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因貪婪致三次滅國,柔弱表面下,是工於心計的「綠茶國家」

2021-01-09 騰訊網

歌德曾經說:"無論你出身高貴或者低賤,都無關宏旨。但你必須有做人之道。"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如今國際局勢風起雲湧的大背景之下,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究竟如何,鮮少有人能做出準確的判斷,正如百年之前的波蘭。

關于波蘭的評價,人們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曾經說,波蘭處處以柔弱示人,不爭不搶,是個呆萌甜的小可愛。

也有人說,歷史上的波蘭也曾經擁有輝煌的時刻,卻因為自己日益膨脹的野心而自食惡果,波蘭從來都不是安靜的存在,在其柔弱表面下,反而是一個工於心計的綠茶婊,那它究竟是"呆萌甜",還是"綠茶國家"呢?

野心膨脹

人們認為,波蘭是世界上最慘的國家,因為歷史上的它曾經三次滅國,每一次的經歷都刻骨銘心。

波蘭如今的地理位置十分微妙,東臨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相連,東北地區與立陶宛以及俄羅斯的飛地接壤,西部則與德國接壤,南部與捷克斯洛伐克相鄰,光是處理國際關係就足夠讓波蘭的領導者焦頭爛額。

追本溯源,波蘭是西斯拉夫人種,歷史上的波蘭與烏克蘭、俄羅斯本是親密無間的朋友,然而在此後的發展歷程中,波蘭開始逐漸壯大,國家勢力遠遠超過了其他兩個國家。

歷史記載,在羅馬帝國時期,如今的波蘭土地應該是當時的羅馬帝國的最東部的地區,隨著西斯拉夫人的遷徙,這一地區也成為了波蘭部落。

公元6世紀到10世紀,西斯拉夫由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一個早期的封建王朝由此形成。1025年,隨著波蘭國王的加冕,波蘭成為了一個強大且統一的王朝。波蘭王朝是歐洲早期崛起的王朝,卻也只是曇花一現。

波蘭與德國是近鄰關係,兩國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德國境內日耳曼人佔據大部分,波蘭則是西斯拉夫人種,這也就決定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種族存在著一定的矛盾與衝突。

眾多德國人來到了波蘭生活,雙方之間的矛盾在日常生活中漸漸顯露,間接導致了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

起初波蘭王朝的勢力強盛,國民也驍勇善戰,德國並不能與之抗衡。普魯士的先祖已經與波蘭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贏得戰爭的機率卻微乎其微。

然而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之中,德國人南徵北戰,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德國完成統一之後,其勢力更加勢不可擋。

與此同時,波蘭王朝對待其他國家的傲慢程度著實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1598年,沙俄皇帝離世,整個國家群龍無首。那時候的波蘭依舊是世界強國,趁著沙俄內亂之際派兵進入,在沙俄土地上橫行,甚至直接攻佔了莫斯科。

波蘭在沙俄進行了瘋狂的屠殺,俄羅斯人的血成為了尚且存活的人心中永遠的痛苦。波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讓原本擁有8萬人口的俄羅斯城市只剩下了8000人。

烏克蘭也是波蘭瘋狂行徑的受害者,歷史上的波蘭曾經憑藉著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讓烏克蘭臣服,在非人的虐待與統治之下,烏克蘭苦不堪言。那時候崛起的波蘭或許並不會想到,未來的它竟然承受著整整三次的滅國危機。

咎由自取

1772年,苦于波蘭的無理取鬧已久,沙俄、普魯士、奧地利三個國家就波蘭問題達成共識,三方籤訂了共同瓜分波蘭的條約。儘管波蘭勢力強勁,卻依舊無法抵擋三個國家的強強聯合,一場戰爭讓波蘭喪失了35%的領地以及33%的人口,而波蘭也淪為了三個國家的附屬地。

1793年,沙俄、普魯士再次籤訂了條約,波蘭土地再次被瓜分,僅僅只剩下20萬平方公裡。與此同時,波蘭完全喪失了國家自主權,波蘭國王未經允許禁止參與一切對外事務。

不久之後,波蘭遭到了滅頂之災,沙俄和普魯士進行了第三次瓜分,波蘭喪失了全部的土地,經歷了自己的第一次滅國。

19世紀初,拿破崙橫空出世,他南徵北戰,縱橫整個歐洲大陸。1806年,普魯士成為了拿破崙的手下敗將,其瓜分的波蘭土地從普魯士分離,成為了華沙大公國,這也宣告著波蘭的復國。

好景不長,在恢復獨立之後的不久,不敗神話拿破崙走下神壇,1815年,拿破崙戰敗,獨立之後的華沙大公國再次成為了普魯士、奧地利的囊中之物,復國之後不久的波蘭再次滅國。

然而對於歷史上素來有侵略野心的波蘭來說,小小一塊土地根本無法滿足他。1920年,蘇聯內部百廢待興,波蘭再次瞅準機會攻打蘇聯,起初波蘭只是想要恢復自己在1772年被瓜分的土地。

彼時的蘇聯國內政治混亂,軍隊鬥爭不斷,實在沒有多餘的精力與波蘭對抗。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蘇聯的列寧曾經多次向波蘭提出了議和的請求,都被波蘭拒絕。在波蘭人看來,自己是當之無愧的強國,只能依靠武力手段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

事實證明,波蘭人確實存在著一定的戰鬥力,起初波蘭完全掌握了戰爭的主導權,不斷攻城略地,竟然佔據了蘇聯的半壁江山。然而隨著戰鬥時間的延長,波蘭軍隊的弊端日益暴露,其後勤補給無法與前線軍隊同步,整個軍隊後備力量嚴重不足。

波蘭的猶豫給蘇聯的紅軍贏得了喘息的機會,他一鼓作氣,開始了對波蘭的反攻,而此時的波蘭戰線全面崩潰,一直被蘇聯的軍隊打到了華沙城下。

對於蘇聯來說,勝利在眼前,然而此時國內以及軍隊的狀況讓他陷入困境,波蘭也無力反抗,雙方和談,籤訂了《裡加條約》,波蘭的國界線向東推移了200公裡。

也正是這場正面的對抗讓波蘭與蘇聯之間的關係陷入了劍拔弩張的狀態之中,儘管戰敗之後的波蘭處處退讓,其內心卻並不服氣蘇聯,而在蘇聯人的眼中,波蘭人趁火打劫,也並非善類。

頻繁挑釁

1922年,希特勒掌握了德國的領導權,整個歐洲都處於戰爭的威脅之下。希特勒是堅定的反對共產主義與反對蘇聯的典型代表,但是依舊依靠從前與蘇聯籤訂的《和平中立條約》維持著兩個國家表面上的平靜。

這原本並不足以爆發激烈的衝突,然而波蘭卻抓住這個機會再次興風作浪。波蘭與德國達成了一致意見,雙方籤訂《波德互不侵犯條約》,而這也意味著,除了德國之外,歐洲其他國家都暴露在巨大的戰爭危機之中。

蘇聯的史達林從波蘭的操作中感受到了威脅,與此同時,歐洲的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以及保加利亞也相繼感覺到了危險的信號。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在歷史上曾經開戰,而如今的波蘭逐漸依附於德國,其意圖已經不言而喻。

為了尋求自保,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以及保加利亞與蘇聯結成了同盟關係,歐洲分成了兩個實力強勁的派別。

這幾個國家的同盟讓波蘭十分氣憤,歷史上波蘭與蘇聯有著不共戴天之仇,而其他國家向蘇聯靠攏,自然也就成為了波蘭的敵人。彼時的波蘭無法憑藉著一己之力推翻蘇聯及其同盟的統治,他便將自己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德國的身上。

波蘭與德國、英國等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穩定的關係,與此同時,波蘭積極推進德國的擴軍,為他的侵略行為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德國的勢力發展到登峰造極的時候,他對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提上日程。

德國的侵略野心也讓法國等其他國家頗為忌憚,於是法國規勸波蘭,希望他們與蘇聯結成了同盟關係。

"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調整與蘇聯的合作關係是值得的。波蘭政府不應忘記法國對波蘭的援助任務中需要蘇聯的原料。"法國政府如是說。

令人意外的是,波蘭人並不贊同法國的行為,明確表示不接受任何的和解。在波蘭人看來,他們世世代代都與俄國人不共戴天,他們不僅不會與蘇聯結成同盟關係,假如蘇聯入侵他們的領土,波蘭人將會毫不留情地還擊。波蘭還順便大肆抨擊法國,捷克斯洛伐克不值得法國的同情和幫助。

戰爭爆發之前,波蘭明確向德國表達了自己的立場:首先,波蘭政府確認,由於它所持的立場,蘇聯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幹預捷克斯洛伐克問題的可能性已經化為泡影。

其次,波蘭認為:蘇聯對歐洲事務的幹預是無法容忍的。最後,我們認為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是為了適應某種教條和某種組合而人為地建立起來的,它並沒有考慮中歐國家的具體需要和合理需求。

顯而易見,在蘇聯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問題上,波蘭與德國已經達成了一致意見。不久之後,波蘭與德國將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事情提上日程

波蘭政府對捷克斯洛伐克喊話,在其境內有波蘭人口居住的地區必然要割讓給波蘭。波蘭人希望在德國的庇護之下對捷克斯洛伐克負起一定的責任,究其根本,只不過是瓜分的藉口而已。

波蘭與德國和平吞沒了捷克斯洛伐克,而這僅僅只是實現希特勒野心的第一步。

德國邀請波蘭加入《反共產國際規定》,而狡猾的波蘭從中嗅到了危險氣息。如果波蘭同意了德國的邀請,他將成為一個衛星國,有著被滅國的風險。

波蘭再次來到了英國尋求庇護,兩國籤訂了新的合約,保證了波蘭與英國之間互不侵略。得逞之後,波蘭再次來到了法國,同樣得到了一份相似的合約。與此同時,英國與法國達成一致意見,他們應該與蘇聯建立同盟關係,共同抵抗德國的侵略。

驚聞這個噩耗,波蘭再次表達自己的不滿:波蘭並不需要與任何人結盟,就算戰爭真的爆發,波蘭依舊有能力捍衛屬於自己的領土,無需蘇聯的援助。

因為歷史的複雜關係,波蘭始終對蘇聯極其傲慢,他可以與英國、法國甚至是德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結盟,卻不能與蘇聯建立合作關係。

那時候的波蘭沒有想到,到處尋找同盟的自己竟然成為了被孤立的那個人,隨著德國與蘇聯建立了合作關係,事情向著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德國開始進攻波蘭,百萬部隊被德國血洗,與此同時蘇聯在背後偷襲波蘭,雙方前後夾擊,成為了德國與蘇聯的犧牲品。

二戰之後,波蘭再次復國,1944年,波蘭共和國宣布獨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波蘭並不是人們口中的呆萌甜的小可愛,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帶有侵略野心的綠茶婊。

一方面,在處理國際關係的過程中,忠誠二字是最基本的要素。縱觀波蘭三次滅國的經歷,歸根結底只是因為他太過貪婪

對國家的領土苛求太多,對自身的地位要求過高,這些都導致了波蘭的野心日益膨脹,然而其自身實力弱小,只能依附於其他國家。在各個國家之間周旋,波蘭最終成為了犧牲品,何其可悲,何其可嘆。

另一方面,人們應該對自己的實力有清醒的認知,國家亦然。波蘭總是在其他國家面前表現出唯唯諾諾的樣子,然而他並不認為自己的實力不堪一擊。

從前的他侵略其他國家,二戰之中的他甚至認為自己有著可以打敗蘇聯與德國的實力,其最終的結局只能是咎由自取。

表面上的平靜只能維持一時的輝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等待從屬二主的雙面人的結局只能是自食惡果。

那個擁有侵略野心的綠茶婊波蘭,千百般努力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論是國家合作還是人際交往,唯有以真心待人才能收穫真心,波蘭應時刻銘記。

相關焦點

  • 波蘭三次被滅國,又三次復國,它為什麼會這樣悲慘的命運
    這種悲慘的命運,就發生在二戰之前的東歐國家波蘭身上。波蘭地處歐洲中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疆域廣闊,經濟發達,還曾是歐洲第五軍事強國,在歐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戰時,夾在蘇德之間的波蘭,在英法推動下,和周邊的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立陶宛緊密合作,形成對德國的戰略包圍。
  • 波蘭這個國家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何歷史上三次遭受亡國的劫難?
    早在千年前,波蘭就是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封建王國,面積最大時有一百多萬平方公裡,如若能統一延續到今天,那麼一定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然而,悲催的是一千多年來波蘭人實在是太能作,致使國家經歷三次亡國,最終淪為現在歐洲的三四流小國。 昔日強國 波蘭起源於西斯拉夫人中的波蘭、維斯瓦、西裡西亞、東波美拉尼亞、馬佐夫舍等部落的聯盟。
  • 波蘭與俄羅斯有很近的親緣關係,為何波蘭投到美國的懷抱中
    其實,不顧同宗同源血脈親情,挑起兩國世仇的始作俑者,恰恰是三次被滅國的波蘭。16世紀時,波蘭和俄羅斯同時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當時,波蘭西邊是強大的哈布斯堡王朝,南邊是奧斯曼帝國,北邊是波羅的海。要想擴張,只有俄羅斯是唯一的方向。1569年,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合併為波蘭立陶宛聯邦。
  • 波蘭非常可憐,為何其鄰國還非常痛恨波蘭?
    在近代三次亡國,滅亡時間超過了120年,而且在二戰時期,直接被瓜分,還有震驚中外的卡廷慘案,整個國家的精英都差不多被殺光了。所以從本質上看,波蘭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國家,按照我們的思路,波蘭那是悽慘的被侵略國。但是,波蘭雖然悽慘,但是在世界範圍內卻沒人同情,而且波蘭的鄰國還都痛恨波蘭,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蒙古人的三次西徵都打到了現在的哪裡?
    導讀:蒙古的三次西徵都有明確的戰略目的,客觀上為四大汗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第一次西徵成吉思汗親自指揮,目的是消滅背信棄義的中亞強國花喇子模。為了追擊花喇子模的皇帝和太子,客觀上擴大了追擊範圍(北越高加索,南抵印度)。
  • 屢屢被別國合謀瓜分,波蘭: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1772~1795年對于波蘭是段噩夢般的日子,在該時期鄰國俄普奧對其連續三次瓜分,直接導致波蘭滅國。令人費解的是,在距離被瓜分前並不遙遠的歲月中,波蘭曾是令人生畏的歐洲強國,最盛時疆域達100萬平方公裡。還因幫助歐洲抵禦住蒙古和奧斯曼的入侵,被視為「基督教的壁壘」。
  • 人性的貪婪
    人性的貪婪,那便是人性的弱點,簡單來說就是不知足。不知足,有不知足的嚴重後果,老子很嚴肅的指出,不知足,便是最大的禍患和過錯。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嚇唬我們。看一下歷史和現實中的無論是。有權勢者還是普通老百姓,最終遭致身敗名裂。乃至滅國殺身的結局的原因,說到底,無不是起於貪婪不知足。
  • 為何很多人討厭波蘭?
    ) ▲波蘭式空氣清新劑:大肉腸(圖/twitter) 不僅三次滅國又三次浴火重生,而且根據歐洲委員會最近的一份報告,波蘭人是目前歐洲第二勞動最努力的國家。,沒多久立馬有成千上萬的波蘭人抗議示威,把他們的店也給砸了,這種事發生過很多次——波蘭人其實很淳樸,只要你對他們好,他們也會對你好。
  • 承載波蘭與德國近千年恩怨糾葛的格但斯克最終是怎樣歸屬波蘭的?
    之後,這個地處維斯瓦河入海口的格但斯克,因有河岸三角洲和曲折海岸線等得天獨厚的條件,自然成為天然的良港,並發展為波蘭重要的航運和貿易中心。到公元14世紀初,格但斯克人口過萬,已是波羅的海沿岸乃至整個歐洲最繁榮的一座城市了。
  • 波蘭夾在俄羅斯與德國之間,關係不好,歷史原因是什麼?
    世界上有很多仇恨俄羅斯的國家,比如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對俄羅斯可以說恨到了骨子裡。但如果說一個「最」恨俄羅斯的國家,可能是波蘭。波蘭對俄羅斯的恨,那是侵入靈魂的。波蘭人曾經說過:波蘭最大的悲哀,就是離上帝太遠,離俄羅斯太近。在歷史上,波蘭曾經三次被滅國,次次都有俄羅斯(含沙俄、蘇聯)的參與。當然,波蘭不會承認二戰時,波蘭因蘇聯而復國。也不會承認是蘇聯幫助波蘭拿到了奧得河以東的大片土地,這裡在二戰時是德國的地盤。波蘭會反過來質問:三次瓜分波蘭時,俄羅斯搶走波蘭的地盤還少嗎?
  • 弱國悲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波蘭
    因此德國人一直對失去「但澤走廊」地區耿耿於懷,希特勒上臺後便發誓要報這一箭之仇,他以極快的速度重整軍備,在短短的幾年間就把德國從《凡爾賽條約》的受辱國變成歐洲最大的軍事強國。 波蘭是當時英法在歐洲諸盟國中軍事上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德國如果佔領波蘭,不僅能獲得大量的軍事經濟資源,而且還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既可以消除進攻英法的後顧之憂,還可以建立襲擊蘇聯的基地,因此,德國在吞併奧地利和捷克後,下一步侵略的目標就定在了波蘭。
  • 著名鋼琴家蕭邦移居巴黎19年,在病逝後為何只將心臟送回波蘭!
    20歲時,因華沙起義失敗離開故鄉波蘭,移居法國巴黎。27歲被授予「俄皇陛下首席鋼琴家」職業和稱號,他將其拒絕。39歲,因肺結核於巴黎的家中去世。圖源網絡 下圖同源10世紀末波蘭人建立波蘭王國,三次被滅國,三次浴火重生。
  • 安培拉星人打進光之國一次,貝利亞打進三次,圖三怪獸打敗諾亞!
    光之國是巨人的故鄉,在這裡存在著很多的奧特曼。雖然這顆星球讓很多怪獸望而生畏,但是也有敢侵略光之國的。安培拉星人打進光之國一次,貝利亞則打進光之國三次,還有一位差點就滅了光之國呢。光之國的奧特曼的首領,能是誰想惹就惹的?貝利亞惹了他,千方百計滅了你,實在不行就拉攏你兒子,而這個安培拉星人卻讓奧特之父害怕了。據說奧特曼歷史上最殘酷的大戰爭,就是他安培拉星人發動的,光之國也是損失非常大的。
  • 因海東青引發的滅國之戰(圖)
    龍紋飾牌遼凌源小喇嘛溝遼墓出土  鎏金銀冠遼建平張家營子遼墓出土  從來沒有這樣一種鳥,對它的使用是帝王的特權,它竟然引發了一場令歷史震撼的滅國之戰  遼代貴族眼中的「搖錢樹」  在中國古代數千年的歷史上,曾爆發過成百上千次戰爭,但因「一隻鳥」引燃滅國之戰導火索的,卻唯有金滅遼的改朝換代之戰。這隻鳥,正是棲息於今黑龍江下遊大海邊上的猛禽海東青。  海東青雖引爆了金遼之戰,但究其實質,此戰的爆發還是由雙方由來已久的矛盾釀成的。
  • 戰國「第八雄」:二百三十年屢遭滅國危機,卻在稱王后迎滅頂之災
    這是一個神秘的國家,史書記載它曾遭受多次致命打擊,卻又神奇地復國成功。進入戰國後,它還一度稱王,壯大成「戰國八雄」,令世人為之驚嘆。這個國家,就是中山國。 其實,早在西周晚期,中山國所在地就存在著一個國家:白狄人創建的鮮虞古國。
  • 蒙古的三次西徵使其領土面積空前絕後,三次西徵都打到了哪裡?
    蒙古的三次西徵確立了是我國佔領領土最多的王朝,三次西徵中,在成吉思汗與其子孫的不懈努力下,最終將亞歐大陸平定,使其的領土面積空前絕後。蒙古的第一次西徵是由成吉思汗親自率領的,發動時間與結束時間是1218年至1223年。
  • 「平獨鎮露」大波波,為何在18世紀慘被三次瓜分?
    在16世紀,波蘭-立陶宛聯邦還曾是歐洲最大的國家,到了18世紀,卻慘遭強鄰的三次瓜分,從地圖上消失。 又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磨礪,到了20世紀,精神不滅的波蘭終於獲得重生。整個過程正如波蘭國歌《波蘭沒有滅亡》描繪得那樣,充滿悲壯的色彩。 為什麼波蘭會遭遇如此的挫折?波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波蘭人又是什麼樣的人?
  • 白沙綠茶:隕石坑上飄茗香
    海南茶葉,屬白沙綠茶最為有名。這種來自海南省白沙縣隕石坑上的茶葉,暢銷海南多年經久不衰,海南線下分店多達百餘家。自上世紀60年代起,開始風靡中國內地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除了海南,廣東、香港、泰國等地都有白沙綠茶的忠實擁躉。
  • 二戰損失最慘的國家是誰?並非日本德國,至今此國戰後後遺症還在
    導語:二戰損失最慘的國家是誰?並非日本德國,至今此國戰後後遺症還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無疑是全人類共同的一場噩夢,在這場空前絕後的大戰中,全世界60多個國家被直接捲入戰爭,數千萬的人口直接或間接因戰爭而死亡。
  • 世界史上消失一百二十三年又出現的國家與人類歷史最偉大女科學家
    我們直到元素周期表有個規矩,就是誰發現了這個元素誰來命名,而釙這個名字,就在暗指一個國家,就是波蘭。說到居裡夫人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她居住在法國,他的丈夫是法國人,但是居裡夫人始終沒有忘記她有著純粹的波蘭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