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餘穿泳裝=不專業?這篇分析醫生社交帳號的論文在罵聲中被撤回

2020-08-04 前瞻網
工作之餘穿泳裝=不專業?這篇分析醫生社交帳號的論文在罵聲中被撤回

近日,社交媒體上世界各地的醫生們掀起了一股風潮:發布自己穿著比基尼的照片,並打上「MedBikini」的標籤。

這一切起源於一篇飽受爭議的論文。最初,這項研究發表在《血管外科雜誌》(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上,旨在分析醫生在社交媒體上的行為。

這項研究是由波士頓醫學中心和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進行的,旨在將血管外科實習生的帖子劃分為「專業」和「非專業」。

人們常在社交媒體上犯下代價高昂的錯誤。已經有不少人因為自己公開發表的不當言論(涉嫌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等)而失去工作合同、被解僱。

在科學界最為知名的一起事件或許是諾貝爾獎得主、被稱為「DNA之父」的美國科學家沃森(James Watson)因頻繁發表關於種族間智商差異的言論,被其研究所剝奪了榮譽頭銜。

《哈利·波特》原著作者JK·羅琳則在推特上發表了關於跨性別人群的言論,被認為是「恐跨」,因此受到許多攻擊,甚至有不少粉絲表示「脫粉」。

因此,研究人員對實習生的帖子是否會帶來職業風險感興趣是容易理解的。

然而,當這篇論文在Twitter上被廣泛傳播時,作者們卻面臨著強烈的反對,因為他們被認為缺乏專業精神。

首先,人們對研究中使用的方法表示擔憂。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的三名成員創建了虛假的社交媒體帳戶,以監視這些年輕實習生的帳戶。

更大問題是兩位作者對「不專業」的定義,包括「有爭議的政治或宗教言論」、「有爭議的社會話題」和「不得體的著裝」。

在最後一個類別中,它們包括「穿著內衣的照片,挑逗的萬聖節服裝,挑逗的比基尼/泳裝姿勢。」而評判某件事是否具有挑逗性則由這個幾乎全是男性的研究團隊來決定。

研究人員還得出結論,醫生不應該發布關於槍枝暴力或墮胎等「有爭議」的話題。

但醫生們長期以來一直是社會事業的倡導者。近年來,醫生們發起了「ThisIsOurLane運動」來對抗槍枝暴力,而現任政府在墮胎權利方面也遇到了許多挑戰。

在COVID大流行期間,許多醫生都談到了醫療保健結果中的種族差異。由超過108個組織支持的《醫師職業憲章》指出,醫師應提倡公正,並提倡公開消除歧視。

此外,人們認為,讓研究人員來判斷一個女人的萬聖節服裝或泳裝是否太「挑逗」而不符合專業標準,這是完全不合適的。

目前還不清楚這種工作之外的性質的帖子與女醫生的職業生涯有什麼關係。但這項研究所表明的,以及它引發如此多憤怒的原因,是有特權的人如何使用「專業」的標籤來針對女性、有色人種、性取向和性別少數群體,以及任何他們不認可的人。

這篇論文的唯一女性作者艾麗卡·米切爾博士在推特上為這項研究辯護:「人們每天都會根據社交媒體上各種形式的內容來評判別人。這是當今世界醫學或其他職業的現實——不管你喜歡與否。」

但面對尖銳的批評,她和其他一些作者和期刊編輯隨後為這篇論文和他們的研究方法道歉。這篇文章現已被撤回。

一些男醫生也在社交媒體上上傳了自己的泳裝照,以表示對「MedBikini」運動的支持。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hy-doctors-are-posing-in-swimwear-on-social-media/

相關焦點

  • 工作之餘穿泳裝=不專業?這篇分析醫生社交帳號的論文在罵聲中被撤回
    工作之餘穿泳裝=不專業?這篇分析醫生社交帳號的論文在罵聲中被撤回  Winnie Lee • 2020-08-03 14:05:25 來源:前瞻網
  • 因一篇參考文獻被撤稿,這篇Meta分析也打算撤回稿件
    根據撤稿觀察網《Retraction Watch》的報導[1]:一項關於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的Meta分析的作者要求撤回其文章,因為該Meta分析納入的一項研究被撤稿了,就發生在他們投稿到論文發表的這段時間內。
  • 醫生們集體「怒po」比基尼照,誰惹到了她們?
    據報導,該研究的主題是「年輕的血管外科醫生們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不職業內容的普遍性」,點出了那些「穿著比基尼或泳衣做挑逗姿勢」以及「端著或喝著酒精飲料」的照片。這些內容被認為是針對女性,也體現了醫學界存在的性別歧視問題,引發質疑。一對醫生伴侶指出,這張照片中只有一人會受人指責 圖據CNN「這種集體反對和抵制應該在這篇研究見光的第一分鐘就爆發。」
  • BBRC撤回9篇論文,高校論文造假嚴重,論文這個指標該不該存在?
    最近,有多家媒體相繼報導,老牌SCI期刊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一下子撤回了9篇SCI論文,這些論文基本都是中國高校的,其中鄭州大學被撤稿3篇,同濟大學1篇,江蘇大學1篇,常州第七人民醫院1篇,蘇州大學1篇,山東大學
  • JACC以學術不端為由撤回同一作者的兩篇論文,第一作者表示不背鍋
    只有6名患者符合NOCAD的定義;•年齡差異很大的5名對照也被納入到研究分析中;•在論文修改時,對照組被反覆地排除在分析之外,但作者也沒有給出任何解釋;•在研究中作為對照的受試者是患者,而不是健康的對照;•圖5的數據是編造的。審查小組的意見是,這篇文章需要撤回,因為它存在重大違規行為,其結論也不可靠。
  • 韓春雨論文被自然子刊撤稿:作者主動撤回—新聞—科學網
    這無疑是一篇中國去年被報導最多的論文;媒體監測公司融文(Meltwater)的數據顯示,僅在論文發表後的最初兩個月,就有將近4000篇相關的中文新聞報導。 NgAgo的轟動之處集中在它有可能補充,甚至取代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之一點上。NgAgo有望以一個目標序列進行基因編輯(Cas9不僅需要目標序列,還需要另外一個附近的識別(PAM)序列)。
  • 《科學家》雜誌評選出2019年十大論文撤回事件
    以下是本年度最熱門的撤回報導,排名不分先後:1.當研究人員在2018年9月報導他們找到了一種將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CAR-T)療法用於治療實體瘤的巨大潛力釋放出來的方法時,腫瘤學領域一時沸騰不已。但是,好景不長。這項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研究的批評者很快就開始找出其中的漏洞,指出這篇論文中的一些圖片存在問題。
  • 七張圖告訴你,2020年出版了多少篇新冠論文
    來源:參考文獻3引用量最高的研究2020年1月24日《柳葉刀》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武漢的41名住院患者[4],這是最早的新冠論文之一,也是引用量最高的期刊論文。引用量最高的預印本[5]是帝國理工學院的疫情建模師3月16日發布的,論文估算了封城及其他增加社交距離的措施如何能預防幾百萬人死亡;這篇論文對英國的政策制定產生了巨大影響,得到了全球媒體的廣泛報導。
  • 數據造假、論文高度重複,這個研究團隊有10篇論文被一次性撤回
    近日,《The Saudi Journal of Anesthesia》期刊一次性撤回了印度一個麻醉學研究團隊的10篇論文,原因是「文章的重複性很高,以及大量數據造假」。文章的通訊作者為 Anjan Das。
  • 《科學家》雜誌評選出2018年十大論文撤回事件
    它為科學家、記者以及任何對論文發表問題和學術不端行為感興趣的人以及任何想知道自己是否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引用被撤回論文的人提供資源。以下是今年的一些最熱門的論文撤回事件,排名不分先後:1. 他們不是活力四射的二人組。印度的兩名納米技術研究人員因圖片造假和他們的數據存在問題,如今每人至少遭遇20多篇論文撤回。
  • 學術圈「造假之王」,200餘篇論文有183篇論文被撤稿
    其中騙子之王更是達到前無古人的地步,發表論文數212篇,因涉嫌造假而遭到撤稿的就達到了183篇之多。然而打假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也因此誕生了有名的「學術警察」。學術界可能是這世界上僅以「自我審查」作為主要行為監督方法的群體之一。
  • 這本SCI期刊一口氣撤回17篇文章,原因是把關不嚴
    17篇文章,這些文章涉嫌嚴重的不相關的自我引用,同時該雜誌社開除了三名編輯委員會成員。的至少17篇論文,這些論文似乎存在極其嚴重的相互引用。對於2017年的這篇論文,「The dynamic maturative model for attachment」,在所引用的100篇文章中,有26篇是第一作者巴勒莫大學的
  • 這篇論文果然被批,最終被撤稿
    11月1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的一篇論文聲稱,導師為男性時,女性研究者的學術研究會更出色。論文發表後就被人掛到了社交網絡上批評,沒過幾天,期刊就宣布對這篇論文進行「優先」調查。12月21日,期刊正式撤回了這篇論文。
  • 他發了183篇偽造數據論文:史上最大科學造假者如何被發現
    在被統計學家「抓住」前,日本東邦大學副教授、麻醉醫生藤井善隆發表於國內外學術雜誌上的兩百餘篇論文中,183篇涉及偽造數據而藤井善隆的論文合著者中,有人根本沒有從事過相關研究,有人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論文的存在。2000年,《麻醉與鎮痛學報》(Anesthesia & Analgesia)上發表了彼得·克蘭克的一篇致《學報》編輯信,認為藤井善隆的數據太過完美。《學報》把這封信同藤井的解釋一同發表。此後,藤井又在《學報》上發表了11篇論文。
  • 韓春雨的論文撤回了,獎勵該如何處理?
    在國內外學者幾番公開質疑其可重複性過去一年後,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關於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的論文已由《自然-生物技術》撤回。據悉,論文撤回,是韓春雨主動申請撤回。
  • 107篇中國醫學論文被國際期刊撤稿 評審造假系主因
    央廣網北京4月23日消息(記者周益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當地時間4月20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出版社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裡面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知名高校和醫療機構。
  • 青島大學4篇學術論文被撤,校方:已做相關取證
    但論文署名作者均未給出個人回應。Life Sciences 官網截圖嚴重的學術不端,腫瘤研究學術論文被撤今年以來,青島大學已有4篇腫瘤研究學術論文陸續被撤回。Life Sciences雜誌官網聲明顯示,該篇論文是應雜誌主編要求撤回的,撤回原因是該文章與其他7篇文章的圖片存在重複使用的情況,屬於嚴重的學術不端,雜誌為在審稿過程中未發現此類問題向讀者致歉。青島大學科研教學團隊發表研究發現 Euxanthone可誘導卵巢癌細胞的細胞保護性自噬,對其抗腫瘤活性產生不利影響。
  • 聚焦 | 中國學術界出醜聞,107篇醫學論文被國際期刊集中撤稿!
    107篇論文被集體撤回,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撤回的主要原因是評審做假。此次論文的撤稿原因,就是因為評審人做假。在這些論文作者提交的評審人建議中,作者使用了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假冒了其電子郵件地址,這讓編輯以為文章發送給了真正的評審人。而在施普林格與真正的評審人進行調查和溝通之後確認,評審人並沒有對論文做過評審。並非首次!
  • 美知名出版機構撤銷41篇涉造假中國醫界學術論文
    南都訊 記者劉素楠 近日,美國知名學術出版機構BioMedCentral(簡稱BMC)撤銷了43篇偽造同行評審的學術論文,其中41篇出自中國作者之手,作者單位涉及38家國內知名醫科院校及三甲醫院。這意味著,在這種造假的背後,可能有一個第三方組織在進行系統性的操作。「這並非中國的問題」這得到B M C的重視,他們聯合美國出版倫理委員會及其他出版機構對此進行調查。最初只發現了一小部分論文涉嫌同行評審造假,但經過對所有學術期刊進行廣泛、系統的調查之後,今年3月26日,BM C在官網上公示了43篇因偽造同行評審而被撤回的文章。
  • 學術論文豈能一撤了之,中國學者首次撤回《自然》封面文章
    論文作者團隊在Nature的撤稿聲明中說:「為了預防不正確的(分類學)信息保留在文獻記錄中,作者們撤回本文。儘管Oculudentavis khaungraae的描述仍然是準確的,但是,一個新的、未發表的標本使我們對該標本(HPG-15-3)原定的系統發育位置產生了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