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除了人類,樹鼩也能吃辣

2020-12-03 新華社

新華社華盛頓7月14日電(記者周舟)「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迄今哺乳動物中只有人類可通過後天訓練適應「辣」這種痛覺,甚至獲得愉悅,其他動物都難以忍受。然而,中國科研人員最新發現,東南亞的一種小動物樹鼩也能吃辣。

植物產生「辣」的物質是自我保護機制,使動物受痛覺刺激而不再啃食。近期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的樹鼩對含辣椒素的食物不敏感,可以直接進食富含辣椒素的紅辣椒,原因是這種動物發生了基因突變。

中科院昆明動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運用全基因組掃描和全細胞膜片鉗技術,發現樹鼩的辣椒素受體——TRPV1離子通道對辣椒素的敏感性只有小鼠的十分之一。

昆明動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國棟說,樹鼩的這種離子通道對辣椒素不敏感,原因是其579位點的蘇氨酸突變為甲硫氨酸,這一突變使辣椒素與樹鼩TRPV1不能在該位點相互作用,嚴重影響了辣椒素的結合。

研究人員對5個種群155個野生樹鼩個體的測序結果表明,這一位點的突變發生在種群水平上。研究人員認為,辣椒引入東南亞地區僅有300年歷史,無法引起這種水平的基因突變,而樹鼩偏好食用一種廣泛生長在東南亞地區的胡椒屬植物「蘆子藤」,這可能是引發基因突變的原因。

「蘆子藤」富含一種辣椒素類似物,具有「辣」的特性。綜合行為學、生化分析、進化學分析等方面實驗數據,研究人員發現,蘆子藤中的這種物質可能是引發樹鼩TRPV1的579位點突變的環境壓力。「能吃辣」讓樹鼩具有更為廣泛的食譜,並獲得更強的生存適應能力。(完)

相關焦點

  • 除了人類,樹鼩也能吃辣
    「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迄今哺乳動物中只有人類可通過後天訓練適應「辣」這種痛覺,甚至獲得愉悅,其他動物都難以忍受。
  • 樹鼩為何不怕辣—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袁一雪 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人類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主動進食辣椒的物種
  • 動物界的「辣妹子」,無辣不歡的樹鼩,為了吃都基因突變了
    談到吃這個話題,人類是最有發言權的,畢竟地球上許多飛禽走獸和花草植株都被我們品嘗過,沒有一種動物能有我們這麼寬廣的飲食範圍。 要說人類與動物的飲食有什麼區別,第一個能想到的就是人類一般吃熟食,而動物只能吃生的,生的肉或生的植物。 除了飲食的生熟之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區別是人類對辣的東西有著特殊的偏好,而動物對辣則是見而避之。 那麼是否所有的動物都不吃辣呢?並非如此,哺乳動物中除了人類外,還有一種動物也是無辣不歡的。
  • 海南黎母山有一小可愛,吃辣椒像吃胡蘿蔔,一天能喝9瓶「啤酒」
    樹鼩飲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500萬年前,打破了之前人類是唯一能定期攝入酒精的動物這一觀點。除了是「酒鬼」,樹鼩能吃辣,那也是出了名的。樹鼩吃辣,同樣也打破了科學家之前的的認知:只有人類能通過後天鍛鍊適應「辣」的痛覺。
  • 這個小傢伙長得像松鼠,沒想到它竟是吃辣能手!
    科技日報通訊員  楊仕隆   記者  趙漢斌人們常說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其中的「辣」,原本不是味覺,而是譬如辣椒素、薑酮、姜醇等化學物質刺激細胞,在大腦中形成了類似於灼燒的微量刺激感覺,而不是由味蕾感受到的味覺。因此其實不管是舌頭還是身體的其他器官,只要有神經能感覺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
  • 科普: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樹鼩
    實際上,它的原型並不是松鼠,而是樹鼩。圖片來源於網絡樹鼩學名Tupaia belangeri,是樹鼩科樹鼩屬動物,外形似松鼠,但吻部尖長,耳較短,腦室較大,體長26-41釐米,成年體重120-150克,尾長通常接近其身體長度,足具五趾,有發達而尖銳的爪。
  • 【一起聊聊吧】靈長類的祖先——樹鼩
    圖 1  樹鼩手腳的拇指與其餘四指分開樹鼩被廣泛的認為是靈長類動物祖先的一個活樣例,被長期稱為「活化石」。確實如此,樹鼩與我們人類有許多相似之處。一是和我們人類的手一樣,樹鼩的拇指與其餘四指是分開,儘管還不能完全對握,但也能抓取一些東西了(圖1)。二是雙眼向前,這使它們有人類一樣的立體視覺感,能適應對距離判斷要求很高的樹棲生活(圖2)。三是大腦發達,大腦/身體重量比大約有1:30,甚至比人類(1:50)還高。然而,它們仍與真正的靈長類有很大的差別,如靈長類動物的指端大多為扁平的指甲,但樹鼩的指端卻是爪。
  • 科普 | 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有多辣?吃過的人差點休克
    [ 溫馨提示:視頻約3.90M ]大家好,歡迎收看手機狐。
  • 為什麼一些人能吃辣,一些人不能吃辣?
    所以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不信的話可以徒手洗一根尖椒試試(小孩子不要自己嘗試,可以讓不會做飯的父母嘗試並在一定距離之外,觀察他們的反應)。這些化合物本是植物用來對抗微生物、昆蟲和其他以其為食的動物的產物,卻因為其特殊的芳香和感官刺激被人類當作調料。
  • 中國最能吃辣的5個省,都感覺自己最能吃辣,看看「吃辣」榜單吧
    比如吃辣,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是有喜歡吃辣的習慣的。中國最能吃辣的5個省,都感覺自己最能吃辣,看看「吃辣」榜單吧 再說山西的吃的呢就是會想到山西陳醋,以及各種饃饃、面什麼的。但是山西是很能吃辣的,山西有的人是可以吃的了辣椒蘸醋的!我想想還有點慌張,不過他們的辣椒可能是沒有魔鬼辣椒那麼的辣吧,不然吃完也就該去醫院修養了。
  • 樹鼩的小腦袋裡在想什麼?
    作者: Lizzie Anderson樹鼩不同於標準的鼩©Kevin Schofield這種東南亞森林原生的樹鼩並非真正的鼩。這些生物的外形和松鼠類似,但在解剖學方面與鼩猴和狐猴相似。因此,不能簡單地將雜食性的樹鼩進行歸類。
  • 昆明動物所等成功破譯樹鼩基因組
    2月5日,由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破譯樹鼩基因組研究工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在線發表。研究人員通過完成高質量的樹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全基因組測序及比較基因組分析,闡明了其系統分類地位和相關生物學特徵的遺傳基礎,尤其是樹鼩用於若干重要疾病如HBV、HCV感染以及抑鬱症模型創建的遺傳學基礎。該研究將能推動樹鼩應用於生物醫藥的系統研究。樹鼩是一種分布於南亞、東南亞及我國西南地區的小型哺乳類動物。
  • 叔說動物:樹鼩
    樹鼩的英文也叫做 Tree Shrew 或者 Banxring。生活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中。它們是雜食動物,除了蟲子還吃水果等。樹鼩外形像松鼠,有著長長的尾巴,但是吻長嘴尖,而且牙齒分化不明顯。樹鼩不是鼩鼱,也不是所有的種都住在樹上。地棲的種一般比樹棲的種體型更大,爪子更大,以便挖蟲子吃。
  • 忠於愛情的樹鼩,一輩子只有一個靈魂伴侶
    根正苗紅的樹鼩(即隸屬於樹鼩目、樹鼩科、樹鼩屬、樹鼩種)目前世界上共計有八個亞種,分別是:樹鼩海南亞種、樹鼩越北亞種、樹鼩瑤山亞種、樹鼩滇南亞種、樹鼩阿薩姆亞種、樹鼩滇西亞種、樹鼩高黎貢山亞種以及樹鼩喜馬拉雅亞種。
  • 靈長類動物「樹鼩」知多少
    理解人體各種重大生物問題和疾病機理的最佳策略有兩個選擇:1)低等動物的分子細胞機理研究和高等非人靈長類動物的整體系統水平研究相結合;2)尋找新型動物模型,兼顧成本低、試驗周期短、分子和細胞操作方便並與人類進化地位接近等各種生物學特性。前者已被許多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採用,而後者正在被科學家和生物醫藥領域採用,如樹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即為後者最典型的動物。
  • 辣是一種痛覺|你真的能吃辣嗎?
    良性自虐機制(benign masochism)可以用於解釋人為什麼熱衷於吃辣椒,辣椒使人產生痛覺,從而欺騙大腦釋放內啡肽,但又不會使人處於實際的危險當中。這種機制與人熱衷於乘坐過山車,或是跳樓機,或是長跑(缺氧),或是看恐怖電影的機制是相同的。都是欺騙大腦釋放內啡肽而產生愉悅感的行為,又並不處於真正的危險當中,因此稱為良性自虐。
  • 樹鼩KLF基因家族特點及進化分析
    樹鼩作為與人類親緣關係較近的類靈長類動物,因具有個體較小、繁殖快、易於飼養等傳統動物模型的優點,正在成為一種新型而有潛力的疾病動物模型。KLF家族在許多物種中得到鑑定,包括人類,小鼠,豬,雞,斑馬魚,線蟲,而樹鼩的KLF基因家族的系統發生及表達譜還沒有研究報導。昆明動物所腫瘤生物學學科組陳策實研究員團隊將全部17種樹鼩KLF家族因子鑑定出來,然後對基因家族全長以及鋅指結構域進行系統分析。研究發現,通過胺基酸全長進化樹分析,樹鼩17種KLF因子在物種間保守。
  • 昆明動物所在樹鼩基因組研究中取得進展
    為了解決樹鼩用於疾病動物模型創建時缺少基因組學等遺傳信息的問題,2013年,昆明動物所姚永剛課題組牽頭組織中科院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相關研究團隊,聯合華大基因,發表了利用二代測序技術測定的中緬樹鼩的全基因組(KIZ version 1: TS_1.0
  • 中國,哪裡的人最能吃辣?
    可一旦提到哪個地方最能吃辣,誰的辣才是王道,誰也不服誰……「雲南的這個辣,是為了辣而辣,沒辦法去理解和接受的。」「真正辣的菜,其實在湖南和貴州。」古代的貴州苗族土司地區,山區地形複雜,能種植作物少之又少,食物匱乏,當地居民只能吃一些寡淡的雜糧度日。但是作為最早的吃辣地區,辣椒尤其適合長在這裡:種植起來佔地面積小,栽種門檻低,還產量高,四月播種六月就能收穫。而且,收完一茬,沒過多久又能再長一茬,斷斷續續能吃上大半年。
  • 科普冷知識:哪種動物的酒量最大,千杯不醉?
    世界上能最能喝酒的動物,連人都喝不過它,它的酒量到底有多大呢?#喝酒不是人類的專利。它是一種生活在西亞熱帶雨林中的樹鼩。樹鼩(Tupaia belangeri)是一種低等靈長類動物,分布於世界各地。當然,他們吃的不是人釀的酒,而是叢林中棕櫚樹嫩芽中的花蜜。這些花蜜的酒精含量約為3.8%,與我們啤酒的酒精含量相當。別小看這個程度不高,但筆尾樹鼩一輩子都在吃這種食物,就像人類一輩子喝啤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