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鄭晶晶
癌症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肺癌更是在全球和在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那麼,患者查出肺結節,是否就與肺癌劃上等號?肺癌的常規治療,有哪些主要方案?被診斷為晚期肺癌的患者,是否意味著完全沒有希望了?11月30日,楚天都市報特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胸部腫瘤科主任董曉榮教授做客看楚天APP視頻直播,為廣大讀者和網友進行了講解,5萬多名網友在線聆聽了這堂「視頻公開課」。
董曉榮教授做客看楚天APP視頻直播
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
「在全球範圍和中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需要我們給予更多關注。」11月30日直播伊始,董曉榮教授就指出這一嚴峻現實。
她介紹,肺癌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非小細胞肺癌,佔所有肺癌的85%,包括腺癌、鱗癌、大細胞癌等;另一種是小細胞肺癌,佔所有肺癌的佔15%。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癌症的篩查意識逐漸加強,一些市民當查出有肺結節時,常常非常擔心,擔心自己是否患上了肺癌。對此,董曉榮教授表示,許多患者都會有肺結節。一類是結核病灶,經治療後,形成一個鈣化的結節;第二類是炎性增殖灶。
她表示,在影像學上,肺癌的表現,一般會有分葉狀、毛刺或牽拉等,如果出現這些,醫生會高度懷疑是肺癌的可能。而對於其他的肺結節,如果太小,甚至無法穿刺確診的時候,醫生會建議患者定期複查,每3個月到6個月複查一次,「並不是所有的結節都是惡性的,所以患者要放鬆心情,放鬆以後,人體的免疫力增強了,對抗腫瘤的能力才會更強。」
董曉榮教授
肺癌晚期患者並非無路可走
如果患者不幸被確診患上肺癌怎麼辦?董曉榮教授表示,醫生要先確定病理類型和分期情況,確定後,醫生才能對症進行全程化管理、精細化治療。
她介紹,目前臨床上初步確診的肺癌患者,早期患者大概佔20%,中晚期肺癌患者佔80%左右。在80%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中,30%是有縱隔淋巴結轉移的患者,非小細胞肺癌在其中佔50%。
不同分期有不同的治療手段。簡單來說,早期肺癌,可以採用根治性手術治療,完全把腫瘤切乾淨。對於中晚期肺癌,部分患者剛來就醫的時候,做手術有難度,如果強行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可能切不乾淨,對身體也有較大損傷,此時可通過新輔助治療,做化療聯合免疫治療或者化療聯合放療,使腫塊縮小,由不能手術到可以手術。
不少患者被查出是肺癌晚期後,認為反正沒希望了,就選擇放棄治療。對此董曉榮教授表示,晚期肺癌患者千萬不要放棄希望。目前有很多靶向藥物獲批用於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並且納入了國家醫保。此外,還有很多獲批臨床實驗的靶向新藥。另外,晚期肺癌患者還可遵醫囑進行免疫治療等。通過這些治療方法,能達到控制腫瘤、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免疫治療已用於肺癌各種細胞類型
近年來,在肺癌等腫瘤的治療上,免疫治療備受關注。那麼,免疫治療與傳統化療和靶向治療有何區別?
董曉榮教授表示,傳統的化療和靶向治療,是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上,化療直接殺傷了腫瘤細胞,而靶向治療是作用於有靶的腫瘤細胞。免疫治療則是通過調節機體的免疫微環境,激活更多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聚集在腫瘤周圍去殺傷腫瘤細胞。
她表示,目前免疫治療藥物主要有PD-1單抗和PD-L1單抗。這兩種單抗在國內已經上市。通過這兩種單抗,可調節機體的免疫微環境,調動機體免疫細胞殺傷腫瘤。
董曉榮教授說,免疫治療已經在肺癌的各種細胞類型中得到運用。免疫治療可以跟化療聯用,也可以跟放療、抗血管治療一起聯用。比如,有些不能手術的患者,在使用免疫治療聯合化療以後,等腫塊縮小了,再去做手術,效果非常好。
不過,她也提醒,並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直接進行免疫治療。比如,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腺癌晚期患者,通過基因檢測如果發現有驅動基因突變,應該選擇針對性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在服用靶向藥出現耐藥性、無靶向藥可用時,可以用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如果患者在做了基因檢測以後,沒有發現驅動基因突變,無靶向藥可用時,可以遵醫囑進行免疫治療。
40歲以上人群要定期做肺癌篩查
在直播中,董曉榮教授也表示,雖然吸菸是導致肺癌的主要發病因素,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飲食習慣、二手菸的攝入、環境汙染因素、職業接觸,包括如果市民以前得過肺部其他疾病如肺結核等等,都可能是患上肺癌的原因。
她提醒,要預防肺癌,除了儘可能地做到不抽菸少抽菸、少喝酒外,還要注意避免吸二手菸,保持健康的心態、良好的作息習慣、合理運動等。40歲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肺癌家族史、長期吸菸史或有其它高危因素的患者,必須重視肺癌的早期篩查,定期到醫院做低劑量螺旋CT檢查,對肺部腫瘤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來源:中央稿庫】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