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RC撤回9篇論文,高校論文造假嚴重,論文這個指標該不該存在?

2021-01-11 易美雲學術

最近,有多家媒體相繼報導,老牌SCI期刊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一下子撤回了9篇SCI論文,這些論文基本都是中國高校的,其中鄭州大學被撤稿3篇,同濟大學1篇,江蘇大學1篇,常州第七人民醫院1篇,蘇州大學1篇,山東大學1篇,威海市婦女兒童醫院1篇。

撤稿的9篇論文中,有8篇都是介紹miRNA類的相關文章,雖然這些論文來自不同的科研機構,但是卻存在相互引用和抄襲、捏造數據的現象。如今因為論文造假而被國際期刊批量撤稿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了,因為長期以來,論文成了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槓桿,在評職稱、年終考核方面都要數論文,就連臨床醫生也被套上了發論文的「金箍」。有這樣一種說法「做一千臺手術不如發一篇論文。」導致出現外科主任醫師不會做手術的笑話。

被撤稿的9篇論文中,同濟大學1篇論文因為缺乏原始數據,是同濟大學學生私自投稿,導師不知情。違反了國際道德標準,作者已經向所有受影響的各方道歉;大家都知道,發論文的條件之一就是明確聲明作品是原創的,並且沒有發表在其他地方出版物種,這篇文章代表了對科學出版系統的嚴重濫用。

如今在醫生系統中,有人提議SCI論文不能作為臨床醫生職稱考評中一票否決的指標,大家再想想,醫生到底要不要寫論文,科研與臨床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人們厭惡把論文當成升職稱的指標,是因為如今假論文實在太多了,出現了很多沒有意義的文章,即使放個幾十年也不會有人看,真正會總結的醫生不多,還有一部分會寫文章的人臨床卻不咋樣。

我們很難說清文章與臨床孰輕孰重,很難比較,但是毫無疑問的是,一篇優秀的論文,一定是勝過千萬臺手術的。尤其是對於臨床有指導性的論文,它是無數優秀醫生工作經驗的匯總,能夠指導醫生的日常工作。很多醫生可以做手術,能看好病,但是卻拿不出看病的規則,沒法對比自己做的好壞,看了一輩子病,卻沒有把相關的數據留在人類醫學史上,或許很多年之後,才會發現很多手術是不該做的。

相信大家都看過一部電影《飛躍瘋人院》,裡面的主人公做了一個當時很時髦的手術,叫前額葉切除術,在上世紀20-50年代,成為了行業內公認的精神病治療手段,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傻子,大家都認為前額葉是「沉默的腦區」,沒什麼作用,但是一個偶然的發現,前額葉被破壞之後,精神病患者會變得安靜下來,於是醫學家開始用這種方法來治療精神病,如今我們知道,人腦的前額葉位於大腦的前部,與智力、語言、記憶、思考、情感等高級認知功能密切相關。

任何技術的進步都需要一個過程,無數跨時代意義的發現都是通過論文的形式向世界公布的,這是臨床上做上千臺手術無法比擬的。

有人表示,如果真的做了上千臺手術還不能從中總結出什麼,都不能掌握此類手術的最新知識,不能拿出和同行交流的東西,不是你笨就是你懶。做了上千臺手術的結果只是讓自己的手法更熟練,那你只是一個開刀匠,還不能稱為一個優秀的醫生。

如果取消論文評定晉升,你的能力真的比那些會寫論文的醫生強?你的臨床能力會比同年資歷的醫生高,這是不一定的,而且能力也不能憑肉眼一眼就看出來,你水平好不好,還不是主任一句話的事,到時候就會出現,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到時候你是不是更加懷念這個打家憑本事比硬指標的年代呢?

相關焦點

  • 數據造假、論文高度重複,這個研究團隊有10篇論文被一次性撤回
    近日,《The Saudi Journal of Anesthesia》期刊一次性撤回了印度一個麻醉學研究團隊的10篇論文,原因是「文章的重複性很高,以及大量數據造假」。文章的通訊作者為 Anjan Das。
  • 韓春雨的論文撤回了,獎勵該如何處理?
    在國內外學者幾番公開質疑其可重複性過去一年後,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關於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的論文已由《自然-生物技術》撤回。據悉,論文撤回,是韓春雨主動申請撤回。
  • 論文造假何時休?扒一扒近年來論文造假大事件
    二、《晶體學報》論文風波2009年12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E分卷官方網站發表文章,公布了以井岡山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講師鍾華和工學院講師劉濤為責任人,2年時間裡,發表在該刊物的70篇論文存在造假現象,並作出一次性撤銷的決定。事情發酵後,井岡山大學決定,開除鍾華、劉濤的公職;並撤銷其造假學術成果及全部獎勵。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還有一位作者來自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建築系。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
  • 青島大學4篇學術論文被撤,校方:已做相關取證
    但論文署名作者均未給出個人回應。Life Sciences 官網截圖嚴重的學術不端,腫瘤研究學術論文被撤今年以來,青島大學已有4篇腫瘤研究學術論文陸續被撤回。Life Sciences雜誌官網聲明顯示,該篇論文是應雜誌主編要求撤回的,撤回原因是該文章與其他7篇文章的圖片存在重複使用的情況,屬於嚴重的學術不端,雜誌為在審稿過程中未發現此類問題向讀者致歉。青島大學科研教學團隊發表研究發現 Euxanthone可誘導卵巢癌細胞的細胞保護性自噬,對其抗腫瘤活性產生不利影響。
  • 比107篇造假論文更可怕的,是SCI論文都能買
    近日,著名出版商斯普林格決定撤回107篇同行評議造假的論文,這些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學者。學術不端再一次成為焦點。評職稱、晉升、加薪、評選各類稱號都與論文掛鈎的體制,催生了一系列灰色產業。甚至有人對「冰點」的記者直言,在SCI上發文章,「不過就是完成一件流水線上的產品」。
  • 震驚的論文造假事件 「一場與SCI有關的醜聞」
    圖為其中一篇文章的檢索信息截圖,摘要顯示,該文章已被撤回(黑框內文字)。 記者 來揚製圖論文造假事件震驚學界2009年12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E分卷官方網站發表文章,公布了以井岡山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講師鍾華和工學院講師劉濤為責任人,發表在該刊物的70篇論文存在造假現象,並作出一次性撤銷的決定。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SCI論文 論文造假 學術不...
    2015年8月,斯普林格出版集團因同行評議涉嫌造假,撤銷了上海某大學王立山等人於2013年發表的1篇論文,該論文是王立山讀博期間發表的4篇論文之一。  王立山稱,自己迫於博士畢業壓力,在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寫完論文後,偽造了通訊作者的電子郵箱,隨後委託同學臧衛東投稿。臧衛東表示,他在投稿推薦審稿人環節偽造審稿人郵箱,並因此掌控了此郵箱,向編輯部反饋編造的審稿意見。
  • 107篇中國醫學論文被國際期刊撤稿 評審造假系主因
    央廣網北京4月23日消息(記者周益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當地時間4月20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出版社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裡面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知名高校和醫療機構。
  • 107篇醫學論文被撤:治學術造假還得靠「國際醜聞」?
    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有125家之多,這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同行評議,是國際上保障論文質量和評估科研水準的通行手段,在期刊編輯與職稱評審中都有使用,並被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國內也在被越來越多的期刊與機構使用。這次這麼多人用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提供假冒的電郵地址,進行利於自身論文發表的行為,也是種學術造假。
  • 《中山大學學報》編輯:目前國內論文造假、論文買賣現象比較嚴重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論文買賣生意「風生水起」,代寫代投機構卻成法外之地》,大體意思如下:最近,科技部通報了已經調查處理的9個論文代寫、買賣、造假的違法案件,其中還涉及不少985、211名校,特別是一些有名的醫學院,例如
  • 論文造假生意依舊 中國亟需打造自己的SCI
    107篇中國作者的論文涉嫌造假,近日,被德國知名出版商斯普林格出版社(下稱斯普林格)旗下《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雜誌宣布撤回。該事件引發了中國科學界和輿論的高度關注。這並非第一次出現論文造假被曝光的情形,2015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物集團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為中國大陸作者);同年8月,斯普林格撤回旗下10個學術期刊64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大陸作者;同年10月,荷蘭愛思唯爾出版社集團撤銷旗下5本雜誌9篇論文,作者亦全部來自中國大陸。雖然,輿論高度關注,然而造假仍在繼續。
  • ...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有人說數學圈純淨,其實抄襲現象...
    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今年2月4日,數學期刊《差分方程進展》公布消息,撤回閆振海2015年在該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理由是與另外兩篇文章出現「明顯的內容重疊」,且一名外國通訊Beatriz Ychussie身份無法核實,論文中Beatriz所屬的丹麥羅斯基勒大學表示「查無此人」。也就是說,這個名叫Beatriz的作者實為偽造,並不存在。
  • 中科院女博士論文造假真相:數據造假難以發現
    其實早在今年3月,一封以該博士生導師林國強院士的名義發表的「公開信」,就在網絡上流傳。信中披露,林院士發現自己的一名女博士生在畢業論文數據中造假,於是撤回了這篇已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ACS)上的論文,並提請國務院學位辦撤銷女博士的學位。中科院有機化學研究所位於上海,被認為是中國在該領域「最牛」的一個科研單位。
  • 英國一雜誌一次性撤回70篇來自中國涉嫌造假論文,河南佔30篇
    元芳:知名大學的附屬醫院裡的臨床大夫半年不幹活,也許坑坑巴巴能寫一篇,市級醫院以及非大學附屬醫院的臨床大夫,一輩子也難寫出一篇
  • 《科學家》雜誌評選出2018年十大論文撤回事件
    這個排行版的頭號位置仍然(也許總是)屬於Yoshitaka Fujii,共有183篇文章被撤回。如今需要至少有20篇文章撤回才能剛好進入這個排行榜的前三十名。對那些想要進入前十名的人來說,41篇文章撤回是最低要求。今年秋天,《科學家》雜誌正式啟動了它的論文撤回資料庫。
  • 論文造假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毒瘤」
    原標題:論文造假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毒瘤」 新華社東京1月24日電 (記者 華義)近年來日本學術界造假事件不斷,前有理化學研究所「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後有東京大學教授渡邊嘉典多篇論文造假醜聞。
  • 學術圈「造假之王」,200餘篇論文有183篇論文被撤稿
    換言之,「不相信我?隨你。」在此之後,藤井又先後在該雜誌上發表了11篇論文。致編輯部信函的共同作者之一克裡斯蒂安·阿普費爾(Christian Apfel)曾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提醒他們注意藤井的問題,但並沒有收到回復。或許感到他的好運要受到挑戰了,在2005年前後,藤井便差不多終止了在麻醉學領域的文章發表,繼而轉戰眼科和耳鼻喉科學。
  • 大學教授被曝論文造假,光撤論文不回應,「抗癌神藥」後果堪憂!
    但近幾年卻常常出現著名專家學術論文造假等新聞,讓我們大為震驚。難以置信這些深受人們尊重的專家,在他們引以為傲的學術上會抄襲他人的作品,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Mark J Smyth教授頻頻被舉報涉嫌學術造假,涉嫌學術不端論文多達12篇。這位Mark J Smyth分別於1983年和1988年獲得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學士和博士學位。
  • 《科學家》雜誌評選出2019年十大論文撤回事件
    以下是本年度最熱門的撤回報導,排名不分先後:1.當研究人員在2018年9月報導他們找到了一種將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CAR-T)療法用於治療實體瘤的巨大潛力釋放出來的方法時,腫瘤學領域一時沸騰不已。但是,好景不長。這項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研究的批評者很快就開始找出其中的漏洞,指出這篇論文中的一些圖片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