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位「思念」:水餃大王被曝吃出蟲子、毛髮 屢涉食品安全紅線背後

2020-12-04 中國經濟網

如何整改又是如何驗收?

近日,時間財經在新浪微博及黑貓投訴平臺發現了大量關於思念水餃的投訴,思念水餃出現了發黴情況,甚至還吃出了毛髮、蟲子、塑料等各種不明異物。

2019年08月06日,黑貓投訴用戶6962550707發布的最新投訴顯示,昨天買的思念水餃,煮好過後準備吃,看到裡面有很多白色小蟲,打開手電筒看每個外面都有,「全是蛆,很噁心,差點把中午吃的飯全部吐出來了。」

思念食品在回覆中表示,「感謝您對我們的關注和支持,您所反饋的問題我們非常重視,請您保持手機暢通,我們馬上安排專職客服人員聯繫您,請您留意接聽,謝謝。」

時間財經初步統計,在黑貓投訴平臺涉及思念食品的投訴有21條,在新浪微博平臺關於思念食品的曝光也有20多條。

生產思念水餃的公司為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下稱思念食品),官網顯示,思念食品是國內大型專業速凍食品生產企業之一,成立於1997年。擁有員工一萬五千多人,年生產能力超過70萬噸。公司產品涵蓋速凍湯圓、速凍水餃、速凍面點等六大系列,截至2018年底,產品市場佔有率達23.3%。

創始人李偉可謂資本運作高手,思念食品原本為新加坡上市企業,2013年11月正式完成私有化退市。報導稱,上市七年間,前後募資超20億元,最終僅用6億元左右完成私有化。在李偉的投資版圖裡,思念食品並非首個退市的公司,控制的中部大觀地產2003年進入房地產領域,2008年登陸新加坡交易所,三年後退市。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時間財經表示,思念食品出現這樣的情況,屬於比較嚴重的質量事故。思念整個質量內控體系出現了嚴重的紕漏,「我覺得在整個產業端,渠道端以及消費端引發的較大的負面影響,對於思念品牌形象損害非常大。」

時間財經多次撥打思念食品總機電話,要求其轉接辦公室、董秘辦電話。對方表示,會將相關問題呈報相關負責人,由相關負責人回復,截至發稿,尚無回復。

投訴五花八門

綜合微博、黑貓投訴平臺的相關案例來看,對於毛髮的投訴並非個例,佔據的了大部分投訴,時間主要集中在2018年至2019年之間。

匿名消費者2019年3月29日的投訴反映:「今晚下班買了一袋思念水餃產品批號為(20190*** 72A2),這個批次的前天晚上才吃過一袋,跟今晚的同屬一個批次。今晚準備吃的時候發現碗邊有一根頭髮。」

該投訴者還表示,頭髮起初還以為是自己的,當我準備拿掉頭髮的時候發現旁邊的那顆水餃有點微微的在動,在自己一看那根頭髮的三分之一長度盡然是留在那顆水餃內的,頓時意識到是廠家食品質量問題,這麼大的廠家又是全國知名企業真不該出現類似的食品質量問題。

無獨有偶,類似於上述消費者遭遇的還大有人在。名為「零度小暖平」的網友表示,雖然說吃外面買的食品要眼不見為淨,可是這思念水餃也太可以了,這頭髮這麼明顯包餃子的看不見嗎?看了看別人的微博居然還有吃出塑膠袋的,以後思念牌的東西不能買。

(圖片來源於「零度小暖平」微博)

據了解,思念公司的品牌影響力、生產能力、銷售總量均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目前公司在鄭州、四川、湖州、廣州等地建有生產基地,擁有幾十條現代化的速凍及常溫生產線,幾萬噸低溫冷庫和遍布全國的銷售網絡。2006年9月,還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速凍包餡食品獨家供應商」。

作為各種光環加身思念食品,除毛髮外,還屢屢被曝出產品裡有異物,甚至還有不可思議的毛團、蒼蠅、菸頭、鋼絲。時間財經通過關鍵詞搜索發現,從2011年開始,思念食品「異物」問題頻率極高,不乏主流媒體報導。

2015年,浙江衛視生活頻道曾報導,溫州某消費者三次吃出異物。

2015年1月,據信網報導,2015年1月13日,青島即墨任女士向媒體反映,自己於1月12日在即墨家佳源超市購買了一包思念牌豬肉白菜灌湯水餃,打算作為當晚晚餐。然而任女士與丈夫吃晚飯時,任女士的丈夫感覺其中一隻水餃不太對勁,仔細一看,水餃的餡裡夾著一個菸頭,菸頭包裹在餃子餡中,已被泡爛。

2012年據紅網報導,國內知名品牌「思念」牌湯圓及水餃,相繼被曝光吃出創可貼和塑料泡沫等異物之後,湖南婁底消費者馬先生近日又向紅網「消費維權」頻道投訴,他在當地沃爾瑪超市裡購買的思念水餃,竟然吃出了一隻「黑頭」死蒼蠅,但廠家拒絕向其作出道歉。

曾涉食安大事

實際上,思念食品的安全隱患問題由來已久,早在2011年,思念食品就曾陷入「染菌」事件,曾引起全國譁然。

據報導,思念食品生產的一款「思念」三鮮水餃於2011年10月19日上了工商部門的「黑名單」,原因是被檢測出含有一種「金黃色葡萄球菌」,這種病菌可引發肺炎、敗血症等疾病。

根據當時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全面監測,發現僅19日以「思念水餃染菌」為主題的新聞報導量就達159篇,而在前一日,以「思念水餃」為關鍵字的新聞量為0,輿論關注度達到了150%的增長。20日,關於思念水餃染菌的新聞量達到了950篇,輿論此時的關注點集中在全國範圍內思念水餃的下架情況及對思念食品聲明的質疑。

隨後,思念食品通過媒體和官方網站向消費者誠摯道歉。思念食品副總經理賈國飈解釋稱:「按照國家目前的食品安全衛生標準,水餃中確實不得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於含菌事件,無論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是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到位,我們真誠向所有消費者道歉。」

據當時京華時報報導,2011年4月,廣東省工商局發布信息稱,2011年四季度抽檢發現,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中華面點西湖棠菜豬肉包」和「豬肉煎餃」過氧化值項目不合格。而在2011年2月,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在思念牌湯圓內吃出了創可貼,同時附上了照片;隨後,另一名北京網友也發微博和照片稱,在思念牌水餃內吃出了塑料泡沫。去年10月-11月,思念、三全等速凍食品曾相繼被查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

值得一提的是,「思念」牌「全封閉式」生產線實際是裸露式操作。據信報報導,記者通過應聘,進入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工作。經過近半個月的臥底探訪發現:不僅所謂的「全封閉」生產線其實是有裸露操作的,而且除了手機等金屬物品之外,包括香菸在內的物品完全可以帶進生產車間。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只要有一套工裝,即便是陌生人也可以自由進出廠區和車間,無人人核實身份。

當年暗訪的記者還發現,所謂的「純手工包製」的水餃,其實就是在機器包完後人工捏個褶。而在思念食品系列水餃的包裝袋上,都標註有「手包製」字樣的宣傳語。「手打天下」等字眼。在其投放的電視廣告中,也處處體現手工包製的宣傳點。

 神秘富豪

李偉的原始積累還是源自一顆小湯圓,正是因為生產湯圓思念食品,讓李偉在1997年涉足其中,之後的10年,他以閃電的速度創造速凍食品界的奇蹟:以一個跟隨者的角色實現逆襲,將昔日領導者三全食品遠遠甩在身後,於2007年實現22.17億元的年銷售額紀錄。當年三全的營業收入僅為12.49億元。

據了解,2006年8月,思念食品於新加坡上市;2003年,思念食品就以子公司香港恆盛的名義收購了鄭州原黃河大觀公司的資產,成立中部大觀地產公司,並於2008年登陸新加坡交易所。該公司上市後開發了多個地產項目,包括旅遊地產項目果嶺山水和商業項目金智萬博商城。

隨後,2011年2月,同樣由李偉等人控制的酒業企業杜康控股,也在臺灣資本市場以TDR形式成功上市融資2.55億元。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河南一位熟知李偉的企業老闆表示,期間,思念食品還進行過一次再融資,李偉及其一致行動人在股價暴漲後大筆套現過,IPO募集資金、再融資募集資金與套現金額超過20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6年時間,李偉和他的思念將以上市再退市的方法套利14億元。思念退市「坑」了新加坡股市。

對此,回應稱:「思念食品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按照新加坡法律規定,完成私有化程序。然後梳理公司架構、整理公司業務,練好內功,至於未來,資本市場永遠存在各種可能。」

北京志起未來營銷諮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曾公開表示,李偉本身並非做實業出身,他的興趣也不在實業,目前包括思念在內的多個業務日常經營,都是職業經理人在運作。主動把握時機,巧妙利用資本市場完成企業發展,又根據股市拐點及時退出。李偉這幾年一直在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

思念食品的退市已經不是李偉第一次回購上市公司股權,實現企業海外退市,其控制的中部大觀地產已完成了同樣的輪迴,上市僅3年即退市。

思念食品副總經理賈國彪對媒體回應稱:「上市退市本來就屬於資本運作的範疇,當然要就事論事,擇機而行。」

關注思念食品多年的營銷人士王建新曾公開表示,公司控制人李偉的精力已逐漸從實業轉向資本運作,所謂的速凍食品也好,商業地產、酒業也好,最終都是李偉從事資本運作的一個工具、載體,這些年,李偉其實已經在實業經營之外,構築成一個龐大的資本運作平臺,而他運作這些項目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上市」。(北京時間財經 李洪力)

來源:時間財經

相關焦點

  • 思念水餃再曝吃出「死蒼蠅」網友:還要讓人吃出啥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13日訊(記者 周亮亮)近期,國內知名速食品牌「思念」牌湯圓及水餃,相繼被曝吃出「創可貼」和「塑料泡沫」等異物後,無獨有偶,湖南婁底消費者馬先生日前又向某網站投訴,他在當地沃爾瑪超市裡購買的思念水餃,竟然吃出一隻「黑頭」死蒼蠅,但廠家拒絕向其作出道歉。
  • 記者暗訪思念水餃 看食品中的異物是怎麼來的(圖)
    1月13日信報全媒體(熱線電話:0532-80889431)接到即墨任女士的投訴,稱在思念水餃中吃出一顆菸頭(詳見《思念水餃吃出菸頭 嵌在肉餡中呈絮狀》)。  無獨有偶,1月1日,網友「彩雲達」發帖稱,在思念水餃中吃出了藍色的塑料片,有小拇指三分之二大小。1月11日,網友「楓葉szf」發帖稱,買了兩包思念三鮮水餃,包裝內均混有整條藍色的抹布。
  • 三隻松鼠被曝吃出蟑螂和發黴 曾因食品安全折戟IPO
    (原標題:三隻松鼠被曝吃出蟑螂和發黴 曾因食品安全折戟IPO)
  • 煮水餃吃出異物感,男子吐出蟑螂翅膀,怒掀商家攤位:不是錢的事
    近日,廣州一消費者因從品牌水餃中吃出蟑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當事人萬先生自述,他從某便利店購買了一袋速凍水餃,吃的時候感覺有異物,吐出來一看,竟然是一個蟑螂翅膀,再仔細一看水餃中竟然還有蟑螂屍體。此前,這一品牌的水餃也曾出現過問題。一名5歲女童曾在吃水餃的時候,吃到了塑料片,還差點被劃傷口腔。孩子母親撥打客服電話的時候,品牌服務的客服還稱,"不能憑一個圖片就證明餃子有問題"。餃子作為中國人的傳統美食,是中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但因為製作環節複雜,很多消費者擔心其質量,所以大多都選擇品牌水餃。
  • 喜家德水餃吃出塑膠袋,店方稱是食品級保鮮膜,不會對人體有危害
    今天,濟南市民李先生反映,他前兩天,帶著孩子在喜家德水餃店就餐,其間,孩子竟從水餃裡吃出一塊塑膠袋!(李先生提供的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有一塊疑似塑膠袋的長條狀東西,出現在了水餃裡。事情發生在上周日,當時李先生帶著孩子來店裡吃飯,吃飯過程中,孩子說,「爸爸,你看這是什麼……」李先生仔細看了一下,水餃裡明顯是一塊塑膠袋樣的異物,李先生便找店員詢問。店方與李先生聊天記錄水餃店店長表示,可賠償李先生五袋水餃,但李先生並不同意。李先生認為水餃經過高溫水煮,裡面的塑膠袋可能釋放有害物質,孩子吃了,可能對身體產生一定影響。
  • 1500項檢測查不出只蟲子?
    進口雅培奶粉屢生「事端」         家住西安市高新區的黃娟近日在當地一家大型超市購買了三罐雅培幼兒喜康力奶粉,卻在給孩子餵奶的過程中發現一隻死蟲。         記者調查發現,這已經不是雅培奶粉在中國第一次被曝出涉嫌質量問題。
  • 《寄生蟲》裡提到的「古早味蛋糕」,真實反映出人們對食品工業的偏見
    臺灣淡水有一些蛋糕店就供應這種「古早味蛋糕」,特點是比較細膩,柔軟,用料也比較簡單,是當地的傳統特色食品。 從 2016 年起,有個叫做「大王卡斯特拉」的連鎖蛋糕品牌在韓國橫空出世,他們家宣稱自己做的是「臺灣古早味蛋糕」,其實本質上是模仿臺灣淡水的蛋糕店,跟臺灣的店鋪沒什麼關係。
  • 知名品牌水餃裡吃出雞毛?福州任女士嚇懵了
    近日,1007接到福州車友任女士的投訴,說自己幾天前,在福州長樂湖南鎮空港工業區一家小賣部買了袋龍旺牌水餃,結果拿回家煮了後,吃了兩個就發現其中一個餡料裡有雞毛。餃子裡吃出雞毛,她嚇壞了任女士說,自己幾天前購買的這包龍旺牌水餃規格為500克,是豬肉韭菜餡。
  • 曠視啟動科創板IPO背後:深陷虧損魔咒 屢踩隱私紅線
    不出意外,這家2011年成立的AI公司,很快會迎來上市喜訊。 2 屢踩隱私紅線IPO頭上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 思念被指新舊產品混著賣 殘次品售往三四線城市【2】
    據其介紹,在倉庫中,大致有數噸即將過期或者已經過期的湯圓,如果孫嘉能全部都要,就可以按2.5元/斤出售給他,不過水餃量沒有太多。   當問及這樣的產品能否食用時,朱彥霞表示,又不是壞了的產品,肯定能吃。
  • 灣仔碼頭籤約「小鮮肉」代言:掉隊「水餃皇后」欲「重返青春...
    掉隊的「水餃皇后」灣仔碼頭成立於香港,輝煌與內地。臧健和被稱之為「水餃皇后」,1945年出生於山東,1978年推車在灣仔碼頭出售手工水餃。1985年,設立第一家灣仔碼頭水餃工廠。1997年,灣仔碼頭70%股份賣給美國品食樂食品公司,成為哈根達斯的兄弟品牌。並開始進軍中國內地市場,在北京、上海、廣州建立生產基地。2001年,通用磨坊收購美國品食樂食品公司。
  • 買堅果「送」蟲子?強調嚴把品質關的三隻松鼠為何屢上質量「黑榜」?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廣島) 近日,廣告虛假宣傳風波還未平息的三隻松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隻松鼠」)又因「蟲子」問題被推向風口浪尖。據報導,部分消費者在三隻松鼠的產品中吃出了爛標籤、蟲子等異物。中國質量新聞網通過微博搜索相關問題後發現,有很多消費者吐槽吃出過蟲子的經歷,並有圖片展示。
  • 三全水餃立體庫食品自動化冷庫亞洲領先
    製冷快報 三全水餃立體庫食品自動化冷庫是目前速凍行業亞洲較大、較為先進的自動化冷庫,三全水餃立體庫食品自動化冷庫始建於2008年4月,2009年10月9日正式投入運行。三全水餃立體庫食品自動化冷庫南北長101米,東西寬60米,高30米。
  • 明星因「吃蟲子」爆紅!昆蟲真的可以吃?蟲子怎樣吃才安全?
    隨著時代的更迭和發展,「食物」的「多樣性」總是在無線延伸,您可能也總是發現:以前不能吃的東西現在好像都可以吃了;可食用食物的範圍好像變得越來越廣。就像我們今兒個要聊到的「昆蟲」。各大美食街、旅遊景區,不免總是會見到「炸昆蟲」、「烤昆蟲」的美食檔口,看起來不那麼像美食的東西聞起來還挺香;昆蟲,真的可以放心吃嗎?為何很多人偏愛食用「蟲子」?
  • 虐童案背後的紅黃藍:學費1月六千,菜裡吃出蟲,吉林虐童抓5人
    文|AI財經社劉瀟然編|嘉辛近日,紅黃藍教育旗下新天地幼兒園被曝出虐童事件,多名幼兒身上發現針眼、並稱自己被餵食白色藥片。而就在短短的兩個月前,紅黃藍剛剛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獨立上市的學前教育企業。
  • 學校屢涉虛假招生,反映出哪些真問題
    近日,南京應用技術學校被曝虛假招生,在網上頻頻引發關注。該校招生簡章明確表明招收護理專業學生,為五年制大專,畢業頒發大專學歷,然而該校並不具備護理專業教學資格。涉事學校近乎「慣犯」,屢被曝光和懲治,但問題依然肆虐,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監管。社會治理自然不可要求監管部門事無巨細、面面俱到。但對於多次違規的學校,不能置若罔聞,該管的還是要管,常態化監管是應有之舉。就其本質而言,虛假招生已構成詐騙,監管部門不僅是主管部門,還包括司法機關。司法機關應主動對曝光學校進行查處,不能再任其招搖撞騙。
  • 陝西女子一家人吃涮毛肚,吃出頭髮和蟲子,女子:這是吃泔水嗎?
    現在的消費者,都更加注重食品質量安全,但一些商家在衛生標準方面依然不會達標。近日,家住商洛的吳女士稱,自己一家人去商洛萬達一家店吃涮毛肚的時候,沒想到在涮毛肚中吃出了頭髮和蟲子。12月19日下午2:00左右,吳女士和丈夫帶著孩子去商洛萬達一家店吃涮毛肚的時候,吃飯過程中從火鍋裡吃出來一根頭髮,對於突然出現的這根頭髮吳女士也沒怎麼在意,吳女士心想可能是店員比較忙,不小心把頭髮掉到鍋裡的,結果接下來吃飯的時候吳女士又從鍋裡吃出來一隻黑色的蟲子。
  • 進口冷鏈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進口冷鏈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題:進口冷鏈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新華社記者彭韻佳、沐鐵城、慄雅婷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
  • 新宇藥業IPO安全問題屢觸紅線
    雖然業績看似呈現成長趨勢,但《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新宇藥業此前IPO失敗或並非偶然,客戶及供應商高度集中,屢觸安全問題紅線也讓市場難以忽視其產品的安全問題。  公司高管更迭頻繁  公司管理層方面,據招股書描述,孟新華持有新宇藥業共計3936.92萬股,持股比例達到43.74%,為公司實控人。
  • 又到一年3·15,哪些食品安全事件影響了你?
    此外,也希望行業企業能擔起社會責任,注重食品安全,嚴格把關產品質量,創造一個讓消費者放心的安全的食品市場。回顧1絕味、周黑鴨等滷味食品屢上質量「黑榜」隨著煌上煌、周黑鴨上市後,絕味也在積極衝刺上交所主板,這讓滷味食品再次成為食品行業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