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試駕對比日產Sentra與豐田卡羅拉Altis Hybrid究竟差距有多大

2021-01-10 專注汽車資訊解說

Sentra外觀屬於運動化路線,車身比例看起來低扁,車身線條也更加銳利,車尾C柱採懸浮式車頂設計,讓新Sentra看起來動感又有型。本次試駕的尊爵智駕版配有LED頭燈,附有HBA遠近光自動切換系統,頭燈科技有跟上主流,只可惜少了LED尾燈,視覺上不夠精緻。鋁製輪轂視覺感也比AltisHybrid尊爵有戲,採用尺寸更大的17寸胎圈,並用上雙色塗裝,配置215/50R17的普利司通途安zaT005轎車胎,一般路上行駛靜肅性理想,抓地力也不差。AltisHybrid雖然有圓潤流線的造型,但細部並沒有太多設計巧思,外觀比對手樸素許多。油電尊爵版雖然僅有滷素頭燈,但仍有AHB主動遠光功能,點燈視覺效果不若對手精緻。

反倒是尾燈用上LED,讓車尾辨識度優於對手!Altis入門油電款僅有16寸、單色塗裝,外觀看起來無對手來得搶眼。配胎為205/55R16普利司通節能piaEP150節能胎,強調低滾阻、耐磨設計,呼應油電動車型屬性。Sentra內飾層次分明,圓形冷氣出風口夠搶眼,再加上平底式方向盤,不得不說日產新一代車型真的年輕化有感,讓國民房車也能帶點性能味!材質用料也不差,中控臺採面積軟質塑料,環艙車門也有皮質包覆,還能加選雙色橘/黑內飾,看起來更騷包。Sentra在數字界面表現上更豐富,9寸屏幕比對手更大之外,顯示清晰度、流暢度都更好,功能還多出環景攝影系統、無線蘋果CarPlay。

屏幕中央則採7寸信息幕,除基本車輛信息檢視外,駕駛輔助系統也能由此設定。Sentra全車系標配ICC主動跟車系統,方向盤右側能設定車距、時速等。在Altis座艙中並沒有花俏的設計,單就視覺感來說不如Sentra來的吸睛,但材質用料不差,用上大面積軟質塑料包覆,排檔座施以鋼琴烤漆塗裝,使用起來並無廉價感。Altis兩側A柱多出三角窗設計倒是不錯,有效減少兩側視線死角。油電動力是Altis一大優勢,車內當然也能見到專屬配置,象是7寸儀表便可顯示當下動力流狀態,讓駕駛更容易拿捏動力,達到省油效果,排檔座前有EVMode、駕駛模式可供切換。主動跟車和對手一樣從右邊操作,用起來簡單直覺。

兩者顯著差異在於主動跟車條件,Sentra全速域ICC可支持跟車到停、低速跟車,Altis則非全速域;Altis想要環景影像輔助得上油電旗艦才有,RCTA後方警示則是全車系皆無,對比起同價位帶的Sentra略遜一籌。Sentra身形比例看起來較為寬扁,此點也反應在前座數據上,前座頭部數據略輸Altis,但寬度較佳。至於體感上來說,雖然兩者同為黑內飾、淺色車頂,但Sentra中控臺較低,感覺起來也更開闊些。如果你是在意後座空間的買家,Sentra會是更好的選擇,除了頭部空間小輸之外,膝部空間比Altis多了4.2cm,算是相當有感的幅度,同時座椅設計也理想,椅面高度、寬度、椅背角度皆勝出,坐起來更放鬆自然。

後座開口數據兩者各有優點,Altis部分有更寬闊開口,Sentra則是開門角度較大,但實際使用下來,兩者皆無明顯不足,後方乘客上下車都便利。畢竟是房汽車風格局,後廂內部設計無法如掀背、休旅來的平整,兩者在後座倒平狀態下都有落差,真要說誰更出色點,Altis在寬度、深度數據上更好一些。Altis在數據上的些微勝出,實際使用起來與對手無太大區別,放進26、20寸行李箱所剩空間一樣不多,兩者差異不到有感。開口部分則是Sentra較出色,開口更寬、門檻較低,在取放物品時會輕鬆些,在兩者皆無電動尾門前提下,Sentra尾門開啟高也低,對個子小的使用者更友善。

Sentra扮相運動風,懸掛支撐性也更好,但震動測試反而比Altis更舒適,以實測結果來看,不論是最大G值、總和都小於Altis,車身回穩速動也快速。AltisHybrid路感則更鮮明些,以震動圖形來看,該懸掛設定在低速時,不善於處理左右同時陣型,套用在一般道路行駛,就是經過橋接縫、減速坡時衝擊感會更明顯,同時懸掛回穩速度慢,也讓G值總和來到456.06G。隨車速增加到60公裡每小時,Sentra的衝擊感也相應增加,但車身通過陣仗穩定性依舊出色,從波形來看就象是30公裡每小時等比例放大,工整又平穩。

Altis來到60公裡每小時波形走勢便與低速差很多,原本G力峰值落在左右同時高速時反倒變成連續左右較高,顯示高速狀態下更不善於處理連續震動,車身晃動頗為明顯。AltisHybrid以引擎啟動的狀態進行測試,主要是怠速時的風扇聲比對手來得明顯,而行進中的隔音表現都以些微差距輸給Sentra,實際感受上,AltisHybrid對於風切聲和底盤噪音的隔絕性確實較弱。Sentra座椅維持著日產一貫的舒適感受,泡棉柔軟、剪裁得宜,置身其中有如沙發般的乘坐感,但也正是因為泡棉柔軟,對於車體的包覆性變少了一些,激烈駕駛時得靠著左腳支撐固定車體。AltisHybrid前座造型有幾分運動感,泡棉軟硬設定也理想,車體各處都能得到妥善支撐,尤其兩側包覆性對比Sentra就是好上一些。

從空間測試可以看出Sentra在椅面長度、椅背角度等處表現都優於Altis,實際乘坐確實在大腿支撐以及坐姿表現較為理想,柔軟泡棉對於後座乘客來說更是討喜,後座舒適度相當出色。對比Sentra,Altis椅背角度略為挺直,大腿支撐性也差了一些,平心而論Altis後座舒適度已屬理想,不過在同場對比之下確實略遜於Sentra。Sentra車尾腰線較高,尾窗也更傾斜,使後視野一舉來到50.8m,不只輸Altis,在歷來超測中也是後段班,所幸配有環景輔助及RTCA後方警示,讓停車多一分安心;至於Altis的問題是中控臺設計較高,讓前視野遜於對手,後方19.4m則符合同級水平。

後視鏡廣度兩者表現相仿,皆是右側明顯小於左側,也都無廣角鏡設計,在後視鏡造型來說Altis稍為較對手向外延伸,多少有助於增加廣度。在視野之外,兩輛都配有盲點偵測系統,可確保車側視野死角安全。Altis的A柱三角窗能讓視線更好,實測起來確實遮蔽角度小於對手,但在B、C柱部分就比對手來的差,以總遮蔽率來看仍是Sentra較優。據過往經驗,中型房車迴轉半徑約落在5m上下,因此本次兩輛中型房車迴轉半徑都不算大,Altis又再略小些,實際迴轉起來更輕鬆。Sentra挑戰賽道,最讓人有顧慮的是動力,以1.6升自然吸氣引擎來說,其實最大輸出138hp/17.2kgm頗夠水平。

但配上中型房車,難免讓人覺得稍弱一點,在賽道上要跑出好成績,動力是重要一環,最後Sentra跑出最快單圈時間為49.3秒,比AltisHybrid略慢0.3秒,落後差距在我們預期範圍內。Sentra車身側傾比AltisHybrid稍微小一點,轉向手感也比對手敏捷一點,但老實說差異不算大,都是標準的房車設定,不具備運動特質;頂規Sentra採用215/50R17普利司通途安zaT005轎車胎,雖然胎寬、配胎等級都比AltisHybrid的205/55R16普利司通節能piaEP150來得略好,但實際側向抓地力的優勢並不明顯,另外CVT變速箱在DS檔之下,換擋邏輯不夠運動化,重踩油門,轉速拉升可以再快一些,松油門減速時,轉速也會瞬間掉落。

無維持在較高的轉速域,提供明顯的引擎剎車與牽引力。我們在2020年8月時測過AltisHybrid單圈成績,當時在35度的炙熱天氣下,成績為50.4秒,這次冬天因空氣含氧量較高,有助於動力發揮,將成績推進到49.0秒,不過有個動力特性依舊,就是持續激烈駕駛下(約10圈之後),也許是電力回充不及,或是避免電池溫度升高,出現動力衰退情形,豐田Hybrid系統顯然是為經濟性而生,不適合激烈駕駛。eCVT變速箱同樣也是經濟優先設定,除了無法手動換擋之外,運動模式也無法讓引擎持續維持在動力最佳區間,情形跟Sentra類似,松油門,引擎轉速即大幅掉落,甚至進入純電狀態(無法提供引擎剎車與牽引力)。

而踩下油門出彎,又須稍微等待引擎轉速攀升,也就是實時性、響應性不夠。至於較軟的懸掛,雖然側傾大,但穩定感還算合宜,讓人願意繼續股催、探究車輛極限。動力數據上,雖然Sentra的排氣量較小,但138hp/17.2kgm仍勝過AltisHybrid的的122hp(綜效馬力),另外一方面,Sentra尊爵智駕版的車重為1285kg,也比AltisHybrid尊爵的1390kg輕盈不少,先天條件看來較有優勢。Sentra實際測試以DS檔進行,以接近2000轉速的引擎轉速起步,當下力道偏弱,CVT變速箱在全油門的轉速爬升過程也顯得緩慢,接著就一路維持在6000轉速左右以獲取最佳出力。

不論D檔或DS檔都沒有模擬換擋的動作,最後0~100公裡每小時得出11.95秒最佳成績,通過400m終點則花費18.48秒,末速125.11公裡每小時,整體表現不算出色。雖然動力數據和車重條件不如對手,但從結果來看,AltisHybrid的實測加速卻完勝Sentra,尤其是起步時,有了電動馬達實時的扭力反應,當下力道比Sentra飽滿許多,至於後續再加速的部分,單靠引擎的推力就溫和不少,可說AltisHybrid主要贏在起步表現,並維持一路領先的狀態。在好天氣條件下,兩者都是家庭房車,實測剎停距離皆屬一般,但一般路上開剎車腳感有別,Sentra初段制動力較為直接,駕駛須習慣下踩踏力道,低速時較不易點頭。

AltisHybrid雖剎車有動能回收機制,但制動力道反而比Sentra更線性,剎車踩踏深度更好拿捏。在同樣是路況順暢的情況下,兩車的實測結果和儀表數據差不多,不意外由AltisHybrid以大幅度差距勝出,徹底發揮油電動力的節能優勢,至於Sentra的部分,市區得出11.7km/L的表現算還OK,20km/L的高速成績已經是相當理想的水平。大改款Sentra外觀運動感較鮮明,但實際測試中,無論是加速、賽道都略遜Altis一截,並不具備跑車風格特質!但日產要調校出一輛舒適房車還是有一套,從寬闊的後座空間布局,到優異的制震、隔音質量,不只讓駕駛得到行路質感,後座乘客也能被好好照顧,是輛自己開得帥,家人也滿意的稱職房車。

Altis是房車部署王眾所皆知,除了有牛頭牌省油、好養、不易壞的光環,真的攤開規格配置,確實該有的都有了,絕對是購車清單中的安全牌!實際上真那麼神?經過測試,許多家庭買家所在意的舒適性,包含震動、隔音、視野項目其實都遜於Sentra,甚至後座空間還更小些;反倒是優異動力、底盤協調性成為精華,油電更省油這點也無需贅言,光是這些特質就足以讓多數人願意買單,日常代步經濟又快意!

相關焦點

  • 都推薦買馬自達、豐田,為啥很少有人推薦買日產?老司機說了緣由
    都推薦買馬自達、豐田,為啥很少有人推薦買日產?老司機說了緣由日產的存在感一直不高,從兩位同門師兄豐田和本田可以對比出來。豐田:TNGA架構,豐田章男的名言是「不要做好看的車,要做讓人記憶深刻的車」,於是雷凌、亞洲龍都走兇猛路線。TNGA架構也的確有水平。
  • 10.98萬起售,大名鼎鼎的豐田卡羅拉,能否打破三缸的「魔咒」?
    關於豐田上三缸的消息已經傳出很久,而最近,豐田的三缸機終於來了。2021款豐田卡羅拉正式上市,提供1.5L、1.2T和1.8L雙擎三種動力總成,售價區間為10.98-15.98萬元。
  • 卡羅拉hybrid什麼意思
    卡羅拉雙擎的外觀極具個性和先進性。內飾方面,混合動力車型特有的儀錶盤及換擋杆強調了卡羅拉雙擎的先進感及高級感。採用了混合動力車型特有的儀錶盤、專屬中控臺、追加了縫合線等,呈現出高級感和先進感。此外,中控臺及車門裝飾採用黑色木紋的設計,演繹出高級質感。
  • 同樣是合資插混,卡羅拉E+光環之下,別克微藍6被掩蓋了什麼?
    其中卡羅拉雙擎E+顯然名聲在外,憑藉豐田在混動領域強大的品牌號召力,毫無疑問,卡羅拉雙擎E+佔據極強的先發優勢,但是在豐田混動強大的光環之下,作為美日兩派混動之爭的另一派系,美系軍團的上汽通用別克微藍 6插電混動實際表現又當如何呢,最近,小編有幸試駕了一番。作為最早進行混合動力技術研發的頭部車企巨頭,通用汽車在電氣化領域的積澱也同樣相當深厚,並握有重要的手牌。
  • 豐田推全新A+級轎車,銷量能企及卡羅拉?
    縱觀豐田在國內的A級轎車陣容,主力暢銷車型有卡羅拉和雷凌,十月份銷量分別為29053輛和20582輛從卡羅拉和雷凌的銷量表現來看,豐田理應感到滿意,畢竟單款車型能夠月銷穩定破兩萬,已經是很多車企努力奮鬥的目標。不過在可觀銷量的背後,依然掩飾不了如卡羅拉在同級車型中尺寸顯小和動力落後的短板。
  • 豐田你飄了,竟然敢在卡羅拉上使用三缸發動機,步通用後塵?
    豐田卡羅拉匹配三缸發動機對於豐田車輛,早就傳出它要在中國汽車市場推出三缸發動機,現在就得到了驗證,豐田已經在卡羅拉車型上匹配了1.5L三缸發動機,匹配三缸機的卡羅拉價格在10.98萬~13.28萬之間,並且還推出了手動擋MT車型。卡羅拉也因為三缸機的匹配,其指導價也在不斷下探,落地價基本上與寶來、朗逸、軒逸等車型持平。豐田為何推出三缸發動機?
  • 我們測了朗逸、卡羅拉等四款暢銷車的空調
    我們常常會說這個車的空調製冷效果好,那個車製冷效果差,那麼不同車型的製冷效果究竟有多大差距呢?以上就是今天要被「烤驗」的四款明星車型,我們選取了豐田卡羅拉1.6L、日產軒逸1.6L、大眾朗逸1.6L和別克英朗1.5L這四款車型,它們的動力水平比較接近,配備的都是手動空調
  • 一汽豐田卡羅拉長軸版定名ALLION 軸距加長50mm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11月13日,一汽豐田官方發布了卡羅拉長軸版的正式命名為「ALLION」。新車專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與卡羅拉一樣都基於TNGA-C平臺打造,定位在卡羅拉(詢底價|查參配)和亞洲龍之間,而軸距較卡羅拉加長了50mm至2750mm,並於廣汽豐田凌尚互為姊妹車;而動力上預計搭載2.0L+CVT的動力總成。
  • 豐田卡羅拉和花冠有什麼共同點區別在哪裡
    出生於1966年的卡羅拉為豐田的世界之旅做出了巨大貢獻。毫不誇張地說,花冠是豐田歷史上最成功的汽車。它的流行使豐田的品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世界各地,卡羅拉已經銷售了4000多萬輛汽車。如果它在赤道上,它將超過地球4.5圈!
  • 一汽豐田卡羅拉搭載1.8L 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符合「國六」標準
    今天來介紹的這款混動全新豐田卡羅拉雙擎版,不僅有充滿動感與獨特個性的外觀,而且還有更為人性化的操控性與舒適性。外觀時尚動感這款新型的卡羅拉首先從車頭就有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大嘴設計的前格柵,搭配雙c銀色鍍絡的裝飾條,使整個前臉充滿著激情與動感。大燈的設計也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兩個大燈中間用鍍絡裝飾條連接,並且還鑲嵌有豐田雙擎的貴族標誌。
  • 15萬元中德日家轎大比評,星瑞/朗逸/卡羅拉誰才是你的菜?
    現場有大眾速騰和朗逸,日產軒逸和豐田卡羅拉,為何最後把速騰和軒逸放棄?確實,日產軒逸今年1-10月累計銷量為轎車銷量榜的榜首,但數據是新軒逸和經典軒逸兩代產品的疊加,並非單一車型。如果單算新軒逸的銷量,其實沒多少。所以,合資緊湊型家轎銷量前一二的應該是上汽大眾朗逸和一汽豐田卡羅拉。既然是同價位的「中德日家轎」比拼,當然是選擇上述兩位。
  • 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卡羅拉 我們看看它究竟有多厲害
    易車原創 作為一汽豐田的當家花旦,全新一代卡羅拉自上市以來,銷量一直穩居緊湊型轎車前三甲,在用戶的口碑裡,卡羅拉一直都是家用車的代名詞,皮實耐用、省油實用是它一貫的標籤,能做到這些已經非常不易,然而換上TNGA架構的全新卡羅拉,它的實力可遠不止這些。
  • Nice新技術:長城DHT混動領銜,豐田三缸、日產e-Power亮點多
    豐田1.5L M15A三缸發動機未來三缸發動機將更多出現在市場上。不信?看看豐田的這款M15A三缸動力,目前新款雷凌和新款卡羅拉均搭載上市了!且未來不排除普及到其他車型的可能。提起三缸發動機,消費者們紛紛搖頭。這不能怪大家,畢竟"三缸抖動"比較易懂,就算不懂,這麼多聲音說它抖,準沒錯。
  • 傲勝輝光,星照夜瀾,一汽豐田傲瀾已就位,嫌卡羅拉小的朋友選它
    想必了解豐田汽車的朋友們心中已經有了答案,沒錯,豐田傲瀾同樣出自豐田最新的TNGA平臺,目前豐田在售的熱銷車型也都是出自於這個平臺,所以在技術方面,豐田傲瀾可以看齊豐田其它熱銷車型,比如卡羅拉,凱美瑞等等。
  • 享域與卡羅拉不知道怎麼選?我來告訴你
    眾所周知,本田和豐田一直以來在國內都有著不錯的口碑和銷量,在10-15萬元價位區間的家用轎車市場,更是他們的絕對主場。今年熱銷的東風本田享域與全新卡羅拉這兩款車,都有著良好的性能和超高的性價比,不過這也成為消費者選車的一大難題。今天我們幫大家做一個對比,告訴你哪一款更適合你。
  • 特斯拉和卡羅拉,哪個更偉大?
    比如12代卡羅拉,這款十幾萬的車,其全系標配的豐田TSS 2.0系統已經達到L2級自動駕駛的水平。 想低調,實力不允許 要知道,12代卡羅拉本就極為強勢,光是全獨立懸架、標配8氣囊等等這些配置就已在同級市場裡任性豪橫,而且入門價還比前款略有降低。 再加上豐田TSS 2.0系統,卡羅拉已是同級市場中真正意義上的獨一無二。
  • 豐田新車賣11萬,油耗再次降低,一公裡0.4元,外觀像卡羅拉
    雷凌雙擎e+真的是雙混合動力裡面比較出類拔萃的,其實我之前對這種車不是特別的了解,剛開始其實我是沒看上他的,因為我感覺電力肯定是沒有燃油的好,在試駕的時候我真的是驚喜了,動力特別給勁兒,而且油耗也再次降低,一公裡才0.4元,再說11萬的價格在豐田家族裡算是便宜的。
  • 15萬預算,90後小夥為什麼放棄卡羅拉雙擎選擇享域銳·混動?
    經過一番深入研究後,他最終將備選項鎖定在東風本田享域銳·混動和一豐卡羅拉雙擎之間。二選一,如何抉擇,張航又去兩家4S店進行了詳細的對比試駕。性能大比拼:誰開起來更快更舒適?作為一名資深汽車迷,張航試駕前做足了功課,他知道享域銳·混動、卡羅拉雙擎,動力系統上都是由發動機+電機+動力電池組成,因為電機驅動的存在,兩車都延續了電動車的部分特質,但結構的不同,在試駕中張航發現享域銳·混動和卡羅拉雙擎的體驗並不一樣。首先是起步階段。不管是享域銳·混動還是卡羅拉雙擎,均完全依靠電機驅動,此時兩臺混動車基本和電動車無異,起步快、又安靜。
  • 實測|享域銳·混動PK卡羅拉雙擎,誰更適合家庭用車
    但如今市面上的緊湊型車有那麼多,持幣待購的消費者選誰好呢?針對購買家用車怎麼選這個終極難題,今天知行君就為大家帶來這個級別非常特別的兩款車型,東風本田享域銳·混動以及一汽-豐田卡羅拉雙擎。特別在哪裡?首先它們是這個級別中唯二搭載混合動力的「珍稀物種」(它們各自有衍生姊妹車型,不另作計算);其次源自它們各自品牌口碑與產品積澱,在家用車市場是非常受歡迎的。
  • 豐田確認推出卡羅拉性能版全新鋼炮
    豐田的掌門人豐田章男,雖然帶領豐田造出了全球最多的買菜車,但他本人卻是以為不折不扣的賽車迷,並擁有本田集團內部最高級別的賽車駕照。同時,在他的推動下,豐田的GR部門, 也即為集團的專用賽車部門,為豐田推出了多款量產性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