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為地區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微觀主體 疫情之下企業應聚焦...

2021-01-17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見習記者 張曉玉

邁入5月,伴隨著年報披露期的臨近尾聲,各上市公司2019年業績情況也紛紛浮出水面。其中,河北57家A股上市公司2019年實現營收7869.69億元,較去年7789.82億元同比增長4.84%,盈利企業佔比超九成以上,有4家企業虧損。

對於2019年河北經濟以及上市公司的表現,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會長孫久文以及財達證券總經理助理胡恆松博士近日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的採訪。

《證券日報》記者:如何看待河北省2019年的經濟發展以及上市公司的表現?

孫久文:河北省作為華北地區的重要經濟體,肩負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以及冬奧會籌辦三項重要任務,這「三件大事」給河北省帶來了挑戰,也同樣帶來了機遇。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河北省的GDP達35104.5億元,,比上年增長6.8%,增速同比加快0.3個百分點,快於全國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超過了6.5%左右的預期目標。在全國來看,總量排名第13位,GDP增速排名第11位。這些數據說明河北省2019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也較好地實現了預期目標。

截至目前,河北地區共有A股上市公司57家,位居全國第15位,受區域經濟、戰略機遇的正面影響,以及自身的努力經營,上市公司整體發展良好,盈利企業佔比超九成以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我們也應看到一些不足:河北省上市公司家數對比經濟發達地區仍然較少;所涉及產業偏傳統行業較多,缺乏高科技、科創型企業;部分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2019年出現虧損,經營壓力明顯。政策方面,2019年9月河北省財政廳出臺了《河北省財政金融合力支持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實施企業掛牌上市融資等五項獎補措施,對河北區域企業上市形成了較好地引導作用。

《證券日報》記者:上市公司在河北省區域經濟發展中角色重要,其業績表現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有哪些?

胡恆松:上市公司是地區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微觀主體。從產業角度看,河北上市公司集中在信息技術、房地產、材料、工業等行業,為河北省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有效助力了河北省經濟穩定增長,也成為河北人民重要的就業來源。從資本市場看,上市公司帶動了河北地區的資本市場融資,成為區域經濟主體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為區域資本市場持續煥發活力起到了積極作用;從區域協調看,部分上市公司與地區平臺公司、地方政府合作,有效助力了城投轉型,促進了區域經濟協調健康發展,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證券日報》記者:對於2020年經濟形勢預判如何,河北省上市公司如何應對?

孫久文: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已經持續近五個月,且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幾乎所有重要經濟體都未能倖免。中國疫情防控已經取得很大成效,經濟開始復甦,企業開始有序復工,全力應對流動性衝擊。但是,國際負面影響仍然在擴大,如果疫情長期持續,將對國際貿易及產業鏈造成嚴重影響,或可導致全球性蕭條,而中國在其中必然無法獨善其身。根據公布數據,國內GDP一季度增速下降明顯,河北省也無可避免的負增長6.2%,如果二季度經濟恢復無法達到預期,將對全年經濟造成影響。

在此背景下,除了政府、監管部門需要考慮對企業實行補貼救助或優惠政策外,上市公司自身也要積極尋求突破口:

第一,要緊緊依靠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環境,抓住河北省所面臨的、包括冬奧在內的戰略機遇,利用好區域優勢與政策優勢,在京津冀協調發展的大背景下實現產業、市場、企業間的互聯互通,聚焦產業鏈補鏈強鏈,力爭把疫情的影響降到最小。

第二,大力促進自身業務轉型,積極向創新型、科技型業務轉變,在守業創新的同時避免盲目跟風。要從河北省的經濟發展與科技水平的現狀出發,善於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在逆境中不斷發展。

第三,從結構性角度看,疫情對不同行業所帶來的影響也有所不同,一些涉及醫藥健康、在線教育、網上購物等線上行業的上市公司將受到正面影響,可以在這一時段加速發展。

(編輯 喬川川)

相關焦點

  • 北京經濟規模4年擴大1萬億,微觀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增強
    從新中國成立到2007年,北京市經濟規模登上第1個萬億臺階用了58年時間;到2013年登上第2個萬億臺階,用了6年;到2018年登上第3個萬億臺階,用了5年時間。如果把目光聚焦在「十三五」期間,北京僅用4年就讓經濟規模擴大1萬億。
  • 每經專訪國企改革專家李錦:國企改革更致力於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就此對國企改革專家、長江商學院大企業治理與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錦進行了專訪。李錦認為,2020年國企改革進入關鍵的歷史階段,國企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構成主題,市場化的體制機制是方向,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是目的。
  • ...怎樣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增強微觀主體...
    2020年5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明確提出「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增強微觀主體活力」,並指出了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的方向:「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
  • 王建軍:激活股權激勵制度 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作為資本市場監管老兵,全國人大代表,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建軍對此深有感觸,他持續關注人才對經濟轉型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性。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建議減輕企業在實施股權激勵過程中的稅費負擔,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 ...十六期丨深交所理事長王建軍:激活股權激勵制度,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良好的股權激勵有利於增強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在股權激勵「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下,企業和員工共同做大蛋糕,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將為社會帶來更高的整體財富效應。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建軍在兩會上建議減輕企業在實施股權激勵過程中的稅費負擔,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 川財證券陳靂:激活微觀主體 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
    點評 市場主體活力有望進一步增強。在意見提出的主要任務中,除繼續貫徹「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外,還特別強調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國有、民營企業均有望迎來更大發展契機。 近年國資收益在財政收入中重要性持續提升,為2019年財政非稅收收入貢獻了主要增量;2020年是「雙百計劃」的收官之年,國資改革步伐大步邁進。
  • 都市麗人榮獲「2020中國新經濟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
    上海2020年12月17日 /美通社/ -- 12月15日,由上海報業集團指導,財聯社主辦的2020投資峰會·新經濟高峰論壇在上海隆重舉行。都市麗人作為行業的領導者和創新者出席了本次活動,並榮獲「2020中國新經濟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獎項,得到了市場的積極肯定。
  • 朱海就:「混改」應以重塑微觀主體為目標
    其實很多企業早就「混」了,即產權早已經多樣化了,但並沒有成為競爭性的市場主體。如「混」本身就是目標,那麼民企變成國資控股的企業也是一種「混」,但這是符合市場化要求的嗎?下面將說明混改的目標應該是使企業變成「企業家主導的企業」,以重塑經濟的微觀主體,而不是「混」本身,為了「混」而「混」。  混改應著眼於重塑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
  • ...馬駿: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兩個探索」 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兩個探索」基於前期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的經驗,針對企業實踐中「混改後如何治理和監管」這一突出問題,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將增強微觀主體活力、促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化和國有資本管理體制的完善。
  • 譚浩俊:如何理解增強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的極端重要性
    來源:金融界網站在9日召開的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在強調「從戰略高度認識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中心地位」的同時,指出了要充分認識增強「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的「極端重要性」的要求。無論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中心地位」的提法,還是「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的「極端重要性」的要求,都是第一次提出。透過兩個方面的「第一次」,至少向外界傳遞出三重信號:一是決策層對國企改革是充滿期待和希望的;二是國企改革必須把激發企業活力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三是提振市場信心,穩定市場預期。
  • 遠東智慧能源獲2020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最具社會責任上市公司獎
    11月2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辦,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高端經濟論壇之一,本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以"解碼雙循環,謀局十四五"作為主題,呼應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和新格局。
  • 智庫聲音|企業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主體和微觀基礎
    這些成就的取得,既是創新先行企業長期堅持、艱苦探索的結果,也是各級政府落實創新支持政策、扶持創新型企業發展的結果。當前,儘管受「逆流」和疫情雙重影響,但由於我國疫情防控得當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復甦,在較強的市場信號激勵下,我國創新型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更趨活躍,轉型升級繼續穩步推進。
  • 新刊速遞|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推動產業體系轉型升級,激發市場源動力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我國成功控制疫情,經濟率先恢復活力,成為國際製造業的避風港,作為我國西南門戶,成都應把握這一歷史性機遇,抓住訂單轉移和產業轉移的契機大力發展都市產業,並藉機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助力產業集聚,推動城市功能分工。
  • 2020湖北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報告:優質企業集聚武漢,發展質量仍有...
    從地區來看,湖北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綜合得分的平均值為32.27,綜合得分平均值在全國31個省份(不含港澳臺,下同)中排名第22位;湖北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綜合得分中位數為31.52,在全國31個省份中排名也是第22位。綜合來看,湖北省的A股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水平位居全國中等偏下的位置。
  • 「新發展格局與國有企業」學術論壇暨第20屆中國國有經濟發展論壇...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作為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十四五」期間,國有企業將會進一步發揮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程中起到引領作用。
  • 加快培育大連高成長企業 將科技勢能轉變為發展動能
    11月25日舉行的「潛在瞪羚獨角獸企業專題培育工作推進會」上,大連華信理化檢測中心有限公司行政經理曹陽表示,公司作為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屬於中小微企業範疇,高技術服務業對客戶的需求依賴程度很大,對整個服務地區的經濟活躍度有很強的敏感性。因此,希望政府在稅費減免、企業創新、企業發展、平臺搭建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並加大監管力度,營造公平良序的行業發展氛圍。
  • 應高度重視明年宏觀經濟面臨的挑戰
    本報記者 範思立 徐蔚冰「邁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決定了戰略轉型和戰略替換將是2021年經濟運行的核心主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表示,本期年度論壇聚焦「邁向雙循環新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內外複雜因素疊加背景下中國重塑發展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戰略選擇。首先,國內循環是根基,只有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掌握髮展的主動權。其次,提升產業鏈的核心是創新。
  • 抗擊疫情的宏觀經濟政策要關注微觀層面的「獲得感」
    可以說,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第一層面的戰略部署,擴張態勢初顯。  運用宏觀經濟政策抗擊疫情,一定要關注微觀層面的「獲得感」。就像過去兩年累計超過3.6萬億的減稅降費,還有不低於GDP增速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前者的意義在於為企業和個人減輕負擔,後者的作用是為企業和個人提供資金周轉。
  • 海內外專家雲集南財國際論壇 共商「疫後」經濟發展新趨勢
    「雙循環」下上市企業機遇與挑戰    當下,全球政治經濟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的衝擊和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關係變化,令中國社會經濟走到新的歷史性關頭。而「雙循環」戰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提出,意味著中國未來發展將會面臨新模式、形成新格局。
  • 經濟政策與發展考點: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概念
    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概念:宏觀經濟是與微觀經濟相對應的概念。市場經濟中以個人、家庭和企業為單位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活動即是微觀經濟。現代市場經濟雖然仍以單個微觀經濟主體為基本單位,但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商品交換日益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經濟活動已不再是單純的個體行為,而日益呈現出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整體特徵。個人財富、家庭福利和企業利潤的增加,已經不再單純地取決於自身的努力,還必然要依賴於整體經濟狀況,整個經濟運行越來越表現出明顯的總量、綜合和全局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