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學在壓電材料應用於牙齒美白取得最新研究進展

2020-11-23 騰訊網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格萊特研究院汪堯進教授課題組與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等單位合作,提出了壓電材料在口腔醫學領域的新應用。相關研究成果以「Piezo-catalysis for nondestructive tooth whitening」為題,於2020年3月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博士生汪洋為論文第一作者,汪堯進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近年來人們對口腔護理日趨重視,牙齒美白逐漸成為一種時尚。目前市場上大多數醫用牙齒美白產品中的活性成分為濃度30%以上的過氧化物(過氧化氫或者過氧化脲),高濃度的過氧化物具有較強的氧化性,能夠滲透到牙釉質的結構深處,同時也會對牙釉質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甚至導致牙髓炎等不良反應。因此開發高效、安全、無損的牙齒美白產品成為新的挑戰。

壓電材料是一種典型的信息功能材料,廣泛用於聲納、醫用超聲探頭、精密驅動器與高靈敏度傳感器等,在信息技術、先進位造、醫療健康、航空航天和武器裝備等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高新技術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汪堯進教授課題組利用學科交叉融合另闢蹊徑,將壓電材料與口腔護理相結合,利用刷牙過程中牙刷產生的振動,激發壓電材料的壓電響應。通過壓電催化效應,實現了高效、安全、無損的牙齒美白

圖1:(a)壓電催化效應美白牙齒的機理,(b-e)壓電催化原理,(f)清水中和(g)BTO納米顆粒懸濁液中超聲的牙齒顏色隨時間變化的照片

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壓電材料在機械力作用下會發生形變,使得體內正負電荷中心發生相對位移,導致極化強度的改變,引起表面束縛電荷的吸收或釋放,被釋放的電荷與水分子結合,在水中不斷地產生活性自由基( OH和 O2-)。強氧化性的活性自由基可以將色素大分子氧化降解成無色小分子,從而實現對牙齒的美白。

圖2:牙齒表面的SEM照片(a)初始狀態,(b)在BTO懸濁液中超聲3小時後,(c)在30% H2O2中處理2小時後

研究中通過使用極化的BaTiO3(BTO)納米顆粒在超聲環境下降解靛藍,驗證了壓電材料的壓電催化效應可以有效降解有機大分子,並且通過EPR技術,檢測到了壓電催化過程中產生的 OH和 O2-經過紅酒,紅茶,藍莓汁混合飲料染色的牙齒,在BTO懸濁液中超聲10小時後,被成功美白,並通過自主搭建的模擬刷牙裝置,模擬了生活中刷牙的真實場景,驗證了BTO納米粉末在日常生活刷牙過程中實現牙齒美白的可能性。通過SEM對牙齒釉面進行觀測可以看到,高濃度的過氧化物牙齒美白產品對牙齒釉面造成了嚴重的不可逆破壞,而使用BTO作為牙齒美白劑實現了牙齒的無損傷美白,如圖2所示。

本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面上項目,江蘇省「雙創人才」項目和中央高校基礎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的資助。

來源 南京理工大學新聞網

論文連結

喜歡就點「在看」,開啟價值時刻!

相關焦點

  • 多層石墨烯壓電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與物理學院喬振華教授與南京大學繆峰教授、王伯根教授合作,在多層石墨烯的壓電效應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石墨烯材料體系中正的壓電效應,並在理論上揭示了多層結構內層間相互作用對該效應的顯著貢獻。
  • 【JACS】南京理工大學在COFs-有機分子籠動態轉換取得進展
    近期,南京理工大學青年教授張根課題組在共價有機框架(COFs)-有機分子籠(Cages)動態轉換方面取得最新研究進展。南京理工大學為該項工作的完成單位和通訊單位,博士研究生單震和青年教師吳曉偉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張根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 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獲突破
    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教授趙晉津團隊聯合英國華威大學,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發現異質節界面結構對稱性變化產生高效壓電和熱釋電性能,相關成果8月20日發表於《自然》。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續上升,大量電子設備廣泛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高效收集周圍環境中,常常被人忽略的能量成為眾多科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
  •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06-1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反鐵電材料具有儲能密度高、溫度穩定性好、充放電時間快和抗疲勞特性好等優異性能,被廣泛應用於位移驅動器、高功率脈衝電源、能量存儲電容器等器件,是國際上研究新型能源、智能材料與器件的熱點。
  • 大連理工大學在高效光/電催化應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為探索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基於光催化與電催化研究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孫立成院士團隊的侯軍剛教授在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領域,如何提高光生載流子的定向移動,避免載流子複合,成為光催化體系中的關鍵科學問題。
  • Nature Commun 華東理工大學光催化劑理性設計取得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計算化學中心和工業催化研究所的王棟特聘副研究員,在金屬負載型TiO2光催化劑理性設計方面取得最新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Function-oriented design of robust metal cocatalyst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on metal/titania composites」為題,發表在
  • 石家莊鐵道大學首篇《Nature》: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
    對稱性是構成現代物理學基礎的核心,從根本上決定了材料的屬性。特別地,壓電效應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反之亦然,但該效應僅限於非中心對稱材料。此外,熱釋電效應將熱能轉化為電能,它只發生在極性對稱的材料中。材料的對稱性通常由其原始的晶體結構決定,材料通常由於相變使其喪失對稱性。
  • 石家莊鐵道大學首篇《Nature》,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突破
    近日,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聯合英國華威大學,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發現異質節界面結構對稱性變化產生高效壓電和熱釋電性能,該研究從材料界面能帶角度,揭示了環境壓力和溫度改變誘導產生界面極性的基本規律。
  • 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進展
    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建明教授聯合南方科技大學李順研究員、張作泰教授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Xu Li研究員受邀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上發表以「Recent Advances of Ferro-,Piezo-,and PyroelectricNanomaterials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s」為題的綜述文章,系統地總結了近年來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代表性成果
  • 【中國科技網】華東理工大學分子機器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實現人工分子馬達運動的集成及功能性調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新研究成果以「基於離散超分子金屬大環的可見光碟機動分子馬達」為題發表於最新一期《美國化學會志》。位阻烯烴的分子馬達在外界光熱刺激下能夠進行360°單向可控旋轉的獨特性能已廣泛應用於離子識別、不對稱催化、手性調控等領域。
  • 石家莊鐵道大學首篇《Nature》: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對稱性是構成現代物理學基礎的核心,從根本上決定了材料的屬性。特別地,壓電效應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反之亦然,但該效應僅限於非中心對稱材料。此外,熱釋電效應將熱能轉化為電能,它只發生在極性對稱的材料中。材料的對稱性通常由其原始的晶體結構決定,材料通常由於相變使其喪失對稱性。然而,材料的對稱性也可以通過外部刺激來調節,這些刺激降低了任何中心對稱材料的對稱性,甚至破壞了它的反演對稱性。
  • 「JACS」南京理工在基於氟化的COFs質子交換隔膜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張根教授團隊在質子交換隔膜材料方面取得最新研究進展。南京理工大學為該項工作第一完成單位和通訊單位,青年教師吳曉偉為論文第一作者,張根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京都大學Satoshi Horike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 華東理工大學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研究獲進展
    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一直是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
  • 江西理工大學《JACS》稀土新材料研究領域又一重要突破!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西省青年科學基金,無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啟動基金,江西省雙千計劃和江西理工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經費的支持下,江西理工大學無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張毅和葉恆雲教授團隊在稀土新材料研究領域取得又一重要突破,最新成果近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會志》)以「Large Piezoelectric
  • 中科院高介電常數薄膜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科學時報》訊(記者  張璋)日前,兩種高K薄膜材料:鋁酸鑭(LAO)和鑭鋁氧氮(LAON)公之於眾。作為二氧化矽的潛在替代品,兩種材料可使半導體器件的尺寸在縮小到65納米或更小時,繼續遵從「摩爾定律」,在對現有設備進行一定工藝流程改造後,生產出更小、更快的晶片。
  • 界面壓電材料重大突破
    近日,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聯合英國華威大學,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發現異質節界面結構對稱性變化產生高效壓電和熱釋電性能,該研究從材料界面能帶角度,揭示了環境壓力和溫度改變誘導產生界面極性的基本規律。
  • 壓電陶瓷研究的重點與熱點:無鉛壓電材料
    壓電效應具有可逆性,逆壓電效應是壓電材料內電偶極矩在外加電場下產生拉伸或壓縮,宏觀上表現為通過外加電場產生的電致伸縮現象。正逆壓電效應均是電能和機械能的耦合轉換過程。壓電材料的範圍非常廣,1938年德國物理學家Wooster在他的專著Textbook on Crystal Physics中指出,結構上具有不對稱中心的電介質都有可能具有壓電效應。
  • 《上海科技報》華東理工大學在環境化學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邢明陽教授課題組在環境汙染控制領域取得最新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通過缺陷調控實現硫化鈷對水中有機汙染物的長效降解》為題,發表在德國化學會知名學術刊物《德國應用化學》上。水環境保護是當前人類社會的熱點議題之一。在眾多水汙染處理手段中,高級氧化技術憑藉其強大的氧化能力,被廣泛應用於處理水環境中難降解的有機汙染物。
  • 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工作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和Nano Energy上,昆明理工大學是第一作者單位。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是2018級碩士研究生朱鈺可、2018級博士研究生郭俊。葛振華教授、馮晶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 我國稀土元素摻雜水滑石類電催化劑材料研製取得新進展
    記者16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化學化工學院王蕾研究員課題組近日在國際知名期刊ACS Catalysis(美國化學學會催化期刊)上發表最新科研成果:釔調控鎳鐵層狀氫氧化物電子結構增強半導體光電催化性能。該研究結果是國內稀土元素摻雜水滑石類電催化劑方面取得的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