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忠院士《AM》:可用於隱形防偽和數據存儲的新型發光材料!

2021-01-08 騰訊網

點擊上方「材料科學與工程」快速關注

材料類綜合、全面、專業的微信平臺

導讀:本文報導了一種新的光響應發光(PRL)材料,具有靈敏和可逆的螢光開關特性,可以通過快速光觸發和熱退火方便地調節。具有優異性能的PRL特性的均勻薄膜允許在不可見的防偽,和動態光學數據存儲中具有有人的應用潛力。

固態智能材料因其在傳感器、顯示器、數據存儲、和防偽方面的尖端應用而備受青睞。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光響應材料,然而目前很少有PRL材料是通過將經典的光致變色系統與新出現的固態發射器結合起來而構建的,這需要劇烈的結構變化和足夠的自由空間,從而限制了PRL材料的應用範圍。

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首次探討了TPE-4N的開關PRL特性,並通過快速光觸發和熱退火進行了控制。相關論文以題為「Turning On Solid-State Luminescence by Phototriggered Subtle Molecular Conformation Variations」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2006844

研究結果表明,TPE-4N有趣的開關發光特性可以通過快速光觸發和熱退火方便地調節。晶態和非晶態分別賦予高效和弱ISC過程來開啟和關閉發射。這種易於製備的薄膜具有高對比度(> 102)、良好的透光率(> 72.3%)和在室溫下數月的良好耐久性和可逆性。此外,薄膜的優異質量和PRL行為的高性能允許在具有微解析度的隱形防偽,和動態光學數據存儲中應用。

通過快速光觸發和熱退火調節的TPE-4N的開關發光特性如圖1A所示。作為概念的證明, PRL行為被仔細歸因於晶體和無定形狀態之間微妙的分子構象轉換。此外,易於製備的熱塑性TPE-4N薄膜在具有高開關對比度(> 102)和良好透光率(> 72.3%)的室內光下表現出非破壞性的光致抗蝕劑行為。首次發現在連續紫外照射(365納米,80 mW cm−2)5分鐘後,TPE-4N的非發射晶體顯示出亮綠色螢光(圖1B)。

圖1 A) TPE-4N的光和熱響應機制說明。B)紫外光照射5分鐘前後單晶的顯微照片。這些照片是在330–385納米的亮場(上)和紫外通道(下)下拍攝的。紫外線照射的功率密度為80 mW cm−2。C) TPE-4N粉體在不同刺激下的發光轉換:I)在150℃下加熱5min;II)紫外線照射5min;III) 丙酮燻蒸30s;IV)研磨;螢光照片是由手持相機在365納米紫外燈下拍攝的。D)不同激勵下TPE-4N粉末的螢光光譜。紫外線照射的功率密度為50 mW cm−2。

為了進一步了解PRL過程中的分子構象變化,研究人員對晶體和氣體狀態進行了量子化學計算。如圖2A,B所示,晶態分子的苯基(α)和硝基(β)扭轉角比氣態分子大得多。在這裡,非晶態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接近氣體狀態的自由分子構象。光觸發薄膜在526nm處出現紅移綠光發射峰,這與非晶薄膜(525nm處的發射峰)一致。顯著的紅移紫外-可見吸收表明,在光觸發之後,表面上的分子可能會釋放其構象到非晶態(圖2C)。

圖2 A) TPE-4N的晶體結構和B)DFT優化的分子結構及其最低激發態的前線分子軌道、激發能和振子強度(f)。硝基與鄰苯基的扭轉角和苯基與雙鍵的扭轉角分別歸屬於α和β。C) TPE-4N薄膜的吸收光譜。非晶薄膜和退火薄膜的厚度分別為198±4.7nm和189±6.4nm。D) 不同刺激下TPE-4N薄膜的拉曼光譜。

圖3 A) TPE-4N薄膜的顯微照片顯示,在80 mwcm−2的紫外光照射下,發光隨時間而變化。照片在330-385nm通道下用顯微鏡拍攝。B) 不同波長的發光強度比隨時間的變化。C) 不同功率密度的紫外輻射強度比隨時間的變化。D) 不同溫度下紫外光照射的時間依賴性發光強度比。E) 室溫下TPE-4N薄膜的發光強度比隨時間的變化。I0,退火薄膜的發光強度;I,光觸發薄膜的發光強度。所有的光致發光強度都是在室溫下記錄的。

圖4 A) 使用TPE-4N薄膜的防偽和光信息存儲的處理步驟。B) TPE-4N薄膜的發光(頂部)和室內光透明(底部)照片以及手持相機拍攝的2D代碼的寫入和擦除過程的記錄。I) 在150℃下加熱5分鐘;II)在150℃下加熱30 s;III)紫外線照射5 min。C)用顯微鏡拍攝的TPE-4N薄膜上的微尺度圖案的發光照片。照片在330-385nm通道下用顯微鏡拍攝。D) 用於動態可重寫光數據存儲的TPE-4N薄膜。照片在330-385nm通道下用顯微鏡拍攝。

總的來說,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新的光響應發光材料,它具有固態可逆構象和螢光轉換的特性。其在微解析度的隱形防偽,和動態光學數據存儲等高科技應用中具有巨大的潛力。(文:8 Mile)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推薦閱讀:

速度超快,原子級厚MoS2剝離方式突破!

實用!Origin軟體使用經典問題集錦

免費下載:18款超實用軟體輕鬆搞科研

合作 投稿 點擊此處

歡迎留言,分享觀點。點亮在看

相關焦點

  • 唐本忠院士/羅亮教授《AM》:穿透3釐米!AIE近紅外化學發光材料用於...
    背景介紹:  螢光成像由於具有高靈敏性和解析度的優點被廣泛應用於生物組織實時成像,然而其組織穿透深度受到激發光穿透深度有限的限制和生物組織背景螢光的幹擾。由於無需外源激發光照射,化學發光材料在深度組織穿透成像領域具有潛在的優勢。
  • 固態發光的精確控制技術
    擇性固態光致反應可應用於調控冷光材料的發光行為,而傳統的固態光反應需要在足夠的空間中發生劇烈的結構改變,這也限制了光敏發光(PRL
  • 唐本忠院士2019年成果精選:引領「聚集誘導發光」領域閃耀頂刊
    唐本忠院士於2001年首次發現不同於傳統螢光材料的發光現象,他創造性地提出「聚集誘導發光(AIE)」概念,在發光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不同於傳統發光材料的「聚集導致發光猝滅」,具有聚集誘導發光性質的螢光材料在溶液態發光微弱,甚至不發光,而在聚集態卻表現出發光增強的現象。
  • 唐本忠院士/羅亮教授《AM》:穿透3釐米!AIE近紅外化學發光材料用於深部組織成像
    背景介紹:螢光成像由於具有高靈敏性和解析度的優點被廣泛應用於生物組織實時成像,然而其組織穿透深度受到激發光穿透深度有限的限制和生物組織背景螢光的幹擾。由於無需外源激發光照射,化學發光材料在深度組織穿透成像領域具有潛在的優勢。
  • 唐本忠:獨闢蹊徑 打破光材料「阿喀琉斯之踵」
    17年前,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唐本忠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提出「聚集誘導發光(AIE)」——這項中國人改寫光物理課本的發現,開闢了具有原創性和國際引領性的基礎科學研究全新領域。這一成果獲得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日常生活中,發光材料應用非常廣泛。比如,以螢光粉為代表的發光材料,是目前照明和顯示技術的核心材料。
  • 【唐本忠院士團隊】鐵離子點亮型生物螢光探針的設計及機理研究
    分子識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子通過非共價鍵相結合,這種現象廣泛存在於超分子化學和生命體系且備受矚目。分子識別是通過氫鍵、金屬耦合、疏水性和範德華力等弱相互作用力自組裝形成新的分子系統,並顯示出獨特的光物理特性,生物活性和分子動力學過程。
  • 田禾院士團隊《AM》:仿珍珠層納米複合材料調控室溫磷光材料中的氧...
    、防偽材料、氧傳感器和生物成像探針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層狀納米粘土結構優良的阻氧層抑制了環境氧的猝滅效應,拓寬了聚合物基體的選擇範圍,使其達到較低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同時提供了更好的機械性能和加工性能。此外,可以通過改變聚合物/納米粘土的比率來微調薄膜內的氧氣滲透和擴散,從而實現RTP信號的可編程保留時間,用於瞬態信息存儲和防偽材料。
  • 寧波材料所陳濤研究員/唐本忠院士「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
    作為發光材料領域冉冉升起的新星,多色螢光高分子水凝膠是一類具有可調發光性能的高分子軟材料,往往含有兩個或多個發光中心。不同於其他主要以固態或液態形式存在的經典螢光材料,由於多色螢光高分子水凝膠的三維交聯網絡中包含大量水分,使其以高度含水的準固態形式存在,因此兼具許多優異的固體和液體的性能,包括與生物組織相近的模量,固有的軟、溼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
  • 發光學報(特約綜述)| 有機夜明珠: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南京工業大學安眾福教授與太原理工大學孫靜博士在《發光學報》(EI、核心期刊)發表了題為「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研究進展」的綜述文章。該綜述重點介紹了近年來高分子長餘輝發光材料的分子結構特點、發光性能(發光效率和壽命等)及其在氧氣傳感、數據加密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1.
  • 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本忠:打破傳統 發現「聚而發光」的奧秘
    讓唐本忠激動不已的這種材料叫「聚集誘導發光」(AIE)材料。它像一個敏銳的「捕手」,對某些化學物質有很強的特異性識別,與之結合、聚集並「點亮」。運用這一特性,能幫助醫生定位癌細胞「行蹤」、在測定水體汙染物時快速判斷汙染源、在犯罪現場精準檢測指紋……曾經,科學界一直相信「聚集導致發光猝滅」,即發光分子在聚集狀態下,發光強度減弱甚至完全消失。
  • 唐本忠:發展先進功能性材料也是「硬道理」
    「發光材料的研發十分重要。世界充滿光,可以說人類最早的科學研究是從光開始的。高效發光材料不僅節省能源,還能應用於各個領域,可以說有無限的可能性。」近日,在北京理工大學和德國Wiley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專刊發布會暨AIE發展前沿學術研討會」上,記者見到了「AIE材料之父」、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
  •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王志明研究員《Mater. Horiz.》:原位納米晶製備的新策略——光誘導結晶螢光增強
    例如,光合作用是維持著生態平衡的重要過程,其主要是由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CO2)和水(H2O)產生有機物質並釋放氧氣。如果沒有光,這種平衡將會被打破,人類的生存將會受到巨大的威脅。利用光來開發更多新的智能材料(如光刻、儲存和信號轉換等)一直得到眾多研究人員的關注,並通過各種形式改善著我們的生活。
  • 發光材料頂刊精選:楊陽、陳平、唐本忠、夏志國頂刊大盤點
    Mater.: 透明羥基磷灰石-YAG:Ce複合陶瓷的納米波片結構和折射率匹配,用於高發光效率的白光發光二極體近年來,已經有研究者提出用陶瓷中的磷代替傳統的發光有機矽或樹脂(PiC)作為顏色轉換器,可以提高大功率白色發光二極體(WLED)的熱穩定性。
  • 唐本忠院士團隊Adv.Funct.Mater.:苝二醯亞胺取代的三苯乙烯有機
    【引言】有機分子半導體材料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有機場效應電晶體(OFET)和有機光伏(OP)等先進柔性光電子器件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儘管研究人員開發了具有高遷移率和高發光量子效率的分子半導體並用作OFET和OLEDs,但同時具有高電荷遷移率和高發光效率的半導體材料的發展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光致發光材料–黃維院士、Chihaya Adachi、楊朝龍,潘梅課題組成果...
    因此,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課題組製備出幾種提供顏色可調,超長有機磷光(UOP)的有機磷光體材料。這些材料可以通過改變激發波長來實現從紫色到綠色所有可見光譜中發射顏色的變化。結果表明:這些有機磷光體具有2.45µs的超長壽命和31.2%的最大磷光效率。這些材料在在多色顯示器和300至360 nm範圍內的紫外線可視檢測中顯示出良好的應用效果,為開發具有動態控制磷光的智能發光材料和傳感器提供了機會。
  • 摩擦起電誘導電致發光是一種新型的發光材料
    打開APP 摩擦起電誘導電致發光是一種新型的發光材料 中國科學報 發表於 2020-11-10 10:14:01 近日,河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團隊在摩擦起電誘導電致發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先後在《先進科學》和《納米能源》發表。
  • 【材料】ACS AMI┃全可見光調控的聚集誘導發光型二芳基乙烯螢光分子開關用於超分辨成像
    特別是在超分辨螢光成像領域,顯微系統因為成本、兼容性、安全等因素通常未裝備紫外光源,導致現有成像系統對二噻吩基乙烯探針的兼容性較差。同時,相較於可見光,紫外光波長更短、能量更高、對樣品或操作者傷害較大,且穿透性更差。因此,迫切需要開發使用較溫和的可見光替代紫外光碟機動的二噻吩基乙烯螢光分子開關。
  • 「螢光防偽粉供應」螢光防偽顏料無色螢光粉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
    【螢光防偽粉供應】螢光防偽顏料(無色螢光粉)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紫外線螢光防偽黃綠粉螢光隱形紫外激發螢光粉是在紫外線照射下會呈現耀眼螢光,廣泛用於防偽,具有科技含量高、色彩隱蔽性好等特點。螢光粉共分有長波型( 365 納米)和短波型( 254 納米)螢光兩種。在通常使用中又可分為: 無色螢光(或 白色) 和 有色螢光兩種。據供應紫外線螢光防偽顏料的利進科技了解:螢光油墨的質量主要取決於螢光材料的性能,目前應用較多的是稀土有機配合物、螢光顏料和螢光樹脂。
  • 深圳先進院打造自帶「GPS」的光學探針,已用於納米機器人和食品...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張鵬飛副研究員告訴記者,其團隊將高性能發光材料用於光學探針研發,打造出一種自帶「GPS」的探針,並將其用於智能傳感、功能成像、生物檢測、免疫治療等。 會發光的分子材料 光學探針,即以生物發光或螢光技術,對生物體進行標記,根據探針的發光強度為檢測信號,對生物細胞或基因表達等進行可視化成像,從而用於藥物研發、指導手術等。 張鵬飛說,自己與光學探針的淵源是一類會發光的分子材料開始的。
  • ...院打造自帶「GPS」的光學探針,已用於納米機器人和食品快速檢測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張鵬飛副研究員告訴記者,其團隊將高性能發光材料用於光學探針研發,打造出一種自帶「GPS」的探針,並將其用於智能傳感、功能成像、生物檢測、免疫治療等。會發光的分子材料光學探針,即以生物發光或螢光技術,對生物體進行標記,根據探針的發光強度為檢測信號,對生物細胞或基因表達等進行可視化成像,從而用於藥物研發、指導手術等。張鵬飛說,自己與光學探針的淵源是一類會發光的分子材料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