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像汽車,飲食來加油,如何吃出「智慧大腦」

2021-01-15 俏皮膳食

如果說學習和思考是聰明大腦的精神食糧,那營養的食物就是聰明大腦的物質基礎。

大腦是支配調節人體一切生理活動的「指揮員」,也是對營養需求量最大的「單位」。所以除了要養成勤奮好學的習慣,也要保證有足夠營養來維護大腦的良好功能。

益智醒腦飲食篇

鹼性食物

我們經常攝入的(脂肪、蛋白、糖類)三大營養素會在體內分解代謝過程中呈顯酸性,而酸性食物攝入過多會影響血液循環功能,容易造成大腦活力遲鈍和精神疲勞分散。所以日常要多食用一些果菜類和海藻類等鹼性食品,來調整體內的酸鹼平衡,能使我們的大腦保持良性運轉。

鹼性果類包括了橘子、橙子、蜜柑、檸檬等種類。蔬菜類以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B的黃綠色蔬菜為佳。

整腦食物

整腦食物指的是可以促進腸蠕動、清除宿便、調整便秘的食物。如果人體經常排便不暢,宿便在腸道裡的毒素排不出去,會重吸收導致身體新陳代謝紊亂,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幹擾大腦功能,出現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等問題,會嚴重影響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常吃富含纖維和果膠的蔬菜水果如蘋果、香蕉、芒果、海帶、薯類、玉米等食物可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的產生,也有利於保持頭腦的思維活躍度。

健腦食物

如果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卵磷脂、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C、維生素B1等營養物質,會更有利於增加大腦的活躍力和記憶力。

比較典型的健腦食物有核桃、大豆及製品,芝麻及製品、魚蝦類、麥麩及麥胚、黃花、新鮮水果、蔬菜等種類。

醒腦食物

咖啡、茶、含咖啡因的飲品都有刺激中樞神經的興奮作用,在工作和學習感覺疲勞時飲用,可以幫助提神及清醒頭腦。但如果晚上大量食用了這些飲品,也會因大腦的興奮作用而出現失眠現象,所以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食用。

影響大腦的八種不良習慣

長期飽食

飽餐一頓後,腸胃需要大量血液供應來完成消化工作,相對會減少腦供血量,這時就容易出現思維遲鈍和疲勞嗜睡(飯醉)的感覺。

特別是長期飽食會使大腦中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明顯增多,會使脂肪增多和毛細血管裡的皮細胞增大,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大腦皮質血氧供應不足,容易出現大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等現象。

輕視早餐

大腦在高速運轉時也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人體可供大腦直接使用的能源就是血糖。長期不吃早餐或攝入營養不足,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熱量補充,大腦興奮度也會隨之降低,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現象,久而久之更會影響到大腦的思維能力,所以不僅要吃早餐而且還要吃好。

甜食過量

甜食攝入過多會影響其他營養素如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吸收質量,如果長期無法保證營養素的均衡攝入,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就容易影響大腦的生長。

睡眠不足

睡眠是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保證足夠的睡眠也是讓大腦得到足夠的休息,而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太差會加速大腦細胞的衰退,影響大腦的思維能力。

蒙頭睡覺

蒙頭睡覺時空氣不流通,被子裡二氧化碳濃度會升高,大腦容易形成慢性缺氧狀態,對腦細胞的正常活性影響很大。

吸菸

吸菸會引起血管過度擴張或痙攣,容易導致大腦供血不足,長期大腦供血不足會使腦組織呈現不同程度萎縮,引發如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等問題。

懶於用腦

勤於思考是鍛鍊大腦的最佳方法,要想思維敏捷就得多動腦筋。

帶病或疲勞用腦

俗話說「文武之道,一張一馳」,在大腦疲勞或患病時就要合理的安排休息,如果勉強堅持學習,讓大腦超負荷運轉,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還容易造成某些疾病。

相關焦點

  • 【健康】如何正確飲食保護大腦變聰明
    吃應季的食物既新鮮又便宜。  ·提高記憶力:黃連素(小檗屬植物或薑黃提取物)和DHA,並加強鍛鍊。在改變飲食前參考醫生的建議,諮詢飲食中可能缺少哪些健腦營養素。每周吃400克魚,吃三次,每份拳頭大小。還可以通過營養補充劑來補充魚油和DHA。也可吃單獨的DHA補充劑。  ·這周你可以試試300克魚罐頭配一茶匙黃芥末。
  • 大腦是一種很玄的東西
    )大概一萬年前,麩質作為一種膳食蛋白質進入了人類飲食,而醫學和科學花了2000年來明白,這種膳食蛋白能夠使人類生病,不僅僅造成腸道的疾病,還有皮膚與神經系統的疾病。前面那位膳食蛋白,就是麩質了。這個問題蠻神奇的,就和那些關於吃著地溝油喝著三鹿奶粉吸著pm2.5我們怎麼還活到了這麼大的疑問一樣,如何回答呢,五百年前的人們能躲過地溝油的侵害不是因為他強大,是因為那時候沒有地溝油。
  • 人類是如何進化出超級大腦的?
    當智人的祖先開始進化出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龐大大腦時,其他生理系統必須做出犧牲。目前,科學家已經開始破譯出那些讓大腦異常活躍的生物誘因。但是它們卻並未能告訴我們人類大腦如何以及為何能發展的如此迅速如此龐大。當然,針對這種飛速發展的原因,有很多種解釋它的理論:複雜性不斷增加的社交網絡,使用工具以及相互協作的集體文化,適應嚴峻多變的氣候情況,這所有的進化壓力都成為我們進化出更大大腦的原因。儘管這些可能性非常吸引人,但卻極難驗證。
  • 智慧時代,如何規劃建設城市大腦IOC?
    全球都在緊鑼密鼓的布局智慧城市建設,歐洲、北美、日韓等地區處於技術領先地位,而中國也在積極進行智慧城市試點,形成了多個智慧城市群,中國的智慧城市試點項目超過歐洲、印度和美國之和。未來城市IOC智能運行中心是如何規劃構建的,本文給您答案。
  • 2020全國兩會關注智慧城市發展 如何讓「城市大腦」更聰明
    「新基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智慧城市再次成為兩會熱議話題。在今年眾多代表委員的提案中,如何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成為焦點,不少代表委員圍繞交通、政務、社區、物聯網等相關領域積極獻言獻策。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智慧城市建設面臨重大考驗。
  • 像大腦一樣思考:類腦計算機來了
    「……處處聞啼鳥……」半月談記者對著一臺名為「Darwin Mouse」的計算機念出唐詩《春曉》膾炙人口的第一句,短暫的停頓後,它居然憑著自己的「記憶」,背完了整首詩。1像大腦一樣「思考」在浙江大學的一間實驗室裡,3臺1.6米高的標準伺服器機箱並排而立,黑色外殼內,紅色信號燈不斷閃爍。
  • 半月談|像大腦一樣思考:類腦計算機來了
    像大腦一樣思考:類腦計算機來了半月談作者 朱涵「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半月談記者對著一臺名為「Darwin Mouse」的計算機念出唐詩《春曉》膾炙人口的第一句,短暫的停頓後,它居然憑著自己的「記憶」,背完了整首詩。這臺計算機就是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近日發布的我國首臺類腦計算機。效仿大腦神經元工作的它,包含了1.2億個脈衝神經元和近千億個神經突觸。這臺計算機,有什麼了不起的「超能力」?
  • 如何快速改善大腦缺氧症狀
    這個時候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有耳鳴、頭暈腦脹等症狀,這些都是大腦缺氧時常見的症狀。長時間的大腦缺氧對大腦功能具有極大的損壞作用,因此在平時生活中我們應該知道如何快速緩解大腦缺氧症狀。    因此對於這部分人群而言,在上床之後就應該停止一切的思緒,同時還可以通過分解注意力的方法來促進睡眠。比如像看一些無聊的書籍、聽輕音樂等,都可以促進你入眠。
  • 大腦影響飲食份量,避免暴飲暴食的10項建議
    近年來,很多餐廳開始採用買一送一,或是買小換大的營銷手段,例如麥當勞買小份薯條換大份,星巴克每逢節日買一送一等,這樣的營銷手段自然會提升銷量,但常常會造成購買者飲食過量。另外,近幾十年來,有許多專家學者都認同,肥胖人數急速增加的原因之一就是飲食份量的增加。
  • 大腦的利用率竟連1%都沒有達到?如何喚醒沉睡的大腦?
    因為經過現代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了一個讓人震驚的事實:我們人類的大腦擁有超過一萬億個腦細胞,每一個腦細胞又都是一個微型中央處理器!而且這些腦細胞之間還進行著信息的交換,所產生的關聯更是比我們目前能夠想像出來的最大數字還要多出無數倍,人類腦細胞潛在的能力遠遠超過任何一臺超級計算機!
  • 吃個不停的大腦秘密
    是否有這種體會——吃上一口就停不下來,吃完後總是後悔之前的行為,可下次還是如此反覆......最近,美國霍華德休斯頓醫學研究所發表在《細胞》期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動物大腦中存在一群特殊的神經元,在遇到食物後會引誘「吃貨們」吃個不停。
  • 如何讓城市擁有更強大的智慧大腦?
    以廣州荔灣區彩虹社區舊樓加裝電梯項目為例,前期日立電梯通過大量走訪勘察和深入溝通,並根據該棟樓居民的需求提供了針對性的設計,量身定製出一套適用性極高的解決方案。 在這個面積十分狹小的老舊小區,日立電梯通過無焊接分段式組裝,這有效降低了對環境影響,同時也縮短了安裝周期,減少了對居民正常生活的幹擾。
  • 如何利用發揮自己的大腦潛力?
    我們的大腦有2000億個腦細胞,能夠容納1000億個信息單位,為什麼還有人抱怨自己學不好,記不牢?發散性思維思維導圖是幫助大腦發揮潛力的一種方法。發散性思維是思維導圖的核心。遊戲主題設定為「汽車」。「如果汽車不用加油,沒有汙染有多好!」其他人「完美!還有呢?」另外一個員工接著說「如果汽車可以在動車軌道行駛去哪更快了多好!」……遊戲玩得很激烈,發言天馬行空。其實汽車的改進也是從天馬行空的想像開始。
  • 大腦屏蔽無用記憶與飲食過量相關?!
    從根本上說,肥胖是大腦疾病嗎?肥胖可能最終導致大腦疾病,包括漸進地破壞各種認知過程,從而影響進食。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研究人員已表明記憶抑制——就是屏蔽無用記憶的能力,這一能力受大腦的海馬體控制,與飲食過量相關。
  • 「中國人真的吃了豬的大腦嗎?」一個讓外國網民驚訝的提問
    而中國菜之所以能有這麼多食材,離不開中餐烹飪方式多變性以及我們飲食文化的影響。中餐烹飪方式的多變性,決定了食材的烹飪,飲食文化決定了我們對食材的認識。像我們吃的很多讓外國感覺驚訝的食物,都離不開中餐區別於西餐的烹飪和飲食文化。
  • 半月談|像大腦一樣思考:類腦計算機來了
    像大腦一樣思考:類腦計算機來了半月談作者 朱涵「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半月談記者對著一臺名為「Darwin Mouse」的計算機念出唐詩《春曉》膾炙人口的第一句,短暫的停頓後,它居然憑著自己的「記憶」,背完了整首詩。這臺計算機就是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近日發布的我國首臺類腦計算機。
  • 大腦的利用率竟連1%都沒有達到?如何喚醒沉睡的大腦?
    而且這些腦細胞之間還進行著信息的交換,所產生的關聯更是比我們目前能夠想像出來的最大數字還要多出無數倍,人類腦細胞潛在的能力遠遠超過任何一臺超級計算機!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沒有實現新年願望的人在想什麼:我不打算許願了,因為我是那種會打破新年願望的人;我不打算許願了,因為我只要一許願,準不會實現;像我這樣的人靠許新年願望來提升自己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的意志力不夠強大,無法去實現願望。
  • 研究發現攝入高糖飲食或影響大腦中多巴胺的作用
    據外媒報導,如果現有的關於高糖飲食的研究還不足以說服你,密西根大學的新研究又找到了一個改變這種飲食習慣的好理由。
  • 生酮飲食機制:大腦是如何利用酮體作為能量來源的?
    在生酮飲食模式下,人體的主要能源代謝將從利用葡萄糖轉變為利用脂肪,通過肝臟代謝產生酮體。那麼,大腦是如何利用酮體作為能量來源的呢?生酮飲食治療過程中脂肪酸在肝臟中氧化分解為酮體,包括:乙醯乙酸(ACA)β-羥丁酸(BHB)丙酮酮體的代謝轉歸與抗癲癇作用A.
  • 飲食習性決定靈長類動物大腦體積
    原標題:飲食習性決定靈長類動物大腦體積   科技日報華盛頓3月27日電 (記者劉海英 張夢然)人和靈長類動物的大腦比其它脊椎動物要大很多。為什麼會這樣?人們普遍接受的觀點是社會大腦假說,即社會關係因素促使靈長類動物大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