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老人每天在地鐵口賣書 自學英語已翻譯出版三本小說

2020-12-06 閩南網

  一瓶水、一把傘、一張廣告牌和十本左右的書,今年84歲的林寶山每天往背包裡放進這幾樣東西,不需拐杖,只斜挎著這麼一個鼓鼓的、有些老舊的包便出門了。他像往常一樣,走到地鐵站出口樓梯的拐角處,拿出自己和兒子一起翻譯出版的英文小說籤售。

­  退休後的林老喜歡翻譯出版書籍,至今,他已經翻譯出版了三本小說。小說出版以後,他會在地鐵口售賣自己的作品,只是希望它們能夠被更多人知曉,而不是靜靜地躺在圖書館。除了出書、賣書,他還喜歡一個人到處去旅行,說走就走,想停就停。

­  這位積極向上的老人,活出了自我,活出了自在,年齡對他來說仿佛只是一個純粹的數字 

­  每天在地鐵口籤售 喜歡與讀者微信互動

­  2月底的一天,晚上7時,地鐵東曉南站熙熙攘攘。林寶山老先生就站在C2出口樓梯的拐角處,身旁的地面立著一本書和一張過塑的牌子。若有人放緩急匆匆的腳步俯身瞧上兩眼,老人便像啟動了開關一樣:「您要看書嗎?」

­  「這是您自己翻譯的?」一位駐足的女生翻著書頁,露出驚訝的表情。

­  穿著深灰色外套的老人露出微笑,雙目閃光地介紹起他與兒子翻譯出版的這本匈牙利小說。讓路人更加難以置信的是,眼前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家,今年已是84歲高齡。

­  幾個月來,林寶山每天幾乎雷打不動地「釘」在地鐵口賣書。到了地鐵口樓梯的拐角,把背包挪到角落,然後靠著牆立起一本書和介紹書的牌子。老人家說,這樣就不會妨礙過路的人。「也不能坐下來,坐下來會佔地方,不方便別人走路。」他每天這一待,一般都會待到晚上11點多,地鐵即將停運的時候,再搭乘地鐵末班車回家。

­  林寶山不會固定在一個地鐵站籤售自己的作品。有的讀者是在東山口與老先生相識,有的是在楊箕站,還有的是在京溪南方醫院站……

­  書賣久了,他還自己摸索出一些「規律」:「胖的人、高高的人,一般不買,因為他們要費勁彎下腰來看……穿黑色衣服的很少買,穿淺色衣服的,可能會買。你說有不有趣?」林寶山會給每位買書的過路人籤名,他會在扉頁上當場寫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時,他甚至還會從包裡摸出手機,歡迎讀者加他的微信進行交流。

­  添加了微信的讀者,有的在半夜跟老人家分享書中哪些地方令他們備受感動;有的贈給老人自己喜歡的書;有的向老人提議辦個讀者見面會,老人則在微信上表示,他年事已高,又不善言辭,不便「折騰」;有的讀者讀完書後,給林寶山發來了自己錄的第一章的音頻,然後接著第二章、第三章……這是他喜歡的與讀者的互動方式。

­  翻譯小說只因讀書時這些作品打動了他

­  讓人很難想到的是,已經翻譯出版三本小說的林寶山,並非文學翻譯出身,他的英文功底是工作之後才慢慢打下的。

­  1958年,從中山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畢業後,林寶山在湛江一家醫院擔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後被調至廣州任《廣東醫學》雜誌和《實用醫學雜誌》主編等職。工作不久他就買了一本英語詞典和一本語法書,閒餘時間便像打開一個渦輪一般,開始汲取英語知識。「讀書時學的外語是俄語,所以英語都是自學的。怎麼學?勤奮點,單詞一個個地抄。」

­  為何退休後做起了自由翻譯?林寶山說,自己翻譯這些小說,不為別的,僅僅是因為日常讀書時,這些作品打動了他。

­  翻譯第一本書的念頭是在病房萌生的。當時妻子生病住院,妻子睡覺的時候,他就在一旁讀英文雜誌上的小說。書中涉及19個國家、36個故事,讀著很是喜歡,他就拿起筆,一個字一個字翻譯下來。

­  「我這本最新的(譯作)是在電腦上打出來的。」林寶山語氣裡透露出一股自豪感。這本最新譯作,是將英文版的匈牙利小說翻譯成中文。回憶起在雪梨圖書館讀到的這本小說,老人覺得,書中那種對生命滿懷希望的精神,喚起了他對曾經醫治過的一位已逝病人的回憶。

­  林寶山與這位病人的通信長達十年之久。這位病人去世後,她的先生還將她臨終前留下的一張寫有「告訴寶山,說我為他祝福」的遺言,掛號寄給了他收藏。

­  他在書的後記中寫道:「同樣是因為書信激起的感情,雖然性質不同,書中主人公收穫的是愛情,而我的經歷是收穫友情。」同是人世間值得珍惜的美好感情,林寶山讀完英譯本,引起了內心的共鳴。

­  讀者有琴把她與林老第二次在地鐵偶遇的經歷發上了微博。時隔五年有餘,在不同的地鐵口偶遇,有琴在微博中寫道:「(老人家)人蒼老了很多,眼神也沒有那麼靈動了,但靠前搭話,談到他新翻譯的這本匈牙利小說,他又立刻滔滔不絕起來。」這條微博吸引了不少網友。有人轉發說,「充滿動力的生活真好」;也有網友感嘆「精神世界的富足真純粹」。

­  林老坦言,當書賣到剩下一兩百本時,就把這些書送給圖書館。

原標題:84歲老人地鐵口賣書 自學英語已翻譯出版三本小說

責任編輯:方迪

相關焦點

  • 84歲老人地鐵口賣書 自學英語已翻譯出版三本小說
    84歲老人的「翻譯人生」工作閒暇之餘自學英語 已翻譯出版三本小說新街坊 老街坊一瓶水、一把傘、一張廣告牌和十本左右的書,今年84歲的林寶山每天往背包裡放進這幾樣東西,不需拐杖,只斜挎著這麼一個鼓鼓的、有些老舊的包便出門了。
  • 一殘疾人靠自學翻譯出長篇英語小說 被稱合肥版阿甘
    一殘疾人靠自學翻譯出長篇英語小說 被稱合肥版阿甘 2012-03-30 17:07:44   來源:新安傳媒網
  • 44歲「拾荒大姐」走紅 自學英語能翻譯原版英文小說
    為英語離家出走,堅持自學20多年,能翻譯原版英文小說,青島拾荒大姐網絡走紅拾荒大姐:學英語不後悔想過正常生活視頻截圖青島城陽區一位拾荒大姐近日在視頻平臺上火了,她名叫袁英慧,現年44歲,是城陽區城陽村人,現租住古島社區。雖然是拾荒者,袁英慧精通英語並自己翻譯了小說。堅持20多年學習英語不放棄,她的經歷堪稱波折。除了在求學上苦頭倍吃,忍受了外界的異樣眼光和壓力,她為英語離家出走拾荒漂泊流浪。袁英慧說,如果再讓她選擇一次,她不後悔,並還是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 青島拾荒大姐走紅 自學英語能翻譯原版英文小說
    為英語離家出走,堅持自學20多年,能翻譯原版英文小說,青島拾荒大姐網絡走紅拾荒大姐:學英語不後悔 想過正常生活自學材料裡隨處可見袁英慧做的筆記。視頻截圖青島城陽區一位拾荒大姐近日在視頻平臺上火了,她名叫袁英慧,現年44歲,是城陽區城陽村人,現租住古島社區。雖然是拾荒者,袁英慧精通英語並自己翻譯了小說。堅持20多年學習英語不放棄,她的經歷堪稱波折。除了在求學上苦頭倍吃,忍受了外界的異樣眼光和壓力,她為英語離家出走拾荒漂泊流浪。
  • ...亥時三刻」咋翻譯?金庸的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把翻譯都難哭了……
    資料圖片:2017年新版《射鵰英雄傳》劇照「心懷謙恭」對於之前的金庸小說英譯,郝玉青表示「尊重」,但希望以自己的方式來詮釋。原汁原味或許難以企及,但至少可以營造一個自稱體系的「英語版金庸」世界,她說。翻譯金庸難,翻譯界公認。
  • 紡車女工學英語當上翻譯真不易
    原標題:紡車女工學英語當上翻譯真不易   「一個居民很有故事,只有小學文化,原本是個紡車女工,自學英語六年多,後來當上了翻譯、英語老師,現在還在翻譯小說……」「真的?是太原人?」4月10日,從朋友口中得知這一線索,記者就迫不及待地想結識她。
  • 「我能翻譯英文小說,拾破爛是為了養活自己」
    說著,她拿出來那本詞典給紅星新聞記者看,嘴裡不停說「你看真好,真好」。有人拿手機對著她拍,問她:精神狀態都不錯,為什麼要拾破爛?為了脫身,情急之下袁英慧說了個理由:「我翻譯英文小說,拾破爛是為了養活自己。」
  • 擺攤的老漢英語說得溜 只上過6年學卻給外賓當翻譯
    這兩天,煙臺山景區有個擺攤的老人因為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挺「火」,很多人都轉發他的視頻,大有「網紅」的趨勢,讓人忍不住好奇,他是誰?近60歲的年紀為什麼會說這麼「溜」的英語?    他叫姜永旗。    母親說他是在土炕上倚著棉被學會的    「那個賣工藝品的老人會說英語!」
  • 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中國作家殘雪:20年堅持每天看英文原版書
    其實,早在1987年,殘雪的多篇小說就登載在美國文學期刊《形態》上,殘雪從事寫作三十年,幾乎每年都有作品在國外出版,她的作品已經被翻譯成十多種文字,主要有英語、法語、德語、日語、瑞典語、義大利語、越南語。迄今為止,共有近三十個外文版單行本,是作品被翻譯出版最多的中國女作家。
  • 圖書城保安給老外當翻譯 退休前是老師英語靠自學
    昨天下午,一位在江岸區黃浦科技產業園工作的外國男子,前往華中圖書交易中心購書,他沒有直接進書店與店員交談,而是先找到保安樊爹爹,請他當翻譯。該男子是樊爹爹認識的外國友人之一。樊爹爹來該中心當保安前,是一名退休教師,他通過刻苦自學,已能用較流利的英語與外國友人交談。
  • 女子靠拾荒維持生計 自學英語翻譯長篇小說
    但在拾荒之餘,袁英慧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學習英語上,她還獨立翻譯過一本長篇小說及多篇短文,但是無處發表。據成都商報報導,袁英慧自學英語已經有20多年時間。她曾在1990年考上職高,但是對所學專業沒什麼熱情,唯獨對學習英語有熱情。從職高肄業後,袁英慧就靠做各種零工養活自己,一旦存到了幾千元,她便會停止打工,一個人悶在出租屋裡學習英語。
  • 李長聲:亞瑟·韋利的翻譯
    他是英國的東方學家,一九五一年出版關於李白的書,日本於一九七三年迻譯,就叫它「李白傳」。韋利生於一八八九年,自小顯出對語言的興趣。十八歲入劍橋大學,原想學經濟,後改為拉丁語、希臘語古典。二十一歲畢業。左眼失明,也為不酷使眼睛,父親讓他跟親戚經商,向南美出口鋼琴,很有點鬱悶。在西班牙邂逅法國畫家,被介紹給供職於《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朋友,意外地成為他走進東方世界的起點。
  • 「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亥時三刻」咋翻譯?金庸的小說被譯成...
    翻譯金庸難,翻譯界公認。不僅僅因為獨特的「金庸體」語言,半文半白,間雜著律詩,四字格和成語典故比比皆是,感覺像是傳統話本小說。譯金庸之難,還因為更多是在翻譯文化,翻譯意境。郝玉青的《射鵰》英譯項目消息傳出後,許多中國讀者擔心那些五花八門的武功招數會把她和另一位翻譯打趴下。
  • 32歲漸凍人的「破冰」人生:自學日語翻譯百萬字
    (原標題:一名漸凍人的「破冰」人生:自學日語翻譯百萬字,熱心公益)一張靠背椅、一臺電腦桌,「漸凍人」馮錦源32年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一平方米空間裡度過。7歲起,他就在家庭教師的幫助下逐步完成中小學課程。因為一本小說,他自學3年考取日語一級,至今靠一臺電腦,一套語音輸入軟體,翻譯了上百萬字的日文書。他還熱心公益,贊助在西藏建校舍,捐助「淋巴瘤」的少年。「我是從地獄裡爬出來的,別人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該有什麼埋怨,現在能做的就是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好。」馮錦源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小時候他就認定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
  • 《霍比特人》小說出版 哈利波特難超越魔戒
    如果把託爾金僅僅理解為一個類型作家還遠遠不夠,他是牛津大學的語言學教授,曾經是《牛津英語字典》的編輯之一。他的語言學背景,讓他從一開始寫作時的企圖,便不是寫幾本暢銷小說,而是想建立一個新的「英語神話體系」。帶著這樣抱負的託爾金在寫作過程中卻不是正襟危坐,而是舉重若輕,比如《霍比特人》一開始是託爾金寫給自己孩子的爐邊故事,是適合有童心的普通人來讀的經典。
  • 96歲的老人成了網紅:翻譯六十年 錢鍾書曾教他英文
    央視《朗讀者》首期節目播出後,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登上微博熱搜。許淵衝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餘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翻譯集中在中國古詩英譯,形成韻體譯詩的方法與理論,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
  • 「九陰白骨爪」英語咋說?老外艱難翻譯金庸小說
    或許可以去問瑞典的翻譯姑娘郝玉青(音)——她給《射鵰英雄傳》貼上中國版《指環王》的標籤,花5年時間為它的英譯本在英國找到一家出版商,花一年半時間完成了第一卷《英雄誕生》的翻譯,又找到一位香港姑娘接著翻第二卷。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24日報導,從2018年起,倫敦的麥克萊霍斯出版社要陸續出版「射鵰三部曲」英譯本,每部4卷,共12卷。第一部《射鵰英雄傳》的第一卷《英雄誕生》2月面世。
  • 李克強記者會翻譯17歲就能審校英語書
    記者會上,孫寧(中)就坐在總理身邊孫寧  現代快報訊  總理記者會上的翻譯孫寧,就畢業於南京外國語學校。昨天,在電視上看到孫寧,南京外國語學校校長、英語特級教師董正璟連誇:發音真漂亮!老師們回憶,中學時代的孫寧,為人樸實,是整個年級的「主心骨」,拿遍了各項英語大賽的最高獎。17歲時,孫寧立下為外交事業做貢獻的志向,並堅持至今。  17歲就能審校英語書  南外的學生,都是英語高手,但孫寧是最拔尖的。17歲的孫寧,就可以為英文故事集審校了。
  • 三本大熱的恐怖靈異小說推薦給大家,感興趣的進來看看
    今天為大家推薦三本小編一直在追的恐怖靈異小說,希望大家喜歡1.《黃泉禁忌》 作者:狀元不識字我家是開棺材鋪的,連續幾天,都有一個奇怪的女人來問有沒有七口沒上漆的大紅棺材,結果……我有一本書名為《黃泉》,上面記錄著這世界不為人知的禁忌!
  • 廈大外文學院教授劉凱芳辭世 翻譯《午夜之子》大受歡迎
    好評如潮  該書1981年出版,曾贏得英國最權威文學獎布克獎。《紐約書評》稱它是「這一代人英語世界出版的最重要的書籍之一」。《倫敦書評》認為它是「印度對英語小說最新、最出色的貢獻」。《泰晤士報》則讚譽說:「自從閱讀過《百年孤獨》以來,還從來沒有其他小說像它這樣令人驚嘆。」  劉凱芳翻譯的該書中文版去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