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消費者購買食用油和醬油等食品的時候,都會注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非轉基因食用油等用醒目的標註了沒有使用轉基因大豆,而使用了進口大豆的食用油等,則會用很小很隱蔽的地方顯示了「轉基因大豆」字樣,就像醜媳婦怕見到公婆一樣,似乎低人一等。然而,這種情況就很有可能被改變了。
近日,《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第二次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上公開徵求意見。其中第25條規定,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當在食品標識上顯著標識「轉基因」字樣。第32條又規定,食品標識不得標註下列內容:對於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質,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類似字樣強調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對於未使用轉基因食品原料,以「不含轉基因」「非轉基因」或者類似字樣介紹食品的。
如此一來,影響最大的就是國內大豆、油菜籽葵花籽等油料作物的種植者、加工企業和消費者三方利益。為什麼這麼說呢?
1.雖然說轉基因食品必須顯著標識「轉基因」,到底是字體有多大,在什麼地方標識卻並沒有規定,以後的轉基因食品將會渾水摸魚進入不知情的家庭和餐館。
2.沒有使用轉基因的食品不得標註任何關於轉基因的信息,人們購買到的這類食品,幾乎沒有辦法知道是不是轉基因食品,模糊概念,淡化了意識。
3.徵求意見稿並沒有專門對於產地進行格外的說明,如果說明產品來自於美國加州或者巴西某一個地區的某一個農場,也不錯啊,可是,很遺憾的是,產品溯源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4.隨著國內對於轉基因農作物種植的逐年開放,大量的轉基因品種將會種植到國內,這些農產品流向何處,誰也沒有辦法確定,進一步模糊了人們的視線。
5.如果這個意見稿得到實施,會嚴重打擊國內大豆、油菜、葵花等油料作物種植積極性。近年來,雖然國內油料作物的種植成本較高,但是因為不是轉基因,所以,售價高一點也會被消費者認可,如果人們不知道自己買的食品到底是什麼,這種優勢會頃刻瓦解,進一步有利於國際市場的油料作物進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中小型煉油廠也會被國際資本逐步控制,最終就像百事可樂一樣的結局。
優質農產品應該註明原產地,甚至於具體到哪一個農戶或者合作社,或者農場,具體使用的那種品種和管理措施,這本來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真心希望能夠讓種植者有生存空間,讓消費者活得明白,讓國內企業有可持續發展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