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佳軒鞠躬告別
安先生籤署捐獻協議
7月15日16時零5分,小佳軒僅28小時的生命凋零
病床上的母親還沒有見過他的樣子
父親則拉著他的小手與之泣別,半小時後——
他留給這個世界
最後的禮物:光明
他捐出的眼角膜至少可讓兩雙眼睛重見光明
他能藉此再看看這個世界嗎?
2012年7月15日18時40分,登封男子安先生將懷抱中的兒子放在育嬰箱中,最後一次拉著兒子佳軒的小手與之告別。
生命已走到終點的小佳軒被推進了登封市中醫院手術室,半個多小時後,小佳軒的眼角膜被取出——這是小佳軒出生僅僅28個小時後留給這個世界的禮物。
記者 袁建龍 通訊員 張朝暉 王曉東
男嬰重病夭折
父親決定捐獻兒子遺體
7月15日上午,安先生剛出生1天的兒子身患重病,雖經多次搶救再次病危,彌留之際,看著孩子的生命已無法挽回,安先生向醫院醫生提出了捐獻孩子遺體的建議。
7月15日16時05分,小佳軒短短1天多的生命走到了終點。「小佳軒走的時候很安詳,沒有太多的痛苦。」登封市中醫院兒科醫生王明花告訴記者。
17時,鄭州市紅十字會的翟振剛當即聯繫有資質的眼科專家和遺體接收人員趕赴登封市中醫院,指導安先生完成了《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的填寫。
「因為佳軒剛剛出生,他的大部分器官沒有發育完全,無法進行移植,但眼角膜組織可幫助眼疾患者重見光明。」翟振剛介紹說,佳軒的遺體可以作為醫學教學。
7月15日18時40分,安先生抱著兒子默默地流著眼淚,仔細地摸了摸兒子細嫩的小手,依依不捨地跟小佳軒做最後的告別。小佳軒的主治醫生和鄭州紅十字會、登封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對著小佳軒的遺體三鞠躬做最後告別,小佳軒被推進手術室完成了眼角膜和遺體的捐獻,經過近半個多小時的器官摘取手術,小佳軒的眼角膜被迅速送往鄭州。
登封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胡戰雲說,據他所知,出生僅28小時的男嬰小佳軒成為登封第一例、鄭州第八例,河南省乃至全國年齡最小的遺體、眼角膜捐獻者。
面對記者,戰抖的雙手洩露了安先生的悲傷
7月14日12時,6斤的小佳軒在父母的企盼中降生了,佳軒的父親姓安,安先生的妻子在登封市中醫院剖宮產生下了佳軒,然而,孩子出生帶來的喜悅竟是那麼的短暫。醫生發現剛剛出生的小佳軒出現「反應差、呻吟、皮膚青紫」症狀,被診斷出患有肺病窘迫症候群。小佳軒出生後一個半小時即被轉入兒科住院治療,入院時便被下病危通知書,經過數次搶救,小佳軒的病情不見好轉。
15日16時05分,出生僅1天多的男嬰佳軒,還沒來得及見媽媽一面,還沒來得及讓媽媽親一親、抱一抱,還沒來得及睜眼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就因肺病窘迫症候群造成呼吸衰竭離開人間,走完了短短的一生。
「孩子來到這個世上,還沒有看一眼外面的世界,就這樣心臟就停止跳動了。我想把他眼角膜還有別的器官捐獻給別人,讓他能看一眼外面的世界。」「因為從報紙和電視上看到過類似的報導,所以我有了捐獻孩子器官的想法。」15日下午4時多,記者在兒科醫生病房見到了佳軒父親安先生,得知兒子的眼角膜和遺體可以捐獻,他正安靜在等待著鄭州市紅十字會人員的到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戰抖的雙手洩露了他的悲傷。
讓孩子的生命變個方式延續
這是對社會的奉獻,是一種大愛
安先生是一名普通的煤礦工人,他告訴記者,因為剖宮產,妻子還躺在病床上,所以不知道怎麼跟她說。佳軒的媽媽還不知道孩子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怕她傷心。
籤《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需要安先生夫婦兩人的共同籤名,安先生在鄭州市紅十字會翟振剛的陪同下,徵求愛人的意見。「孩子病重沒了,咱把孩子遺體捐獻了吧?」安先生說當他這樣告訴愛人時,妻子愣在那兒,臉上一直沒有表情,安先生問了3次,她才反應過來,說行啊。之後無語。
安先生說他最遺憾的是自己的老婆連一眼都沒有看到過兒子的模樣。他說,他老婆性格內向,但是從兩個月前就已經給孩子起好了名字,叫「佳軒」,早早地也給兒子準備了幾包被子和衣服。他自己最遺憾的是才見兒子3次面,不到10分鐘,一次是剛抱出產房的匆匆一面,一次是孩子出生幾個小時後第二次下病危通知書後去監護室看了5分鐘,第三次是醫生搶救兒子時看了有不到5分鐘的時間。
登封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胡戰雲安慰他:「孩子雖然不幸去了,但是他的眼角膜可以讓最少兩雙眼睛重見光明,這對孩子來講是個生命的延續,對你們也是個安慰,你們的行為是對社會的奉獻,是一種大愛。」
佳軒的名字將刻在新鄭的公墓
每年清明節均有專人負責掃墓
「今天的捐贈手術非常成功,佳軒的眼角膜是在4個小時內被取出。遺體捐贈對於器官捐贈是有時間限制的,眼角膜捐獻的最佳時間為人死亡後6個小時內,12個小時內是有效時間。」翟振剛告訴記者,佳軒的眼角膜將最少使兩到三人重見光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如果成功移植,可以使小佳軒的生命在別的孩子身上得到延續,不僅使他的父母可以得到慰藉,也可以使眼疾患者獲得光明。
「我也是為人父,天下父母心,孩子的離去是他們人生中最大的不幸,我祝福他們今後一切平安順利。」翟振剛哽咽著表示,我們在向逝去的孩子致哀的同時,更向他的父母致敬。由於志願捐獻器官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目前器官移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現在眼角膜需求量和捐贈數的比例是1000∶1。器官遺體成功捐獻有90%以上是來自於貧困家庭。
「目前我們已對小佳軒的眼角膜進行保存,經過嚴格的甄選後,醫生將選擇合適的病人接受移植手術。」鄭州市紅十字會遺體捐獻負責人翟振剛表示:「眼角膜是很珍貴的,我們將會進行跟蹤,保證無償捐獻無償使用。」
佳軒的遺體暫時放在中醫院,7月17日,鄭州市紅十字會專門給佳軒的父母送來遺體捐贈證書,屆時佳軒的遺體也將運送到鄭州。而佳軒的名字也會被銘刻在紅十字會設在新鄭的一個專門公墓,每年的清明節,紅十字會、醫學工作者、志願者會專門去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