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動物顱骨當畫布,將動物的生命刻畫為永恆!

2021-01-19 WiFi萬能鑰匙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

來自微信公眾號:視覺動物們

微信公眾號ID:do4sjdw


「 有這樣一個美國藝術家,他在看到路上被撞死的鹿時首先想到的並不是吃,而是——把它做成迷幻絢麗的藝術品!


話說 8號床幾年前在美國東部呆過近兩個月的時間。有一次,在俄亥俄州與朋友開車自駕遊的時候,在公路上碰到了一隻被車撞死的鹿。。。



不知道你在看到這一幕時,心裡怎麼想的,反正小編當時心裡只有一個詞——Dinner ! 醜陋的中國人啊。。。



俄亥俄當地的朋友跟我講過,「俄亥俄」一詞最早來自於印第安語,意思就是「大河」或「鹿」的意思。「大河」指的無疑就是密西西比河流域了,而「鹿」這個說法也是有根據的——因為此地自古到今一直都有很多鹿。。



然鵝~ 有這樣一個美國藝術家,他在看到路上被撞死的鹿時首先想到的並不是吃,而是——把它做成迷幻絢麗的藝術品!


這個藝術家的名字叫做 Jason Borders。


這個小哥除了擅長傳統的繪畫外,還特別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利用電磨、墨水等工具將動物顱骨打造成精緻的藝術作品。。


話說 Jason 小哥出生於離著俄亥俄州不遠的肯塔基州,打小的時候就喜歡收集骨頭,總是在自己的房間和車庫裡擺放收集來的各種骨頭。不過他直到後來才將這些骨頭當做他藝術的媒介。


後來在俄亥俄州哥倫布藝術與設計學院上課時, Jason開始在陶土和紙張這些傳統材料上作畫。直到幾年前,他開車的時候在路邊發現了一具麋鹿的屍體。。


他將麋鹿的屍體裝進了車裡,將它帶回家清理乾淨之後,他拿出了別人聖誕節送給他的電磨,開始一邊琢磨著怎樣美化它,一邊按照預想的圖案給骨頭鑽孔,慢慢地他開始掌握了如何在這個特殊的畫布上進行創作,以及如何照顧妻子的不滿情緒,畢竟這個活會製造很多灰塵。。。


Jason 利用電磨在動物的顱骨上鑽上設計好的點和線之後,會給這些紋路塗上墨水作為對比,並給顱骨的表面施加塗層作為結束。一起來看看下:


而他描繪的圖案也無所不包,既有具象的花朵、魚和其它動物,也有抽象的圖案。


但這些圖案都有一個特點:都由點和線組成,都無比精美且繁複的無以復加。


最難得可貴的是,Jason絕對不會去重複自己以前的作品,他表示:「我從來不會刻意去設計圖案,我確信這種隨機的靈感能讓你得到更好的結果」。


之所以不願意去重複,還有一個原因,他說:「骨頭也許有著相似的形狀,但它們總會有些差異,此外,骨頭的密度、它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長短和動物死時的年齡都會影響著我創作的方式。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完全一樣。」


來看下這個完美的面具。。。


為了得到新的骨頭,他會去聯繫當地的農民,並用他的藝術作品交換骨頭。。。如果哪天幸運的話,他能在野外找到骨頭,那麼將它們收集起來。時間久了,當地人也會幫他收集骨頭,慢慢地成了Jason 的供貨商。。。


因此,他的創作材料不再是只用鹿的骨頭來做作品,還包括牛頭骨:


一如既往地貫穿了繁複絢麗的畫風:


這個牛頭骨上面也雕刻了牛的圖案:


各種羊的頭骨:


大羚羊的頭骨:


馬的頭骨:


甚至包括猴子骨頭:


猛的一看以為是人的頭骨,有點嚇人有木有~


但其實,它的個頭很小。。。


頭頂描繪的是燕子的圖案:



還有8號床最喜歡的野豬頭骨作品:


打上燈以後的效果是醬紫的:


超級不同凡響,有木有~


可以想像的是,利用動物骨頭這種非常規的藝術媒介來進行創作的作品引起了觀者的不同反應,比如有一部分人認為這些作品讓人很不安,畢竟它們是跟死亡的動物有關。。。



但 Jason 從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自己的工作是除了是一種正常的藝術表達方式外,也還是一種自我催眠的形式和克服恐懼的方法。


Jason 小哥有時也會有些惱火,因為在他的作品展上,有些來看的人認為這些組聘只是被雕刻過的骨頭,而完全無視其中的藝術。。。


Jason 在他的網站上寫道:「我認為雖然我的藝術作品有些令人不快,但直面死亡能夠幫助你帶著目標重新朝著生活進發。從這方面看,我的作品深入探究了一個生與死、幻想與現實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的地方。」


最後8號床想說的是,藝術是沒有邊界的,關於藝術的定義也一直被打破。不管藝術家採用了何種媒介和用了什麼方式,只要是能給人心靈帶來觸動的,能給人帶來啟迪和思考的,都是好的藝術作品!




比如說,我們也是如此。。。


圖片素材收集 網絡

視覺動物原創內容



相關焦點

  • 動物才是我永恆的心靈福祉
    但人類和動物可以。不信你去數數地鐵裡捧著手機嘿嘿嘿的打工人,十個裡面有八個都是在看動物的沙雕視頻。 動物在犯傻的時候真的很快樂,於是打工人們也跟著快樂起來,這是穿著開襠褲似的什麼也不用想的快樂。 素材來自 B站「中國野生生物視頻年賽」當網際網路上人類的行為越來越趨同時,貓傲嬌,狗沙雕,野生動物萌得嗷嗷叫,動物可比人好看多了。 素材來自 B站「中國野生生物視頻年賽」小貓咪的表情包,人們已經吸得太多,於是老虎、獅子、花豹這樣的大貓也有成為網紅動物的趨勢。
  • 美,是從生命內部放出的光芒,就如同這唯美的油畫,永恆優雅!
    尼德蘭技法指以凡·愛克為代表的油畫技法;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技法是指以達.芬奇為代表的佛羅倫斯畫派技法、以提香為代表的威尼斯畫派技法。古典油畫透明畫法的特點有是畫面色彩和造型相分離,畫家在起稿前不需要對畫面的最終色彩或色調做出過多的考慮,只需將所有精力放在畫面的構圖與物象的造型上,這也被稱為一種「純灰畫法」 。
  • 他用超現實主義手法展現人與動物的關係,呼籲人們珍惜大自然
    這組照片來自攝影師Philip Kanwischer,他用超現實主義的手法表述了野生動物和人類之間的複雜關係他用一種荒誕的手法呈現出人與動物相處的場景她表示,自己感興趣的,或者說是想講述的,是動物棲息地喪失、環境汙染以及人類城市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進退的關係
  • 《異星覺醒》刻畫"進化怪物"屬性 生命本就是理由
    《異星覺醒》刻畫"進化怪物"屬性 生命本就是理由 時間:2017.05.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探秘動物思想,我們真的可以知道動物們在想些什麼嗎?
    自然界幾乎所有動物思想都比較單純,沒有人類語言縝密的結構複雜的思維邏輯推理能力。薩拉(Sarah)是「 世界上最聰明的黑猩猩 」 ,它在60歲生日前不久於2019年7月去世。在它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裡,它都是研究課題,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了解「人類最近的親戚」的窗口。
  • 大荔顱骨:人類演化過程中形態鑲嵌的例證
    除了關於大荔顱骨本身的信息外作者還儘量將一些比較重要的,源於國內外化石的比較資料寫進本書,根據這些資料探討諸多形態特徵在人類演化過程中的發展趨勢、地區變異和交流的狀況,從而推論大荔顱骨在古人類的時間和空間分布格局內所處的位置,其與境內外其他人群之間的親疏關係以及在人類演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 你好毒—從有毒動物看生命演化
    在這個故事中,毒液是一種液態的生命形式,它可以在宿主的身體裡鑽進鑽出,並不會傷害宿主的生命,然而現實中如果有誰被毒液侵入了,那可就相當危險了。很多有毒動物是靠改良的唾液腺分泌強效毒質,然後再用針一般的牙齒將毒質注入受害者體內的,比如蛇和大部分有毒哺乳動物。還有一些是靠螫刺投毒的動物,我們常見的蜜蜂,螞蟻,蠍子,毛毛蟲,海膽等都屬於這一類,它們的身體都裝備著一排排的毒針。
  • 魚類到陸地四足動物的重要一步,學會了呼吸空氣
    陸地上僅有一些稀疏植物、真菌以及一些開拓性節肢動物。但是,海洋中的生命正在蓬勃發展。海洋裡到處都是烏賊、硬骨魚和海蠍子。但是,有一些魚決定要走自己的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進取的魚類將走過生命史上最重要的旅程之一。他們追隨節肢動物的腳步,成為最早生活在乾燥地面上的脊椎動物。
  • 尊重動物就是尊重生命
    ■朱四倍(教師)    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專家建議稿)》已完成,今天起正式公示徵集意見。該法第七章「其他動物的法律保護」是建議稿中的亮點:不能讓動物做一些它不能做到或者傷害動物的事情,例如讓獅子跳進火堆,否則當事人將負法律責任並處以高額罰款。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來認識這位專注一生,只為畫野生動物的藝術家
    2013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第六十八屆會議決定宣布每年的3月3日為世界野生動植物日,這一天是1973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籤署的日子。而今年國際日的主題正是:維護地球所有生命!今天,藝集網要向大家介紹一位為了野生動物而傾注全生的藝術家——羅伯特·達萊(1923-2006)。他是一位野生動物藝術家,原供職於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
  • 鼩鼱過冬 顱骨縮小
    紅齒鼩鼱 圖片來源:Karol Zub 頭骨萎縮對大多數動物來說都是致命的,但對這隻紅齒鼩鼱(Sorex araneus
  • 顱縫再生可減輕顱骨融合症的顱骨和神經認知缺陷
    顱縫再生可減輕顱骨融合症的顱骨和神經認知缺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15:04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顱面分子生物學中心Yang Chai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紀念實驗動物:動物紀念碑背後的生命尊重—新聞—科學網
    1月2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廖侃研究員在擦拭實驗動物紀念碑。婆娑的柳樹下,一座莊重的實驗動物紀念碑下方,放置了一個藍色中英文銘牌:「謹以紀念為生命科學研究而獻身的實驗動物」——這裡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實驗動物中心,一個擁有近半個世紀悠久歷史的中國實驗動物基地。元旦假期,這裡有80多名員工堅守崗位,精心照料著實驗動物們。生活在這裡的實驗動物主要是大鼠、小鼠、豚鼠、地鼠、倉鼠、紐西蘭兔、日本大耳兔、青紫蘭兔等。
  • 卡地亞將為每支有動物」出鏡「的廣告片捐出「千分之五」
    利用創造力和夥伴關係的力量,基金會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一雄心勃勃而又獨特的倡議所產生的收入和吸引到的新支持者,將對我們的地球和與我們共享地球的動物的未來產生真實而持久的影響。」 Cartier International 總裁兼執行長 Cyrille Vigneron 說:「自然世界的美麗一直是 Cartier 永恆作品靈感和創造力的源泉。
  • 眾神化身為動物在人間找樂子?古希臘宗教中為何將動物神化
    動物形象在古希臘人的社會和宗教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不管是飛禽走獸還是蛇魚昆蟲都活躍在古希臘的神話作品中。在這裡,人、神和動物組成一個生命系統,他們不相同卻又彼此形成共生。雅典娜非常憤怒,為了懲罰將美杜莎的頭髮變為蛇,後來帕爾修斯按照雅典娜的指引將美杜莎殺死,並將美杜莎的頭獻給雅典娜,女生將頭顱鑲嵌在盾牌上。
  • 《力量的進化》:動物的竭盡全力只為吟唱生命之歌
    35億年前,原始海洋中誕生了地球上第一個生命 :藍藻。不知這種單細胞生物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是否感受到了孤單。生存、繁衍、進化... ...日升月落,鬥轉星移... ...個體的生與死似乎無足輕重,可正是無數微小生命拼盡全力,才能留下或長或短的痕跡。今天,生命早已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地球上存在著包括人類在內的一百五十萬種動物。 從各種昆蟲、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到哺乳動物,在漫長的歲月之中,不斷進化。
  • 動物求愛秘訣:圓蛛為交配願犧牲生命(圖)
    掃描動物求愛秘訣   圓蛛甘願獻出生命   據美國《探索》雜誌報導,動物王國的一些雄性成員,經過長時間進化掌握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求愛策略,甚至甘願獻出生命:  1.跳蛛:用紫外B進行交流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首次證實動物能夠探測到波長較短的紫外B。當暴露在紫外B下時,雄性跳蛛的鱗片呈現出白色和綠色,雌蛛的觸鬚(前附肢)則呈綠色。在紫外B「缺席」情況下,跳蛛對性愛失去興趣。  2.山魈:「臉色」很重要  山魈是一種群居動物,主要生活在非洲的雨林地區,由一隻雄山魈領導,也就是所謂的「阿爾法雄性」。
  • 【新華社】動物紀念碑背後的生命尊重
    1月2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廖侃研究員在擦拭實驗動物紀念碑。廖侃在檢查「隔離器」內的實驗動物。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攝婆娑的柳樹下,一座莊重的實驗動物紀念碑下方,放置了一個藍色中英文銘牌:「謹以紀念為生命科學研究而獻身的實驗動物」——這裡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實驗動物中心,一個擁有近半個世紀悠久歷史的中國實驗動物基地。 元旦假期,這裡有80多名員工堅守崗位,精心照料著實驗動物們。
  • 周國平的《人與永恆》,只有人可以尋求生命的意義!
    在我們的所知之中,只有人可以尋求生命的意義!周國平在《人與永恆》寫過這麼一句話,尋求意義就是一次精神探寶。我們追尋真實,便需要面對死亡。我們離開虛妄,便需要面對自己!人生在世,尋求意義才是我們人的初衷。我們尋而不得,或悲或嘆。我們尋求意義,就可以面對此生的逝去,因為我們真實存在。
  • 「另類醫生」痴迷解剖 30年收集過百顱骨
    他的住所儼然成了「顱骨標本博物館」。昨日,記者走進了葉曉明的住處,為您展示這位「另類醫生」和他的「顱骨標本博物館」的神秘之處。  女兒房內也擺滿標本  葉曉明,山東泰安人,泉州市第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在葉曉明的住處記者發現,自己仿佛走入了一座非同尋常的私人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