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萬年前絕種生物重見光明,齜牙咧嘴,很多科學家不喜反憂

2020-09-19 趣味探索

如果將地球看成是一棟大房子,那麼南極就是房子中的「冰櫃」和「空調」,因為南極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零下數十度的極端低溫將所有雨水凍成一座座冰川,還時常製造出一股股冷氣流吹向低緯度,給過熱天氣降溫。

如今由於全球氣候變遷,這臺「空調」也開始被熱化了,今年,英國南極調查局研究人員發現南極出現「未日冰川」,冰川底部有多條水流通道,坍塌是遲早的事情,之前研究發現,南極洲冰川下面存在多個不尋常熱源,加速融化南極冰川。

實際上與南極齊名的北極狀況更慘,在北極圈地區,多個冰川相繼宣告消亡,最近又有一處冰架出現大面積崩塌,113平方公裡冰山脫落。

而北極常存數萬年永久凍土也出現了無法挽救融化,然後垮塌出一個個小水潭,對人類建築物已經帶來了威脅,尤其是公路,有照片顯示,西伯利亞多條公路因凍土融化而摧毀,大自然一次次地向人類發出了警告,然而永久凍土融化偶爾給人類送來史前禮物,凍土垮塌後露出史前生物的屍體,更新了我們的認知。很多科學家對這樣的禮物不喜反憂。

為何這些被冰封了數萬年的史前生物仍完好無損,人類在它們身上有什麼新發現,上一個史前生物的屍體還沒有研究透,到了2020年9月,西伯利亞雅庫特地區又有一隻絕種的史前洞熊從凍土中露了出來。

儘管它已經在凍土層中冰封了39000年,但看起來仍保存得非常完好,完整地顯現在大家面前,軟組織都在,有著完整頭部,鼻子,嘴巴,眼睛,耳朵,以及內部器官,被俄科學家看成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洞熊屍體,填補了研究的空白,不得不說北極永久凍土是地球上最好的「時間膠囊」。

照片顯示,就算到了3.9年後的今天,絕種洞熊仍露出「齜牙咧嘴」的表情,接下來,科學家除了對全身軟組織和死因進行研究外,最希望能獲得完整DNA,因為只要有了DNA數據,人類就可以根據克隆技術讓數萬年前滅絕物種重現於世。

曾有俄科學家發文表示,準備復活陸地上體積最大物種猛獁象,因為進入21世紀後,克隆技術已對動物進行了多次實際應用,技術接近成熟,但由於居多考慮,尤其是考慮到克隆成本過高,最後俄科學家打消這個腦洞大開的念頭。

洞熊(Ursus spelaeus)是一種史前生物,最大體重可達1100公斤,出現在更新世中期和晚期,生活在更新世中期和晚期的歐亞大陸,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它們在15000年前冰河時期就已經銷聲匿跡了。

過去幾年,由於北極永久凍土大量融化,已經有多個史前生物重現於世,甚至還有的活了過來,2015年,科學家在雅庫特(Yakutia)發現了兩隻洞獅幼崽,在凍土中冰封了55000年,2018年,科學家再次在雅庫特(Yakutia)凍土中發現了42000萬年前線蟲,在經過一番引誘後,有兩隻線蟲竟然活了過來,開始進食,2019年,雅庫茨克凍土中發現一頭淺黃色小馬駒,有42170年歷史,隨後,科學家從它身體內抽出了紅色血液和黃色尿液。

儘管永久凍土時不時地給人類送來史前禮物,但很多科學家不喜反憂,因為永久凍土給人類帶來的危害遠大於禮物帶來的驚喜,危害大致有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給人類建築物帶來威脅,已經造成了巨大損失,2020年6月,因為永久凍土融化,俄羅斯一個超大柴油罐洩漏,6000噸柴油被地面吸收,2萬噸柴油流入河中,可以說損失巨大。

第二個方面,永久凍土中或冰封著史前病毒,凍土融化後,沉睡中的史前病毒有可能甦醒,如果不小心被野生動物感染了,後果是非常可怕的。

第三個方面,之前有研究稱,北極永久凍土中冰封著大量有毒水銀,估算數字為16億公斤,如果它們全部進入河流,肯定對生態環境造成汙染,讓很多水源和動物體內汞含量超標。

第四個方面,永久凍土融化讓地下有機物開始大規模分解,釋放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地面鼓起7000多個大土包,裡面是聚集在一起的甲烷氣體。

所以,永久凍土融化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是可怕的,科學家寧願不要這些「史前禮物」也不希望永久凍土繼續融化,但是永久凍土融化已經成為當前一種趨勢,凍土未來將給人類送更多「史前禮物」,但也會給人類帶來更多危害,所以,科學家一直奉勸人類停止溫室氣體的排放。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相關焦點

  • 4.2萬年前的生物有望「復活」?
    臺媒稱,俄羅斯科學家與韓國Sooam生物技術研究基金會日前宣布一項重大發現,去年夏天他們的團隊在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層找到一匹4.2
  • 【絕種生物】16隻好險現在已經絕種的可怕生物,真的太驚悚了
    淡水碳龜(Carbonemys)體型約等於現在一臺小車的淡水碳龜,生存在距今約6000萬年前的古新世晚期,當時爬蟲類動物是地球上主要的生物,而淡水碳龜因為脖子太常無法收進龜殼裡,於是休息時會將脖子彎到一旁。2. 巨猿(Gigantopithecus)
  • 3D列印的眼睛真的可以讓失明人士重見光明嗎?
    智能醫療將會在未來各個方面影響到我們,比如如何讓一名失明人士重見光明,聽起來你可能不太相信,但現代醫學已經給出了一份相對比較滿意的答卷。近日科學家朝打造世上首隻仿生眼又邁進了一步。一旦研製成功,成百上千萬的盲人將有機會重見光明。
  • 近代人類與尼安德特人3萬年前一直瘋狂交配
    在研究古歐洲人DNA之後,科學家發現近代人類跟尼安德特人到尼安德特人絕種的3萬年前一直都有在交配。這比之前的認知要在更接近現代。這驚人的發現是在上星期基因組生物學的會議上提出。  事情不只是這樣而已。當近代人類擴散到亞洲他們碰到了另一種猩猩的品種在那生活與打獵。2011年的DNA分析顯示南亞洲與大洋洲的亞洲人有許多的丹尼索瓦人DNA。
  • 捐角膜和遺體 「希望重見光明的人替我看未來」
    其妻王鳳娟說,十年前,丈夫便被確診為直腸癌,前期已做過3次手術。「這次病發是在今年元旦前後,經專家確認,已不適合再手術。」王鳳娟邊抹淚邊向記者介紹,丈夫現在一直在做保守治療。  杜俊壽是中國石化邢臺分公司的一名員工。今年年初,央視《面對面》欄目播放了周頌英父母捐獻遺體的故事,他當時就產生了自己也要捐獻遺體的念頭。
  • 君子範仲淹與《嶽陽樓記》的喜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均出自這篇300餘字古文中,不愧為千古名篇。 小編今日特別推送《嶽陽樓記》,並輯錄了趙忠祥老師朗誦視頻及歐陽詢、王義之、柳公泉三種書法字體,供品鑑收藏!
  • 7萬年前人類險滅絕 全球只剩2000多人(圖)
    從2005年開始,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和IBM電腦公司聯合策劃了一項名為「基因地理計劃」,該計劃在中國、俄羅斯、印度、法國、英國和澳洲的科學家的協助下,對從全世界50多個不同地區採集的上千例人體DNA數據進行分析比較。  在經過了長達3年的研究後,科學家終於得出最新結論——大約7萬年前,人類祖先首次從非洲出發,移居到了世界各地。
  • 科學家將大腦植入物繞過眼睛可使盲人重見光明,治癒失明指日可待
    當然,這樣的前沿技術更實際的應用場景,還是幫助盲人和視力障礙者重見光明。而且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已經證明,通過大腦植入物使盲人恢復視力,即將成為現實。重見光明的希望對於全球 4000 多萬盲人來說,重見光明曾經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儘管在 「仿生眼」 成為現實之前,仍有幾個技術障礙有待克服,但這項最新研究已經帶來了希望,即該設備有朝一日可能為全世界的視力障礙者帶來有用的視覺功能。
  • 史偉雲:讓角膜病患者重見光明—新聞—科學網
    出門上班的時間固定在早上7點,哪怕前一天忙到深夜,抑或凌晨被電話叫回醫院急診。每逢坐診的日子,他更是一分鐘也不願讓患者們多等——史偉雲的患者大多並非本地人,尤其是角膜病患者,約有70%以上來自山東省外。他們當中,不少人已經跑遍了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醫院,最後在那些醫生的推薦下來找史偉雲,帶著困擾多年的疑難病症,也揣著「醫」到病除、重見光明的希望。
  • 人類回聲定位能力或助失明者重「見」光明
    健康一線(vodjk.com)訊: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專家博·申克曼(Bo Schenkman)正在嘗試開發人類的「回聲定位」能力並開發相應的教學方法,幫助後天失明者重「見」光明。雖然人類的回聲定位能力不如蝙蝠,且需要通過訓練才能運用,但對後天失明的人來說仍然是一種重「見」光明的可能性。
  • 55歲的他捐獻角膜讓兩患者重見光明
    他患有心臟病還有10年高血壓病史,去年9月,因貧血、肌無力,趙鐵軍緊急入院治療,此後身體狀況每況愈下。1月6日晚上9:00,趙鐵軍因病醫治無效去世。按照其生前遺願,他的遺體捐獻給了武漢市紅十字會武大醫學院用於醫學教學和科學研究,兩片珍貴的眼角膜捐獻給了武漢市紅十字會愛爾眼庫。1月7日、1月8日,兩片滿載光明與希望的眼角膜分別移植給了兩名眼角膜穿孔患者。
  • 他捐出的眼角膜至少可讓兩雙眼睛重見光明
    他捐出的眼角膜至少可讓兩雙眼睛重見光明他能藉此再看看這個世界嗎?「因為佳軒剛剛出生,他的大部分器官沒有發育完全,無法進行移植,但眼角膜組織可幫助眼疾患者重見光明。」翟振剛介紹說,佳軒的遺體可以作為醫學教學。7月15日18時40分,安先生抱著兒子默默地流著眼淚,仔細地摸了摸兒子細嫩的小手,依依不捨地跟小佳軒做最後的告別。
  • 知識改變大腦的喜與憂
    不過,這個發現也不能說明生問題,或許是天生大腦海馬區較大的人才有可能成為合格的計程車司機,而不一定是通過後天學習造成的。那麼大腦海馬區變大,究竟與人們後天學習知識到底有沒有關係呢?為了徹底搞清楚這個問題,2010年底,研究小組又對一批新計程車司機進行了追蹤觀測。
  • 絕種史前生物重現極地凍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或有更危險物質
    極地凍土層中發現絕種古生物,冰封約5萬年近期,一具絕種的古生物屍體重現西伯利亞的雅庫特永久凍土層中,一隻年齡大約3~4歲的年幼的羊毛犀牛,雖然年齡不大,但研究人員初步認為,估計已經被冰封了2萬至5萬年,而現在終於重現世界了。
  • 在我國泛濫成災的生物,在越南卻被吃到絕種,網友:越南口味真重
    王籍筆下的風景相信很多人都是想要追求的,因為處於這種環境中,不僅訥訥狗狗得到軀體上的平和,也能夠得到來自內心的寧靜。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就與其他的國家開展了很多的合作,因為要將國家發展壯大,自己孤軍奮戰肯定是不行的。而兩個國家的合作自然離不開貿易,我國由於國內市場龐大所以很多國家都會選擇與我國選擇合作。但是在進出口貿易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物種進入我國導致生物入侵的局面。
  • 7月民航三喜三憂:旅客累計少運近2億人次
    總體來看,喜中有憂。34.1%,降幅較上月收窄8.3個百分點。 二喜:貨機運輸繼續增長 全貨機貨郵運輸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共完成22.9萬噸,同比增長 一憂:恢復速度放緩 5月份,旅客運輸量2583萬人次,同比降幅52.6%,環比收窄15.9
  • 香港科大研發3D人造眼球,5年內有望讓盲人重見光明
    這款人工眼球和以往的人工義眼完全不同,如果順利的話,5年之內,可以讓數百萬人重見光明。然而,每年全球都有數十萬人因為疾病或者不幸而失去了視力,重見光明成為了很多盲人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很多盲人只能使用不具備恢復視力的義眼,用來彌補面部缺陷。但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個3D人工眼球。
  • 北京時間7月22日9時,全國疫情1喜2憂,鍾南山院士做出回應
    全球疫情都在不斷發酵,目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倖免,防疫已經成為了2020年全年的首要措施,截至北京時間7月22日9時,全球累計確診已經超過1508萬例以上,而這個數據已經遠遠超過了03年「非典」的爆發,為此這個龐大的數據也讓人感覺到恐慌。
  • 1100萬年前隕石撞擊地球致15%物種滅絕?來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據日媒報導,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等研究團隊近日在太平洋南鳥島附近海底,發現了距今1100萬年的巨大隕石撞擊痕跡,研究團隊表示,這或許與當時發生的生物滅絕有關。此前,多個研究團隊在南鳥島附近海域海底進行資源調查時,都在不經意間發現了這處銥、鉑等元素超出標準值數十倍的地方。
  • 騰訊音樂(TME.US)財報的喜與憂
    美股 騰訊音樂(TME.US)財報的喜與憂 2020年11月12日 10:31:16 異觀財經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異觀財經」,作者:炫夜白雪。11月11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US)發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