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計算機模擬溫度步進油炸方法以減少薯條中丙烯醯胺的形成

2021-02-07 食品加 智食科技

用計算機模擬溫度步進油炸方法以減少薯條中丙烯醯胺的形成

丙烯醯胺是在高溫下加工的澱粉類食品中發生美拉德反應的副產品,是2A類致癌物。低溫長時間烘烤是減緩丙烯醯胺形成的一種有效方法。獲得準確的美拉德反應和傳熱傳質數學模型對於同時預測食品的理化性質變化至關重要。目前,溫度步進油炸法(TSFA)數學模型在減少油炸過程中丙烯醯胺的形成方面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研究了反應過程中丙烯醯胺的形成、溫度和水分含量,驗證了基於反應動力學和傳熱傳質的數學模型。在保持薯條質量的同時,利用該數學模型提出了一種減少薯條中丙烯醯胺生成的溫度步進油炸方法。

通過採用溫度步進油炸法來減緩馬鈴薯條中丙烯醯胺的形成。

與不經溫度步進油炸法處理的條狀馬鈴薯相比,經溫度步進油炸法處理的條狀馬鈴薯的含水量明顯增加,溫度和丙烯醯胺的形成明顯降低。使用溫度步進油炸法的馬鈴薯條中丙烯醯胺的含量顯著降低(是不使用溫度步進油炸法的馬鈴薯條的57%)。對馬鈴薯條中丙烯醯胺分布的模擬表明,馬鈴薯皮中丙烯醯胺的含量最高。該模型可以成功地獲得高質量的產品,減少丙烯醯胺的生成,同時節約能源。

 DOI: 10.3390/foods9020200 

[原創]為本平臺原創編譯之標記。如需轉載或作者團隊使用編譯文本,請聯繫小助。本平臺所發布之編譯稿件,均為內部學術交流使用,如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儘快刪除。

Der-Sheng Cha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e-M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Taipei City 243, Taiwan

信息整理自學者官網及網絡。如需更新修正,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毒性何其多  2002年4月,瑞典國家食品管理局和斯德哥爾摩大學研究人員率先報導,一些油炸和燒烤的澱粉類食品,如油炸薯條、薯片和麵包中含有丙烯醯胺。因為澱粉類食品在高溫(>120℃時)烹調下容易產生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具有潛在的致癌性、神經毒性、遺傳毒性和生殖毒性。
  • 搞懂到底什麼是丙烯醯胺,才不會害你什麼都不敢吃!
    一般認為食品中丙烯醯胺的生成主要是通過梅納反應產生,簡單地說就是糖類與胺基酸的化學反應。當食材於120度C以上的溫度環境下進行調理,包括油炸、燒烤、工廠加工等過程時,食物中的胺基酸(天門冬醯胺)與還原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類似物就可能反應、形成丙烯醯胺,此反應最容易在澱粉類食品中最發生。
  • 專家:油炸食品都有
    很多人愛吃油炸食品,但又擔心油量超標或用油不健康。於是空氣炸鍋橫空出世,帶著「低油」、「用戶空氣煎炸食物」、「兼顧健康美味」等大眾喜愛的標籤,深受美食愛好者的喜愛。但是有報導卻說空氣炸鍋烹飪的食物含有致癌物質,這是怎麼回事?
  • 薯片中被檢測出致癌物,「丙烯醯胺」到底是啥?
    值得注意的是,檢測中還發現7款薯片的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有三款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超過了2000微克每千克。而從整體情況看,焙烤型薯片丙烯醯胺平均含量為油炸型薯片平均含量的近6倍。那麼,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到底是什麼呢?它的產生與哪些因素有關?除了薯片,其他食物中有嗎?丙烯醯胺是何方神聖?
  • 薯片:Sorry,致癌的鍋我不背|丙烯醯胺|致癌物|薯片|食物|癌症|飲食...
    薯片含有一種叫天冬醯胺的胺基酸,在和還原糖一起經過高溫烹飪後,會發生美拉德反應,並產生丙烯醯胺。天然馬鈴薯含有較高的天冬醯胺,在超過120℃以上的溫度烹飪時,就有可能形成丙烯醯胺。這是因為丙烯醯胺早在1994年就被WHO(世界衛生組織)劃分為2A類致癌物,WHO規定,每千克食品中丙烯醯胺的含量不得超過750微克,而被深圳市消委會測出不合格的7款產品中,有3款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甚至超過2000微克/千克。
  • 多款薯片檢出丙烯醯胺!三隻松鼠、鹽津鋪子、董小姐回應來了
    馬鈴薯超過120℃高溫處理  就有可能形成丙烯醯胺  據了解,食品中的丙烯醯胺主要由游離胺基酸(主要是天冬醯胺)和還原糖經過高溫烹飪,發生美拉德反應(食物的顏色發生變化呈現褐色)後生成。天然的馬鈴薯含有較高的天冬醯胺,在超過120℃以上溫度條件下處理時,就有可能形成丙烯醯胺。
  • 鹽津鋪子等薯片檢出潛在致癌物,生活中如何應對專家釋疑
    試驗中,Lorenz(勞侖茲)、樂事(美產)、RED ROCK DELI、鹽津鋪子和好麗友等5款薯片樣品未檢出反式脂肪酸。從整體情況來看,油炸型薯片的脂肪含量約為焙烤型薯片的1.5倍,而油炸型薯片中,進口油炸型薯片平均鈉含量為國產油炸型薯片的1.7倍,國產的相對健康。
  • 空氣炸鍋可不能這樣用
    簡單來說就是用空氣替代原本炸鍋裡的熱油,用近似太陽熱風的對流加熱方式,在密閉的鍋內形成急速循環的熱流,讓食物變熟。 熱風在加熱食物的同時帶走了食材的水分, 形成酥脆的表皮, 並利用食材本身的油脂, 烹飪出不用油炸也有油炸口感的食物。
  • 鹽津鋪子等薯片檢出潛在致癌物,丙烯醯胺對身體有何影響?
    結果發現,有7款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鹽津鋪子、三隻松鼠、董小姐3款薯片樣品的丙烯醯胺含量都超過了2000μg/kg。  丙烯醯胺是由「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某些胺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油炸、烘培和烤制過程中,通過「美拉德反應」產生的。
  • 賽默飛LCMS和GCMS法測定烘焙食物中的丙烯醯胺
    追本溯源,事件的起因是一種叫做丙烯醯胺的物質。那麼,丙烯醯胺到底是什麼? 咖啡裡的丙烯醯胺是在烘焙的過程中產生的。美國癌症學會(ACS)指出,只要一個食物裡有澱粉,有胺基酸,經過了高溫烹飪,那就會產生微量丙烯醯胺,在油炸和烘焙的食品裡尤其容易產生。
  • 作為食品人,你需要知道的「丙烯醯胺」關鍵知識點
    研究表明,食物是人類攝取丙烯醯胺的主要來源,其他途徑包括透過食水、吸菸及工作上的接觸等。  食物中的丙烯醯胺主要由還原糖和某些游離胺基酸(主要是天冬醯胺)在油炸、烘焙和烤制等高溫烹飪過程中,發生「美拉德反應」後產生。其含量主要與食材,加工溫度,加工時間和加工方式有關。
  • 這類致癌物食物中多的是,你肯定吃過!
    在經過2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加熱之後 有4款空氣炸鍋炸出的薯條中 被檢測出超過歐盟安全標準的 致癌物質丙烯醯胺
  • 丙烯醯胺是什麼?「致癌星巴克咖啡」 1天喝多少杯會致癌?
    公開報導顯示,許多咖啡公司此前在加州已經告知消費者咖啡中含有丙烯醯胺。然而,它們目前大部分都貼在不容易看到的地方,比如放奶油和糖的櫃檯。  油炸、烘烤食品易產生丙烯醯胺  那麼此次事件聚焦中心丙烯醯胺究竟是什麼?它對人體影響有多大?  咖啡行業人士指出,丙烯醯胺是咖啡豆在烘烤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化學物質。
  • 空氣炸鍋和丙烯醯胺
    對於「油炸食品不健康」的說法,大多數人都已經非常了解,如今就連一些快餐店也將以前的「炸雞腿漢堡」變成了「烤雞腿漢堡」,不過畢竟快餐店並不是家常飯,所以廚房的新寵——空氣炸鍋就吸引了不少「家庭主廚」們的關注,認為空氣炸鍋不需要將食物放到油鍋中炸,所以肯定是健康的。
  • 步進電機使用環境溫度要求
    步進電機作為執行元件,是機電一體化的關鍵產品之一, 廣泛應用在各種自動化控制系統中。隨著微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步進電機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在各個國民經濟領域都有應用。小編在此簡單說明步進電機使用的環境溫度有哪些的要求:工業級步進電機和驅動器使用環境溫度理論上是負20到正50度,在實際應用中,步進電機東北負40度,東南亞高速公路上收費站機箱內正六十五度,步進電機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
  • 鹽津鋪子等薯片檢出潛在致癌物 丙烯醯胺到底有什麼危害?
    丙烯醯胺丙烯醯胺是「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某些胺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油炸、烘培和烤制過程中,通過「美拉德反應」產生的。丙烯醯胺到底有什麼危害?首先,丙烯醯胺是一種潛在致癌物。丙烯醯胺進入體內又可通過多種途徑被人體吸收,其中經消化道吸收最快。進入人體內的丙烯醯胺約90%被代謝,僅少量以原形經尿液排出。丙烯醯胺進入體內後,會在體內與DNA上的鳥嘌呤結合形成加合物,導致基因突變等遺傳物質損傷。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目前由於難以統計丙烯醯胺要到哪一個濃度才會致癌,所以難以訂立安全標準。
  • 製作油炸食品小技巧及面點油炸技術要領
    1 什麼是油炸? 任何用熱油煮的食物都是油炸的。熱傳遞的方法是一樣的,無論是鍋裡有一點脂肪(煎),脂肪在食物的一邊(淺煎),或脂肪完全包裹食物(油炸)。當食物被添加到熱油(通常是176℃),其表面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