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過度捕撈、海洋環境惡化等因素,曾經豐沛的漁業資源遭到破壞。海洋伏季休漁制度是中國養護海洋生物資源的一項重要制度。
5月1日12時起,東海海域全面進入伏季休漁期。
在經歷了三個月的休漁期後,8月1日12時起,浙江桁杆拖蝦、籠壺類、刺網類、圍(敷)網類等作業漁船、捕撈漁船結束伏季休漁,揚帆出海。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些漁船作業尚未解禁。其中,休漁時間最長的單錨張綱張網(帆式張網)、拖網類及其他未列舉海洋捕撈作業,休漁時間至9月16日12時結束。海洋捕撈過渡漁具中,其他張網作業休漁時間則於8月16日12時結束。
從福州各海產市場獲悉,目前到岸的海鮮品種還不多,以魷魚、章魚、帶魚等為主,但海鮮價格較去年同期已出現明顯下降。
不少攤位上已擺上新鮮的斑節蝦、墨魚、鯧魚、帶魚、黃魚、梭子蟹等。雖然量不算多,但品質都不錯,最關鍵的是價格並不貴。海產品經營戶賀鏗說,海鮮價格相比之前已經明顯下降,例如,一條半斤的帶魚,現在價格只有上個月的六成左右。
而在海峽水產品批發市場,商戶們紛紛表示:「現在是開捕初期,到岸比較多的是金鉤蝦和梭子蟹,魚類還不是太多,像鯧魚、小黃魚等,要到九月中旬才會大量上市,那時海鮮品種將更豐富。」海峽水產品批發市場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到岸海鮮品種仍以梭子魚、魷魚、帶魚等為主,不過價格較去年同期有明顯下降。例如,魷魚、章魚、烏賊按照規格不同,批發價格為每斤17元至22元不等,去年同期均價在每斤28元左右;帶魚批發價格為每斤7元至10元不等,去年同期均價在每斤13元左右。此外,休漁期銷量較大的明蝦、貝類等人工養殖產品以及進口海產的價格,也將隨開捕漁船陸續返港,迎來新一輪的波動。
「預計明天是今年休漁結束後的首個到貨小高峰。」海峽水產品批發市場有關人士表示,屆時,近海海鮮到貨量會明顯增多,品種也會增加不少。
據攤主們介紹,休漁期海鮮市場出現過「賣不動」的現象,店鋪營業額流水也相對比較少。開漁後,隨著物美價廉的新鮮海鮮上市,市民們的購買慾望也逐步增強,這幾天前來攤位詢價購買的顧客數明顯增多了。不少攤主紛紛表示,對開漁後的海鮮市場,他們還是相對比較樂觀的。
和線下擺攤販賣海鮮的市場相比,通過線上平臺訂購海產品的市場則很是火熱。一位攤主表示:「現在大家都喜歡通過網上買海產品了,對我們線下的海鮮市場造成了一定衝擊。」
不過,也有市民嚮導報記者表示,他們還是更願意選擇來海鮮市場實地購買海鮮,一是因為開漁後的海鮮會更新鮮,品種也更豐富;二是因為來市場買海鮮能親眼看到海鮮的新鮮程度,比網絡上買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