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丨為什麼氫變水容易,水變氫卻這麼難?

2020-12-06 北京石景山發布

水制氫發動機引熱議,因為它無視水變氫的化學反應需要大量能量。為什麼氫氣爆炸生成水只需要一點火星,而水裂解成氫氣卻如此困難?

"喝飽水就跑"的汽車在河南南陽下線被傳為笑談,其最大的bug 在於無視水變氫的化學反應需要大量能量。行業專家紛紛表示,在沒有額外能量注入的情況下,水不會自己分解為氧氣和氫氣,否則就是違背了能量守恆定律。

△有這麼聰明的發明,卻想不到先裝船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都知道,氧氣和氫氣只需一點火星就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引發爆炸,反應過程中生成水,同時釋放出能量。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把水裂解成氫氣和氧氣需要從外部注入大量能量,因此非常之難。你有沒有想過,產生這種區別的原因是什麼?一個化學反應是吸收能量還是釋放能量,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興登堡"氫氣球災難

化學反應的實質是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生成,從而生成新的物質(化學鍵是指離子或原子相結合的作用力)。

我們以氫分子的形成為例,從能量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我們都知道,原子由原子核(質子和中子)以及繞核運動的電子組成。兩個氫原子相互靠近、形成氫分子的過程較為複雜。在忽略量子效應的簡化模型中,質子、電子之間的電磁力讓兩個原子互相吸引,但它們靠近到一定程度時,另一種力又會讓原子相互排斥。因此,氫原子在某個"不近也不遠"的特定距離時,整體勢能最低,也最穩定。

△兩個氫原子在某個特定距離時勢能最低,也最穩定,會形成氫分子。(圖片來源:vision-learning.com)

我們可以把上圖想像成體現重力勢能的斜坡——下圖中的小球一開始會左右滾動並損失能量,但最終會穩定在勢能最低處。

△小球最終會穩定在圖中的最低點,也就是勢能最低處。(圖片來源:wired.com)

如果要讓處於"勢能谷底"的小球重新動起來,也就是讓兩個氫原子之間的化學鍵斷裂,顯然需要來自外界的額外能量推動。

總結一下:

打破舊的化學鍵好比讓小球提升,需要額外的能量。在氫變水的反應中,只是一個小火星就足夠;在水變氫的過程中,則需要多得多的能量。

新化學鍵形成好比小球滾下,會釋放能量,例如氫氣和氧氣結合發生爆炸。

化學反應中能量守恆的實質是如果生成新化學鍵所釋放的能量大於舊化學鍵斷裂吸收的能量,則反應中會放熱,反之則吸熱。

如果E1<E2,反應會釋放能量,如氫氣和氧氣生成水。如果E1>E2,則反應需要吸收能量,如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換句話說,氫氣與氧氣形成水時,釋放的能量,正是來源於"氫-氫""氧-氧"鍵和水分子中"氫-氧"鍵之間的能量落差。反之,水分解成氫氣與氧氣時也需要從外界補充相當的能量落差。

(原圖來自wired.com)

這說明,水比氫氣穩定得多。也正因生成水分子容易,裂解水分子難,地球表面的71%被水這種穩定的物質覆蓋著。

其實,裂解水分子的已知方法有多種,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其中之一。這個過程沒有生成氫氣,大部分陽光的能量被儲存在碳水化合物中。

電裂解水是另一種常被提到的方案。早在1833年,法拉第就提出了第一/第二電解定律。如今,就連普通人也能在家裡進行簡單的電裂解水實驗。但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這種方法的能量轉化效率非常低,消耗4度電電解產生的氫能,功效和1度電差不多。所以,制氫的成本非常高昂。這也是氫能源汽車面臨的最大難題。

△比如這樣(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今在工業上,大量的氫氣是由天然氣經過"蒸汽重整"生成的。該過程也需要耗能,但因為大量的化學能來自天然氣,因此成本比單純裂解水的反應低。

(圖片來源於網絡)

根據這兩天引起熱議的青年汽車公司所描述,該公司的"水氫發動機"工作原理為"車頂安置一個蓄水箱,車內的特殊的轉換設置可以將水轉換成為氫氣,再輸入氫燃料反應堆,產生電能,然後驅動車載電機和引擎,使得汽車行駛。"

(圖片來源:華爾街見聞)

然而,無論採用哪種已知(或未知)的"特殊轉換技術"來實現"水-氫氣"的轉化,都不能繞開前面所說的能量落差問題——水不會自己"逆流成河",也不會自發變為氫氣。

5月24日下午,金華青年汽車公司向澎湃新聞書面回應稱:"車載水解制氫氫能源汽車不是光加水的,是反應物在我們研究的催化劑作用下,和水反應實時制氫,氫氣經過氫燃料發動機產生電,經過電機驅動車輛,使車輛行使。"

至於是什麼"反應物",該公司並沒有透露。

△大概是某種Very Good的材料(來源於網絡)

有網友猜測,這種"反應物"應該是金屬鋁。

△鋁箔一般不與水反應,因為其表面有氧化保護層。但強鹼(如氫氧化鈉)可溶解其表層,於是鋁得以與水不斷反應生成氫氣(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個反應利用的是鋁單質的強還原性,將氫單質置換出來。

該反應確實需要"加水"才能進行,但其能量來源於金屬鋁,而不是水分子。另外,水與鋁的反應還會釋放大量的熱,造成能量的損失。

總而言之,如果真想以水為燃料,就需要找到比水分子更穩定、能量更低的氫、氧化合物——可惜這種物質是不存在的。

歷史上,聲稱能從水中榨出能量(化學能),"以水為油"的例子並不少,但無一例外地,它們都以偽科學或商業欺詐的形象收場。

△維基百科中對於"喝水汽車"的總結

順便說一句,上面這些知識都是高中化學的內容。

參考來源:

https://www.wired.com/2015/12/we-need-to-talk-about-the-energy-in-chemical-bonds/

http://www.sohu.com/a/316177609_260616

文/北京科技報記者 丁林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本期編輯:廖邁倫

相關焦點

  • 「水變油」的鬧劇,21世紀翻版「水氫汽車」又重新演了一次
    「水變油」、「水氫汽車」都是利用水做油的文章,同樣的低級、同樣的鬧劇,相隔30年在我們的國度再次上演,是值得認真分析總結汲取教訓,希望再也不要出現這樣低級的、可悲鬧劇。一、20世紀「中國第五大發明」——「水變油」鬧劇的破滅20世紀80--90年代,黑龍江王洪成「水變油」事件可以說動靜很大,曾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裹挾了大量的專家學者、媒體、企業乃至政要共舞。
  • 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水變氫僅停留在實驗室不可能量產
    「『水變氫』必須要有外部的能量才能有動力,否則就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5月24日,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世教授對上遊新聞記者說。5月23日,《南陽日報》刊發了一篇名為《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
  • 從「水變油」「永動機」「打磨芯」到「水氫汽車」,百姓變聰明了
    這兩周,「水氫汽車」的消息刷爆了網絡。來自南陽市的報導稱:水氫發動機在河南南陽市正式下線, 5月22日上午,南陽市委市政府領導到氫能源汽車項目現場辦公時,為氫能源汽車項目取得的最新成果點讚。南陽市的領導還要求全市「提高認識,堅定信心。氫能源是具有革命性的清潔能源,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提升站位、高度重視,做大做強氫能源汽車產業」。
  • 南陽青年水氫汽車是騙局嗎?
    這個新聞馬上刷屏朋友圈,引起了網友的各種調侃和質疑:違背能量守恆定律的「永動機」和「水變油」重出江湖啦!氫能源汽車目前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大熱方向,前段時間股市中的氫動力概念股大漲,南陽日報報導後這些概念股又跟風大漲。氫動力這種技術聽起來高大上,可是並不是說直接加水就能分解出氫原子。
  • 水氫燃料車加水就能跑?專家:水變氫遠沒這麼簡單!
    文章稱,「水氫發動機在我市正式下線啦,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24日水氫發動機迅速刷爆朋友圈,在全國引起巨大爭議。南陽日報的報導顯示,青年汽車實現了車載水實時製取氫氣,再輸入氫燃料反應堆,即氫燃料電池,產生電能,然後驅動車載電機和引擎,從而使車輛行駛。
  • 「水變氫」確定是騙局,別被騙了
    那麼,龐青年說的這個「水變氫」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從化學上說,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所以說水在一定的化學分解下的卻可以分解出氫氣來,而氫氣參與氫燃料電池反應產生的電能確實可以驅動車輛,那是不是就是意味著龐青年的這個發明可實施?答案是否定的。
  • 炫點富氫礦化水系統,讓爸媽天天喝上富氫水
    人的一生,要喝80噸水,身體的70%是水,人要健康,必須要喝好水。現在人們對飲用水已談水色變,各種小桶裝淨化水已成為很多家裡的必需品。這對一個外企白領家庭來說,買水已成為一個不小的開支負擔,如何讓自己和家人能喝到節省,安全,健康的好水一直困擾著他。「炫點富氫水和礦化水雙水智能系統」的面世,真正解決了這個困惑他多年的難題,實現了一次投入一生受益,讓家人隨時喝上富氫水和礦化水,同時能用礦化水沏茶,做飯煲湯等。
  • 水氫汽車利用的是車載水解制氫技術 原來是這個樣子
    近期社會一大熱點是青年的「水氫汽車」,部分媒體抓住當年「水變油事件」,以「加水就能跑」這個噱頭瘋狂攻擊這個新概念。但很多人應該不知道,氫燃料汽車在國內已經有非常久的發展歷程。而青年的「水氫汽車」並非大家想像的只加水那麼簡單,是一項新技術「車載水解制氫」和成熟技術「氫燃料汽車」的結合。筆者在文章中會對大家在這方面認識上的誤區,進行簡單的分析。
  • 「水氫車」背後:中國尚無大規模電解水制氫項目真正投產
    這款 「全球首輛水氫燃料汽車」號稱可以通過一種特殊的催化劑將水轉換成為氫氣,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情況下,實現水氫燃料汽車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超1000公裡。報導刊發後,諸多專家和業內人士提出質疑,認為「水變氫」違背能量守恆定律,更有人直指「水氫車」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騙局。
  • 太陽每秒鐘消耗6億噸氫,怎麼不會變小呢?
    太陽每時每刻都在燃燒,物質只會越燒越少吧,怎麼就沒看到太陽變小呢?物質越燒越少,變成能量離開了,這個道理是對的,但太陽變小可不是人類眼睛能夠看出來的。太陽壽命100億年,現在大約年齡50億歲。而人類自從有了一點猴子樣,也才幾百萬年,人類有記載的歷史才幾千年,有科學的歷史才幾百年。
  • "水氫車"背後:制氫過程"不夠綠" 氫能產業落地難
    青年汽車集團相關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所有的氫燃料車,不可能一點點電沒有,有一個很小的緩衝電池,因為電機電壓變化,氫燃料反應不可能那麼快,需要電池過渡一下。最終司機在廠區駕駛幾百米後將車停下。記者並不能確認為汽車提供動力的能源是否僅為水。龐青年稱,「水制氫」技術為公司的研發團隊主導,同時也有湖北工業大學的科研人員配合。
  • 20年前的「水變油」驚天騙局,青年汽車有樣學樣瘋狂行騙?
    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和黨委書記曾聯名10位教授上書最高權力層,保證水變油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稱此是繼傳統四大發明以來的中國第五大發明,許多小報更是大加介紹,水變油一下子被炒成熱點新聞。當然,科學界依舊會有頭腦清醒的人。1995年,何祚庥院士聯合14名科學界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要求對「水變油」騙局立案調查。另外某些懂技術的行業記者頂著很大的阻力進行調查,基本搞清這一假髮明已導致了國家財產4個億的直接損失,這起騙局甚至導致有人因投資破產跳樓自殺。
  • 水變不成油,但「噴水發動機」真的存在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吳邪這要從當年騙慘全中國的「水變油」事件說起。▎蒙蔽全國的「水變油」事件 1993年1月28日,《經濟日報》曾刊登一篇4000餘字的文章,稱讚王洪成的「水變油」技術,甚至有意將其歸為中國「第五大發明」。在此之前,《人民日報》甚至明確登出數據,表示「水變油」技術的節油率達到了44.84%。「水變油」後來席捲全國,與媒體的推波助瀾不無關係。
  • 氫潤富氫水-富氫水的獨特優勢是什麼?
    價格優勢如今在電商平臺上,富氫水(水素水)已經開始受到歡迎從中我們得知國民對於富氫水的認可同時也觀察到了富氫水的價格依然普遍昂貴。而氫潤富氫水則更新技術,革新制水設備,降低了制水成本的同時,讓利於消費者和加盟商。
  • 非催化加氫驅動二氧化釩相變——神奇的「點鐵成氫」技術
    非催化加氫驅動二氧化釩相變——神奇的「點鐵成氫」技術     二氧化釩(VO2)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強關聯過渡金屬氧化物材料,
  • 富氫水到底是不是騙局?
    富氫水到底是不是騙局,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氫氣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氫氣在常溫下是一種極易燃燒,無色透明、無臭無味的氣體,難溶於水,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早在1975年和2001年就有關於氫氣抗氧化的報導,至2014年已經有63個疾病類型被證明可以被氫氣有效治療。
  • 氫燃料要開發了嗎?無汙染燃料為什麼沒有市場
    沒錯,氫燃料電池汽車就是這樣的,它的排放物真的就是水,還是唯一排放物。但是網上還是很多不靠譜言論:「氫燃料電池就是騙局,氫燃料只是噱頭悖論。」據報導,領導去豐田參觀,特意去參觀了氫燃料電池技術,本田、豐田都拿出了自己的氫燃料汽車,說氫燃料是騙局準備打誰的臉呢?氫燃料汽車的核心是氫燃料電池,氫氣和氧氣經過化學反應產生電能,然後電能驅動汽車前進。
  • 水氫汽車加水就能啟動騙局揭秘 龐青年是誰真實身份資料
    水氫汽車加水就能啟動騙局揭秘  當地《南陽日報》報導所稱的水氫汽車「只需加水即可行駛」,是引發質疑的關鍵,這一違反基本常識的報導描述,讓人們不由聯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水變油」鬧劇。之後,南陽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和青年汽車負責人均稱,此報導誇大失實,水氫汽車實為「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除了加水外,還需加入鋁粉和催化劑,生成氫氣,進而產生電能驅動汽車行駛。  鋁粉與水反應能生成氫氣,這符合化學原理。目前市場上的水氫汽車,都是直接注入氫氣燃料,「青年汽車」公司將整個製造氫氣的過程都放進了汽車裡,似乎有所創新,但絕不是「水變油」這種違反物理定律的神奇轉化。
  • 歐美對氫水的看法
    LeBaron說,早年間美國人質疑氫水的原因有許多,其實還是因為缺乏對氫水的理解。所以這些質疑都屬於誤解,甚至是對氫水知識的缺乏。例如,一些人認為氫水是鹼性水,氫氣溶解在水中是分子形式物理混合,氫氣不會變成氫離子,不會影響水的酸鹼度。但氫水會干擾酸鹼測定的結果,如果使用電子酸度測定方法,氫氣會導致測試呈鹼性。
  • 一文了解富氫水:富氫水應用研究綜述
    1、富氫水簡介富氫水中含有一定濃度的氫氣,名字來源於日語原名&34;,又名&34;。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味且密度小於空氣的雙原子氣體分子,難溶於水,可以用排水集氣法來進行收集。常溫下,氫氣的性質相對比較穩定,不容易跟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