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網融合「試驗田」種出了什麼

2021-01-08 新華日報

社區網格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前沿崗哨。到2022年,我省將基本形成同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相適應的「網格+警格」融合聯動格局,真正打出「平安前哨」金字招牌。

南京市秦淮區通過施行「警務+網格」模式,暢通社會治理「毛細血管」,把警務工作延伸至基層,不斷提升轄區社會治理水平。今年初,該區被確定為全省網格化社會治理聯繫點,在新起點上著力探索打造網格化社會治理的「秦淮樣本」。

數據導航,精準破解治理難題

微警務線下體驗區、網格化展示匯報區、研判分析區、指揮調度區、日常辦公區……一個近百平方米的區域內,工作人員在井然有序地處理各種數據信息。

今年7月,秦淮公安分局率先高標準打造集聯勤聯動、指揮調度、研判分析、指令派發、分流消化等功能於一身的「兩個中心」。秦淮分局指揮室副主任褚弘坤介紹,一方面,我們將網格員上報的信息,涉及公安職責範圍的,流轉至公安內網平臺,實現聯動處置;另一方面,將公安機關110接報的非警務警情和非緊急求助、基層民警工作掌握的社會治理範疇信息,推送到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暢通非警務警情分流。

「秦淮區共有社區民警169名,需要管理實有人口110萬人,治安管理面廣量大,工作中難免出現堵點。」秦淮公安分局民警唐麗穎說。

2018年起,秦淮全區1250個基礎網格與158個警格疊加融合,與派出所、社區警務室建立指揮調度通道,形成警網互聯的基本架構,充分實踐「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模式,一改過去數據不融、平臺不通、部門職責不清、共治力量不足等問題,讓網格化精準治理的成效得以顯現。

今年,秦淮公安分局研發上線「秦淮e家」平臺,建設區級流動人口和出租房資料庫。「『秦淮e家』就像是社區民警的眼睛和耳朵,讓我們能更加及時準確掌握社區內出租房屋動態。」秦淮公安分局民警李偉說,通過數據精準服務專項整治,「我們實現從人到房再到人的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閉環監管」。

強化數據賦能,打通數據關節,提升網格化共建共治水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秦淮公安分局對居住證平臺全區流動人口數據進行全面梳理,核查推送22.1萬條數據,為疫情防控和基礎管控提供有力支撐。

警網合璧,基層治理如虎添翼

2017年起,「秦淮e員」信息員隊伍出現在市民身邊,成為警方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好幫手。

「我們以每100戶配1名『秦淮e員』網格信息員的標準,整合社區內社工、黨員、樓棟長等多方力量,建立『秦淮e員』信息員隊伍。」秦淮公安分局局長陳軍介紹,對於這支2046人的隊伍,分局制定日常工作規範、信息採集流程、表彰獎勵機制,充分發揮社區民警對信息員的引領、指導、帶動作用,推動社區警務與社區事務一體化運作,實現「事在格中辦、人在格中管、信息格中採」。

兩年多來,這支社會治理新軍的全面融入,讓網格員不再「單打獨鬥」;警網資源深度融合,也讓民警執法「如虎添翼」。

今年以來,「秦淮e員」信息員隊伍共向社區民警提供各類信息11.6萬多條,其中涉及疫情類信息2.3萬多條,涉及外來人員排查信息1.8萬多條,小區封控信息3017條,排查各類隱患信息1395條。

多元共治,從單打獨鬥到全面聯合

種好「警網融合」這片「試驗田」,離不開多部門力量融合打出的「組合拳」。

秦淮公安分局會同區委政法委擬定《秦淮區「網格+警格」聯動融合實施方案》,推動各類社會治理資源向街道、社區、網格下沉。該局還會同多部門發文確定派出所所長兼任街道工委委員,社區民警兼任社區副書記或居委會委員。這樣的角色融合,讓千頭萬緒的基層治理工作得以更高效高質推進。

秦淮公安分局還從物理融合、評價融合兩個維度發力,深入推動「警網融合」取得實質性突破。全區116個社區警務室中,有一半與社區合署辦公,建立警網兩格雙向評價機制,以考核促融合,實現聯動共治。

「我們積極推進公安分局網格聯動中心、派出所綜合指揮室,社區警務室與區、街、社區三級網格化中心融合運行,探索形成區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和分局網格聯動中心,街道及屬地派出所、社區及社區警務室三級示範點,全方位打造『警網融合』樣板。」陳軍說。

本報記者 林元沁

相關焦點

  • 種好每一個「試驗田」
    走出麥田,在這個團隊裡,還有更多碩果纍纍的「試驗田」。 建設好科研團隊 就是種好人才培養的「試驗田」 團隊師生傾聽校友梁增基紮根基層搞科研的故事 多元化學術交流 就是種好學科交叉的「試驗田」 團隊內部開展學術交流 團隊於
  • 內蒙古有了百畝火龍果園 縣城小夥開闢「南果北種」試驗田
    受訪者供圖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8月31日電 題:內蒙古有了百畝火龍果園 縣城小夥開闢「南果北種」試驗田作者 烏婭娜在距離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約60公裡的和林格爾縣,有一處一百畝的溫室大棚,趙斌如往常一樣巡看著這些跨越大南大北生長的水果——火龍果。
  • 打造我國科學基金深化改革「試驗田」
    「這標誌著自然科學基金委在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方面又邁出新的一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李靜海在11月29日舉行的交叉科學高端學術論壇上表示。當天,自然科學基金委宣布,交叉科學部正式成立。核心是探索新的科學研究範式李靜海分析,學科交叉融合是大勢所趨,全球廣泛關注,但機遇與挑戰並存。
  • 海水稻正從試驗田走向餐桌 要高產更要優質
    海水稻正從試驗田走向餐桌 要高產更要優質 原標題:   耐鹽鹼水稻從試驗田到走上餐桌,  究竟要走多遠?  育種過程就是萬裡挑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水稻較勁兒了大半輩子。
  • 在祖國最西端開墾教育「試驗田」
    原標題:在祖國最西端開墾教育「試驗田」   到祖國最西端的新疆阿克陶縣支教3年,來自江西的語文教師賴揚平和同伴嘗試為當地開墾一塊教育改革「試驗田」。   作為一名教師,賴揚平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粒花的種子,只不過花期不同,「在這個被稱為『帕米爾高原明珠』的地方,春天來得特別慢,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花開。」
  • 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濟南先行區種好轉型「試驗田」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指出,濟南先行區是新舊動能轉換的「試驗田」,在產業培育、城市布局、生態治理等方面,都承載著濟南發展的未來。很多人還記得京東集團落地濟南先行區的景象。巨頭入場,意味著濟南先行區選定了一個重量級的「城市數智化轉型發展合伙人」。
  • 讓溼地與農業更好地融合
    如何讓溼地與農業更好地融合,形成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農耕溼地生態系統,並進行推廣,是公園探索的重要課題。  為此,天福國家溼地公園開展了「四季水田」實驗。這裡的永久性水稻田面積約4000畝,傳統運作方式是冬季休耕,並種植一些草,來年翻土時作為綠肥。
  • 草根發明家:大自然是我的試驗田
    大自然是「突發奇想」的試驗田    出生於海口市靈山鎮一個小鄉村的吳多輝,從小就喜歡「發呆」想問題。家裡條件困難,大自然就成了他「突發奇想」的試驗田。    看到勺子容易滑入湯裡,既不衛生又不方便,就設計出磁性防滑衛生勺;市場上銷售的蚊帳頂部是全封閉式的,不能掛電風扇,就設計出了頂部帶拉鏈的蚊帳;時常彎腰在電腦主機箱上插U盤,很不方便,就想到設計一個帶著USB接口的鍵盤;生活中,內六角扳手和普通扳手各有利弊,就想著給內六角扳手加上一個活動關節,可以避開更多的障礙物,使用起來更方便快捷……    吳多輝說,「我的專注度很高
  • 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意義是什麼?
    我覺得,還是用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說法,比較合乎實際,也易於理解。六次產業的說法,主要可能是強調其有乘數效果,意義重大,超越了一二三產業本身,但是忽略了一二三產業的密切關聯性,或者說融合。並且,六次產業也有固化模式的含義,而實際上,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根據產品的不同,有著各種很不相同的關聯方式和特點。  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就是農產品生產業、加工業和銷售服務業的融合。
  • 到底什麼是「雲網融合」?
    來源:虎嗅網作者:鮮棗課堂,題圖來自:視覺中國大家好,今天小棗君想和大家聊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雲網融合」。這些年來,隨著雲計算的快速發展,還有5G建設的全面啟動,「雲網融合」這四個字頻繁出現在我們面前,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今年,國家把新基建作為戰略發展方向,雲網融合也隨之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更加引人矚目。
  • 綠色和平組織夜襲試驗田 專家:「偷」不叫取證
    日前,他在自己實名認證的博客上憤慨的披露了一件盜竊案,那麼案件發生在華中農業大學海南陵水水稻基地試驗田,而「夜襲」試驗田的「小偷」竟然是知名的NGO——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  綠和組織覺得這個竊種子不為偷,他們說是「拿」,他們也承認「拿」水稻種子的確實是自己的工作人員,但是這種行為是出於正當目的的「調查取證」。所以他們的所作所為現在究竟是「暗訪」還是「盜竊」存在爭議?
  • 打造「先行區」,培育「試驗田」 交警支隊全警全力融入教育整頓
    打造「先行區」,培育「試驗田」 交警支隊全警全力融入教育整頓 2020-08-19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種植實踐出真知,盛基小學探索學科融合新途徑
    當一位小學生通過親身的勞動實踐,從播種、培植、施肥到摘果,全程種植出了一顆西紅柿或者茄子、豆角……他們對這句格言的體會將會更加深刻。這種來自於實踐的體會更能讓他們延伸到關於語文、數學、英語、勞技、經濟統計、植物科學等跨學科知識的綜合學習和思考。
  • 從窗口、試驗田到示範區——中國「第一」經濟特區深圳的角色之變
    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深圳探索的經驗迅速在全國複製。如今,作為中國第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又被賦予新的角色定位。從窗口、試驗田到示範區,始終走在前沿的深圳,擔負著中國改革開放當下的重要使命,而深圳角色的轉變也成為管窺中國未來樣式的「鏡子」。深圳大沙河兩岸,高科技企業雲集,生態環境優美。
  • 眼睛視覺融合出問題怎麼判斷
    想知道你的視覺融合有沒有問題?怎樣才能檢驗出來呢?視覺融合是人眼的一項特殊的功能,但是視覺融合缺陷的存在也是在所難免的。有的人天生融合功能特別的強,比如看一幅三維圖畫的時候,有的人很快就能辨別出圖畫中隱藏的玄機,而視覺融合弱的人需要一定的引導才能找到視覺融合的竅門。
  • 中國最大沙漠邊緣長出「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該海水稻試驗田試種面積300畝,試種地塊含鹽度高達17‰左右,pH酸鹼度超過8.0,屬重度鹽鹼土地。」10月26日,袁隆平海水稻研發團隊成員王琦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試點田使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的四維改良法,包括要素物聯網、土壤定向調理劑、植物生長調節素及抗逆性水稻(耐鹽鹼水稻)。
  • 《伊洛納》再融合系統使用條件是什麼 再融合系統使用條件詳解
    導 讀 在《伊洛納》手遊中我們需要達到什麼條件才可以使用再融合系統?
  • 從無紙化辦案「試驗田」到智慧審判「示範區」
    作為全國率先實行全流程無紙化辦案的基層法院之一,通過兩年的探索實踐,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法院讓全流程無紙化辦案試點經驗在深圳特區這片「試驗田」裡結出累累碩果,成為名副其實的智慧審判「示範區」。兩年多以來,該院已先後通過無紙化辦案方式辦結各類行政、民商事案件近5萬件。
  • 張江實驗室:打造充滿活力科創「試驗田」—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將進一步支持張江實驗室進行體制機制探索,打造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試驗田」,進一步加大對張江實驗室的支持力度,與上海市一道保證其高效運行,儘快建立有效的國家實驗室管理體系,招聘全球頂級科學家加盟,產生有顯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希望張江實驗室繼續探索科研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頂層設計,健全完善管理運行機制和政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