婷妹主任說,其實這個大可不必。「肺部小結節並非一定意味著就是肺癌,因為肺結節95%以上都是良性的,惡性不足5%,所以不必太過恐慌。」
  • 「肺結節」等於「肺癌」嗎?你不可不知!
    02如果發現有肺結節,你該怎麼辦呢?肺結節惡性的機率非常小,大部分都是良性,尤其是第一次查出肺結節的人不必驚慌,定期到醫院複查即可。即使查出肺結節就是肺癌,也不用擔心。總體來說:手術治療效果好,幾乎所有的肺結節術後都不需要放化療、甚至靶向藥物或免疫治療。若你能坦然面對它,基本不影響你的壽命。
  • 體檢查出肺結節怎麼辦?如果有4個特徵,癌變機率大,別拖了!
    網上一搜索,各種肺結節癌變的消息,頓時整個人都慌了,徘徊在「切,還是不切」的邊緣。  家住汕頭的小李在半年多前體檢中發現肺上有個小結節。從那時起李銘再也睡不著覺,為了求醫甚至辭了職,連續跑遍了全省各大醫院.  「無論是不是癌,都幫我把這個結節切了吧!」
  • 肺結節就是肺癌嗎?特徵性影像了解一下
    惡性結節在複查過程中有進展,結節的大小、形態、密度及邊緣都有一定的變化,確定有惡性可能,即使是「原位癌或微浸潤腺癌」,也可以再觀察三個月、半年,對疾病的預後沒有影響。,可見小的切跡,1 年後病灶明顯長大,遇見不規整微結節,一定要注意複查。
  • 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 西門子Force 開源CT給你診斷
    肺結節是指在肺實質內直徑小於3釐米的球形病灶,其中直徑小於1釐米的稱之為小結節,直徑小於3毫米的稱之為微結節,而大於3釐米的稱之為腫塊。肺結節可以表現為單獨一個,也可以多發。80%-90%以上的肺結節都是良性的,比如說肺的良性腫瘤、肺炎、肺結核、肺動靜脈畸形、陳舊性病灶等,當然也有一部分結節是惡性的,而少數肺良性結節在隨訪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惡變。什麼是磨玻璃結節?
  • 純磨玻璃肺結節、實性肺結節和混合性肺結節,哪個是肺癌?
    大家拿到肺CT報告單,發現了肺結節,一般報告上都會對肺結節進行描述分析,會把肺結節分為純磨玻璃肺結節、實性肺結節和混合性肺結節,這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大家更關心的是這三種結節哪個肺癌的可能性大?什麼是肺結節?
  • 體檢出來的肺結節,多半不是癌,別再自己嚇自己!
    作者: 吳昊(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如今,肺癌已成國人第一大癌,每年會帶走62.6萬人的生命[1]。在一份稍有異常的肺部檢查報告面前,大家往往變得神經緊張,人人自危。
  • 某銀行現「群體肺結節」!這2件事和我們都有關
    甲醛對人體傷害很大,皮膚直接接觸可引起過敏性皮炎,高濃度吸入可誘發支氣管哮喘,還可引起眼刺激和頭痛。 臨床研究顯示,接觸較高濃度甲醛會導致髓系白血病和其他一些癌症的發生,包括鼻竇癌、鼻咽癌[2]。
  • 與其「談癌色變」,不如先認清這7個誤區
    誤區四:只要得了癌症,重疾險就能賠癌症分為很多種,並不是每一種癌症都在重疾險的保障範圍內,有些病雖然叫癌,但不是癌。比如我們常說的原位癌,原位癌是癌症的早期症狀,由於花費少,容易治療,一般被列在輕症裡。還有5種癌症,和原位癌情況類似,不在重疾險的保障範圍內。
  • 原位癌被重疾排外!它到底「特殊」在哪呢?
    在這個「談癌色變」的年代,能保障癌症的重疾險頗為人們青睞。然而,大多數人以為買了重疾險只要是罹患癌症就可以賠付,殊不知有一種癌症卻被絕大多數重疾險排除在重疾保障之外,那就是原位癌。 有很多小夥伴會想不通,原位癌也是癌,憑什麼不能賠?究竟原位癌有何特殊,它和癌症有什麼區別呢?
  • 肺結節就是肺癌?乳腺結節都要切?一文告訴你,查出結節怎麼辦
    結節是指可觸及的局限性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實質性皮膚損害,不痛不癢,通常觸摸即可判斷。無論是肺結節、甲狀腺結節還是乳腺結節,良性的佔據絕大多數,對人體多無影響,不用處理,只需觀察即可;不過,也有一些信號提示可能是癌前病變或者早癌。
  • 別道聽途說,或可帶癌生存
    在醫學上,癌是指起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最常見的一類,相對應的,起源於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少數惡性腫瘤不按上述原則命名,如腎母細胞瘤、惡性畸胎瘤等,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症」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