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蝗災:成群蝗蟲飛臨公路阻斷交通 個大如小鳥

2020-12-05 看看新聞Knews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21日報導,中東國家巴林本周四遭遇嚴重蝗災,成群結隊的蝗蟲飛臨公路,遮天蔽日,一度將交通阻斷。

過往的司機拍下了當時的情景。視頻顯示,個大如同小鳥一樣的蝗蟲,密密麻麻在巴林一條三車道的主要公路上飛行,撞在行駛的汽車擋風玻璃上,發出瘮人的響聲;路上也布滿了蝗蟲,致使過往車輛不得不停下來等待蝗蟲飛走。

據推測,這批蝗蟲可能是借著強風從鄰國沙烏地阿拉伯遷徙過來的,不過,巴林農業和海洋資源部發表聲明,告誡民眾說「沒必要恐慌」,他們正在密切關注這些蝗蟲的去向。

從去年底以來,東非地區爆發70多年來最嚴重的蝗災,大約3600億隻蝗蟲席捲了肯亞、衣索比亞、烏幹達、吉布地和索馬利亞等國,之後又飛到中東,致使葉門和沙特也成了重災區,甚至還波及到了南亞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對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都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聯合國為此還發出了人道主義危機的警告,並緊急尋求7600萬美元的援助,幫助相關國家控制災情。據統計,一個規模為1平方公裡的小型蝗群一天內吃掉的農作物相當於3.5萬人一天的口糧。

專家們說,這次的蝗災的主力軍是沙漠蝗蟲,其實,沙漠蝗蟲是典型的獨居型昆蟲,一旦條件形成才會成群結隊。這批蝗蟲就是在東非地區遭遇暴雨之後孕育的,隨後的乾旱迫使這些昆蟲小範圍聚集,而這種聚集會在這些沙漠蝗蟲體內催生一種血清素,導致它們產生更大的群集行為。

專家們預計,隨著這批沙漠蝗蟲的幼蟲逐漸長成,第二批蝗蟲的爆發將在今年的四月出現,之後的數量可能是現在的600倍。

(編輯:王鵬)

相關焦點

  • 蝗蟲,蝗災與人類
    -成蟲 引用自-這是小明的部落格) 蝗蟲口大、下巴發達,一般以植物葉片為食。大約公元前1422年至1411年,古埃及一個墓室的狩獵壁畫中,就出現了關於蝗蟲的細節繪畫。宗教典籍聖經中的《出埃及記》也曾記載了公元前1446年埃及地區的大瘟疫,《古蘭經》中也有蝗災的記錄。而在古代中國,西周時期(公元前9世紀)就有專門處理蝗災的官員。
  • 高考地理考點 : 從東非蝗蟲肆虐看蝗災
    一旦發生蝗災,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以致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蝗蟲趨水喜窪,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由乾旱地方成群遷往低洼易澇地方。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說。   2.蝗災的致災物種主要為蝗蟲。
  • 蝗蟲的前世今生,蝗災的治理,非洲蝗蟲為什麼飛不過來?
    華中以南,蝗災漸少,到了東南沿海,幾乎沒有.>蝗蟲是不完全變態昆蟲,包括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4蝗蟲自古以來也是一道名菜。蛋白質極高,口感極好。炸著吃最為美味,一咬就碎,一咬就酥。有飛蝦的美稱。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蝗蟲還能入藥,能治療咳嗽與哮喘。5現在社會發展對付蝗蟲災害主要有三種方法:一,化學農藥殺蟲。在蝗蟲還未成長好之前,在土壤裡灌溉農藥殺死其幼蟲。
  • 2020大蝗災是怎樣發生的?|蝗蟲|聯合國糧農組織|東非|蝗群
    本次災害的「主角」是沙漠蝗,沙漠蝗是非洲、亞洲熱帶荒漠地區的河谷、綠洲上的重大農業害蟲,飛行能力強、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據估算,這種蝗蟲每天可以隨風移動150公裡,存活時間為3個月左右,主要啃食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水稻、粟、甘蔗等。
  • 古代常見蝗災,但現在中國為什麼沒有蝗災了?蝗蟲都被吃貨擼了嗎?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困擾中國農民數千年的「蝗災」,為什麼現在很少見了?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為什麼小小蝗蟲能成大災?
    進食中的蝗蟲蝗蟲還有另一個外號——昆蟲界的戰鬥機。說的是它極其能飛,別看它個頭不大,但它要是撲稜稜飛起來了,順風一天能飛150公裡左右,比北京到天津還遠!即使逆風飛,都能飛100到120公裡,歷史上甚至有蝗蟲群渡大西洋的記載。作為昆蟲,蝗蟲也是小命一條,極其脆弱,因為昆蟲很容易感染致病真菌,死亡率老高了,再者它們還要面臨鳥類小型食肉動物這種天敵的威脅,所以普通情況下生存不易呢。但若是遇到極端氣候條件,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完全是兩碼事!
    雞鴨防蝗是通過人工預測在蝗蟲5、6周齡即若蟲時期(此時蝗蟲剛出土,尚不具備飛行能力未形成外骨骼,更沒有因為群居而產生毒性)此時對雞鴨進行放牧,雞鴨是從小就訓練好的,定時借用哨子一類的轉場,將蝗蟲數量控制在每樣方15隻以下,預防蝗災發生,若是已經形成蝗蟲群雞鴨根本吃不了。
  • 史書中的蝗災,中國現在為什麼很少見了?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蝗災」了呢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蝗蟲最怕什麼?為什麼會發生蝗災?
    根據專家的預測,如果不對蝗蟲數量加以控制,其規模還將進一步大幅增長,最多可能會達到200萬億隻,因為蝗蟲現在已經進入繁殖季節。為什麼會發生蝗災呢?蝗蟲容易泛濫成災的一大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的繁殖能力非常強。蝗蟲每隔三周就能進行一次繁殖,而且對於產卵地的要求很小,只要土質較為鬆軟就行,幾乎可以隨時隨地繁衍後代。而且蟲卵都在地下,它們不容易遭到破壞。
  • 蝗災愈發猖狂,俄羅斯已守不住,被蝗蟲啃食60000公頃的牧場
    自今年2月以來,世界多地都遭遇蝗災,此前聯合國糧食以及農業組織(FAO)向全球發布「威脅」預警,是次高等級的預警信號。可見,蝗災已然嚴重影響多地正常生活。所到之地即刻荒蕪蝗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螞蚱或者草蜢。它們的腿部受到刺激之後就會聚集在一起形成蝗群,當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便會朝著一個方向前行,持續時間可達8個小時。
  • 中國科學家破解蝗災密碼
    (695) 讀新聞 看世界【素心素食素問 譯自 經濟學人周刊】蝗蟲為何會集群成災新冠肺炎並非 2020 年唯一的災難蝗蟲本是無害的散居生物,通常不會遠離其出生地。但是,當出現適宜條件時,如大雨以及隨後的植物瘋長之情況,蝗蟲就會集聚成群。這些昆蟲一旦聚集起來,一天可以飛行移動上百公裡,將沿途農作物啃吃一光。
  • 蝗蟲危害很大,如果發生蝗災,要如何防治?
    蝗蟲俗稱螞蚱,是農田中常見的一種昆蟲,蝗蟲主要發生在熱帶、溫帶草原和沙漠地區,蝗蟲的食性雜、食量大,喜食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蔬菜的農作物,食物匱乏時豆類、菸草、蘆葦、果樹、林木及雜草的葉子、嫩莖、花蕾和嫩果等等植物都會受到蝗蟲的危害,蝗蟲每天都要吃掉和自己的體重相當的食物,一旦成災,有可能導致糧食顆粒無收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為什麼?
    由於4000億沙漠蝗蟲到達印度之後,有概率會東移南下,甚至會進入到我國雲南地區,所以如今控制了,那對我國的影響基本上解除,但是印度也說明了。在6月份的時候,「蝗災」可能會「捲土重來」,那麼我們也必須提前準備下,這不是說一定會來,但是準備是沒有錯誤的。在這麼多的蝗蟲面前,可能不少的人「嘴又不聽話了」,很多人會這樣的一個問題。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
  • 科學家確定導致蝗蟲成群活動的信息素
    研究的重點是遷徙蝗蟲,這是一種分布最廣的物種,也是一種可以作為一種和平、孤獨的生物開始生活的物種。但當它們經歷了環境條件的變化,如大量降雨或潮溼時,它們會進入一個群居階段,在這一階段,它們會被其他蝗蟲強烈吸引,並聯合起來形成數十億隻蝗蟲群,覆蓋廣大地區。當這些巨大的蟲群在地表遷移時,它們對農作物造成極大破壞,徹底摧毀農田。
  • 史書中的「蝗災」,為何中國現在很少見?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三、祈禱,古人的勤勞智慧不容置疑,但他們生活的大背景是封建社會,部分地區的人把蝗蟲奉為神蟲,每當遮天蔽日的蝗蟲飛來時,一些人跪在田間地頭默默祈禱,希望這些「神蟲」留條生路、趕快飛走,這蘊含了勞動人民的心酸無奈!別看蝗蟲個頭小,它的成長史、破壞力令人震驚!很多人說蝗蟲又不是山間猛獸,有這麼難以收服嗎?
  • 蝗災如何滅?解鈴還須繫鈴人,用氣味誘殺蝗蟲
    今年是一個瘟疫大災之年,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大流行正在肆虐全球,就在人們急切等待疫苗和藥物來消除病毒瘟疫時,一種新的古老的瘟疫卻悄然而至,此種瘟疫無法用疫苗或藥物消退,人們稱之為蝗災。
  • 大量蝗蟲現身嚇壞巴西居民 專家:與侵襲阿根廷的蝗災無關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巴西東部累西腓大區的居民發現,幾分鐘之內自家的院落甚至房間裡已經落滿了蝗蟲,但專家在調查後解釋說,這些蝗蟲與源自巴拉圭,目前發生在阿根廷境內的蝗災無關。在累西腓居住了幾十年的居民稱從未見過如此多的蝗蟲來襲,並普遍擔心目前在阿根廷出現的蝗災已經蔓延到自己居住的區域。當地農業大學的昆蟲學和病蟲害防治專家在對累西腓出現的蝗蟲與阿根廷的蝗蟲進行比對後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專家稱,累西腓出現的蝗蟲屬於亞馬孫地區的圖庫拉蝗蟲。這種蝗蟲的特點是幼蟲期會成群出現,一旦變為成蟲除身體變為深綠色外,也不再聚集成群出現,而且不會長途遷徙。
  • 蝗蟲來襲!建立防禦蝗蟲11道防線
    ,但是不是沙漠蝗蟲飛過去?一旦蝗蟲越過了吸蝗機,又過了捕蝗網,那麼還有漏網的蝗蟲,我們就要人工捕捉,用網兜,搞人海戰術,幾百萬人去抓捕蝗蟲,捕到蝗蟲賣給飼料廠,一斤一塊錢,也可以篩選大個的蝗蟲賣給燒烤攤,讓大家品嘗蝗蟲美食。
  • 東非蝗災蔓延 是誰吹響幾千億隻蝗蟲的「衝鋒號」
    這是2月15日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奧卡拉地區拍攝的蝗蟲肆虐景象(手機拍攝)。新華社發在肯亞東部,蝗蟲形成了一個長約60公裡、寬約40公裡的蝗蟲群,覆蓋面積逾2000平方公裡。此次蝗蟲大軍平均每日可移動150公裡,如不進行阻止將會持續製造災禍。本月,東非多個國家遭受嚴重蝗災侵襲,受災人口超過千萬。
  • 雲南多地發生蝗災:為什麼蝗災總會捲土重來?
    ,開始成群生活,其成員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進而形成蝗災。此外,英國牛津與劍橋的研究人員發現蝗蟲的集群受到一種叫5-羥色胺的化學物質影響。平日裡蝗蟲之間彼此嫌棄,一旦它們體內的5-羥色胺水平升高,它們就會摒棄「個蟲成見」,聚集在一起。5-羥色胺化學物質在蝗蟲大腦中比較常見,如同武俠小說中的「聖火令」,可以號召蝗蟲聚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