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發現新的古人類化石,所屬類群存疑:他們會是什麼人?

2020-11-29 果殼網

(Lucorta92/譯)2010年,一種已經滅絕的古人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他們生活在冰河期,被稱作「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這些年來,人們對他們的全部了解都來自從西伯利亞丹尼索瓦洞穴內的一片骨中提取的DNA。

而現在,在中國東部發現的兩塊不完整的頭骨,或許可以為追溯這些神秘古人類的樣貌提供首要線索。

化石碎片(黃色)被拼接在一起,加上預測的鏡像骨骼(紫色),研究者呈現出了一種生活在東亞的古人類的頭骨形態。圖片來源:Z. Li et al., Science 355, 6328

在本周發表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者展示了一些距今約十萬五千年至十二萬五千年的化石,研究者將它們稱作「古老型人類」(archaic Homo)。他們認為,這些骨頭可能屬於一種之前未發現的古人類,或者生活在東方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als)變種。儘管研究者們避開了丹尼索瓦人這個概念不談,但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人類學家克裡斯·斯特林格(Chris Stringer)表示:「大家還是會想知道它到底是不是丹尼索瓦人。」丹尼索瓦人本身就是尼安德特人的近親。

這些新發現的頭骨符合人們對丹尼索瓦人的預期嗎?「絕對。」倫敦大學學院的古人類學專家瑪利亞·馬蒂農-託雷斯(Maria Martinón-Torres)也表態說,「既有點亞洲風格,又和尼安德特人關係密切。」但是可惜研究者們還沒有提取DNA檢測,所以「這種可能性還只是猜想」。

2007年冬天,北京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IVPP)的考古學家李佔揚在河南許昌靈井遺址(據丹尼索瓦洞穴約4000千米)的實地考察正圓滿收尾。當時,他從正被侵蝕的沉積物中發現了一些精妙的石英石器。為了把它們挖掘出來,他特意將考察計劃延長了兩天。而意外的是,在最後一天早上,他的團隊在泥濘的坑底發現了一片黃色的頭蓋骨,這塊骨和他之前發現的石器正處在同一個地層上。

靈井遺址位置示意圖。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在這一次重大發現後,李佔揚的團隊又陸續前往靈井考古6次,最終又找到了45塊化石,最終拼接成2個不完整的、缺失臉部和下頜的頭骨。但這些沒有變形的骨骼已經足夠他們注意到這顆頭和尼安德特人的很相似。其中一塊顱骨預計包圍的腦的體積高達1800立方釐米(這一數據大約是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的上限),還擁有類似尼安德特人的枕骨凹陷。兩塊顱骨都具有不像智人而類似尼安德特人的突出眉弓和內耳骨。

然而,這些頭骨也與歐洲和中東地區的西方尼安德特人不同。它們的眉骨更細,而頭骨沒那麼粗隆,這更像是早期現代人或是其他亞洲化石有的特點。文章的共同作者,來自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古人類學家埃裡克·特林考斯(Eric Trinkaus)表示:「我們發現的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尼安德特人。」同樣地,這些頭骨也並不是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的祖先——直立人(H. erectus)或者海德堡人(H. heidelbergensis)這兩種古人類在後世的殘餘代表,因為這些頭骨太輕,而腦體積也太大。

「這些頭骨的確和在東亞發現的距今約60萬年至10萬年之間的其他化石有類似之處,那這些化石同樣很難分類。」美國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人類學家裡克·波茨(Rick Potts)這樣評價道。這些化石的共通點包括比較寬闊的顱底(顱骨和脊椎的結合部)和低矮的頭骨穹隆。本文的另一個共同作者吳秀傑則表示,這次在靈井出土的頭骨也和之前發現的距今約10萬年的頭骨有相似之處。那些頭骨是在北邊850千米外的泥河灣盆地許家窯被發現的。

吳秀傑認為許家窯和靈井的頭骨是「一種我們之前並不了解的或是新的古人類,他們可能在10萬年前生活在東亞。」基於這些頭骨和其他亞洲化石的共性,吳秀傑和她的團隊認為,這次發現的新頭骨代表了一些將本身性狀在東亞代代相傳的古人類,她們將這種過程稱為「地區連續性」(regional continuity)。與此同時,這些古人類和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之間的一些相似點也意味著他們也曾經和其他古人類產生過融合,最起碼是較低幅度的融合。

而對於其他專家來說,這些描述丹尼索瓦人都滿足:化石的年代在距今10萬年至5萬年;他們的DNA顯示在數十萬年的分隔之後,他們與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現代人有了融合。德國馬普所萊比錫演化人類學研究院的專家讓-雅克·於布蘭(Jean-Jacques Hublin)說:「當你想要搞懂丹尼索瓦人是啥的時候,DNA告訴你的就是這些。這些來自中國的化石出現在了對的時間和對的地點,還帶著對的特徵。」

但是吳秀傑和特林考斯都認為他們不能把這些化石放到一個僅由DNA來定義的類別當中。特林考斯說:「我根本就不知道丹尼索瓦人是什麼。事實上根本也沒人知道,它只是DNA序列而已。」

而鑑定丹尼索瓦人的唯一依據就是DNA。中科院的付巧妹研究員表示她試圖從靈井出土的3塊骨骼化石中提取DNA,但是並沒有成功。

儘管新發現的頭骨依然身份存疑,馬蒂農-託雷斯依然表示興奮:「中國正在改寫人類演化的歷史。我現在感到非常興奮!」

(編輯:Calo)

參考文獻:

  1. Zhan-Yang Li et al. Late Pleistocene archaic human crania from Xuchang, China. Science (2017): Vol. 355, Issue 6328, pp. 969-972

文章題圖:Z. Li et al., Science 355, 6328

相關焦點

  • 新發現的古人類「許昌人」是不是現代北方人的起源?
    他們選擇了祖先來自非洲、歐洲、中東、亞洲、紐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的147位婦女,分析了她們胎盤細胞內的線粒體的DNA,該DNA只有母體遺傳,不像細胞核的DNA由雙親遺傳,因而其追溯過程最後會導向一位單一的女性祖先。最終,卡恩等人認為所有嬰兒的線粒體的DNA最後都追蹤到約20萬年前的一個非洲婦女,她可理解為現代人的祖先。
  • 古人類會吃海鮮嗎?10萬年前的珊瑚化石被發現,他們很喜歡吃海鮮
    參與此項研究的科學家也表示,當時非洲乾旱缺水、食物匱乏的環境迫使一部分古人類沿著紅海去往阿拉伯半島,在發現紅海有著豐富的水產資源後,古人類曾經在這裡生活了很長時間,因為遷徙尋找新的、食物充足的棲息地的願望已經達成了,所以一直到伴隨著地球板塊運動,遠古紅海周圍的陸地再次被淹沒,古人類才離開這裡。
  • 中國東北發現似「海德堡人」古人類頭顱化石—新聞—科學網
    海德堡人復原圖     9月12日上午,河北地質大學舉行2018年重大科學發現信息交流會,發布該校古生物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季強在古生物研究中的重大新發現——在中國東北發現似「海德堡人」古人類頭顱化石。
  • 重大發現!河北地質大學教授發現似海德堡人古人類頭顱化石
    9月12日上午,河北地質大學召開2018年重大科學發現信息交流會,發布河北地質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季強在古生物研究中的重大新發現——在中國東北發現似海德堡人古人類頭顱化石。據介紹,該化石不僅是中國首次發現,而且也是亞洲首次發現,能夠為相關的科學研究提供有力的佐證和素材,在古生物、古人類研究領域意義重大。
  • 古人類會吃海鮮嗎?10萬年前的珊瑚化石被發現,或能佐證這一點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期刊6月21日的科學報告指出,那些因為乾旱而離開非洲,後來一路遷徙到世界各地的古人類先驅者們,當在特殊的環境中,陸地上的資源普遍變得匱乏的時候,他們很可能是以貝類為食來維持生命的,這個發現也意味著,遠古人類對於海洋資源的了解和掌握,要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多。
  • 河南挖出古人化石,研究發現顛覆認知,學者:中國人未必源於非洲
    然而,這一傳統認知如今卻遭到顛覆,原因很簡單,在中國河南許昌靈井遺址,考古專家挖出古人類化石,研究之後專家發現,「許昌人」距今時間卻遠超6萬年。正因如此,有學者指出,現代中國人未必源自非洲!所謂智人,就是直立行走之後的進化階段,最顯著的特質為腦容量大,往往在1300毫升以上。
  • 河南首次考古出土猿人化石 揭秘欒川人之謎(圖)
    2012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欒川縣伊河南岸孫家洞發現6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當年10月,這裡發現的古人類被稱為「欒川人」。  「欒川人」是在河南境內首次考古發掘出土的直立人(猿人)化石,專家稱這一發現前推了中原地區古人類的生存歷史。「欒川人」引起國內外考古學者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今年3月14日,有關方面宣布,孫家洞舊石器遺址入圍2012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名單。
  • 1.2億年前哺乳動物化石揭示中耳演化新模式
    來自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1.2億年前的早白堊世多瘤齒獸類新屬種——蓋氏熱河俊獸,提出了一種新的哺乳動物中耳演化模式。 新哺乳動物化石發現於遼寧凌源敞子溝下白堊統九佛堂組,經過長時間室內精心修理、數據處理和對比研究,研究團隊確定該化石代表了多瘤齒獸類始俊獸科的新物種,將其命名為蓋氏熱河俊獸。
  • 巫山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組圖)
    重慶巫山古人類化石出土現場「巫山人」左側下頜骨  我國科學家在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發現的一顆牙齒化石經過年代測定,距今204萬年,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近日,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巫山龍骨坡遠祖之謎」研討會上,記者獲悉,這項研究結果改寫了科學界先前對人類演化史的認識。  中國最早人類生活在三峽  10月27日下午,中法考古隊在「巫山人」發現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教授的帶領下,第三次進駐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古人類遺址。
  • 許昌村民,挖出10萬年前的「寶貝」,推翻中國人種的非洲起源假說
    提起中國人的「老祖宗」,大家基本都能想到的是周口人、河姆渡人、藍田人、元謀人、山頂洞人……而2017年3月美國《科學》雜誌上刊載的一則中美考古研究人員共同撰寫的報告上說,距今12.5萬至10.5萬年間,中國境內生存著一群體徵特殊的古老型人類——「許昌人」。他們的頭骨化石經研究證明,他們可能是東亞地區早期現代人的祖先。
  • "重慶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引發爭議
    在1985年10月13日被發現前,它們深埋在8米之下的鈣質黏土中,地點是重慶市巫山縣宇鎮龍坪村的一個小山坡。  兩塊看似不起眼的齒骨,近日成為科學界和輿論關注的焦點。半個月前,不少媒體以「重慶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為題進行了報導:發掘者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兩個齒骨經過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陳鐵梅的測定,有204萬年的歷史。
  • 中國發現特殊古老型人類:非直立人也非早期現代人
    他們不是早期現代人、不是尼安德特人、不是海德堡人、也不是直立人。他們是一種新的古老型人類,目前還無法將其歸入任何已知的古老型類群之中。  據悉,2005-201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李佔揚領導的考古隊對位於河南省許昌市的靈井遺址進行了連續12年的挖掘,發現了45件人類頭骨碎片化石、古人類製作使用的石器以及20餘種哺乳動物化石。通過地層對比、動物群組成分析及光釋光測年等多種方法的綜合研究,人類化石的年代被確定為10.5-12.5萬年前。
  • 重慶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 國人祖先源於三峽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黃萬波/供圖  晨報訊(記者王大鵬)我國科學家在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發現的一顆牙齒化石經過年代測定,距今204萬年,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由此將我國人類起源的時間往前推進了100萬年!
  • 肯亞古人類化石衝擊達爾文進化論(圖)
    日前考古科學家們根據對在肯亞圖爾卡納湖附近發現的化石的研究發現,這兩個種群其實並非進化關係,他們曾相互並存長達50萬年,而只有其中一個才是人類的祖先。倘若這一結論是正確的,將可能改寫人類歷史。  「能人」「直立人」曾並存50萬年  考古人員在肯亞圖爾卡納湖附近發現了一塊「能人」的下顎骨化石,研究顯示,這塊化石源於144萬年前。
  • 新進展!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洞熊化石
    原標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洞熊化石  此前中國無明確的洞熊化石記錄;周口店遺址是否為「北京人」生活場所待進一步研究洞熊甚至還有少量基因殘留在現在的棕熊之中,就像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也殘存在現代人中那樣。  此前,學界對洞熊的認知是怎樣的?江左其杲介紹,在100多萬年的演化歷史中,洞熊與古人類開展了無數次爭奪洞穴的戰爭,最後以洞熊在17000年前徹底滅絕而結束。過去,多數學者認為洞熊只生存在歐洲,最近幾年在俄羅斯地區也發現了一些化石,但在中國從來沒有過明確無誤的洞熊化石記錄。
  • 新發現一枚周口店人牙齒化石
    本報訊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本月初在對收藏於瑞典烏布薩拉大學古生物博物館的中國古生物化石進行鑑定時,與瑞典同行一起新發現了一枚周口店直立人牙齒化石。據悉,這是現存的第九枚周口店直立人牙齒化石,也是唯一的一枚犬齒化石。
  • 甘肅發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
    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2018年至2019年蘭州大學和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對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邀請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團隊開展下頜骨化石古蛋白分析和鈾系測年、遺址沉積物光釋光單顆粒測年技術分析、土壤沉積物古DNA技術分析等多學科研究工作,進一步確認了該遺址的重要價值。
  • 發現已知最古老的古人類化石:這場相遇 都是「猿」分
    (圖片來自網絡) 1871年,「進化論之父」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一書中解釋道,人是動物長期發展的產物,現代人類和現代猿類有著共同的祖先。 在這之後的百餘年裡,古生物學家們不斷探究著人類起源之謎。隨著不同時期古人類化石的發掘,古人類出現的年代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向歷史上遊。
  • 迄今最早人類化石在哪裡發現的?是什麼時候的?
    長期以來,因缺乏古人類化石樣品,這一直是世界古人類學研究的空白。如今,這一研究出現新進展,47枚古人類牙齒化石在我國湖南道縣的福巖洞被發現,有望填補相關研究的空白。中國科學院多位研究員今天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宣布在湖南省道縣發現47枚具有完全現代人特徵的人類牙齒化石,表明8萬至12萬年前,現代人在該地區已經出現,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現代形態的人類。
  • 神秘的古人類化石,不屬於任何已知人種,它與人類有385處差異
    2008年,在西伯利亞地區的一處山洞中,研究者發現一塊古人類化石,一開始,研究者認為它應該是屬於尼安德特人,不過,後來通過檢測後,竟然發現這塊化石的主人,不屬於任何已知的古人種,同時,通過線粒體比對,這個古人類化石的主人,和現代人類之間,也有著385處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