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情所困,她跳下獨秀峰,留下二十二首遺詩,直叫鶯啼燕泣傷情飛

2020-11-24 笑望長街空

位於桂林市中心的靖江王城內的獨秀峰,孤峰突起,,陡峭高峻, 氣勢雄偉,素有「南天一柱」之稱。山峰東麓有南朝劉宋時文學家顏延元讀書巖,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勝跡。顏曾寫下「未若獨秀者,峨峨郛吧間」的佳句,獨秀峰因此得名。

01

獨秀峰地處的廣西,也稱八桂大地,那裡藍天沉碧水,湖畔春暉高山染紅霞,雲連疊翠。鍾靈毓秀,地靈人傑,多出英豪烈女。

在上個世紀的民國時期,桂林出了一位桂戲的名旦。姓李名淑真,生的絕色傾城,瓊姿花貌。「十三學得琵琶成,彈破桂林幾度春」。因為她的歌喉婉轉動聽,清脆悅耳,餘音繞梁人們就稱她為「小陽雀」。這一年,她隨戲班來到柳州市沙街搭臺演出,一時在柳州名聲大噪。

當時駐紮在柳州的是國民黨第八十四軍,軍長就是上將覃連芳。他總聽聞身邊的人員在議論說,那個小陽雀,唱戲唱的好聽的不得了,非常紅,整個柳州都轟動了……

他感到很驚奇,於是這天忙完公務,就帶著自己的貼身侍衛去看戲,離很遠就看到那個大大的廣告牌。來到了戲院,幕布一拉開,小陽雀登臺亮相那一刻,覃連芳的眼都看直了。

只見「小陽雀」在臺上,風姿綽約,美若天仙,顧盼流轉,百媚千嬌。她的唱腔悠揚婉轉,嬌翠欲滴,如翠鳥彈水,如黃鶯吟鳴,好似一股甘冽流進心田,爽到心底。又好似心底深處有一絲癢,想撓撓不住,只有餘音嫋嫋在蝕骨銷魂看完戲後,覃連芳盛請小陽雀一起吃宵夜,暢談之間,兩人越談越投機,就這樣初識了。

02

覃連芳是個率真耿直的人,看不順上司的行徑張口就懟,遇見不平之事挺身就管。用現在的話來講,有點兒「二」。他在重慶時,看不慣孔二小姐的跋扈。一次他乘車上路,孔二小姐的車在後面不停鳴笛催促。惹得覃將軍火起,甩手一槍,擊碎孔二的車燈,嚇得她花容變色,趕緊開溜。

覃連芳一見到小陽雀就深深地愛上了她,他坦誠的表露自己的愛慕之情。面對覃連芳不斷的熱烈追求,小陽雀還是思量了很久的。起初只以為他是一個有權勢的好色登徒子,來找樂子,討便宜的。

後來了解到,他驍勇善戰,血性剛猛,是桂系中的有名猛將。無論是北伐戰爭中的以少勝多,還是後來的抗日戰爭中他重創熊本師團。都昭顯其赫赫的戰功。

他駐紮柳州時,組織清疏羅池,重建柳侯墓,建立空軍紀念塔,並親自筆題「好男兒當報國讎」,警示八桂子弟勿忘九一八國恥(現在的柳州魚峰山公園還有覃連芳主持修建的「鋼軍亭」)。他親和愛民,對欺負百姓騷擾民女的兵痞流氓嚴厲懲處,深得老百姓的愛戴。得知這些,小陽雀對他增添了敬意。

而且覃連芳雖是行伍出身,但並不是個「粗人」。他的書法寫的行雲流水,落筆如雲煙。 詩、文都作的比較有風採,他還曾為「廣右第一」的靈泉寺,題寫楹聯:

勸善千秋,碧水蒼山古寺,

慈悲萬類,丹霞白露聽疏鍾。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覃連芳的俠骨柔情,讓小陽雀倍感甜蜜。倆人一起吟詩作賦,踏青打獵,情投意合。他的剛與她的柔,好契合,很相融,真是好登對的啵!

03

當時覃連芳已經討了兩房姨太太,年紀也蠻大了,而小陽雀還是二八妙齡。但覃連芳生的英俊瀟灑,眉宇間透出豪氣,舉手投足風流倜儻。而且覃連芳還許願給她,自她之後保證不再娶姨太太了。

小陽雀見覃連芳把話都講到了這個份上。終於下定決心把自己交給他。就這樣,覃連芳隆重地把小陽雀娶進了家門。

自此,這對文採雙鴛鴦,合歡被裡長相依以膠投漆難分離。但是覃連芳畢竟公務在身,常要離家轉戰南北。小陽雀情意綿綿獨守空房。嘆詩:花開花落自年年,總是離愁別恨天。每把歸期窗下問,不知卜破幾多錢!」

但在那個年代,有錢有勢的男人三妻四妾不以為過。有些軍閥每次得勝就娶妾,就像《情深深雨濛濛》中的黑豹軍長一樣。覃連芳風流瀟灑,也不能免俗。一次帥軍出徵勝利班師途中又納了新歡。

小陽雀得知覃連芳違背了當初的諾言,傷心欲絕。黯然離開了覃府,回到了桂林老家。小陽雀是個性格剛烈的女子,決心以死明志。於是她就在風景秀麗的桂林獨秀峰,寫下了二十二首絕命詩後,縱身跳崖,香消玉殞。

絕命詩中有一首,道盡了她的無奈和心碎,流傳甚廣。

徵人歲歲事長徵,鐵馬金戈萬裡行。

道英雄夫婿好,功名情重美人輕。

04

消息傳來,覃連芳連忙趕到桂林,面對崖壁潸然淚下,他看到了小陽雀留下的詩。沉浸在悲哀中的覃連芳深深地懊悔。也在獨秀峰崖下寫了詩:

獨秀峰前古鏡城,風流散盡草橫生

而今憑弔灕江水,尚作悽涼嗚咽聲。

此後覃連芳,每每思念小陽雀,總是黯然神傷,扼腕嘆息。在一次悲思後的午夜夢回他披衣而起,於月下窗前,作了一首想念小陽雀的詩:

欲寫環亭淚滿腔,天涯覓盡憶飛雙

緣何枕畔香消盡,幾度驚回月滿窗。

他後來將這兩首詩,命人鐫刻於獨秀峰的崖壁。現如今摩崖石刻大部分字跡雖已被風霜雨雪浸蝕殘損。但依稀還能辨認出來「草橫生」、「而今憑弔」、「緣何枕畔」,以及覃連芳的「覃連」兩字和「芳」字的草字頭等字樣。

獨秀峰峭拔峻秀,攀上306級石階,登上峰頂。放眼四望,無限風光,盡收眼底。回望那盤旋而來的石階,陡峭險峻。我難以想像小陽雀當時是如何決然的縱身躍下……

默誦著她的詩句,我總覺得眼眶有些潮。也許是山風的緣故,也許是繚繞的香燻。我感嘆那個時代出專女,既有趙四小姐的一生相伴,又有小陽雀愛的從前總是美人襯託著英雄,此時倒覺是那些英雄們陪襯著她們,烘託出她們聖潔的光芒。正是:

月牙池畔獨秀峰,摩崖石刻芳蹤,

愛恨交錯香魂空紅顏只存真情中。

作者:,認真寫字,總想寫出品質生活帶來的幸福感歡迎大家一起分享與成長,願你像風一樣瀟灑,像風一樣優雅。

相關焦點

  • 《古詩十九首》中的愛情:情至深處乃忘情丨周末讀詩
    古詩十九首產生的年代已不可考,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詩非一時一人之作,據詩中提到的地名和普遍表達的情緒,大致推測應當為東漢末年亂離時期的文人作品。「庭中有奇樹」是十九首中寫愛情的一首。意思挺簡單,意味卻很深長。第一句就引人深思。庭中之樹,按理乃日日所見之物,何以稱「奇」?這倒讓人覺得奇了。再讀第二句「綠葉發花滋」,可算作對「奇樹」的解釋。
  • 王維這首寫辛夷花的詩,著實難住了上一年級的女兒,只好講給她聽
    這是她看的一本《國學背誦》裡的內容,其實這本書裡的東西並不是很多,但不知為什麼選了這樣一首詩。相較於那些比較有名的詩詞來講,說實話,這首詩我也還真是第一次見到。不過雖然自己也不熟悉,但也抵不住女兒那求救般的目光,只能硬著頭皮給她講上一講了。只見全詩如下:辛夷塢(wù),王維,「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 李白的兩首七言詩,語近情遙,即使跨越千年,依然含思無限
    有一次詩人面對衰敗的古蹟,也發出心中的悲嘆,下面介紹李白的兩首七言詩,語近情遙,即使跨越千年,依然含思無限。蘇臺覽古唐代:李白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楊柳新」則是寫今天,楊柳青青,柔條嫩葉,又是一番新綠。這裡用「舊、荒」與「新」進行對比,充分表現出詩人「覽古」的今昔之感。
  • 小詩三百首:老榆樹
    小詩三百首:老榆樹作者:張利紅序美國詩人和評論家愛倫·坡在《詩的原理》一文中說,只有短詩給他留下最明確的印象。從「萬」取一,從「無限」取「有限」,從「面」取點,最終目的是「以一馭萬」。小詩是情與悟的結晶。
  • 歐陽鋒有三大弟子:一個天下第一,一個成為廢人,一個為情所困
    一個天下第一,一個成為廢人,一個為情所困。都是誰呢?第一位,天下第一,楊過楊過自幼孤苦,無人照料。父親楊康橫死鐵槍廟外,母親穆念慈也因病早早去世。而歐陽鋒的出現,無疑是成全了,二人對親情的渴望。歐陽鋒雖然瘋癲,卻對歐陽克的死,耿耿於懷。
  • 一首寫秋的唯美古詩詞,寫出了無盡的思鄉之情
    李攀龍,字於鱗,號滄溟,明朝「後七子」之首。李攀龍九歲喪父,家貧,靠著自學考上了進士,他一生為官清廉,為人耿直,卻在身後顯得有些寂寥。在文學上,李攀龍在當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組建文學社,並且打出了"文必先秦、兩漢,詩必漢魏、盛唐"的文學主張。
  • 當四川羌繡遇上西餐 首家5D非遺光影餐廳落地成都
    當四川的羌繡遇上必勝客,一場奇妙的非遺光影之旅在金秋開啟。一觸花開富貴、一觸彩蝶蹁躚、一觸詩意千尋……古老的羌繡,在光影黑科技buff加持下"活"了過來。以東坡詩詞中的牡丹為載體,將來自東坡故裡四川的羌族非遺文化國家級傳承人楊華珍老師創作的《藤穿牡丹》圖案,化作光影落於餐桌之間,必勝客打造了首家5D沉浸式非遺光影餐廳,用自己的方式,傳承非遺文化、致敬中國味。
  • 幾首詩詞堪稱驚豔之作,已不知其作者,最喜歡的還是最後一首
    因為相思而整天也織不出什麼花樣,她哭泣的淚水零落如雨。只隔了道清清淺淺的銀河,他倆相界離也沒有多遠。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含情脈脈相視無言地痴痴凝望。賞析:這首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了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此詩描寫天上的一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觀察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
  • 李白這首詩設喻新奇巧妙,以水喻情,連綿不斷,表達了自己的思歸不斷...
    這年夏季,詩人應友人元演之邀,同來太原,意欲攀桂以求聞達,然而輾轉三晉,時歷數月,終未能得到實現抱負之機會,到了秋季便寫下了這首詩。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首聯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節。
  • 復旦「劈腿」女博士處理結果未公布,為情所困的碩導終於看開
    但是復旦大學「劈腿」女博士處理結果未公布,但是那位為情所困的碩導也終於看開了,這位名為陸炎的碩導,為了這位女博士,甚至是放棄了自己耗費心血所創作的SCI論文,而且還為她拋棄自己的家庭,如今他終於看開了,看清楚了這位女博士的真實面目
  • 春光明媚百花齊放,一起來讀一下描寫蝴蝶的這八首詩吧
    後來慢慢的讀了很多關於蝴蝶的詩和故事,不管是周莊夢蝶還是梁祝化蝶,都讓這美麗的小精靈在我心裡留下了更多的神秘色彩。這邊收集了一些關於蝴蝶的詩,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古人眼中的蝴蝶是什麼樣子吧!《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這首絕句全篇都是寫景,但又別具情趣。
  • 西遊記;老鼠精為唐僧作了一首詩,證明了她與唐僧的前世有戀情
    哈嘍大家好我是搞笑黃風怪,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老鼠精為唐僧作了一首詩,證明了她與唐僧的前世有戀情,大家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西遊記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講述的就是唐僧師徒西行取經的故事來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也有的是貪圖唐僧的帥氣,想要嫁給唐僧的,所以唐僧不僅有劫難,還有情難。而對於唐僧來說,劫難都不算什麼,畢竟有大徒弟解救。但是這情難卻只有依靠唐僧自己來解決,如果唐僧不能堅持本心,被妖怪誘惑到了。同樣是到不了西天,也就取不到真經。而這情難中最難的就是女兒國那一難了。
  • 元稹和徐志摩都寄情於詩、放縱與情,至情至性,究竟是誰更勝一籌
    但是她卻在唐憲宗元和四年,因病去世,這讓元稹很悲傷,為她寫了遣悲懷三首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還寫了離思五首來紀念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 趙彥昭的詩有哪些?趙彥昭的詩詞全集21首
    睿宗立,出為宋州刺史。後入為吏部侍郎,遷刑部尚書,封耿國公。尋貶江州別駕,卒。彥昭所作詩,《全唐詩錄》存一卷,傳於世。舊史遺陳跡, 前王失霸符。 山河寸土盡, 宮觀尺椽無。 崇高惟在德, 壯麗豈為謨。 茨室留皇鑑, 燻歌盛有虞。 奉和幸大薦福寺(寺乃中宗舊宅) - 唐代·趙彥昭 寶地龍飛後, 金身佛現時。 千花開國界, 萬善累皇基。 北闕承行幸, 西園屬住持。 天衣拂舊石, 王舍起新祠。
  • 杜審言最經典的一首詩,每句都有絕妙的1個字,請你找一找!
    當時以詩唱和是文人作詩的一種習慣。杜審言作詩一首,以和好友,留下了千古名篇,這首詩就是《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杜審言(唐代)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寫杜審言宦遊他鄉,春光無限,卻離家萬裡,不能歸省的傷情。這首詩寫情,真情流露,寫景,美輪美奐,是詩人的經典之作。文字結構方面,對仗工整,字字珠璣,每句都有「驚豔」用字。「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 雙官透出,日坐七殺,一生為情所困的女人
    分析你的感情婚姻女人八字官殺為丈夫星,你八字有兩個正官透出,而且日坐七殺星,官星比較多,則說明你一生會經歷的感情也是會比較多的!女性官星不宜太旺,也不宜官殺混雜,大都有感情困擾,要麼是自命不凡,孤芳自賞,氣傲性慢,剛柔失常,自尋煩惱!要麼易受人誘惑,令人擺布,婚後也易受丈夫欺侮、打罵。
  • 徐志摩給日本人寫了18首詩,前17首都被刪,最後一首卻風靡近百年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是一首風靡了近百年的、謎一般的詩作。這首詩寫情,但不能算愛情詩,就連它是寫給哪個女子的,至今我們都不清楚。這首詩就是《沙揚娜拉》:《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這首詩,堪稱徐志摩詩歌中很具詩意和浪漫想像的一首,全詩細膩、生動、柔情。
  •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兩首清人的詩
    第一首詩是蔣士銓的《歲末到家》: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乾隆二十二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精通戲曲,工詩古文,與袁枚、趙翼合稱江右三大家。這首詩作於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歲末,當時蔣士銓21歲,正背井離鄉跟隨江西督學金德瑛求學,一年中他隨金師遊歷了撫州、建昌、吉安、贛州、南安、瑞州等地,廣結江西名士,學識大長,詩名漸著……奔波到年終前夕方才趕到家中。詩人深感母親對自己的關懷之情,寫下了這首詩。
  • 《西廂記》《牡丹亭》留下多少愛情詩句?古代園林景觀草木皆有情
    湯顯祖曾在《牡丹亭記題詞》中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在杜麗娘的愛情故事裡,有諸多詩意佳句流芳後世,例如「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夢短夢長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 寫古代「留守」女人的3首詩,第1首憂傷第2首巧妙,第3首最為殘忍
    描寫古代「留守」女人的詩歌中,有3首佳作,千百年來一直為人稱道。第一首是唐朝詩人陳玉蘭的作品《寄夫》。陳玉蘭,是唐朝為數不多的女詩人之一,她的丈夫是唐昭宗年間的詩人王駕。陳玉蘭的這首詩名為《寄夫》:「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